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远端胆管癌疗效对比及“教科书式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昱琨 徐帅 +3 位作者 李光兵 司伟 于光圣 刘军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34-341,共8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SM),比较学习曲线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远端胆管癌(dCCA)的近、远期预后和“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PSM),比较学习曲线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治疗远端胆管癌(dCCA)的近、远期预后和“教科书式结局(textbook outcome,TO)”。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LPD和OPD治疗的dCCA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PSM方法最小化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TO的独立预后因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0例患者,其中LPD组224例,0OPD组206例。PSM后,两组各纳入184名患者。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输血、血管切除、RO切除、严重并发症、再入院率、30天死亡率、TO及远期预后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LPD较OPD具有术中出血量更少(160 vs.250mL,P<0.001),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3vs.16天,P<0.001)的优势。多因素分析表明,合并基础疾病(P=0.001)、主胰管直径>3mm(P=0.001)和手术时间>360min(P=0.006)是TO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经过学习曲线,LPD治疗dC-CA是安全可行的,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胆管癌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教科书式结局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肝胆外科恶性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霁 任海润 +3 位作者 袁帅 孔俊杰 徐帅 刘军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1期88-91,共4页
全身炎症反应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监测指标之一,其动态变化体现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机体免疫力、肿瘤... 全身炎症反应是肿瘤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监测指标之一,其动态变化体现炎症反应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可作为预测恶性肿瘤预后的主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与机体免疫力、肿瘤侵袭性相关,NLR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肝胆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囊癌)治疗效果及肿瘤预后,通过分析NLR动态变化可为改善肝胆恶性肿瘤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肝胆外科
下载PDF
自制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治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朱桂玲 周明花 +2 位作者 申美娟 臧丽萍 徐延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7期546-548,共3页
近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中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新的标准术式[1]。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45%[2],因胰... 近年,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胰头癌、胆总管中下段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及壶腹周围癌新的标准术式[1]。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在3%~45%[2],因胰液对周围组织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可导致腹腔感染、出血等,严重时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有效引流对POPF的治疗及控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尤为关键。我中心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POPF的患者采用自制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法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腹腔引流管 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 胰瘘 护理
下载PDF
肝移植受者ICU期间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4
作者 朱桂玲 杨丽娟 +1 位作者 周明花 王艳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2期183-186,共4页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后环境改变、疼痛、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等原因,患者往往遭受多方面身体不适。睡眠障碍为肝移植术后ICU期间普遍存在的症状之一,其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躯体不适,亦会引发各种负性情绪,减缓术...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术后环境改变、疼痛、免疫抑制药物应用等原因,患者往往遭受多方面身体不适。睡眠障碍为肝移植术后ICU期间普遍存在的症状之一,其不仅会使患者出现躯体不适,亦会引发各种负性情绪,减缓术后组织愈合,影响移植术后受体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肝移植术后ICU期间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及总结,为患者预防和治疗在肝移植术后ICU期间睡眠障碍,促进受体术后快速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睡眠障碍 护理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
5
作者 袁莉 曹艳洁 +1 位作者 孙茂峰 李光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1—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置入颈内静脉导管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MI为18.5~23.9 kg/m^(2)的患者123例(正常组),BMI≥28 kg/m^(2)的患者66例(肥胖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1—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置入颈内静脉导管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MI为18.5~23.9 kg/m^(2)的患者123例(正常组),BMI≥28 kg/m^(2)的患者66例(肥胖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在总胆红素、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在腰围、臀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组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BMI高的肥胖患者置入深静脉导管后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术后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该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肥胖 体质量指数
下载PDF
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孔俊杰 于光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36-741,共6页
活体肝移植的开展不仅扩大了供者数量,有效缓解器官捐献不足,也降低了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供肝切取术在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创伤小、... 活体肝移植的开展不仅扩大了供者数量,有效缓解器官捐献不足,也降低了患者等待肝移植期间的病死率。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供肝切取术在活体肝移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具有创伤小、疼痛少、供者术后恢复迅速且心理负担小等优点。但由于其对供者筛选严格、操作复杂、学习曲线长,目前仍然只在少数移植中心得以开展。本文从腹腔镜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具体术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介绍,展望腹腔镜供肝切取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促进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进一步发展,改善活体肝移植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腹腔镜 供肝切取 达芬奇机器人 肝切除 术后并发症 学习曲线 热缺血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复发的全程管理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元文 刘军 《肝癌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46-50,共5页
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合并终末期肝病的患者。但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严重制约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如何预防移植术后HCC复发是提高HCC肝移植远期疗效的关键。本文从围手术... 肝移植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重要措施之一,尤其是对于合并终末期肝病的患者。但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严重制约了患者的长期生存。因此,如何预防移植术后HCC复发是提高HCC肝移植远期疗效的关键。本文从围手术期的治疗全流程管理的角度,就预防HCC肝移植患者术后复发展开阐述,并从手术、用药等多维度综述相关临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移植 预防 复发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明花 朱桂玲 +2 位作者 姜海艳 宋意意 胡志霞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1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 目的:探讨以循证护理为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实施以循证为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10/46),对照组为50%(23/46),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P=0.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8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86.95%,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6,P=0.049)。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实施以循证为依据的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预见性护理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回顾与探讨
9
作者 郑元文 刘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607-609,共3页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腹部最为复杂的腹腔镜手术之一.LPD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相近甚至更优的肿瘤根治性[1],同时已有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LPD并不劣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是腹部最为复杂的腹腔镜手术之一.LPD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相近甚至更优的肿瘤根治性[1],同时已有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LPD并不劣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2].LPD施行的困难之处,除了涉及多脏器切除,同时还要进行复杂的消化道重建.在LPD中,消化道重建的质量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LPD的质量和速度.除了胰消化道重建,胆道消化道重建即胆肠吻合也是提高手术质量和加快手术速度的重点.LPD术中具体如何行胆肠吻合,各中心和术者有着不同的经验.本文结合我们中心积累的LPD经验,回顾国内外文献,探讨LPD胆肠吻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胆肠吻合
原文传递
中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多中心调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磊 李海洋 +36 位作者 王继洲 梁霄 窦剑 王继涛 樊强 丁雄 翟文龙 晋云 李波 何松青 李涛 刘军 王葵 李志伟 曾永毅 邵英梅 卜阳 尚东 麻勇 娄诚 尹新民 贺杰峰 朱海宏 武金才 徐志丹 巴桑顿珠 鲁建国 张立婷 赵建国 吕凌 吕国悦 蔡念 张丹图 罗蒙 张万广 祁小龙 陈孝平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52-159,共8页
目的调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以了解我国当前外科治疗的真实情况及未来发展。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联合发起,调查对象为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378家医疗机构及其团队,全... 目的调查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现状以了解我国当前外科治疗的真实情况及未来发展。方法本研究由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CHESS)联合发起,调查对象为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378家医疗机构及其团队,全面调查2021年国内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医院及其团队开展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的基本情况,包括手术例数、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首要作用、存在的困惑和阻碍,肝移植以及内镜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开展的情况等。结果经调查,2021年全国378家医疗机构共计开展8512例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以脾切除术联合断流术为主(53.0%),腹腔镜手术占比76.1%,预防再出血(67.0%)是首要作用,72.8%的团队外科术后常规应用预防性抗凝药物,80.7%的团队认为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开展手术的主要难点,内镜治疗和介入TIPS治疗均已熟练开展的医疗机构达到65.3%,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未行肝移植治疗的原因以医院无肝移植的资质(69.3%)和患者经济因素(69.0%)为主。结论本次调研充分显示外科治疗是我国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仍需进一步规范化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手术操作的流程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症 问卷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肝内胆管细胞癌分子诊疗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晨 郑元文 许世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9期714-717,共4页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因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迫切需要更加灵敏特异的方法来提早确诊的时间,为患者早期切除提供机会,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个体化的免疫... 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因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处于中晚期。整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迫切需要更加灵敏特异的方法来提早确诊的时间,为患者早期切除提供机会,对于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个体化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也显得越发重要,就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分子诊疗进展作一综述,探究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新型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生物标志物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法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延田 刘军 +2 位作者 孟凡迎 李飞宇 杨凤辉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99-70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行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法治疗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阐述了该方法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对冲洗效果进行分析及经验总结。11例患者均...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期间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行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法治疗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阐述了该方法的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并对冲洗效果进行分析及经验总结。11例患者均为B级胰瘘合并腹腔感染,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43~67岁,平均58.5岁,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9例,传统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D)1例,LPD中转OPD 1例。11例患者中,3例出现腹腔出血,3例严重腹腔感染并脓毒症,所有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后均痊愈,平均住院时间27.5(11~75)d。腹腔引流管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引流管 省立医院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胰瘘 严重腹腔感染 负压引流法 冲洗效果 腹腔出血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式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庆斌 李光兵 +3 位作者 李飞宇 蒋利勇 蒋勇 刘军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后胰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而胰肠吻合术式则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外科医师提出了数十种胰肠吻合的手术方式,但迄今为止尚未有...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后胰瘘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而胰肠吻合术式则是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降低胰瘘的发生率,外科医师提出了数十种胰肠吻合的手术方式,但迄今为止尚未有随机试验证明哪种胰肠吻合方式全面优于其他方法。本文就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不同胰肠吻合的方式及特点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军 徐延田 +13 位作者 孔俊杰 李光兵 于光圣 郑顺贞 曹昱琨 王建平 郑元文 司伟 杨凤辉 李春友 许世峰 公伟 孟凡迎 贺竞毅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61-568,共8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832例行LPD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DGE组和无DGE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后胃排空延迟(DGE)发生原因及处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832例行LPD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DGE分为DGE组和无DGE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DG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处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共有194例(23.3%)术后发生DGE。与无DGE组比较,DGE组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病例多,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行改进前胃空肠吻合和术中输血例数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Clavien-Dindo分级≥Ⅲa级并发症,胆漏,B、C级胰瘘和腹腔感染发生率高于无DG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术中输血和腹腔感染是任意级别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术中输血、胰瘘、胆漏和腹腔感染是B、C级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B、C级DGE 62例,48例存在腹腔感染合并吻合口漏,其中42例接受腹腔穿刺引流,6例持续内冲洗负压引流,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DGE多继发于术后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术前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合理的胃空肠吻合、减少吻合口漏、通畅引流对预防及治疗DGE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延迟 术后并发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防治策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延田 刘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129-1132,共4页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标准术式,其解剖位置关键、切除脏器重要、重建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且风险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更是操作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部周围疾病的标准术式,其解剖位置关键、切除脏器重要、重建技术要求高、术后并发症多且风险高。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更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技术难度高,学习曲线长,是普通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的"珠峰"^([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壶腹部 外科医师 标准术式 防治策略 解剖位置 术后并发症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单中心1 000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延迟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军 徐延田 +4 位作者 孔俊杰 于光圣 李光兵 王建平 郑元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7-893,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DGE)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接受LPD的1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40例, 女性36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LPD)术后临床相关胃排空延迟(DGE)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9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器官移植肝胆外二科接受LPD的1 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40例, 女性360例;年龄(60.1±11.4)岁(范围:13~93岁), 其中>60岁者59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临床相关(B级和C级)DGE, 将患者分为临床相关DGE组和0~A级DGE组, 采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特点、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分析不同方案治疗临床相关DGE的效果。结果 1 0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344.8±103.6)min(范围:160~450 min), 术中出血量[M(IQR)]为100(150)ml(范围:50~1 000 ml)。有74例(7.4%)发生临床相关DGE;与0~A级DGE组相比, 临床相关DGE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更高[(24.9±3.5)kg/m2比(23.9±3.3)kg/m2, t=-2.419, P=0.016], 术后发生胆瘘[51.4%(38/74)比10.8(100/926)]、胰瘘[59.5%(44/74)比22.9(212/926)]、腹腔感染[74.3%(55/74)比14.6(135/926)]及腹腔出血[43.2%(32/74)比11.3%(105/926)]的比例更高(P值均<0.05)。临床相关DGE组中, 10例(13.5%)接受肠内营养, 22例(29.7%)接受肠外营养, 42例(56.8%)接受肠内+肠外营养结合治疗;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M(IQR)]为21(14)d(范围:8~85 d)。与单纯肠内[23.5(27.0)d]及肠外营养[15.5(11.0)d]相比,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25.5(31.0)d]更长(Z=20.019, P<0.01)。60例发生继发性DGE的患者中, 48例(80.0%)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 12例(20.0%)仅行抗感染治疗;未穿刺引流组患者术后恢复正常饮食时间长于穿刺引流组[26.5(12.5)d比20.0(11.0)d, Z=-2.369, P=0.018]。结论 LPD术后发生临床相关DGE的患者, 发生胰瘘、胆瘘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的比例更高;DGE病程较长者需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相结合治疗模式;通畅引流、控制感染有利于DGE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胃排空延迟 胰瘘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肝脏胆管腺纤维瘤1例报道
17
作者 陆梓文 李光兵 +2 位作者 郑顺贞 杨洋 刘军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肝脏胆管腺纤维瘤(biliary adenofibroma,BAF)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肝脏肿瘤,病因不明。早期的病例报道中认为这些肿瘤是完全良性的,然而,更多的报道表明,该肿瘤具有恶变倾向,国内文献鲜有报道。
关键词 胆管腺纤维瘤 癌前病变 鉴别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一针式降落伞胆肠吻合”缝合方式的应用与探讨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军 郑元文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28-331,共4页
在肝胆外科手术史上,施行胆肠吻合术距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最先开展的是将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与胆囊而非胆管吻合在一起,但由于引流不畅、手术效果差,虽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应用,但已被逐渐废弃。取而代之的是1888年Riede最先开展的,将... 在肝胆外科手术史上,施行胆肠吻合术距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最先开展的是将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与胆囊而非胆管吻合在一起,但由于引流不畅、手术效果差,虽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应用,但已被逐渐废弃。取而代之的是1888年Riede最先开展的,将十二指肠与胆总管吻合,但此种吻合方式后逐渐遭到淘汰,因为其容易导致消化道内容物反流入胆管继发胆管炎症,并存在并发十二指肠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方式 胆肠吻合术 引流不畅 胆总管 吻合方式 胆管炎症 肝胆外科手术 十二指肠
原文传递
代谢手术患者冲动性潜在类别与焦虑抑郁的关系
19
作者 张文静 岳雯雯 +3 位作者 刘腾 黄鑫 李卫华 刘少壮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9期617-623,F0004,共8页
目的通过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代谢手术患者的冲动性潜在类别, 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于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接受代谢手术治疗的272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 目的通过潜在剖面分析识别代谢手术患者的冲动性潜在类别, 分析不同类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差异。方法选取于2021年10月—2022年8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接受代谢手术治疗的272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男97例, 女175例, 平均年龄(30.50±6.70)岁, 平均体重指数(42.54±6.97) kg/m^(2)。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冲动性、焦虑症状、抑郁症状。采用Mplus 8.3进行潜在剖面分析拟合代谢手术患者的冲动性潜在类别, 采用SPSS 25.0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冲动性类别患者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差异。结果代谢手术患者的冲动性可被划分为3个潜在类别:"低冲动组", 占32.7%;"高冲动组", 占51.8%;"高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负性急迫性组", 占15.4%。代谢手术患者冲动性潜在类别与焦虑、抑郁症状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以"低冲动组"患者为参照, "高冲动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风险分别是"低冲动组"患者的2.06倍(OR=2.06, 95%CI:1.08~3.93)、4.13倍(OR=4.13, 95%CI:2.17~7.87);"高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负性急迫性组"患者焦虑、抑郁阳性的风险分别是"低冲动组"患者的3.25倍(OR=3.25, 95%CI:1.42~7.44)、4.16倍(OR=4.16, 95%CI:1.82~9.50)。结论代谢手术患者的冲动性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可分为"低冲动组""高冲动组"和"高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负性急迫性组"3个潜在类别。与"低冲动组"代谢手术患者相比, "高冲动组"和"高感觉寻求/正性急迫性/负性急迫性组"患者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焦虑 抑郁 代谢手术 冲动性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