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瑜 李文 邓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182-183,共2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我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病变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一般不需要辅助治疗,但高危和晚期疾病的治疗比较复杂,治疗方案的制定一般与患者的术前病理诊断、组织学类型以及年龄、有无生...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我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病变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有效治疗,一般不需要辅助治疗,但高危和晚期疾病的治疗比较复杂,治疗方案的制定一般与患者的术前病理诊断、组织学类型以及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等有关。分子分型的提出使我们对异质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提示预后、评估复发风险、指导治疗以及遗传筛查上都有重要意义。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采用多b值成像,其衍生参数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反映肿瘤的微观情况,进而同时获得肿瘤内部扩散运动和微循环灌注信息。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的原理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型和分子分型、肿瘤分级及浸润深度、术前风险分层以及鉴别诊断等的应用价值,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肿瘤
下载PDF
PET-CT屏气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
2
作者 马超 李敏 +7 位作者 周传志 段艳华 崔晓 岳慧鑫 柴雷英 李坤 李慧 程召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944,共4页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了600 s自由呼吸(FB)全身PET扫描及20 s屏气(BH)肺PET扫描检查。根据病灶位置、病... 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接受PET-CT检查的49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了600 s自由呼吸(FB)全身PET扫描及20 s屏气(BH)肺PET扫描检查。根据病灶位置、病灶直径、与胸膜的距离进一步分层。对2次采集的图像行定量分析及图像质量比较,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背景比(TBR)以及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的百分比差值(%ΔSUVmax、%ΔTBR),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比较。以Spearman分析2次采集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BH下薄层CT测量的肿瘤体积(TV)的相关性。结果显示BH PET与FB PET的SUVmax和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肺组结节%ΔSUVmax及%ΔTBR显著高于上肺组结节(P<0.05),且BH PET的MTV与TV相关性更高,更能准确反映病灶真实体积。BH PET是一种可以降低PET-CT受呼吸运动影响的实用方法。与FB PET相比,BH PET扫描使孤立性肺结节的SUV max、TBR和MTV定量分析更准确。此外,呼吸运动对下肺病灶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屏气扫描 孤立性肺结节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短采集时间全身PET/CT显像在肺部及实质脏器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敏捷 昝柯宇 +5 位作者 程召平 崔晓 柴雷英 李坤 葛敏 段艳华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3-718,共6页
目的研究短采集时间全身PET/CT显像对肺部和实质脏器图像质量及病变可检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PET/CT检查的60例肺结节(PN)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61.1±11.8)岁]... 目的研究短采集时间全身PET/CT显像对肺部和实质脏器图像质量及病变可检测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PET/CT检查的60例肺结节(PN)患者[男31例,女29例,年龄(61.1±11.8)岁]和53例实质脏器病变(POL)患者[男29例,女24例,年龄(56.7±17.2)岁]的资料。PET采集时间为600 s,用采集的数据重建30、60、120、180、300、600 s的PET图像,即G30、G60、G120、G180、G300、G600组。使用5分Likert量表从图像整体质量、噪声和病变显著性3个方面对PET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客观分析指标包括纵隔血池SUV_(mean),肝脏SUV_(mean)、标准差(SD)和信噪比(SNR),病灶SUV_(max)和靶本比(TBR),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组间各指标差异(两两比较行Bonferroni校正)。以G600组为标准,评估其他组的病变可检测性。结果PN患者各时间组和POL患者G120、G180、G300组在图像整体质量、噪声和病变显著性方面均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均评分>3分)。各时间组之间纵隔血池SUV_(mean)(PN:中位值1.52~1.56,POL:中位值1.35~1.47,χ^(2)值:10.23、11.02)和肝脏SUV_(mean)(PN:中位值2.51~2.56,POL:中位值2.33~2.40,χ^(2)值:8.35、8.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脏SD随着采集时间的缩短而逐渐增加(χ^(2)值:400.99、400.00,均P<0.001;z值:-16.90~-3.15,均P<0.003),SNR随着采集时间的缩短而逐渐降低(χ^(2)值:397.32、400.00,均P<0.001;z值:2.98~16.90,均P<0.003)。病灶SUV_(max)(PN:中位值3.55~4.01,POL:中位值5.77~6.08,χ^(2)值:8.58、3.02)和TBR(PN:中位值2.42~2.81,POL:中位值2.36~2.45,χ^(2)值:9.83、3.69)在各时间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G600组为参考,PN患者G30等各时间组和POL患者G120、G180和G300组的病灶检出率均为100%(81/81及80/80)。结论肺部采集时间为30 s及实质脏器采集时间为120 s的全身PET/CT图像可以同时保持图像质量和病变可检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肺结节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时间因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原位复发伴骶椎转移1例
4
作者 吴霞 徐瑞 +5 位作者 于晓倩 黄文 郑飞 赵学强 李欣然 段艳华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60-1262,共3页
报道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原位复发伴骶椎转移。患者为36岁男性,16年前行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术后血压正常。2年前出现血压升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提示左肾上腺后上方及骶椎处存在病变,诊断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位复发伴... 报道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原位复发伴骶椎转移。患者为36岁男性,16年前行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术后血压正常。2年前出现血压升高。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CT提示左肾上腺后上方及骶椎处存在病变,诊断为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位复发伴脊柱转移,经多学科会诊后行手术治疗。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原位复发伴脊柱转移相关报道少,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本文通过对该病例进行研究探讨,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复发 脊柱转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