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子君 刘家圆 王海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揭示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为山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1991年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坡面径流深度、... [目的]揭示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为山区土壤侵蚀防治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88—1991年坡面径流小区观测数据,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坡面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入渗率与有效降雨量、平均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降雨等级的关系。[结果](1)在5°08′~24°08′坡度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度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度增加逐渐增大;(2)在2.18~33.19 m坡长范围内,坡面径流深度随坡长增加逐渐减小,土壤侵蚀模数和土壤入渗率随坡长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存在临界坡长;(3)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迅速减小,土壤入渗率逐渐增加;裸地的坡面径流深度和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高于30%植被覆盖度坡面,但植被覆盖度由30%增加到60%,90%时,坡面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说明在水土流失治理中存在临界植被覆盖度;(4)坡面径流深度、土壤侵蚀模数主要受到有效降雨量和平均降雨强度影响,且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土壤入渗率主要受到平均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影响,与平均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历时呈显著负相关;随降雨等级的增加,坡面径流深度和土壤侵蚀模数呈增加趋势而土壤入渗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结论]下垫面条件和降雨因素对北方土石山区坡面水土流失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未来应结合室内试验和模型模拟,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不同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坡面水土流失过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垫面条件 降雨 径流深度 土壤侵蚀模数 土壤入渗率 北方土石山区
下载PDF
沂蒙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质量的差异性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子君 郭佳怡 王海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基于沂蒙山区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利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研究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 基于沂蒙山区祊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建立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MDS),利用土壤质量指数(soil quality index,SQI)研究了该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明显。林地的土壤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少,黏粒含量最多,土壤含水量较高,而园地正好相反;耕地土壤容重较大,砂粒和黏粒含量都较少,土壤含水量最高,而草地正好相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土壤pH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较高,而速效磷含量均较低;林地的土壤全磷含量最低而速效钾含量最高,草地正好相反;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较低,而全磷、速效磷含量较高,耕地的速效钾含量较高而园地的最低;研究区域耕地和园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相对缺乏状态。(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质量指数为SQI_(林地)(0.64)>SQI_(草地)(0.51)>SQI_(耕地)(0.35)>SQI_(园地)(0.23),土壤全氮含量是限制研究区域耕地、园地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4)由土壤容重、砂粒含量、全氮含量构成的最小数据集(MDS)能够替代全量数据集(total data set,TDS)评价研究区域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最小数据集 土壤质量指数 沂蒙山区
下载PDF
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子君 李英姿 王海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4-266,共13页
为探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在表层土壤(0~20cm)的差异及其在0~40 cm土层的... 为探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祊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理化性质在表层土壤(0~20cm)的差异及其在0~40 cm土层的垂直变化。结果表明:(1)耕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高,孔隙度较小而容重较大,砂粒、粉粒含量较高而黏粒含量较低;草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高,其他物理性质与耕地的正好相反;林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孔隙度最大而容重最小,砂粒含量最低而粉粒、黏粒含量最高;园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最低,其他物理性质与林地的正好相反;表层土壤团聚体以WSA>0.25 mm为主,林地的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均显著高于耕地和园地;林地和草地的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耕地和园地。(2)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除草地外)、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土壤孔隙度则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机械组成随土壤深度增加变化较小,总体表现为砂粒减少,粉、黏粒增加;土壤WSA>0.25 mm含量、MWD值和GMD值总体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耕地、林地、园地的土壤pH值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草地则相反;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对多种土壤性质产生负面影响,而土壤孔隙度、黏粒含量、WSA>0.25 mm含量、MWD值、GMD值和有机质含量等对多种土壤性质有促进和改善作用。综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0~20 cm)理化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且土壤理化性质在0~40 cm土层的垂直变化明显,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存在较强的内在关系。应当采取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与管理方式,提高研究区域耕地和园地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