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黏膜屏障改变对IgA肾病的影响
1
作者 兰馨 闫勇 王尊松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3年第1期62-65,共4页
IgA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黏膜屏障的改变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明确肠黏膜屏障稳态的维持以及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对... IgA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黏膜屏障的改变与IgA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明确肠黏膜屏障稳态的维持以及肠黏膜屏障破坏的机制对研究IgA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黏膜屏障改变影响IgA肾病的机制以及重塑肠道微环境、改善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内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对改善和治疗IgA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肠黏膜 肠道菌群 紧密连接 免疫系统
下载PDF
肠道屏障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宋佳 刘世锦(综述) 王尊松(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3期559-562,共4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人体肠道屏障在维持肠道结构的完整性和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KD患者体内过度积聚的尿毒症毒素可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破坏肠道黏蛋白等机制诱导肠道机械及化学屏...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范围的公共健康问题。人体肠道屏障在维持肠道结构的完整性和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KD患者体内过度积聚的尿毒症毒素可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破坏肠道黏蛋白等机制诱导肠道机械及化学屏障损伤。此外,免疫及生物屏障损坏也进一步说明尿毒症毒素通过改变肠道的生化免疫环境导致了肠道微生态失调。同时,受损的肠道屏障又通过上述作用加重了CKD。以肠道菌群为靶点修复肠屏障、延缓CKD进展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微生物组 慢性肾脏病 肠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其伟 张亚洲 孙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33-536,541,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H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童,14个月,发现腹部膨隆2~3个月入院。例2,女童,14岁,无明显诱因腹部逐渐增大2个... 目的探讨肝脏间叶性错构瘤(MH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HL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童,14个月,发现腹部膨隆2~3个月入院。例2,女童,14岁,无明显诱因腹部逐渐增大2个月余入院。影像学腹部CT:2例均显示腹腔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考虑良性肿瘤可能性大;另1例考虑恶性,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待排。病理学镜检:肿瘤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扭曲分支状的胆管及不规则肝细胞岛组成。疏松结缔组织内含片状黏液样基质,其内散在梭形细胞、星形细胞。免疫表型:与文献报道一致,肿瘤内肝细胞表达CK(AE1/AE3)、Hepatocyte,胆管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CK7、CKl9,血管CD31、CD34阳性,间质梭形细胞Vimentin阳性,Desmin、SMA灶阳,GPC3阴性,Ki-67阳性指数<1%。2例均手术完全切除,随访无复发或恶变。结论MH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肝脏肿瘤,偶有恶变可能,需及时手术,术后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间叶性错构瘤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敏 王珺 +1 位作者 李佳茜 孙青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依据,精准医疗时代对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国内病理医师严重匮乏,良莠不齐。病理医师专业门槛高,培养周期长,成长路径比较单一。如何快速、高效地培养合格的临床病理医生是迫切... 病理诊断是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治疗的依据,精准医疗时代对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国内病理医师严重匮乏,良莠不齐。病理医师专业门槛高,培养周期长,成长路径比较单一。如何快速、高效地培养合格的临床病理医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国内病理医师匮乏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国内住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笔者希望分享该单位在住培工作中的点滴经验,共同探讨提高临床病理科住培效果,提升病理科住院医师的临床胜任力和诊断水平的可行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病理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信息化管理系统 问题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
下载PDF
肠道菌群在肾性贫血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刘世锦 宋佳 王尊松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2年第8期685-689,共5页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对人类的健康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肾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CKD患者中肠道菌群...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对人类的健康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肾性贫血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在CKD患者中肠道菌群紊乱可以通过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铁代谢紊乱、炎症和骨髓造血微环境紊乱等方式加重肾性贫血。而膳食纤维等益生元可以调节肠道微环境进而改善肾性贫血。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影响肾性贫血的作用机制及膳食纤维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贫血 肠道菌群 膳食纤维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
6
作者 赫淑倩 成玉霞 +1 位作者 可雪璇 孙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9-1020,共2页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 患者女性,36岁,左侧乳腺外侧扪及一大小1.5 cm×1.5 cm×1 cm的无痛性肿块,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乳腺三维彩超示:左侧乳腺3点距乳头22 mm处低回声结节,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回声不均质,见细小点状强回声。血清学检查未发现异常指标。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乳腺浸润性癌,遂行左侧乳腺改良根治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腺肌上皮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分子表型 病例报道
下载PDF
502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留置的临床应用分析
7
作者 廉秀花 高志伟 +2 位作者 张炎 王尊松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75-78,共4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次TCC置入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记录导管的结局事件及发生时间,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分析法对...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02例次TCC置入患者的导管使用情况,记录导管的结局事件及发生时间,统计描述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置管部位,采用Kaplan-Meier、Log-rank分析法对导管使用时间、导管通畅率、不同原发病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不同置管部位的导管使用时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502例次患者中出现导管结局事件337例次,其中死亡159例次(47.2%),因导管功能不良和导管感染而拔管或换管分别为98(29.1%)、23例次(6.8%),因内瘘成熟而使用内瘘并拔管36例次(10.7%),其他原因21例次(6.2%)。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3.742±0.161)年,导管的中位使用时间为(4.342±0.454)年。置管后1、2、3、4和5年,导管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6%、71.7%、61.5%、53.2%和32.7%,导管的累计(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9.7%、75.9%、67.6%、64.4%、44.6%。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者、慢性肾小球肾炎者、高血压肾病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依次为(4.327±0.278)、(3.430±0.248)、(3.234±0.416)年,两两比较P均>0.05。右侧颈内静脉者、左侧颈内静脉者及右侧股静脉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依次为(3.906±0.173)、(2.493±0.459)、(1.788±0.260)年。右侧颈内静脉者的导管使用时间较其他两者长(P均<0.05),左侧颈内静脉者比右侧股静脉者的导管生存时间长(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应用效果较好,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3.742±0.161)年,导管功能不良是除死亡之外的主要导管结局事件,右侧颈内静脉是最优的导管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 生存分析 导管并发症
下载PDF
能量代谢异常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闫勇(综述) 王尊松(审校)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3年第5期960-960,F0003,F0004,共3页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能量代谢的改变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代谢重编程、脂质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是异常能量代谢的主要改变。本文综述了糖尿病中异常能量...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最近研究发现能量代谢的改变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代谢重编程、脂质代谢异常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是异常能量代谢的主要改变。本文综述了糖尿病中异常能量代谢的相关机制与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能量代谢 线粒体功能障碍 脂质代谢
原文传递
乳腺伴发腺样囊性癌的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赫淑倩 周萍 +2 位作者 张贵慧 綦黄鹏 孙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伴发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的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伴发AdCC的腺肌上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p63、CK5/6、SMA等的表达,分... 目的 探讨乳腺伴发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dCC)的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例伴发AdCC的腺肌上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p63、CK5/6、SMA等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62岁,查体发现左侧乳腺外上象限最大径约1 cm肿块。镜检:瘤组织由腺肌上皮瘤与腺样囊性癌两种成分构成,两种成分位于同一病变的不同区域,局灶分界欠清,腺肌上皮瘤成分约占90%,腺样囊性癌成分约占10%。免疫表型:腺肌上皮瘤区域腺上皮CK7呈阳性,肌上皮细胞SMA部分呈阳性,p63、CK5/6少量阳性;腺样囊性癌基底-肌上皮细胞p63呈阳性,腺上皮CD117呈阳性;两种肿瘤成分ER、PR及HER-2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1%。结论 腺肌上皮瘤与AdCC均属于乳腺少见的上皮-肌上皮性肿瘤,两种肿瘤的组织学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腺肌上皮瘤 腺样囊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以头静脉为主要流出道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头静脉弓狭窄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真真 孔祥雷 +9 位作者 梁黎明 杜静 曹维 丁南南 唐利军 魏勇 张磊 李文斌 王尊松 许冬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46-949,共4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7例以头静脉为主要流出道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因内瘘丧失功能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头静脉弓直径狭窄≥50%作为狭窄组(CAS),临床干预策略包括:(1)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2)转位手术。对于...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7例以头静脉为主要流出道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这些患者因内瘘丧失功能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头静脉弓直径狭窄≥50%作为狭窄组(CAS),临床干预策略包括:(1)介入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2)转位手术。对于接受转位手术的患者留取流出道狭窄静脉组织及非流出道侧支静脉作对照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17例患者中,自体动静脉内瘘14例,移植物动静脉内瘘3例,年龄为(58.7±11.5)岁,男性8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CAS 5例,约占29.4%。未处理1例,支架植入术1例;经皮腔内球囊扩张术,后发生再狭窄给予植入支架1例;头静脉转位手术2例。HE染色提示狭窄静脉组织表现为偏心性不规则的内膜增生(NIH),EVG弹性纤维染色提示内弹力层断裂。本研究提示头静脉弓狭窄在以头静脉为主要流出道的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狭窄的病理表现为NIH,免疫组化提示其细胞成分除了内皮细胞以外,还出现了肌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及巨噬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肾透析 缩窄 病理性 头静脉弓 内膜增生
原文传递
肾移植术后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致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钰豪 门同义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 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可以改善受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但术后感染依然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 parvovirus B19,B19V)是一种对骨髓前体红系祖细胞有着特殊嗜性的单链DNA病毒。正常人群感染后会清除,但肾移植受者术后低免疫状态会增加B19V的感染风险,出现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tic anemia,PRCA)的概率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就B19V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发病机制以及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做深入总结,为肾移植术后B19V所致PRCA的进一步早期识别、预防和规范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细小病毒B19 肾移植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 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12
作者 王宝宝 吴艳丽 +3 位作者 孔祥雷 李晓 石津意 张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6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国产腹膜透析液(商品名:依达维)与进口腹膜透析液(商品名:百特)变更前后对于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51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透析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A组[规律使用百... 目的探讨国产腹膜透析液(商品名:依达维)与进口腹膜透析液(商品名:百特)变更前后对于腹膜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51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腹膜透析治疗时间的长短分为A组[规律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1个月的患者,30例]和B组(新开始CAPD的患者,21例)。A组患者入组后第1、2个月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B组患者入组后第1、2个月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第3个月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比较全部患者和两组患者使用不同腹膜透析液期间透析充分性和残肾功能指标[尿素清除指数(Kt/V)、总肌酐清除率(Ccr)、残肾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滤量、尿量和4 h透析液肌酐浓度与血浆肌酐浓度的比值(D/Pcr值)],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51例患者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Kt/V达标率为78.43%(40/51),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的Kt/V达标率为82.35%(42/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总Ccr、残肾eGFR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超滤量显著高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尿量低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超滤量显著高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尿量显著低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总Ccr、残肾eGFR、Kt/V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的超滤量、尿量、Kt/V、总Ccr、残肾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标准腹膜平衡试验检查以评估腹膜转运功能,结果发现所有患者D/Pcr值均以低平均转运为主,但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D/Pcr值低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D/Pcr值明显低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使用依达维腹膜透析液期间的D/Pcr值与使用百特腹膜透析液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行腹膜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依达维腹膜透析液的疗效及安全性不劣于百特腹膜透析液,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的变更对于腹透患者短期内的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腹膜透析 肾小球滤过率 超滤量
下载PDF
肾上腺原发性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
13
作者 张晓月 毛慧敏 孙青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987-988,共2页
患者,女,6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伴胀痛不适1个月余”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腺外科,术前检查CT示双侧肾上腺异常密度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图1)。乳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符合脂肪坏死,伴血肿形成。患者切除乳腺肿物后转入本院泌... 患者,女,62岁,因“发现右乳肿物伴胀痛不适1个月余”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腺外科,术前检查CT示双侧肾上腺异常密度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图1)。乳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符合脂肪坏死,伴血肿形成。患者切除乳腺肿物后转入本院泌尿外科,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完整切除左侧肾上腺。病理检查 巨检:肾上腺体积6.5 cm×3 cm×1 cm, 表面光滑覆被膜,局部附少量脂肪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病理诊断 预后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原发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其伟 孙青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HE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分子检测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原发骨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瘤(pseudomyogenic hemangioendothelioma,PH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PHE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分子检测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28岁,磁共振成像示腰5椎体破坏性病变。例2,女,56岁,肿瘤位于右手第2掌骨。镜下观察:瘤细胞由胖梭形至上皮样的细胞组成,胞质丰富,嗜伊红色,类似横纹肌母细胞;核染色质呈空泡状,核仁明显;另外部分区域可见片状出血、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散在分布及反应性骨形成。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FOSB、广谱细胞角蛋白、CD31、ERG和Fli1,但不表达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结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和S-100蛋白,INIl显示无缺失。2例行FOS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均显示基因断裂信号。本组其中1例在短期内复发。结论原发骨P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软组织肿瘤,局部易复发,偶有转移,形态学上有上皮样肉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及一些成骨性肿瘤的部分特点,诊断时必须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进行鉴别,必要时行分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瘤细胞 免疫表型 核染色质 片状出血 空泡状 磁共振成像 嗜伊红
原文传递
甲状腺癌合并肺结节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5
作者 刘亚倩 陈丽丽 张晓倩 《现代医学》 2023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经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等规范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仍有约1%~23%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以肺部最为常见,合并肺结节的甲状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误...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经手术及放射性碘治疗等规范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仍有约1%~23%的患者会发生远处转移,远处转移以肺部最为常见,合并肺结节的甲状腺癌患者容易发生误诊。本文报道我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1例68岁女性患者,甲状腺癌术后发现多发肺结节,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行多次服碘治疗,甲状腺球蛋白在治疗过程中有所反复,后经肺穿刺,未发现肿瘤细胞。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类疾病的诊断作进一步探讨,旨在增加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误诊,从而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肺结节 甲状腺球蛋白 放射性碘治疗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