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描述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开展运动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获...目的通过描述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开展运动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获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功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RoB‑2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利用Excel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与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纳入的研究内容。结果最终纳入358篇文献,包括205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5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185篇联合运动,118篇有氧运动,22篇抗阻运动及33篇呼吸肌训练,共涉及4种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主要包括生活质量326篇,心功能289篇及肺功能214篇。结局效果有益/可能有益为294篇。结论运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易实施的,具有推广性;不同的干预类型和方法,干预效果不尽相同,且还要考虑不良反应等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展开更多
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循环系统慢性炎性反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质异常也是其年龄特异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运动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其中抗...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循环系统慢性炎性反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质异常也是其年龄特异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运动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其中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对于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调节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探究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为中老年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1-08-31的关于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包括第一作者及年份、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抗阻运动方案和结局指标。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合并效应量的统计、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Egger's检验法。结果共计纳入15篇文献,476例观察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SMD(95%CI)=-0.67(-0.89,-0.46),P<0.01〕、总胆固醇〔SMD(95%CI)=-0.37(-0.66,-0.08),P=0.01〕、三酰甘油〔SMD(95%CI)=-0.29(-0.53,-0.05),P=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95%CI)=-0.37(-0.67,-0.06),P=0.02〕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SMD(95%CI)=0.33(0.09,0.57),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强度为高强度及在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对降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慢性炎性反应、改善血脂异常有较好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描述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干预的相关研究,为今后开展运动干预研究提供指导。方法计算机检索2015年1月至2024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获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功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RoB‑2和AMSTAR‑2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基于《护理结局分类》对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利用Excel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与编码,采用气泡图综合呈现纳入的研究内容。结果最终纳入358篇文献,包括205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53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包括185篇联合运动,118篇有氧运动,22篇抗阻运动及33篇呼吸肌训练,共涉及4种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主要包括生活质量326篇,心功能289篇及肺功能214篇。结局效果有益/可能有益为294篇。结论运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有效、易实施的,具有推广性;不同的干预类型和方法,干预效果不尽相同,且还要考虑不良反应等方面,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
文摘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作为全球主要死亡原因,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循环系统慢性炎性反应,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质异常也是其年龄特异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一。运动作为重要的干预手段备受关注,其中抗阻运动可以降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但对于炎性反应、血脂异常的调节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探究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为中老年运动处方的制订提供一定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发表时间为建库至2021-08-31的关于抗阻运动对中老年人心血管危险因素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包括第一作者及年份、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抗阻运动方案和结局指标。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合并效应量的统计、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使用Stata 16.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Egger's检验法。结果共计纳入15篇文献,476例观察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SMD(95%CI)=-0.67(-0.89,-0.46),P<0.01〕、总胆固醇〔SMD(95%CI)=-0.37(-0.66,-0.08),P=0.01〕、三酰甘油〔SMD(95%CI)=-0.29(-0.53,-0.05),P=0.0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D(95%CI)=-0.37(-0.67,-0.06),P=0.02〕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SMD(95%CI)=0.33(0.09,0.57),P<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周期≤12周时,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强度为高强度及在慢性病人群中,抗阻运动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阻运动对降低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慢性炎性反应、改善血脂异常有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