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速灭杀丁急性中毒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毒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桂香 徐天和 +2 位作者 许春胜 刘同慎 芦法起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32-134,共3页
采用不同剂量(1/2LD50、1/4LD50、1/8LD50)的速灭杀丁给小鼠灌胃,造成小鼠急性中毒。采用组织病理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速灭杀丁对小鼠重要器官的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速灭杀丁对小鼠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 采用不同剂量(1/2LD50、1/4LD50、1/8LD50)的速灭杀丁给小鼠灌胃,造成小鼠急性中毒。采用组织病理学及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速灭杀丁对小鼠重要器官的毒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速灭杀丁对小鼠肝、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均有一定的毒性作用:肝脏轻度灶状变性,门管区炎性细胞浸润,肝糖原含量降低,肾近曲小管肿胀,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心肌轻度变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灭杀丁 中毒 组织学 组织化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肝胆管癌中bcl-2、bax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单长民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 目的 探索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在体内肝胆管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用mRNA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肝胆管癌中bcl 2和bax基因表达 ;利用TUNEL法检测其细胞凋亡 ; 结果 肿瘤中bcl 2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bax表达增强 ,癌旁组织中凋亡细胞增加 ; 结论 bcl 2基因激活后 ,抑制bax的作用及基因表达 ,可能使细胞的增殖加快 ,肿瘤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X基因 细胞凋亡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BCL-2基因 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肝胆管癌
原文传递
趾主要血管神经断层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滨 刘同慎 +2 位作者 黄飞 陈立东 高文彬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2-464,共3页
目的:为拇指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男19,女11)成人趾作组织切片,取近、远侧横纹及二者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趾跖固有动脉和神经的位置、管径进行观测。结果: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I断层腓侧动脉 3、... 目的:为拇指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30例(男19,女11)成人趾作组织切片,取近、远侧横纹及二者中点处的横断层切片,对趾跖固有动脉和神经的位置、管径进行观测。结果:趾跖腓侧固有动脉和神经,I断层腓侧动脉 3、4区出现率为 92.31±4.95%,Ⅱ、Ⅲ断层位于 4、5区内者占 86.54±6.34%。Ⅰ、Ⅱ、Ⅲ断层腓侧神经 4、5区出现率为 97.45±2. 88%,它们纵径平均值分别大于 1.08 mm和 1. 63 mm。趾跖胫侧固有动脉和神经在 8、9区内者均高于 92%以上,其纵径平均值分别大于 0. 68 mm和 1. 67 mm。结论:排侧动脉截面积均大于胫侧,腓侧可被视为优势动脉。神经与同名动脉基本位于同一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趾足底固有动脉 MU趾 断层解剖 血管神经断层
下载PDF
快速网状纤维染色简便试剂盒的制作
4
作者 李冰 刘同慎 马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4-194,共1页
网状纤维染色是组织学和病理学常用的染色方法,传统方法很多,但都存在着以下缺点:染色时间较长,溶液配制量不宜过少,染色液需要现用现配且很少能重复利用等,如此必然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并造成试剂的浪费.
关键词 网状纤维染色试剂盒 试剂配制 银氨稀释溶液 氯化金溶液 染色步骤 注意事项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增强LY294002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和血管生成的抑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浩然 林续涛 +4 位作者 王东 王占青 吴娜 白咸勇 李京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6-151,167,共7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B或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凋亡及血...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KB或Akt)信号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联合用药对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凋亡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HSYA组、LY294002组及联合用药组(HSYA+LY294002组)。记录裸鼠的瘤重及移植瘤体积,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组织Ki-67、Cleaved Caspase-3、VEGF、p-Akt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SYA组肿瘤细胞异形性减少并出现点状坏死灶;LY294002组出现核固缩、核碎裂及明显坏死区;HSYA+LY294002组肿瘤组织内出现大片坏死区;HSYA+LY294002组瘤重和体积抑制率均高于HSYA组、LY294002组;HSYA组和LY294002组的Ki-67、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Akt表达均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增高;但HSYA+LY294002组Ki-67、VEGF、p-Akt蛋白表达下降、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高更显著。结论HSYA可能通过增强LY294002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长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PI3K/AKT通路 LY294002 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