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
1
作者 陈曦 杜宁 +3 位作者 林延敏 张振燕 马军廷 孙国剑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62-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5例)与非认知障碍组(15例),另选取同期的15名...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注意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聊城市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MSE评分分为认知障碍组(15例)与非认知障碍组(15例),另选取同期的15名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数字广度测试(顺背、倒背)、符号数字模式测验(SDMT)和连线测验(A和B)5项注意功能检查。结果非认知障碍组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分数、符号数字模式测验以及连线测验-A的时间、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优于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数字广度顺背、倒背分数、符号数字模式测验以及连线测验-A的时间、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亦优于认知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认知障碍组与对照组在数字广度顺背、连线测试-A及符号数字模式测验得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的数字广度倒背分数、连线测验-B的时间结果优于非认知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认知功能筛查无异常的情况下已经开始出现注意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障碍 注意力 注意功能受损 脑卒中
下载PDF
肝内胆管癌肉瘤1例
2
作者 杜宁 陈曦 +7 位作者 刘桂杰 许田田 刘志恒 王佳牧 高超 贾树钊 李学华 张学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0-252,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疼痛2天”于2021年5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血常规:白细胞9.94×10^(9)/L,血红蛋白113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5%。肝功能:A... 1病例介绍患者女,57岁。因“上腹部疼痛2天”于2021年5月5日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入院查体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余查体无特殊。入院血常规:白细胞9.94×10^(9)/L,血红蛋白113 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1.5%。肝功能:ALT 34 U/L,AST 40 U/L,白蛋白41 g/L,总胆红素13.1μmol/L,结合胆红素5.0μmol/L。肿瘤标志物:CA19-9306.80 U/mL、CEA 1.88 ng/mL、CA125 6.0 U/mL。腹部强化CT提示左肝胆管扩张并结石形成(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癌肉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3
作者 刘桂杰 李学华 王力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00-901,共2页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肿瘤,由Ishak在1976年首次描述。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HAML被发现,过去该肿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自Dalle等12000年报道了第1例恶...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是一种少见的肝脏间叶性肿瘤,由Ishak在1976年首次描述。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展,越来越多的HAML被发现,过去该肿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肿瘤,但自Dalle等12000年报道了第1例恶性HAML以来,文献中开始出现其术后复发转移的报道,认为其有恶性变可能,该病的诊断和治疗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总结分析了我院手术治疗的8例HAML的临床资料,对HAM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平滑 血管 脂肪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17例自发性脾破裂临床分析
4
作者 杜宁 陈曦 +6 位作者 刘桂杰 张学利 王佳牧 许超 雷晓峰 李学华 刘志恒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3年第8期630-630,共1页
没有创伤情况下发生的脾破裂通常被称为自发性脾破裂(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SSR)或非创伤性脾破裂(a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ASR)[1-2]。由于急性起病,无明确外伤史,很容易误诊或者漏诊而引起严重后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 没有创伤情况下发生的脾破裂通常被称为自发性脾破裂(spontaneous splenic rupture,SSR)或非创伤性脾破裂(atraumatic splenic rupture,ASR)[1-2]。由于急性起病,无明确外伤史,很容易误诊或者漏诊而引起严重后果。本研究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4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341名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为SSR,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脾破裂 创伤性脾破裂 肝胆外科 RUPTURE 聊城市人民医院 临床分析 外伤史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桂杰 李学华 +2 位作者 王力 李洪光 刘志恒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3457-3459,共3页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01-01/2008-04收治的1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除2例患...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自2001-01/2008-04收治的11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表现、B超及CT检查、手术方式、病理检查结果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除2例患者表现为急性腹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瘤多位于胰体尾部.B超检查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低回声肿物;CT平扫表现为胰腺低密度肿物,增强CT扫描则表现为肿瘤周边不均匀增强.除1例患者外其余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11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且10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平均随访23.7mo,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复发转移.结论:SPTP是一种罕见的胰腺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年女性,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手术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贵美 刘文慧 夏超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10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AB组,A组应用手术切除治疗,B组应用干扰素治疗,AB组应用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均随访6个月,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有效率为67.5%,B...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A、B、AB组,A组应用手术切除治疗,B组应用干扰素治疗,AB组应用手术联合干扰素治疗,均随访6个月,观察3组的疗效。结果 A组的有效率为67.5%,B组的有效率为65.0%,AB组的有效率为92.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干扰素 醋酸白试验 尖锐湿疣
下载PDF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鹏 席树强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1024-1027,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肠粘连(IA)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4月行LC治疗者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粘连,将其分为术后发生肠粘连组(45例)与未发生肠粘连组(179例),对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性别、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后并发肠粘连(IA)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4月行LC治疗者224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肠粘连,将其分为术后发生肠粘连组(45例)与未发生肠粘连组(179例),对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性别、腹腔残余感染、体质指数(BMI)、施术者LC术操作经验、年龄、合并症、留置引流管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C术后发生肠粘连45例,未发生肠粘连179例;肠粘连病人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25例,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组20例。LC术后发生肠粘连组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腹腔残余感染、合并糖尿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4小时、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术后未发生肠粘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糖尿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术后留置引流管、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为LC术后影响肠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术后腹腔残余感染、术后留置引流管、施术者LC术操作≤50例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肠粘连 危险因素 治疗
原文传递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光兵 李学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249-250,共2页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 of pancreas,SP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占胰腺肿瘤的0.13%~2.70%[1],其生物学行为表现为低度恶性倾向。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下载PDF
以发热为表现的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桂杰 薄晓辉 +2 位作者 杜宁 叶静 雷晓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1131-1132,共2页
病人,男,29岁,因"间断发热4个月,查体发现脾脏占位2天"入院。病人4个月以来无诱因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4℃,无其他不适,对症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其后又反复出现发热。入院前2天病人体检发现脾脏上极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 病人,男,29岁,因"间断发热4个月,查体发现脾脏占位2天"入院。病人4个月以来无诱因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4℃,无其他不适,对症治疗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其后又反复出现发热。入院前2天病人体检发现脾脏上极占位,考虑血管瘤可能,为求进一步诊治入院。入院查体:T:36.5℃,皮肤、巩膜无黄染,脾肋下5 cm可触及,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发热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康复期恐动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会会 李凌肖 赵贵美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10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了解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康复期恐动症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0例烧伤整形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于患者术后1个月时使用... 目的了解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康复期恐动症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本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0例烧伤整形患者进行调查。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于患者术后1个月时使用恐动症Tampa量表(Tampa Scale for Kinesiophobia,TSK)调查患者恐动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度。结果160例患者TSK评分为(38.13±4.26)分,恐动症发生率为59.35%。单因素分析显示,恐动症组和无恐动症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烧伤因素、烧伤部位、工作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文化程度、烧伤面积、疼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社会支持度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烧伤面积、疼痛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和社会支持度均是术后康复期恐动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烧伤整形患者术后康复期恐动症发生率较高,恐动症的发生与患者的烧伤面积、疼痛情况、心理状态和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应该结合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以降低患者恐动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整形 康复期 恐动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桂杰 李学华 +3 位作者 陈砚鑫 刘志恒 李洪光 米曰堂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51-251,254,共2页
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胰腺局限性肿块,往往难以与胰腺癌相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肿块型胰腺炎16例以及胰腺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 肿块型胰腺炎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胰腺局限性肿块,往往难以与胰腺癌相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1997年1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肿块型胰腺炎16例以及胰腺癌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进行系统的探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块型胰腺炎 鉴别诊断 胰腺癌 临床资料 慢性胰腺炎 临床工作 检查表 影像学
原文传递
国外慢性病管理模式及对我国慢性病护理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贵美 袁玮 +1 位作者 杨桂华 常宗霞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6期741-743,共3页
随着慢性病患者的数量的逐年上升,慢性病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西方国家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已形成成熟的模式和体系,本文主要对国外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介绍,使广大护理同仁慢性病了解国外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随着慢性病患者的数量的逐年上升,慢性病给患者及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西方国家对慢性病患者的护理,已形成成熟的模式和体系,本文主要对国外慢性病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介绍,使广大护理同仁慢性病了解国外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并对我国慢性病管理提出建议,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慢性病患者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改善我国慢性病患者的护理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护理管理 述评
原文传递
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勰 徐万峰 +5 位作者 葛英辉 李彩英 李红光 高海女 刘恩宇 陈雨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569,共4页
目的总结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 目的总结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HT)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HHHT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探讨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HHHT患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上腹痛、气短、贫血、肝区杂音等,但病情可迅速进展并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等并发症;彩超、CT检查示肝内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瘘、肝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多支肝动脉的HHHT患者,血管显影欠佳,而CT血管造影检查则显示清晰。15例患者根据病变程度和发病阶段被分为无症状型、简单型和复杂型,针对不同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6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例接受肝动脉结扎或缩扎手术,随访效果满意。3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其中1例复杂型患者介入栓塞失败,药物治疗30个月后死亡。6例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2例起始无症状,21个月、35个月后分别出现肝功能异常、腹腔积液等,其中1例死亡;4例仅行药物治疗的患者,随访示肝脏病变逐渐加重。结论依据肝内毛细血管扩张、动静脉瘘、肝动脉瘤三大特征,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HHHT为进展性疾病,早期、积极的个体化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保留肝周韧带及胆道供血的肝动脉结扎或缩扎手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疾病 毛细血管扩张 遗传性出血性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TFIIB相关因子2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立杰 高延超 张宗利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TFIIB相关因子2(BRF2)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HCC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 目的探讨TFIIB相关因子2(BRF2)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肝切除手术治疗的80例HCC患者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BRF2、CD34(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RF2、CD34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HCC患者癌组织BRF2的高表达率为61.3%,高于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阳性率分别为31.6%、28.8%,P〈0.05)。BRF2与肿瘤分化、结节数目、包膜有无、TNM分期及微血管密度相关。BRF2高表达组预后差:高表达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5),同时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BRF2蛋白在HCC患者癌组织表达水平升高,与患者病理指标及预后相关,因此推测BRF2或可用作评价HCC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TFIIB相关因子2 微血管密度 复发 预后
原文传递
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15
作者 侯旭 李学华 +2 位作者 吕国悦 侯守智 王广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GP7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 目的:探讨GP7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0例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GP7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GP73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1.25±0.17 vs.0.62±0.06,0.46±0.03;2.20±0.26 vs.0.87±0.07,0.26±0.04)(均P<0.05);GP7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血管有无侵犯及肿瘤分化程度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血管侵犯和肿瘤分化低者GP73表达水平高于无侵犯及分化高者(均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及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GP7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侵袭性密切相关;它有望成为新的判断肝癌侵袭性及术后转移复发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诊断 高尔基体糖蛋白73 生物学标记
原文传递
miR-141-3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与肝细胞癌恶性特征的关系
16
作者 李学华 邢玉辉 +2 位作者 刘志恒 姜小红 侯旭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175-1183,共9页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1-3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到可能靶向调控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的hsa-miR-141-3p,并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存... 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1-3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到可能靶向调控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的hsa-miR-141-3p,并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存在靶向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HCC细胞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41-3p与GP7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CC组织中miR-141-3p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噻唑蓝(MTT)、EdU及Transwell实验观察miR-141-3p过表达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41-3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GP73mRNA及其蛋白则相反(P<0.05);HCC组织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GP73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miR-141-3p的低表达与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等级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TT结果显示,Huh-7细胞转染miR-141-3p过表达质粒后,各时点吸光度(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EdU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Huh-7和MHCC-97H细胞的EdU阳性细胞比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阴性对照(NC)组(P<0.05);Traswell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MHCC-97H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细胞学功能回复实验结果表明,miR-141-3p+GP73组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但高于miR-141-3p组和miR-141-3p+GP73-NC组(P<0.05)。结论HCC组织中miR-141-3p呈低表达,且GP73mRNA表达水平与其呈负相关;低表达miR-141-3p与H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过表达miR-141-3p能够显著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逆转miR-141-3p的部分抑制作用可通过恢复表达不含3′非翻译区(UTR)的GP73基因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miR-141-3p
原文传递
Fascin蛋白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桂杰(综述) 李学华(审校)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2年第5期358-360,共3页
Fascin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间叶组织和神经系统。近年来,众多的研究发现,Fascin蛋白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许多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未来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新... Fascin蛋白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广泛分布于间叶组织和神经系统。近年来,众多的研究发现,Fascin蛋白在许多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许多肿瘤预后的独立因素,未来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IN 肌动蛋白 细胞运动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