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énétrier病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祥盛 徐欣秀 +3 位作者 吴淑华 张燕 韩玉贞 李冰 《胃肠病学》 2000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MENETRIER病 胃粘膜肥厚 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LVD、VEGF-C和MMP-9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2
作者 韩玉贞 张志强 +1 位作者 桑晶 吴淑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VEGF-C及MMP-9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乳腺IDC和20例乳腺增生性病变,应用免疫组化PV-6000两步法检测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VEGF-C和MMP-9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YVE-1标记的LVD、VEGF-C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增生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VD、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均无差异(P>0.05)。MMP-9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2 cm组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升高(P<0.05和P<0.01);而在组织学分级之间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与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98,P<0.01);LVD和MMP-9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IDC中淋巴管生成增多,VEGF-C是乳腺癌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刺激因子,促进乳腺癌中淋巴管的生成;但乳腺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道转移无关。MMP-9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促进乳腺癌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YVE-1 VEGF-C MMP-9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中Hedgehog信号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珊珊 韩玉贞 +1 位作者 马文浩 朱玉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乳腺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以及35例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乳腺原发癌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原发灶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以及35例癌旁正常乳腺上皮组织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乳腺导管上皮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而在乳腺原发癌灶中Shh、Ptch、Smo和Gli-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1.2%(52/57)、86%(49/57)、91.2%(52/57)和71.9%(41/57);在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2.5%(47/52)、91.2%(52/57)、75.4%(43/57)和22.8%(13/57)。Shh和Ptch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Smo和Gli-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其相应淋巴结转移灶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且Smo与Gli-1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Shh和Ptch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均呈高表达,且表达一致;而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灶,尤其是Gli-1蛋白在原发灶的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侵袭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起到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结转移 HEDGEHOG信号通路
下载PDF
肝胆管癌中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单长民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增加 ; 结论 bcl 2基因激活后 ,抑制bax的作用及基因表达 ,可能使细胞的增殖加快 ,肿瘤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基因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肝胆管癌
原文传递
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文浩 韩玉贞 桑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在散发性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散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新鲜标本30例,采用机械分离法将乳腺癌组织块制备成单细胞悬液,通过免疫磁珠两步法从中分离出乳腺癌干细胞(CD44+/CD24-细胞)和分化细胞(CD24+、CD44-、CD24-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V6000两步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BRCA1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干细胞所占比例平均为2.96%,乳腺癌干细胞BRCA1阴性组与阳性组相比,乳腺癌干细胞在乳腺癌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RCA1在乳腺癌干细胞和分化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53.3%(16/30)8、3.3%(25/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RCA1能够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的增殖,某些乳腺癌的癌干细胞在增殖分化过程中出现BRCA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干细胞 浸润性导管肿瘤 BRCA1 免疫磁珠分选
下载PDF
细胞凋亡及nm23、p170、ER基因产物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祥盛 张金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84-486,I069,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nm23。p17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86例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变行凋亡细胞检测(TUNEL法)和nm23、p170及ER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细胞凋亡水平与nm23、p170、ER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之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和nm23。p170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86例乳腺癌、24例乳腺良性病变行凋亡细胞检测(TUNEL法)和nm23、p170及ER的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果:细胞凋亡水平与nm23、p170、ER阳性率和淋巴结转移之间,nm23表达与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ER阳性率之间,p170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期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凋亡水平高者,nm23基因产物的表达较高,而p170基因产物表达低者,患者生存期较长。细胞凋亡和nm23、p170基因产物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检测细胞凋亡和nm23、p170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NM23基因 p170基因 ER基因
下载PDF
心外横纹肌瘤(附2例光、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7
作者 张树华 尹正日 +4 位作者 郑国均 赵景民 崔秀珍 张祥盛 李新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559-560,共2页
心外横纹肌瘤非常少见,迄今国外文献共130余例,国内10余例.我们遇到2例.例1 男,23岁.右足底肿物伴跛行1年入院.查肿物隆起,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手术见肿物位于浅筋膜下.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病理检查:肿物6cm×4.5cm×4cm... 心外横纹肌瘤非常少见,迄今国外文献共130余例,国内10余例.我们遇到2例.例1 男,23岁.右足底肿物伴跛行1年入院.查肿物隆起,边界不清,活动欠佳.手术见肿物位于浅筋膜下.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完整摘除.病理检查:肿物6cm×4.5cm×4cm,部分有包膜,切面实性,暗红褐色.光镜下,由成熟的横纹肌细胞构成,其体积很大,圆、卵圆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油镜下见棒状小体样结构;横纹HE下模糊不清,PTAH染色则清晰可见.Masson染色阳性,见丰富的PAS阳性颗粒,淀粉酶消化后消失;核多在周边,少数居中,不见核分裂相.电镜下,细胞器大多消失,肌节清晰,可见肥大的Z带、M带和Ⅰ带.免疫组化示:胞桨内Desmin弥漫强阳性.病理诊断:成人型横纹肌瘤.随访5年健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瘤 免疫组织化学 光镜
下载PDF
快速网状纤维染色简便试剂盒的制作
8
作者 李冰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194,共1页
网状纤维染色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常用的染色方法,传统方法很多,但都存在着以下缺点:染色时间较长,溶液配制量不宜过少,染色液需要现用现配且很少能重复利用等,如此必然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并造成试剂的浪费.
关键词 网状纤维染色试剂盒 试剂配制 银氨稀释溶液 氯化金溶液 染色步骤 注意事项
下载PDF
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早期HCC的近期疗效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魏善武 曹璋 +1 位作者 丁海波 刘大林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8期628-631,共4页
探讨早期肝细胞肝癌(HCC)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手术治疗的9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52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组(41例),比较... 探讨早期肝细胞肝癌(HCC)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预后效果。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2年8月手术治疗的93例早期H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采用手术方式分为解剖性肝切除组(52例)和非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近期疗效及术后2年随访结局的差异。解剖性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4.6±1.4)h,显著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P<0.05);术中出血量(753.4±331.8)m L、术中输血量(437.5±201.4)m L,显著低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切缘距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术后第3天的ALT、AST值显著低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P<0.05),两组患者的ALB、TBIL、Ch E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显著低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的41.46%(P<0.05),两组均有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解剖性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内有15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者转移(29.4%),非解剖性肝切除组有23例(57.5%),非解剖性肝切除组显著高于解剖性肝切除组(P<0.05)。解剖性肝切除组的术后2年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显著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组的17个月(χ2=4.034,P=0.041)。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HCC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肝细胞肝癌 解剖性肝切除术 近期疗效 预后
下载PDF
ABO血型与胃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爱国 张树华 吕增华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8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胃癌发生 ABO血型 病理 病因
下载PDF
黄色肉芽肿性卵巢炎一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祥盛 张磊磊 张燕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5-586,共2页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卵巢炎 阴道流血 病理特点 手术治疗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DNA含量、P^(53)基因蛋白表达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祥盛 韩玉贞 +1 位作者 李冰 张燕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DNA含量、P53 表达和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计数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行AgNOR计数、流式细胞术 (FCM)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通过FCM行P53 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分析AgNO... 目的 DNA含量、P53 表达和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计数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胶银染色法行AgNOR计数、流式细胞术 (FCM)行细胞核DNA含量测定 ,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通过FCM行P53 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分析AgNOR个数、DNA含量及P53 基因蛋白表达与滤泡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 AgNOR计数在正常甲状腺上皮、腺瘤与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与腺癌间差异无显著性。DNA含量在正常甲状腺与腺瘤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正常甲状腺上皮、腺瘤与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与腺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53 基因蛋白表达在正常上皮与腺瘤间差异无显著性 ;与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腺瘤与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和腺癌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腺瘤伴上皮增生活跃与腺癌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鉴别中行AgNOR计数意义不大 ,而行DNA含量测定及P53基因蛋白的定量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DNA P53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