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
1
作者 张春霞 曹福英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屈梅 郭卫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9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 目的分析输血次数与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600例多次输血(≥2次)的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输血次数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225例(2~3次)、B组195例(4~6次)及C组180例(≥7次)。比较3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比较血小板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输注血小板后1、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CCI)及输注有效率。结果600例患者中共226例患者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阳性率为37.67%,其中C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A、B组(P<0.01)。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输注后1、24 h CCI及输注有效率均低于血小板阴性患者(P<0.01)。结论输血次数越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越高,而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差,而血小板抗体筛查能有效提高输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多次输血 血小板抗体筛查 血小板输注
原文传递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计数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2
作者 曹福英 张春霞 +4 位作者 马金平 王舒莉 刘翠红 郭卫平 屈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6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计数(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组,各50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高热(体温>38℃)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PCT、hs-CRP、WBC及PCT、hs-CRP、WBC阳性率。结果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及WBC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hs-CRP水平高于轻症组(P<0.01)。轻症组、重症组PCT、hs-CRP及WBC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组PCT、WBC阳性率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PCT、hs-CRP水平及WBC可出现异常升高,且病情越严重指标升高越明显,检测上述炎性指标有助于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性疾病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护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薛聚香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1期855-857,共3页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AL)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免疫机能降低,使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多,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亦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易感因素,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鉴此... 化疗是急性白血病(AL)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化疗期间骨髓抑制,免疫机能降低,使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多,影响化疗计划的进行,亦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易感因素,加强护理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是保证化疗顺利进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鉴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AL病人医院感染情况及易感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急性白血病 化疗期间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拓扑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刘南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808-809,共2页
目的 :评价拓扑替康 (TPT)联合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变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转变的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TPT联合方案治疗CML急变及MDS转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2 8例 ,其疗效与既往应用米托蒽醌联合... 目的 :评价拓扑替康 (TPT)联合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急变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转变的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TPT联合方案治疗CML急变及MDS转变的急性白血病患者 2 8例 ,其疗效与既往应用米托蒽醌联合阿糖胞苷 (MA)方案化疗做自身对照。所有患者接受 1个疗程TPT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 (TPT、环磷酰胺、阿糖胞苷 )后 ,定期检查血细胞记数、骨髓及肝、肾功能等。结果 :2 8例中有 12例达完全缓解 ,3例达部分缓解 ,总有效率为5 3.5 7% ;13例无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TPT联合方案疗效优于MA方案 ,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结论 :TPT联合方案对CML急变及MDS转变的急性白血病具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方案 治疗 TPT 急变 拓扑替康 CML MDS 转变 目的 定期检查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院外照顾需求影响因素及主成分分析
5
作者 刘翠红 屈梅 +3 位作者 郭瑞方 裴玉燕 杨书环 杨贵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3期115-119,12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院外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及主成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2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将患者分为无需求组和未满足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相关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院外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及主成分。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化疗的2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将患者分为无需求组和未满足组。采用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系数分析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因素的主成分。结果240例患者均完成支持性照护需求量表评定,其中132例(55.00%)患者对健康信息有需求,121例(50.42%)患者对照顾与支持有需求,101例(42.08%)患者对心理有需求,86例(35.83%)患者对生理及日常生活有需求,31例(12.92%)患者对性支持有需求。2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收入及付费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病程、活动方式及症候群合并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付费方式、家庭平均收入、病程、活动方式及症候群合并情况是照顾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主成分分析共提取了付费方式、症候群合并情况及病程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63.556%。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对健康信息需求的占比最高,对性支持需求占比最低。付费方式、症候群合并情况及病程3个因素可对患者照顾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照顾需求 主成分分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Treg、FoxP3和TGF-β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6
作者 王舒莉 董巧凤 +3 位作者 李芳 王静 桑玉旗 张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6-670,共5页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不同时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73例CML患者的外周血,根据患者所处的CML不... 目的:分析调节性T细胞(Treg)、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不同时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血液内科就诊的73例CML患者的外周血,根据患者所处的CML不同时期,将患者分为初诊组、慢性期组和急变期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reg水平,RT-q PCR检测FoxP3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TGF-β的表达水平,分析上述指标在患者临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初诊组患者Treg比例较慢性期组升高,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695),而急变期组较初诊组和慢性期组均显著升高(P=0.008,P<0.001)。初诊组、慢性期组和急变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1.61±2.21、6.46±1.35和8.54±2.13,FoxP3 mRNA表达水平在CML不同时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199,P<0.001)。初诊组和急变期组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期组(P<0.001),且初诊组最高(P<0.001)。TGF-β的表达水平在CML不同时期中无统计学差异(H=0.634,P=0.728)。结论:Treg细胞亚群在CML不同时期中的异常分布和FoxP3 mRNA在CML初诊时和急变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表明Treg亚群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促进CML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调节性T细胞 慢性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书环 董巧凤 《中国医学工程》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辅助化疗,其中,70例患者选择缓解期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54例患者选择非缓解期PICC置管。分析两组患者置管时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0例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9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非缓解期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4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与未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比较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研究对象静脉炎、静脉血栓、穿刺点渗液、感染、心理状况和导管堵塞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结果发现其均为缓解期、非缓解期患者置管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非缓解期发生非计划拔管44例,其中,静脉炎42例(95.45%)、静脉血栓39例(88.64%)、穿刺点渗液35例(79.56%)、感染38例(86.36%)、心理焦虑40例(90.91%)和导管堵塞42例(95.45%),均高于缓解期的10例(52.63%)、11例(57.89%)、10例(52.63%)、12例(63.16%)、13例(68.42%)和12例(63.16%)(χ2=47.697、24.137、16.168、14.262、15.611、31.764,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选择缓解期时机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操作,相较于非缓解期置管,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可能性较低,对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出现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 危险因素 贫血
下载PDF
拓扑替康与足叶乙甙、环磷酰胺、阿糖胞苷联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5年第6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与足叶乙甙(VP-16)、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EC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TECA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患者24例,一疗程后观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与柔红霉素联...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与足叶乙甙(VP-16)、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ECA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TECA方案治疗难治性ANLL患者24例,一疗程后观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与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DA)方案进行对照。结果TECA方案治疗组24例患者中有9例达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未缓解;CR率为37.5%,总有效率为50.0%。主要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TECA方案治疗组CR率、总有效率均优于DA方案,毒副作用无明显加重。结论TECA方案治疗难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好,宜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急性/化学疗法 拓扑替康 足叶乙甙 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下载PDF
CAG方案与普通化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比较观察
9
作者 桑玉旗 赵卫平 +1 位作者 孟庆玲 夏建胜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8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2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CR)率39.1%,有效率57.7%;对照组CR率31.8... 目的探讨CAG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共选择老年AML患者45例,治疗组23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22例应用DA、HA或MA方案。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完全缓解率(CR)率39.1%,有效率57.7%;对照组CR率31.8%,有效率5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髓恢复时间、所需浓缩红细胞及单采血小板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治疗老年人AML疗效肯定,较普通化疗方案骨髓抑制时间短,输血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方案 老年 急性 髓系白血病
原文传递
血清唾液酸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刘南 夏建胜 陈伟伟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7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50名健康体检者及76例MM患者确诊时及治疗后的血清SA水平.结果 76例MM中,IgA型25例,除IgA型外51例(IgG型40例,轻链型7例,不分... 目的 探讨血清唾液酸(SA)在IgA型多发性骨髓瘤(MM)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50名健康体检者及76例MM患者确诊时及治疗后的血清SA水平.结果 76例MM中,IgA型25例,除IgA型外51例(IgG型40例,轻链型7例,不分泌型4例).健康对照及IgA型、IgG型、轻链型、不分泌型、除IgA型外MM患者确诊时血清SA平均水平分别为(570.33±67.72)、(1289.24±325.42)、(585.88±159.12)、(600.77±126.90)、(590.50±100.86)、(588.39±150.90)mg/L,IgA型MM患者血清S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及其他各型MM(均P〈0.01),而健康对照及其他各型MM间血清S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gA型MM患者确诊时血清SA水平与血清IgA、球蛋白、骨髓涂片浆细胞数、红细胞沉降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9、0.753、0.504、0.732,均P〈0.05),与血清清蛋白、IgG、血红蛋白、血小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12、-0.505、-0.629、-0.596,均P〈0.05),与白细胞、血清肌酐、血清IgM、乳酸脱氢酶、血清钙、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不相关(均P〉0.05).IgA型MM患者血清SA水平随病情好转而下降,随病情加重而上升.结论 IgA型MM患者血清SA升高,是反映IgA型MM肿瘤负荷量的指标,也可作为其疗效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唾液酸类 免疫球蛋白A
原文传递
干扰素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11
作者 刘南 《临床医学》 CAS 2005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寻找治疗CML的新方法。方法采用IFNα-2b(300万U/d)联合HHT(2mg/d,每月用10天)和Ara-C〔(10mg/(m2·d),每月用10天...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寻找治疗CML的新方法。方法采用IFNα-2b(300万U/d)联合HHT(2mg/d,每月用10天)和Ara-C〔(10mg/(m2·d),每月用10天)〕治疗CML慢性期患者27例,治疗后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与对照组(IFNα-2b加用羟基脲治疗CML慢性期)作比较。结果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组治疗6个月的CHR率、总CHR率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P<0.05、P<0.05),CML急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且发生急变的时间晚。结论CML慢性期患者采用IFNα-2b联合低剂量HA方案治疗可显著提高CML患者的CHR率,提高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延长CML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联合用药 药物剂量 HA方案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诱导缓解治疗期症状群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贵芳 杨书环 +3 位作者 田桂荣 马俊红 裴玉燕 张志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3-1508,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induction therapy,IT)期症状群的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便利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首次确诊为AML并接受IT的130例患者,运用中文版记忆...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诱导缓解治疗(induction therapy,IT)期症状群的变化情况。方法2018年1月—2020年6月,便利选取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首次确诊为AML并接受IT的130例患者,运用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在IT开始前1 d(T1)、IT结束当天(T2)、IT结束后第7天(T3)对其进行评估,运用因子分析确立症状群的组成。结果T1存在4个症状群,为心理症状群、营养症状群、神经症状群和疼痛-出汗症状群。T2存在3个症状群,为胃肠道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治疗相关症状群。T3存在4个症状群,为心理症状群、胃肠道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形象改变症状群。其中心理症状群在T1和T3存在,疲乏症状群和胃肠道症状群在T2和T3持续存在。结论AML患者在IT期经历的症状群呈动态变化。IT前的心理症状群、IT中的胃肠道症状群、IT结束后的疲乏症状群可作为优先干预的症状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诱导缓解治疗 症状群 纵向研究 护理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福金 程相山 夏天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1年第10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初步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的初治AML... 目的探讨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化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MR)在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初步镜检未见白血病细胞的初治AML(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LMR预测患者完全缓解(CR)的最佳临界值,并依据此值将患者分为低LMR组(LMR<最佳临界值)和高LMR组(LMR≥最佳临界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异及两组疗效、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63例患者入组。完成全部诱导化疗后1周中位LMR为3.64(0.13~88.01),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达CR 51例(81.0%),2个疗程后达CR 54例(85.7%),最终CR患者56例(88.9%)。经ROC曲线分析,确定LMR最佳临界值为1.515。低LMR组和高LMR组分别有20例和4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血红蛋白、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LMR组和高LMR组1个疗程后CR率分别为65.0%(13/20)、88.4%(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28)。低LMR组1个疗程达CR的13例患者中复发3例,高LMR组1个疗程达CR的38例患者中复发2例;低LMR组和高LMR组两组3年RFS率分别为6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7,P=0.089);3年OS率分别为84%、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6,P=0.712)。结论对于完成诱导化疗后1周血涂片镜检未见有核细胞的初治AML患者,LMR可能用于评估疗效和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 淋巴细胞计数 单核细胞 WT1基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