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相关数据分析服用米诺环素的8~18岁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高危因素
1
作者 张旭升 王晓骏 +3 位作者 王丽 任秀丽 沈承武 卢翠翠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14-18,共5页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 目的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数据分析8~18岁儿童米诺环素药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高危因素,为米诺环素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FAERS中检索2004年1月—2023年9月中疑似米诺环素导致的药品不良事件(ADE),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及综合标准法(MHRA)筛选a≥3、95%CI>1、PRR值≥2、χ^(2)≥4的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采用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对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首选器官分类(SOC)和首选术语归类(PT)。结果共得到8~18岁儿童的疑似米诺环素ADE3668份,最终得到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181个,涉及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22个SOC。发生频次前5位的米诺环素ADE分别为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发热、头痛、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和关节痛;米诺环素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分别为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坏死性血管炎、多发性单神经病和嗜酸粒细胞增多性心肌炎。结论8~18岁儿童应用米诺环素时ADE发生的高危因素包括各类神经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临床应用中米诺环素ADE包括急性甲状腺炎、嗜酸细胞性脑炎、甲状腺炎和肠梗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四环素 米诺环素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某精神专科医院失眠症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晓 黄元 +6 位作者 支晓慧 刘召英 孙波 常桂花 王国伟 孙振晓 王志广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57-563,共7页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失眠症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挖掘门诊失眠症患者对第二类精神药品产生依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21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培训医师逐项填写自...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失眠症患者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挖掘门诊失眠症患者对第二类精神药品产生依赖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2021年7月—2021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培训医师逐项填写自编的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调查表,获得有效调查问卷525份。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统计,对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情况及产生依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患者525例,男205例(39.05%),女320例(60.95%),平均年龄(53.98±14.91)岁,慢性失眠障碍410例(78.10%),短期失眠障碍45例(8.57%),其他失眠障碍70例(13.33%);第二类精神药品按使用比例高低依次为阿普唑仑(22.29%),氯硝西泮(18.48%),劳拉西泮(17.52%);服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持续时间:(54.43±25.67)个月。共筛出依赖者51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与家人关系、经历重大事件、酒精依赖、依从性、随诊是产生药物依赖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1.失眠患者普遍选择了第二类精神药品治疗,且服用时间偏长,存在部分药物依赖患者。2.对于存在药物依赖危险因素的失眠症患者,给予该类药物治疗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专科医院 门诊 失眠症 第二类精神药品 依赖
原文传递
1000例住院患者地佐辛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3
作者 夏亚丹 王晓骏 +2 位作者 张旭升 沈承武 卢翠翠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5年第4期479-483,共5页
目的:探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以期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该院1000例住院应用地佐辛注射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用... 目的:探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以下简称“该院”)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合理性,以期为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随机抽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该院1000例住院应用地佐辛注射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用药基本情况,从地佐辛注射液的适应证、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用法与用量、用药疗程、特殊人群用药及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000例住院应用地佐辛注射液的患者中,男性患者590例,女性患者410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于40~<70岁(715例,占71.50%)。地佐辛注射液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术后镇痛(905例,占90.50%);37例患者(占3.70%)为适应证不适宜;30例(占3.00%)患者未经过疼痛评估。使用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科室中,神经外科、胸外科和泌尿外科地佐辛注射液的DDDs较高,各科室地佐辛注射液的DUI均<1。地佐辛注射液的给药途径均符合药品说明书的规定,且不存在超剂量使用情况。972例患者(占97.20%)的用药疗程≤7 d,28例患者(占2.80%)的用药疗程>7 d。56例患者(占5.60%)存在特殊疾病(胆囊术后、颅脑损伤和呼吸抑制等)用药问题;<18岁患者13例(占1.30%);>65岁患者231例(占23.10%),其中116例(占11.60%)未调整初始给药剂量;肝功能不全(36例,占3.60%)和肾功能不全(126例,占12.60%)患者均未给予剂量减量调整。联合应用其他镇痛药共430例(占43.00%),12例(占1.20%)存在重复用药情况。结论:该院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适应证不适宜、用药前未进行疼痛评估、用药疗程过长、特殊人群未进行个体化给药以及重复用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对地佐辛注射液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临床应用 用药评价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