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徐会圃 刘长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加肝素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43例)和替罗非班加肝素组(43例)。所有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比伐卢定组:在急诊PCI术前首先静脉给予比伐卢定负荷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持续静脉点滴4 h。替罗非班加肝素组:术前静脉内注入10μg/kg替罗非班,然后以0.07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36 h,同时静脉内注入普通肝素100 U/kg。观察两组PCI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降百分比;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检测两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并观察两组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ST段回降百分比、TIMI3级血流比例、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7天NT-proBNP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消化道出血、咯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比伐卢定组2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替罗非班加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时,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加肝素相比有相同的疗效,但出血并发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比伐卢定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普通肝素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万晓艳 于苏国 +1 位作者 郭玉芹 何庆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2年第6期351-351,共1页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细胞凋亡 研究进展 T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B淋巴细胞
下载PDF
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肥胖高血压患者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长梅 徐会圃 +1 位作者 徐会英 刘长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瘦素、脂联素、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及脂联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对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瘦素、脂联素、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及脂联素水平、采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血浆NE水平。结果氯沙坦组血浆瘦素、脂联素、HOMA-IR、体重指数(BMI)治疗16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6±18.5 vs 32.0±17.1)μg/L,P<0.05;(9.34±3.12 vs 12.45±4.52)mg/L,P<0.01;8.6±2.7 vs 6.1±2.1,P<0.05;(28.9±3.8 vs 27.3±3.2)kg/m^2,P<0.05],氨氯地平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5.2±18.3 vs 35.4±18.9)μg/L;(9.32±3.23 vs 9.39±3.41)mg/L;8.3±2.5 vs 8.7±2.9;(28.8±3.8 vs 28.7±3.6)kg/m^2];血浆NE水平在氨氯地平组治疗后明显增加[(324±112 vs 449±122)ng/L,P<0.01],氯沙坦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2±115 vs 325±121)ng/L],两治疗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虽然氯沙坦和氨氯地平有等同的降压效应,但氯沙坦尚能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因此肥胖高血压患者用氯沙坦比氨氯地平治疗可能会获得更多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瘦素 脂联素 洛沙坦 氨氯地平
原文传递
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献博 边芳 +34 位作者 王海芳 刘丽君 李波 符文燕 刘婕 苏秀海 史华民 戴武 刘长梅 李枢 逄曙光 胡文 邵挥戈 肖建中 董其娟 李进 叶山东 孙清元 孙丽 王昆 刘瑞云 袁慧娟 孙凤娟 杜瑞琴 陈立波 李子玲 王东济 楼雪勇 李清波 李洪梅 李建薇 王淑萍 杨涛 王肃 郭立新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78-785,共8页
目的:比较两种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和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自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5月27日从全国36个中... 目的:比较两种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和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平行、阳性对照、Ⅲ期临床研究。自2018年8月30日至2020年5月27日从全国36个中心入选612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配进入试验组(万邦生化)和对照组(优泌乐50,礼来制药),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空腹血糖(FPG)、标准餐餐后2 h血糖(2hPG)、体重、血脂、HbA 1c达标率以及低血糖事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胰岛素抗体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对HbA 1c、FPG和2hPG治疗前后变化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法进行检验。结果:612例患者中,进入安全性数据集609例,其中试验组305例,对照组304例;进入符合方案集534例,其中试验组267例,对照组267例。符合方案集中,试验组和对照组HbA 1c分别下降了1.85%±1.23%和1.90%±1.27%,FPG分别下降了(3.56±2.99)和(3.72±3.26)mmol/L,2hPG分别下降了(6.94±5.41)和(7.07±5.10)mmol/L,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总体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1.15%(156/305)和45.72%(139/304)]、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6.39%(233/305)和77.63%(236/304)]以及胰岛素抗体转阳率[分别为22.85%(61/267)和19.10%(51/2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万邦生化)治疗T2D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优泌乐50(礼来制药)相当,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随机对照试验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原文传递
促黑素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5
作者 刘欣 林良妍 +3 位作者 赵霞 乔珍 綦才辉 金勇君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3-85,共3页
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促黑素(α-MSH)孵育Raw264.7细胞6d,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的数目.并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Raw264.7细胞5种黑皮质素受体(MC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RANKL... 以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促黑素(α-MSH)孵育Raw264.7细胞6d,经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形成的数目.并检测酸性磷酸酶活性。RT-PCR检测Raw264.7细胞5种黑皮质素受体(MCR)的表达。结果显示,与RANKL组相比较,RANKL+α—MSH组显著增加了破骨细胞的形成数量(P〈0.05),呈剂量依赖性,单独应用α—MSH组未见破骨细胞形成。RANKL组和RANKL+α-MSH组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α-MSH组(P〈0.05),但前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5种MCR均表达。结果提示,α-MSH可能通过RANK信号通路促进破骨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黑素 破骨细胞形成 黑皮质素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