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菏泽市198台医用CT机影像质量控制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广喜 王胜利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对菏泽市198台医用CT机的性能及其影像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医用CT机影像质量和医疗诊断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198台医用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对其定位光精度、剂量指数、均匀性、噪音、CT值、高对比分辨力、层厚偏差、低对... 目的对菏泽市198台医用CT机的性能及其影像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医用CT机影像质量和医疗诊断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198台医用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并对其定位光精度、剂量指数、均匀性、噪音、CT值、高对比分辨力、层厚偏差、低对比分辨力及床定位精度等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菏泽市198台医用CT机的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78.2%,定位光精度合格率为95.4%,剂量指数合格率为85.2%,均匀性合格率为86.1%,CT值合格率为92.6%、高对比分辨力合格率为94.4%和96.3%,层厚偏差合格率为92.8%和90.1%、低对比分辨力合格率为88.9%及床定位精度合格率为98.1%。结论通过定期对医用CT机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可有效减少CT机故障发生,保障CT机正常运行,在保障CT机影像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高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CT机 影像质量 检测结果 控制效果 诊断水平
下载PDF
PDCA循环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岳辉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29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呼吸ICU、重症医学科2015年2—6月报告的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有关的案例80例,此为实施前案例,上述科室于2015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选取2015年7—11月报告的与医疗设... 目的探讨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呼吸ICU、重症医学科2015年2—6月报告的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有关的案例80例,此为实施前案例,上述科室于2015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选取2015年7—11月报告的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有关的案例80例,此为实施后案例,探讨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医疗设备质控提升至98.8%,悬挂状态标志提升至100.0%,填写一级保养表提升至98.8%,悬挂二级保养牌提升至100.0%;重症医学科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执行率提升至97.5%,呼吸ICU提升至9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临床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 意义
下载PDF
CT设备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与质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广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目的分析CT设备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及质控措施。方法检测40台CT设备定位光精度、床位移精度、空间分辨率、头部剂量指数、低对比度分辨率、水的CT值、CT值均匀性、噪声、层厚偏差情况。结果 CT机性能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铅当量不足... 目的分析CT设备质量检测中的问题及质控措施。方法检测40台CT设备定位光精度、床位移精度、空间分辨率、头部剂量指数、低对比度分辨率、水的CT值、CT值均匀性、噪声、层厚偏差情况。结果 CT机性能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铅当量不足、无屏蔽防护、结合处密封不严是导致泄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必须对CT设备机房设施进行改进,对检测质量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设备 质量检测 质控措施
下载PDF
医学影像设备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广喜 《医疗装备》 2016年第8期75-76,共2页
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概况进行分析,论述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分别从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探讨。结果医学影像设备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同时有着广... 目的通过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的概况进行分析,论述其重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分别从医学影像设备的性能、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进行综合探讨。结果医学影像设备在目前的临床应用中,使用范围较为广泛,同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前景。结论医学影像设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时有着重要的地位,未来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和操作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设备 概况 发展趋势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广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288-289,共2页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20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管理结果。结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3%...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20例进行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管理结果。结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投诉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13%、3.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63%、9.38%(P<0.05);观察组服务满意度为95.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3%(P<0.05)。结论在医学影像检查过程中,开展风险管理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和投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检查 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探究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广喜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中方便选取14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后门控组患者68例,前门控组患者7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之前,将其心率控制在75次/min以下,对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有效辐射剂量与平均辐射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前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868个,后门控组检测节段数为900个,后门控组患者与前门控组患者的成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0%、91.10%,两组对比(χ~2=0.326 5,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为(3.16±1.02)mGy,相较于后门控组的(9.69±3.50)mGy更少(t=15.166 7,P<0.05);前门控组患者的辐射时间为(3.40±0.22)s,相较于后门控组的(5.38±0.48)s更短(t=31.662 0,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与效果,并且前门控技术相较于后门控技术而言,能够促使辐射剂量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 冠脉成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医用X射线防护装备在介入导管室的使用与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广喜 《医学与社会》 2015年第B06期65-6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导管室中使用与管理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的对策。方法:分析我院介入导管室从引进到现在运行的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使用情况以及管理现状。结果:对介入导管室中使用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以及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结...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导管室中使用与管理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的对策。方法:分析我院介入导管室从引进到现在运行的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使用情况以及管理现状。结果:对介入导管室中使用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以及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结论:在介入导管室中,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数量多,价格贵,使用频繁,合理地使用以及更为有效的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室 医用X射线的防护装备 使用与管理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对鼻咽癌颅底放疗疗效的评价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曹玉梅 李广喜 +3 位作者 张继军 马洪舟 刘俊华 王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6期313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复查的4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测...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鼻咽癌颅底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复查的40例鼻咽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对所有患者行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测量放疗前、后ADC值,根据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结果分为复发组(n=5)及未复发组(n=35)。结果:复发组放疗前ADC值为(0.797±0.031)×10^(-3)mm^2/s,与未复发组放疗前ADC值(0.805±0.028)×10^(-3)mm^2/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ADC值为(1.097±0.091)×10^(-3)mm^2/s,与未复发组放疗结束12个月以后ADC值(1.705±0.128)×10^(-3)mm^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作为一种新兴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鼻咽癌颅底放疗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价值,通过DWI对ADC值的测量,可有效的预测患者预后是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ADC值 鼻咽癌 放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