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法院与媒体关系交恶的修辞学分析——以媒体为听众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学勇 郑宏雁 《东方法学》 2012年第5期91-99,共9页
听众在修辞关系中并非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主动影响修辞效果的能力。在以法官为言谈者的修辞关系中,大众媒体是法官不得不考虑、同时又不受司法程序约束、而且能积极影响司法进程的听众。在修辞学意义上分析我国法院与媒体之间关系... 听众在修辞关系中并非纯粹的被动接受者,而具有主动影响修辞效果的能力。在以法官为言谈者的修辞关系中,大众媒体是法官不得不考虑、同时又不受司法程序约束、而且能积极影响司法进程的听众。在修辞学意义上分析我国法院与媒体之间关系交恶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院媒体法律修辞作为听众的媒体
下载PDF
论司法责任制下的检察官惩戒 被引量:8
2
作者 赵信会 林琳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115,共10页
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目标、检察官、辅助检察官、检察长的权力清单,但对检察官惩戒程序规定的较少。应以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协调的视角进一步完善检察官惩... 2015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发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目标、检察官、辅助检察官、检察长的权力清单,但对检察官惩戒程序规定的较少。应以与司法责任制改革协调的视角进一步完善检察官惩戒程序:在惩戒事由上以违反职业道德规范的不当行为为主要对象;在惩戒措施上,应排除开除、免职等涉及检察官身份的惩戒措施,并充实能够保障检察院独立的相对轻缓的惩戒措施;在惩戒程序上,不仅应强化惩戒委员会的中立性,而且应强化对被诉检察官的程序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责任制 检察官惩戒 检察官惩戒委员会 检察官惩戒程序 检察官惩戒措施
原文传递
既判力视域下的民事检察制度建构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清 赵信会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35,共7页
既往对既判力的研究,侧重其安定性功能,目的是批判抗诉再审与既判力的冲突。其实,赋予确定裁判以既判力的依据是审判中法院已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法院在发现事实上也已经作出积极努力。再审只是冲破不具备正当性的虚假既判力,... 既往对既判力的研究,侧重其安定性功能,目的是批判抗诉再审与既判力的冲突。其实,赋予确定裁判以既判力的依据是审判中法院已经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法院在发现事实上也已经作出积极努力。再审只是冲破不具备正当性的虚假既判力,既判力与再审制度之冲破虚假的既判力存在一致性。抗诉再审又与通常程序中程序瑕疵、实体瑕疵的祛除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要求必须以谦抑原则作为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 依据 抗诉 谦抑原则
原文传递
加强侦查能力建设 提升刑事检察工作水平
4
作者 韩清 李兴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74-75,共2页
通常所说的刑事检察工作,是指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检察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刑事检察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其中,较高水平的侦查能力,... 通常所说的刑事检察工作,是指侦查监督和公诉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检察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刑事检察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其中,较高水平的侦查能力,是胜任刑事检察工作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长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检察工作 能力建设 侦查监督 公诉工作 法律知识 工作人员 侦查能力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的构建——以协同主义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信会 韩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2-67,共6页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证明妨碍制度,但由于对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证明妨碍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的研究也较欠缺。于此证明妨碍的适用更多地交由裁判者自由裁量,可能出现的结果即是裁量... 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证明妨碍制度,但由于对证明妨碍制度的法理基础缺乏系统的研究,对证明妨碍制度的适用条件和适用程序的研究也较欠缺。于此证明妨碍的适用更多地交由裁判者自由裁量,可能出现的结果即是裁量权的滥用。必须以证明妨碍的法理为基础对证明妨碍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妨碍 协同主义 救济 功能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处结方式探微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海波 周晓武 牛正浩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7-141,共5页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对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结方式规定过于单一、呆板,不利于司法实践中根据当事人达成和解案件即时处结、修复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刑事和解处结方式的探... 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新增的当事人达成和解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对于当事人达成和解的刑事案件的处结方式规定过于单一、呆板,不利于司法实践中根据当事人达成和解案件即时处结、修复社会关系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刑事和解处结方式的探索与完善,应构建非犯罪化、非刑罚化及非监禁化有机衔接、动态递进的刑事和解处结体系,以便更加灵活、快捷地处结轻微刑事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处结方式 非犯罪化 非刑罚化 非监禁化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法学中的融贯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学勇 郑宏雁 《法律方法》 CSSCI 2014年第2期92-108,共17页
融贯论不仅是哲学真理观和知识论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而且在法学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重新解读当代西方著名法学家关于融贯论的经典论述,有助于我们深入把握融贯论在法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真切感受这一理论散发出来的理性魅力。
关键词 当代西方法学 融贯论 法律论证
原文传递
合同解除异议权制度适用中的争议问题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陈龙业 宋韦韦 《人民司法》 2014年第15期34-38,共5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异议权的三个月行使期间,但经过这一异议期间不能当然认定该合同即告解除。当事人通知对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具备合同法第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明确规定了合同解除异议权的三个月行使期间,但经过这一异议期间不能当然认定该合同即告解除。当事人通知对方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具备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等规定的条件,才能发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一方当事人在《合同法解释(二)》施行前已依法通知解除合同,对方当事人在《合同法解释(二)》施行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起诉的,应当认定该异议权的行使超过了三个月的行使期间而不应予以保护。但为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这一规则不应适用于再审案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法解释(二)》第24条 合同解除 异议权 三个月
原文传递
民事诉讼鉴定程序启动若干问题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龙业 宋韦韦 《人民司法》 2013年第15期58-62,共5页
鉴定意见以其严谨的科学性、高度的专业性、明确的指向性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强有力的证明作用。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鉴定程序规则的改动较大,其中一个亮点便是将职权主义模式的鉴定启动程序修改为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模式。... 鉴定意见以其严谨的科学性、高度的专业性、明确的指向性在民事诉讼中发挥着强有力的证明作用。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鉴定程序规则的改动较大,其中一个亮点便是将职权主义模式的鉴定启动程序修改为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模式。下面笔者将从民事诉讼模式与鉴定程序启动方式的关系出发,就有关鉴定启动程序的理解与适用问题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鉴定意见 程序启动 职权主义模式 民事诉讼模式 启动程序 当事人主义 程序规则
原文传递
论韩国刑法和特别法中特定行为人的认定
10
作者 张霞 赵炳宣 周晓武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171,共8页
在刑法上的所有犯罪中,最为重要的首先是要确定"谁是实施犯罪的行为人",我们称之为"特定行为人"。过去,很多国家(例如德国、日本、韩国、奥地利)没有采纳单一正犯概念。这些国家在区分正犯、教唆犯和从犯的时候,认... 在刑法上的所有犯罪中,最为重要的首先是要确定"谁是实施犯罪的行为人",我们称之为"特定行为人"。过去,很多国家(例如德国、日本、韩国、奥地利)没有采纳单一正犯概念。这些国家在区分正犯、教唆犯和从犯的时候,认定"特定行为人是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比起刑法典,经济刑法或环境刑法等特别法开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各类犯罪没有明文说明谁是行为人的情况比较多。因此,在区分正犯和共犯之前,"特定行为人"在明确犯罪条文的范围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刑法上,并没有扩大"罪犯范畴"来认定监督责任为犯罪,但在韩国已经采纳"量刑规定",并已经把监督责任认定为新的扩大刑罚事由。本文主要讨论在韩国刑法和特别法中如何明确个人和法人是特定行为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独犯 共犯 行为者的特定
原文传递
美国联邦法官纪律制裁制度及其启示
11
作者 赵信会 陈永军 《司法改革论评》 2016年第1期285-295,共11页
美国联邦法官纪律制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司法独立的同时,赋予联邦法官与其职务相应的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适用的范围、机构设置和具体程序。该制度对我国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之运行有如下启示:其一,应于检察院、法院之外设置... 美国联邦法官纪律制裁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在保障司法独立的同时,赋予联邦法官与其职务相应的责任。其基本内容包括适用的范围、机构设置和具体程序。该制度对我国法官、检察官惩戒委员会之运行有如下启示:其一,应于检察院、法院之外设置惩戒委员会,以体现其超脱性;其二,在针对对象上,不应当干预具体案件的办理,也应将纪律制裁与纪检部门的监督区别开来;其三,应保障被诉法官、检察官的正当程序权利,给予其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律制裁 法官惩戒 惩戒委员会 司法独立 司法责任
原文传递
镜头下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对策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淑臻 朱崇宝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59,共3页
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二百零一条确立了检察机关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侦查讯问的保障性制度措施,对程序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讯问人员带来巨... 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二百零一条确立了检察机关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作为侦查讯问的保障性制度措施,对程序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讯问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考验,同时,增加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其主动交待罪行将更加困难。因此,探寻实现镜头下审讯突破的有效对策,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 侦查讯问 职务 镜头 同步录音录像 制度措施 心理压力 人民检察院
原文传递
银行工作人员私自将资金挪借他用的行为定性
13
作者 张淑臻 《中国检察官》 2013年第8期43-44,共2页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某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王某与刘某相识,刘某介绍A公司到王某所在支行进行定期存款,并告诉王某:已经和A公司总经理说好了,以单位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几天后,提前支取用于经营一个项目。刘某让王某复印A公司的定... 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某商业银行支行行长王某与刘某相识,刘某介绍A公司到王某所在支行进行定期存款,并告诉王某:已经和A公司总经理说好了,以单位定期存款的方式存在银行几天后,提前支取用于经营一个项目。刘某让王某复印A公司的定期存款证实书给刘某。王某觉得业务不正常,但认为能提高自己的业务量并没有向企业核实,就指示经办人员复印定期存款证实书给刘某。两天后王某拿着A公司的定期存款开户证实书来银行提前支取,定期存款的提前支取必须要开立一般结算户过渡一下才能转账和取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工作人员 行为定性 定期存款 资金 提前支取 支行行长 犯罪嫌疑人 A公司
原文传递
科学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14
作者 韩清 李兴明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77-78,共2页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纠纷凸显,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涉检信访案件频发。为有效化解矛盾、从根本上减少涉检信访事件的发生,许多检察院开始探索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但因为缺乏科学性、操作性...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矛盾纠纷凸显,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涉检信访案件频发。为有效化解矛盾、从根本上减少涉检信访事件的发生,许多检察院开始探索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但因为缺乏科学性、操作性及长效机制而影响了其实效性,主要表现在风险评估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评估范围狭窄、评估数量较少、评估工作及程序不够规范、各部门协调沟通不力、风险评估缺乏长效机制以及后期跟踪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科学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估 预警机制 执法办案 科学构建 信访案件 矛盾纠纷 维权意识 化解矛盾
原文传递
诉讼监督中非法证据排除的六个重点环节
15
作者 马建华 刘伟 林琳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8-79,共2页
当前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监督的困境还未得到根本破解,多数检察机关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压力,单纯依靠提前介入等事前监督手段,无法做到对所有案件进行个案监督.同时,检察人员证据排除能力和手段尚存一定局限性,在相当程度上放任了部分非法... 当前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监督的困境还未得到根本破解,多数检察机关面临着案多人少的压力,单纯依靠提前介入等事前监督手段,无法做到对所有案件进行个案监督.同时,检察人员证据排除能力和手段尚存一定局限性,在相当程度上放任了部分非法证据进入司法程序.笔者结合检察工作实践,从程序启动、调查核实、权利救济、制度保障、配合互动等六个环节,对诉讼监督中排除非法证据的要点把握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合法性 监督 证据排除 检察长 检察机关 司法机关 非法取证行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