期刊文献+
共找到365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研究
1
作者 谭方颖 王建林 +3 位作者 张蕾 李峰 张继波 赵晓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共9页
本研究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灾情直报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探索了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方法。以山东省为例,从设施农业风灾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指数,开展风险评... 本研究利用气象观测、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灾情直报等数据,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探索了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方法。以山东省为例,从设施农业风灾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构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评估指数,开展风险评估研究,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风灾危险性受地形影响,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中山区和山东半岛;暴露度高值区分布符合设施种植建设用地规范,主要集中在鲁中的东部、鲁西北和鲁西南;脆弱性与基本风压反向分布较为吻合,中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南和鲁中的东部地区;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地区主要分布在成灾指数大、风灾预警能力相对较弱、经济欠发达的鲁西北、鲁西南和鲁中的西部;设施农业风灾风险高低由危险性、暴露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共同决定,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北、鲁西南以及鲁中。经检验,设施农业风灾风险分布与风灾灾情发生情况空间上具有显著一致性,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构建的设施农业风灾害风险评估指数合理、方法可行,结果可为设施农业风灾风险管理以及防灾减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灾 风险评估 日光温室 塑料大棚 山东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下山东省月尺度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2
作者 邹瑾 李君 高理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04-113,共10页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多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山东省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百分位数相对阈值法分析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出现在夏季7、8月,年频率均在40%以上... 为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多尺度的变化规律,基于山东省国家气象站1961—202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利用百分位数相对阈值法分析月尺度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极端降水事件主要出现在夏季7、8月,年频率均在40%以上;各地年频次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极端降水年频次和极端降水量增加,除秋季外各季均增加,冬季增加明显。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各地极端降水普遍增多增强,年际变化明显增大;夏季和冬季极端降水强度明显增强,其中,鲁中、鲁西南、半岛等地夏季每10 a增加10~20 mm,冬季各月增加20%~50%。可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山东降水不稳定性普遍增加,更需加强暴雨洪涝、暴雪等灾害风险预警与防控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极端降水 月尺度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3
作者 董旭光 邱粲 +4 位作者 刘焕彬 孟祥新 王栋成 王静 曹洁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运用山东省1970-2009年123个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气候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研究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对日照时数变化有影响的气象因子的分时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 运用山东省1970-2009年123个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气候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研究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对日照时数变化有影响的气象因子的分时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历年日照时数在1983、199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1997年的突变最显著;年日照时数呈大致的纬向分布,且具有典型的南少北多的特点,鲁北、山东半岛西北部最多,鲁南最少;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达到-91.3h/10a(P<0.01),山东半岛东部和北部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小,个别站有增加的趋势,鲁西南、鲁西、鲁中山区及鲁北沿海等地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四季中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明显,春季下降速率最小;各月中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1997年以后总云量的显著增多对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较大,整个分析期内水汽压的显著增大对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区域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滑动t检验 气候倾向率 空间变化 时间变化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山东省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曼华 薛晓萍 李鸿怡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2期291-295,共5页
利用山东省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结合冬小麦生理特性,分别构建了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利用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 利用山东省主产区冬小麦产量资料、生育期内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资料,结合冬小麦生理特性,分别构建了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适宜度模型,利用气候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通过对2008—2010年冬小麦产量进行动态预报,结果表明:3月31日、4月30日和5月31日预报的小麦产量丰歉趋势的预报平均正确率均为100%,单产预报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5.1%、95.1%和95.4%,预报准确率较高,能够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气候适宜度 产量动态预报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源 叶文 +1 位作者 李曼华 鹿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4期161-166,共6页
为了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特征,以1981—2000年和2001—2011年2个时段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2个时段的发育期变化和气候变化,绘制了2个时段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等值线图和气候资源差值的... 为了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发育期的变化特征,以1981—2000年和2001—2011年2个时段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数据和气象站点数据为基础,通过研究2个时段的发育期变化和气候变化,绘制了2个时段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等值线图和气候资源差值的空间变化图,探讨气候变化对山东省冬小麦发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1年冬小麦发育期内日照时数明显减少,平均减少63.5h,积温平均增多120.3℃,降水量平均减少9.2mm。山东省冬小麦的播种期平均推迟3.3天,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冬小麦的发育期除播种期外都与积温呈负相关,播种期与冬前积温和前茬作物的收获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冬小麦 发育期 山东省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建源 杨荣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5期17795-17796,17828,共3页
利用泰安农业气象实验站点25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上遵循以1年为周期的简单振动规律,6月上旬降到最低值;一年中分... 利用泰安农业气象实验站点25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壤水分变化的基本事实和统计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基本上遵循以1年为周期的简单振动规律,6月上旬降到最低值;一年中分为相对稳定、大量蒸发、雨季恢复和缓慢变化4个阶段;年际变化有每隔6~7年走势发生改变的趋势。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范围是活跃变化层大致为0~30 cm,速变层为30~60 cm,相对稳定层为70~100 cm。蒸降差决定了对土壤水的补给和消耗,蒸降差与土壤水分变化呈相反趋势,生长季蒸降差对土壤水分的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气候变化 蒸降差 响应
下载PDF
1961—2019年山东省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焕彬 邱粲 《农业工程》 2021年第2期59-68,共10页
基于1961—2019年山东省21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纪念模型,计算温度、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GIS空间插值和R/S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温度生产潜力以25.1 g/(m^... 基于1961—2019年山东省21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资料,利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纪念模型,计算温度、降水和气候生产潜力,并运用气候倾向率、GIS空间插值和R/S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温度生产潜力以25.1 g/(m^(2)·10a)的速率递增,降水生产潜力呈递减趋势,递减速率17.71 g/(m^(2)·10a),气候生产潜力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0.742 g/(m^(2)·10a),多年平均值1 106.0 g/m^(2);在空间分布上,温度生产潜力和降水生产潜力的分布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基本一致,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温度和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均有正影响,其中降水是主要限制因子。R/S结果表明,未来温度生产潜力有较强的持续上升趋势,降水生产潜力持续减少,气候生产潜力会有持续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温度 降水 气候 空间分布 趋势
下载PDF
近39年山东省冬小麦干热风时空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树军 李楠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198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按照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QX/T 82—2019)规定,应用M-K检验、小波分析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干热风发生的时间突变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9年来,山东省冬小麦干热风... 利用1981—2019年逐日气象资料,按照行业标准《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QX/T 82—2019)规定,应用M-K检验、小波分析及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了干热风发生的时间突变性、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9年来,山东省冬小麦干热风以轻度发生为主,随时间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013年后干热风年平均发生时间显著增加,2018年后干热风发生区域显著扩大。干热风时间强度和空间强度的第一主振荡周期为30 a时间尺度,变化周期为10 a,第二主振荡周期为10 a时间尺度,变化周期为3 a;潍坊、淄博等地为干热风的强发区,泰安、济宁、聊城东部及青岛地区为弱发生区。预计2021—2050年在30 a尺度上,干热风发生以10 a为周期,呈现“减弱—增强—减弱”的规律,10 a尺度上呈现3 a小周期的“减弱—增强—减弱”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冬小麦 干热风 时空规律
下载PDF
1998年9月山东省气温异常的气候分析
9
作者 邹瑾 《山东气象》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从气候角度分析了1998年9月山东省气温异常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结论认为:山东省9月份气温反常偏高不仅与大气环流背景密切相关,而且与强“厄尔尼诺”年和城市“热岛效应”紧密相联。
关键词 气温异常 气候分析 山东 大气环流
下载PDF
1991-2021年山东省人体舒适度时空分布特征
10
作者 高理 刘焕彬 《海洋气象学报》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利用山东省1991-2021年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分析山东省内气候利弊条件,并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I_(BC))计算分析全省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半岛、鲁南东部地区适宜气温日数... 利用山东省1991-2021年122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风速等资料,分析山东省内气候利弊条件,并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I_(BC))计算分析全省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半岛、鲁南东部地区适宜气温日数和适宜降水日数占比多于山东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适宜风速日数占比多于东部地区;半岛及鲁南东部地区很少出现高温天气,半岛东端易出现大风天气;沿海地区、鲁南地区的适宜湿度日数占比较其他地区偏多。(2)全省历年平均人体舒适度指数均属于偏凉等级,大部地区人体舒适日数呈增多趋势。月均I_(BC)多较为舒适,无寒冷等级(1级),也无偏热以上等级(7~10级),多数人舒适日数(4~6级)月际变化呈“M”形分布,5、6、9月舒适日最多,冬季、初春、秋末冷不舒适日数多,仅夏季出现较少的热不舒适日数。(3)山东各地均有6~7个月的舒适期,半岛、鲁南东部地区为最舒适,主要体现在青岛、烟台、威海地区气候最舒适期(5级)长达4个月,内陆城市仅有3个月。(4)全省各地人体舒适日数与同期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密切相关,夏季气温偏低、风速偏大、湿度适中时人体舒适度较好,其他季节大致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气候 舒适度 特征
下载PDF
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关系研究
11
作者 王丽 李宗泰 +3 位作者 刘焕彬 刘政 张金良 李善文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1期74-78,共5页
基于山东省第一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 基于山东省第一次到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气象数据,研究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变化及其与年均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乔木林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蓄积量、单位面积生长量、单位面积株数、平均胸径均呈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但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乔木林蓄积、单位面积蓄积量和平均胸径均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用材林和防护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人工林平均胸径与年均温呈显著正相关。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稳步提高,气温对山东省森林资源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森林资源质量 年均温 相关分析
下载PDF
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12
作者 商林 孟祥新 汤子东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 基于NCEP再分析资料和山东省122个国家地面观测站数据,对2021年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2021年夏季山东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25.3%,降雨过程较多,其中,6月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北抬造成;7月中旬降水偏多主要是由于副高强度偏强,副高边缘暖湿气流为山东降水提供了充足水汽,下旬降水偏多是由于台风“烟花”带来强降水;8月降水偏多主要是下旬副高强度偏强,水汽输送充沛造成。此外,2021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多东少的空间分布。进一步分析近3次拉尼娜事件发现,夏季副高强度偏强是造成近3个拉尼娜衰减年夏季山东降水空间分布异常的主要原因。夏季副高强度是拉尼娜次年山东夏季降水的重要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夏季降水 拉尼娜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位势高度场 风场
下载PDF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山东省臭氧浓度时空特征分析
13
作者 刘义 陈乐奇 +1 位作者 高飞 邬铭法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7期112-117,共6页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 基于ChinaHighO3数据集,提取山东省2013—2020年臭氧(O3)浓度数据,分析臭氧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建立10 km×10 km网格,分析山东省臭氧时空分布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部自相关。结果表明,山东省臭氧浓度年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年内各月均值变化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呈“倒V形”特征,存在6月、9月一大一小2个峰值;夏季高、冬季低。年均值空间上呈西南(鲁南)高、东部(半岛)低的特征,夏季臭氧浓度西高东低,鲁西北为高值,半岛地区为低值。臭氧浓度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自相关,集聚性较强,夏季空间正自相关性最强。年均臭氧浓度中,内陆地区多为高值聚类区(HH区);半岛地区及周边多为低值聚类区(LL区),高值聚类区面积大于低值聚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浓度 时空特征 空间自相关 山东省
下载PDF
青岛与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分析
14
作者 杨蕾 邹瑾 +1 位作者 丁做尉 郭丽娜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利用1961—2020年青岛和济南气象观测要素及青岛近海海表温度等资料,对青岛和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平均年雾日数50.4 d,约是济南的3.1倍。两地雾多发季节明显不同,青岛是在春、夏季,约占全... 利用1961—2020年青岛和济南气象观测要素及青岛近海海表温度等资料,对青岛和济南雾日数气候变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平均年雾日数50.4 d,约是济南的3.1倍。两地雾多发季节明显不同,青岛是在春、夏季,约占全年的78.4%;济南则在秋、冬季,约占全年的70.7%。年、季雾日数变化差异明显,青岛年雾日数增加,春夏季减少、秋冬季显著增加;济南年雾日数减少,四季均减少,且秋季减少显著。年雾日数气候变率和突变特征差异明显,青岛气候变率呈增大趋势且保持在高位状态,济南则呈减小趋势,表明青岛出现极端多雾的概率更大;青岛在1969年发生雾日数增多突变,济南在1995年发生减少突变。青岛秋冬季雾日数增加与近海海表温度显著升高、大气中水汽含量显著增多关系密切;济南秋冬季雾日数减少与最低气温显著升高、湿度减少、温度露点差显著增大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济南 雾日数 气候变化 差异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山东省生态足迹 被引量:69
15
作者 王建源 陈艳春 +1 位作者 李曼华 冯建设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05-1510,共6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东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 为了更好地了解山东省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对传统生态足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生态足迹计算的改进模型。改进生态足迹模型通过将生态经济系统中的各种能量流换算成对应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并比较计算得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而衡量山东省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状况。与传统模型相比,它采用的能值转换率、能值密度等参数更加稳定,更能反映区域特征;同时,它将所有的自然资源转化为太阳能值进行比较,因而具有更强的可比性。采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2004年山东省的能值密度为7.710×1014sej.hm-2,人均生态足迹为8.904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4hm2,人均生态赤字为8.480hm2;采用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2004年山东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83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58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249hm2。二者的计算结果生态足迹均超过生态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能值分析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被引量:39
16
作者 王建源 薛德强 +1 位作者 田晓萍 陈艳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8-722,共5页
为了更好地评价山东省农业种植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 为了更好地评价山东省农业种植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产出状况、环境承载情况和生态系统运行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中,无偿利用的环境能值贡献率、不可更新的工业辅助能值贡献率和可更新的有机能值贡献率分别为21.0%、54.5%和24.5%;净能值产出率为5.31,环境承载力为6.42,能值密度为7.22×1011sej.m-2;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为1.52。经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系统能值产出效率相对较高,整体运行状况处于较好水平,但仍处于石油农业发展阶段,应引起关注。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调整能值投入结构,加大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逐步减少石化能源的投入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被引量:47
17
作者 李楠 任颖 +1 位作者 顾伟宗 陈艳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3-317,共5页
基于山东省1:50000地理数据及2008年统计年鉴资料,对影响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主要综合评价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建模计算,最后综合利用这4个指标对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性指... 基于山东省1:50000地理数据及2008年统计年鉴资料,对影响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主要综合评价指标,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及防灾减灾能力进行建模计算,最后综合利用这4个指标对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性指数进行计算,并通过GIS平台得到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山东省暴雨洪涝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在鲁南及半岛东部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山东省 洪涝 风险区划
下载PDF
山东省汛期小时极端强降水分布和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8
作者 董旭光 顾伟宗 +1 位作者 曹洁 孟祥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53-961,共9页
利用山东省1961—2012年74个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研究了山东省汛期(5—9月)小时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省小时极端强降水量和频次呈大致的带状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山东中西部极端小时强降... 利用山东省1961—2012年74个气象站逐时降水数据,分析研究了山东省汛期(5—9月)小时极端强降水的时空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省小时极端强降水量和频次呈大致的带状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山东中西部极端小时强降水强度较大,鲁西、鲁西北、鲁西南及半岛西部一带极端强降水量占比较高。(2)山东历年各站平均小时极端降水量、频次、强度均呈不显著的增多增强趋势。鲁南、鲁西北和半岛东部、北部等地降水量增多趋势明显,鲁南、鲁东南、鲁西、半岛中东部降水强度增强趋势明显。(3)下午(15时)至傍晚(20时)是山东省小时极端强降水主要发生时段。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在11—18时呈减少趋势,其他时段多为增加趋势。降水强度的变化在上午基本为减弱趋势,其他时次多为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4)7月小时极端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最大,一日中有两个高值中心。(5)山东夜间两个时段21时至次日02时、03—08时段平均和大部分区域极端强降水有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强降水 日变化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山东省汛期小时降水过程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9
作者 董旭光 顾伟宗 +1 位作者 邱粲 曹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63-1072,共10页
利用山东省74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时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省汛期(5-9月)短历时和持续性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量和过程历时显著增大使得山东省汛期总降水量略有增加,持续性降水过程次数、过程降水量、过程... 利用山东省74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时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省汛期(5-9月)短历时和持续性降水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过程降水量和过程历时显著增大使得山东省汛期总降水量略有增加,持续性降水过程次数、过程降水量、过程历时的增加对总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2)短历时总降水量以鲁中山区、鲁东南地区最多,鲁东南沿海、半岛东部持续性总降水量最多;短历时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以鲁东南向西北方向经鲁中山区至德州一带最大,持续性过程降水量、平均雨强在半岛东部和鲁东南部分地区最大。(3)短历时峰值雨强以鲁中山区周边地区较大,持续性峰值雨强以鲁南、鲁东南、半岛东部较大。(4)鲁中山区、鲁南及半岛个别地区短历时降水一般开始于午后(13-18时),鲁中山区周边及半岛沿海一带多以夜雨为主,持续性降水过程开始时间多出现在夜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过程 短历时降水 持续性降水 变化趋势 山东省
下载PDF
基于GIS的乡镇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技术——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例 被引量:35
20
作者 薛晓萍 马俊 李鸿怡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4,91,共5页
基于乡镇气象资料历史序列的构建,利用AHP决策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洪涝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临淄区洪涝危险性主要受洪涝频率影响,总体趋势是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洪涝灾害暴露性风... 基于乡镇气象资料历史序列的构建,利用AHP决策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洪涝风险进行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临淄区洪涝危险性主要受洪涝频率影响,总体趋势是东北部高于西南部;洪涝灾害暴露性风险分布区域性较强,西部明显高于东部;脆弱性风险分布相对较分散,总体上北部地区脆弱性高于南部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北部地区强于南部。临淄区洪涝风险综合指数普遍较高,高值集中在人口、经济密度较高的临淄市区以及危险性较高的西北地区;风险指数受危险性影响较大;全区中、高风险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 评估 区划 临淄区 山东淄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