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海域生鲜海产品致病性微生物检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贾爱荣 张永刚 +3 位作者 张绵松 刘新 袁文鹏 刘昌衡 《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26期15-15,17,共2页
对山东海域市场上销售的主要生鲜海产品——海参、鲍鱼、毛蚶、鱿鱼、文蛤、对虾,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参和鲍鱼中细菌总数较少,低于103CFU/g,文蛤与鱿鱼中细菌总数高于105CFU/g,毛蚶和对虾的细菌总数介于两组之间;海... 对山东海域市场上销售的主要生鲜海产品——海参、鲍鱼、毛蚶、鱿鱼、文蛤、对虾,进行微生物污染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海参和鲍鱼中细菌总数较少,低于103CFU/g,文蛤与鱿鱼中细菌总数高于105CFU/g,毛蚶和对虾的细菌总数介于两组之间;海参、鲍鱼中各致病菌的检出率很低或为零,其他4种生鲜海产品中均有各致病菌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鲜海产品 致病性微生物 细菌总数
下载PDF
山东生物信息学技术发展的竞争态势及对应措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爱荣 袁文鹏 +3 位作者 张永刚 夏雪奎 刘新 刘昌衡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4期62-62,64,共2页
在当前国际国内生物信息学激烈竞争、加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山东生物信息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山东发展生物信息学的总体战略思路,选择技术切入点和发展重点,探讨可供操作的发展模式。该研究将为新世纪生物信息学发展的... 在当前国际国内生物信息学激烈竞争、加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该文通过对山东生物信息发展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山东发展生物信息学的总体战略思路,选择技术切入点和发展重点,探讨可供操作的发展模式。该研究将为新世纪生物信息学发展的竞争态势下山东省的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及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生物信息学 竞争态势 对应措施
下载PDF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
3
作者 毕春元 史建国 《生物产业技术》 2011年第4期80-82,共3页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 一 概况 山东省生物传感器重点实验室的前身为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生化研究室,是专门研发固定化酶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发机构,自1983年建所以来一直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工作。1986年研制成功基于溶氧电极的葡萄糖测定仪。1989年研制成功的基于过氧化氢电极的血乳酸测定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科学院 生物传感器 重点实验室 研发机构 生物研究所 固定化酶 测定仪 研究室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的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
4
作者 侯林华 张华铮 +6 位作者 高硕 张云 何秋霞 刘可春 孙晨 李建恒 夏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4-974,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模型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评价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研究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诱导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模型和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评价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活性。利用TCMSP等数据库检索心可舒片的活性成分;利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潜在作用靶点;利用OMIM数据库检索心肌缺血疾病靶点;分析心可舒片抗心肌缺血的潜在治疗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斑马鱼和细胞模型对活性成分进行验证;利用qRT-PCR检测心可舒片对关键靶点表达的影响。结果心可舒片可以明显缓解ISO诱导的斑马鱼心包水肿、心动过缓、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增大,提高细胞存活率。心可舒片的30个潜在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ALB、AKT1、MAPK1等30个核心靶点;通过调节蛋白质磷酸化、负调控凋亡、正调控PI3K信号转导等627个GO条目,调控PI3K/Akt、FOXO、Ras等117条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丹酚酸A、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D、丹酚酸B、人参皂苷Rg2、金丝桃苷、3′-甲氧基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和人参皂苷Rg1能够缓解ISO引起的斑马鱼心肌缺血、提高缺氧细胞存活率。心可舒片能够上调ras、akt1等基因的表达,下调mapk1、mapk8等基因的表达。结论心可舒片中的丹酚酸A、紫草酸等活性成分通过靶向AKT1、MAPK1等靶点,调控PI3K/Akt、MAPK、Ras等信号通路发挥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可舒片 网络药理学 斑马鱼 H9C2 心肌缺血 盐酸异丙肾上腺素
下载PDF
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在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刘可春 王勇澄 +4 位作者 臧晓涵 夏青 张云 张姗姗 孙晨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网络药理学高度契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迅速发展。实验验证是网络药理学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斑马鱼模型具有完整的药物代谢系统、复杂的体内环境和靶点、通路调控机制,且利用该模型开展实验具... 网络药理学高度契合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观和系统论思想,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迅速发展。实验验证是网络药理学的关键研究内容之一。斑马鱼模型具有完整的药物代谢系统、复杂的体内环境和靶点、通路调控机制,且利用该模型开展实验具有用药量少、高通量、周期短等优势。近年来,网络药理学预测结合斑马鱼模型实验验证的研究模式,在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对网络药理学和斑马鱼模型综合应用的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方法在阐明中药功效现代科学内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斑马鱼 中药 药效物质 机制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模式生物斑马鱼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分析
6
作者 夏青 臧晓涵 +4 位作者 王勇澄 张云 李培海 张轩铭 刘可春 《山东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6-46,共11页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毒理等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文件的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进入强监管时代,对功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斑马鱼皮肤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胚胎... 斑马鱼模型在药物筛选、药理和毒理等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等文件的实施,化妆品功效宣称进入强监管时代,对功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斑马鱼皮肤结构与人类高度相似,胚胎透明,易观察,且斑马鱼功效评价实验具有样品用量少、周期短、高通量的优势,目前已成为化妆品功效评价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了近十年斑马鱼用于化妆品功效评价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斑马鱼在化妆品功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并分析了其发展动态和趋势,为促进斑马鱼模型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化妆品 功效评价
下载PDF
板鸭贮藏过程中微生物及理化性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小军 袁文鹏 +1 位作者 孟秀梅 赵晓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40-243,共4页
以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板鸭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板鸭的感官、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机理。结果显示:板鸭初始pH为6.67、TVB-N值为9.64、Aw为0.93、TBARS值为0.4518、... 以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板鸭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贮藏特性,分析测定贮藏期间板鸭的感官、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规律,揭示其腐败机理。结果显示:板鸭初始pH为6.67、TVB-N值为9.64、Aw为0.93、TBARS值为0.4518、细菌总数为1.06×104cfu/g;包装方式和贮藏温度对样品pH、TVB-N值和细菌总数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而包装方式是影响TBARS值的主要因素;保鲜膜包装板鸭变质主要特征是霉菌污染导致感官的劣变以及脂肪氧化酸败,对于真空包装的板鸭制品,腐败微生物利用蛋白质产生各种臭味的胺类物质、发酵产酸、产生粘液、产气是导致板鸭腐败变质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鸭 微生物 理化性质 变化
原文传递
适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蔗糖-葡萄糖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冯德荣 李梅 +3 位作者 朱思荣 周万里 黄加栋 冯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在0~200mg/d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连续测定20次蔗糖和葡萄糖的变异系统分别为1.13%和1.05%。蔗糖测定回收率为99.62%~100.97%,蔗糖酶膜使用寿命半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蔗糖-葡萄糖 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 测定
下载PDF
木霉菌生物学特性及拮抗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蕾 宋家华 +3 位作者 杨合同 王建平 高强 王少杰 《山东科学》 CAS 1996年第2期59-62,共4页
木霉菌TrichodermaSpp.是普遍存在并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拮抗性真菌.能防治多种土传病害.本文概要介绍了木霉菌的种类、形态、拮抗特点及拮抗机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木霉菌 生物学特性 拮抗机制 土壤 病害 防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器法测定玉米中赖氨酸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冯东 刘仲汇 +5 位作者 李大海 卢连华 刑金川 田长清 王炳莲 孟庆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3-155,共3页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了玉米中赖氨酸测定的方法。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只对赖氨酸有响应。文中测定系统选用pH7.0的缓冲液,回收率在99.2%~100.8%。应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了4批玉米样品的赖氨酸含量,结果为0.326~0.349g/10... 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了玉米中赖氨酸测定的方法。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只对赖氨酸有响应。文中测定系统选用pH7.0的缓冲液,回收率在99.2%~100.8%。应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了4批玉米样品的赖氨酸含量,结果为0.326~0.349g/100 g。分别用赖氨酸生物传感分析仪与传统的全自动生化分析(?)对比检测,对2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0.798+0.948x,R=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生物传感器 检测方法 赖氨酸氧化酶
下载PDF
聚-β-羟基丁酸的微生物降解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加宁 杨合同 马沛生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7,共3页
利用已知微生物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聚 - β-羟基丁酸 (PHB)及生物发酵制备的 PHB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 ,测定了土壤中降解化学合成 PHB的微生物群体及种类 .结果表明 ,降解化学合成及生物制备 PHB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杆菌 ... 利用已知微生物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对化学合成的聚 - β-羟基丁酸 (PHB)及生物发酵制备的 PHB进行生物降解性研究 ,测定了土壤中降解化学合成 PHB的微生物群体及种类 .结果表明 ,降解化学合成及生物制备 PHB的微生物主要为假单胞杆菌 ,在土壤中的群体较大 ;化学合成的 PHB降解程度强于生物发酵法制备的 PH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性 聚-Β-羟基丁酸 土壤微生物 假单胞杆菌 可降解塑料 降解程度
下载PDF
石油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张闻 陈贯虹 +4 位作者 高永超 黄玉杰 王加宁 卢媛 KHOKHLOVA L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74-181,205,共9页
土壤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严重,需要合适的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相关技术-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分析了... 土壤石油和重金属污染严重,需要合适的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在修复污染土壤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相关技术-生物刺激、生物强化、固定化微生物、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以及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分析了现有工作的不足,预测了研究趋势;介绍了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吸附技术及微生物-植物、化学钝化-微生物联用技术,阐述了修复过程对重金属的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指出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可开展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扼要分析了石油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和污染效应,提出了两者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重金属 土壤修复 微生物
原文传递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晓华 孟庆军 +2 位作者 毕春元 张利群 史建国 《山东科学》 CAS 2009年第2期34-38,共5页
总结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的发展过程;阐述了第一代经典葡萄糖酶电极、第二代传递介体传感器及第三代直接传感器的原理和特性,并介绍了其它类型的葡萄糖传感器技术及产品。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及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进展
下载PDF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海涛 王金信 +1 位作者 杨合同 陈凯 《山东科学》 CAS 2005年第1期30-34,46,共6页
对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现状及取得的成果作了较为详尽的概述,并在介绍微生物除草剂的特点和杀草机理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发展微生物除草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杀草机理 研究现状
下载PDF
胆碱氧化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德荣 孙士青 +2 位作者 朱思荣 王宁 葛淑兰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0-194,共5页
以固定化胆碱氧化酶(EC11317)与H2O2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其输出电流可达500nA。用于胆碱测定的线性范围:0~200mg/L,精度:RSD小于15%,响应时间:40s,使用寿命大于60d... 以固定化胆碱氧化酶(EC11317)与H2O2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其输出电流可达500nA。用于胆碱测定的线性范围:0~200mg/L,精度:RSD小于15%,响应时间:40s,使用寿命大于60d,实际测定氯化琥珀胆碱注射液中胆碱含量,回收率:1003%~1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胆碱氧化酶
下载PDF
测定转氨酶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冯德荣 孙士青 +3 位作者 周万里 朱思荣 邱维忠 朱朝晖 《山东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45-49,共5页
本文介绍了将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的可以测定转氨酶转氨产物谷氨酸含量,从而测得转氨酶活性的生物传感器.谷丙转氨酶(GPT)在4—106U;谷草转氨酶(GOT)在21—129U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 本文介绍了将固定化谷氨酸氧化酶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的可以测定转氨酶转氨产物谷氨酸含量,从而测得转氨酶活性的生物传感器.谷丙转氨酶(GPT)在4—106U;谷草转氨酶(GOT)在21—129U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GPT:96.57%;GOT:100.3%,稳定性(n=10):GPT:CV=0.20—1.08%;GOT:CV=0.34—1.30%.经与临床常用方法对比,传感器法的测定结果与全自动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转氨酶
下载PDF
石油烃-镉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胥九兵 王加宁 +3 位作者 迟建国 邱维忠 高永超 张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微生物菌剂和花卉植物在花盆中对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能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其中种植牵牛花优于紫茉莉;2个月后种植牵牛花的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比对照提高13.0%以上,P... 利用微生物菌剂和花卉植物在花盆中对不同浓度的石油烃和重金属镉的复合污染土壤进行了生物修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植物能提高石油烃的降解率,其中种植牵牛花优于紫茉莉;2个月后种植牵牛花的土壤石油烃降解率比对照提高13.0%以上,PAHs降解率提高22.0%以上;紫茉莉和牵牛花均能适应100mg/kg的镉浓度,牵牛花在土壤中镉浓度为100mg/kg时的富集效果是紫茉莉的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下载PDF
我国生物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史建国 李一苇 张先恩 《山东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内容广泛、多学科介入和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固定化酶传感器为重点,对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生物活性元件的种类、固定化策略和推广应用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我国生物传感器实用化进程的主... 生物传感器是一个内容广泛、多学科介入和交叉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固定化酶传感器为重点,对我国生物传感器技术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生物活性元件的种类、固定化策略和推广应用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我国生物传感器实用化进程的主要问题是传感器酶品种缺乏、稳定性差以及检测底物范围受限等。以此为基础,在酶分子元件、生物电子器件、传感器制造技术及市场开发等几个方面,对今后发展重点和方向进行了探讨,建议加强新型酶分子元件、生物电子器件的标准化和分析系统的集成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酶电极 分析仪器 应用市场
下载PDF
微生物解磷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召娜 于雪云 +2 位作者 杨合同 扈进冬 赵晓燕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88-91,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降解无机磷和有机磷(主要是有机磷农药)的机理。其中无机磷降解与微生物分泌有机酸和质子有关,是一个动态的分段过程。有机磷降解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或通过微生物活动改变了环境的理化性状而间接作用于有机磷农药。
关键词 解磷微生物 无机磷 有机磷农药 有机酸
下载PDF
海参共附生微生物HS-1 Epicoccum sp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雪奎 刘新 +5 位作者 张永刚 袁文鹏 张绵松 王小军 孟秀梅 刘昌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7-1579,共3页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 目的:通过海参共附生微生物的研究获得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本研究通过对黄海海域海参的共生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的属。利用GYP培养基对该菌进行发酵培养,通过现代波谱手段,确定了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确定该菌株为附球孢菌。确定4个代谢产物,分别为:3,4-二氢-8-甲氧基-3,5-二甲基-1H-2-苯吡喃(1)、3,4-二氢-8-羟基-3-甲基-1H-2-苯吡喃-1-酮(2)、过氧麦角甾醇(3)和丁二酸(4)。结论:附球孢菌首次从海参中得到。本文为深入研究开发海参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共生微生物 附球孢菌 次级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