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
1
作者 刘璋 《种子科技》 2021年第19期123-124,共2页
种质资源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品种内的遗传资源,涵盖了古老地方品种、重要遗传材料、新培育推广品种、野生近缘植物等类型,是珍稀的农业资源。以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阐述了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的必要性,论述了山西省杂粮种... 种质资源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品种内的遗传资源,涵盖了古老地方品种、重要遗传材料、新培育推广品种、野生近缘植物等类型,是珍稀的农业资源。以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阐述了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的必要性,论述了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的现状,并对山西省杂粮种质资源所采取的措施展开了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杂粮 种质资源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侯森 秦慧彬 +2 位作者 李萌 王海岗 穆志新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旨在为谷子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提供种质基础。在598份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的基础上,选取抽穗期、株高、节数、颈长、叶长、叶宽、穗长、穗粗、茎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码数、码粒数、... 构建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旨在为谷子目标性状精准鉴定与相关候选基因挖掘提供种质基础。在598份山西谷子核心种质的基础上,选取抽穗期、株高、节数、颈长、叶长、叶宽、穗长、穗粗、茎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码数、码粒数、千粒质量和蛋白质含量等15个农艺、品质性状,使用QGAStation软件进行微核心种质构建抽样分析、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去除近缘种质,以构建微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山西谷子地方品种微核心种质共包含322份种质资源。微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均值与方差均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均值差异百分率与方差差异百分率均为0,极差符合率为98.36%,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04.19%,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率为94.81%。微核心种质较好地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变异,具有较高的变异度,同时具备较强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地方品种 微核心种质 重测序技术 山西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海平 张俊峰 +3 位作者 陈妍 张海生 闫凯 穆志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大豆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对大豆耐旱品种的培育及大豆耐旱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选择4份耐旱性不同的材料,以PEG-6000作为渗透胁迫剂,研究了大豆种质在0%、...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干旱已成为限制大豆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大豆种质资源耐旱性鉴定对大豆耐旱品种的培育及大豆耐旱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选择4份耐旱性不同的材料,以PEG-6000作为渗透胁迫剂,研究了大豆种质在0%、10%、15%、16%、18%、20%、30%的PEG-6000溶液的胁迫下,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相对胚根长度、萌发耐旱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5%~18%PEG-6000溶液是大豆萌发期耐旱鉴定的适宜浓度范围。本研究采用16%PEG-6000溶液对568份大豆资源进行大豆种子萌发期耐旱鉴定,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度、相对苗高、萌发耐旱指数、活力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应用平均隶属函数评价法对大豆种质萌发期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耐旱种质4份,较耐旱种质18份,中间型种质110份,较敏感种质194份,敏感型种质242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萌发期 耐旱鉴定 隶属函数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农艺性状指标的山西高粱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萌 秦慧彬 +2 位作者 王宇楠 穆志新 杜慧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4-182,共9页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 利用1285份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18个农艺性状的历史数据,通过比较不同取样方法、取样比例和聚类方法组合的构建方法,确定了“多次聚类偏离度取样法+15%取样比例+欧氏距离+最长距离法”为山西省高粱地方核心种质构建的方法。192份初选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分别为0、83.33%、97.45%和119.63%。同时,在此基础上补充选择6个具有特殊性状但未选入的种质资源,最终确定198份高粱资源组成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取样量为15.4%。经核心种质和所有样本不同性状的均值t测验、极值和标准差比较、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值检验以及主成分分析,最终得出核心种质的198份高粱资源能够代表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为山西省高粱地方品种评价和利用提供了优先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地方品种 农艺性状 核心种质
原文传递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品质相关基因的KASP标记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霞 雷梦林 +3 位作者 王艳珍 王宇楠 黄蕊 穆志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81-894,共14页
为发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30个KASP分子标记对405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籽粒硬度优异等位变异Pinb-D1b与Pinb-B2b分别占比为4.94%和63.46%;... 为发掘和利用小麦地方品种中的优良品质性状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30个KASP分子标记对405份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15个品质性状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籽粒硬度优异等位变异Pinb-D1b与Pinb-B2b分别占比为4.94%和63.46%;麦谷蛋白Glu-1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Glu-Ax1或Glu-Ax2*占比为93.09%,Glu-Bx7OE占比为47.16%,Glu-D1d占比为0.74%;面粉色泽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Psy-A1b占比为1.23%,Psy-B1a或Psy-B1b为95.80%,Psy-D1a为87.65%,TaPds-B1b为0.74%,Zds-A1a为87.16%,TaLcy-B1b为96.05%,Lox-B1a为88.89%,TaPod-A1b为1.73%,Ppo-A1b为97.28%,Ppo-D1a为20.94%。且在山西中部晚熟和南部中熟冬麦区中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分布范围分别为0.52%~97.41%、0~97.51%。此外,鉴定出89份材料聚合9个优异等位变异的组合Pinb-B2b/Glu-Ax1或Glu-Ax2*/Glu-Bx7OE/Psy-B1a或PsyB1b/Psy-D1a/Zds-A1a/TaLcy-B1b/Lox-B1a/Ppo-A1b,其频率为21.98%。本研究筛选出含有优异等位变异的小麦地方品种,为小麦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品质 KASP标记 山西省
原文传递
山西44份谷子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芽期耐旱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侯森 秦慧彬 +2 位作者 李萌 王海岗 穆志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对山西不同地区的44份谷子地方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鉴定,调查了不同遗传背景谷子材料的叶鞘色、幼苗叶色、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长度、穗松紧度、穗形、粒色、米色、全生育期、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测... 对山西不同地区的44份谷子地方品种(系)进行了田间农艺性状调查、品质鉴定,调查了不同遗传背景谷子材料的叶鞘色、幼苗叶色、主茎长度、主茎直径、主茎节数、主穗长度、穗松紧度、穗形、粒色、米色、全生育期、千粒重等12个农艺性状,测定了成熟籽粒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两个品质相关性状。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以-0.5 MPa渗透势的PEG溶液测定了各谷子材料芽期的萌发指数、发芽率、根长、芽长、根芽比等耐旱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数量性状中主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22.31%),淀粉含量变异系数最小(1.3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茎节数与主茎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直径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主茎直径和主穗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呈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主茎长度和淀粉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干旱处理下萌发指数变异系数最大(22.86%),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3.7%);在对照下根芽比变异系数最大(17.82%),根长变异系数最小(10.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萌发耐旱指数(GDRI)与相对发芽率、相对根长及相对芽长互为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根芽比与相对根长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芽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萌发耐旱指数结合聚类分析对各谷子材料的芽期耐旱性进行了评价并分为5个等级,筛选出‘长脖谷’等1级耐旱资源17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农艺性状 耐旱性 芽期 山西地方品种
下载PDF
77份山西黍稷DNA二维码身份证的构建
7
作者 曹越 曹晓宁 +3 位作者 陈凌 Santra Dipak K 乔治军 王瑞云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为了更好地管理黍稷资源,分辨其身份以及追溯来源,创建一个高效可行的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十分必要。以山西省内各地77份黍稷资源为材料,用上海生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5’端加FAM (blue)荧光基团标记对77份黍稷资源进行PCR及毛细管... 为了更好地管理黍稷资源,分辨其身份以及追溯来源,创建一个高效可行的种质资源鉴定系统十分必要。以山西省内各地77份黍稷资源为材料,用上海生工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上游5’端加FAM (blue)荧光基团标记对77份黍稷资源进行PCR及毛细管电泳。结果发现,仅用5个标记组合(RYW3、RYW6、RYW20、RYW37和RYW40)可区分全部材料。其中,组合RYW6+RYW37可区分60份;组合RYW6+RYW20+RYW37可区分69份;组合RYW6+RYW20+RYW37+RYW40可区分73份;组合RYW3+RYW6+RYW20+RYW37+RYW40可区分全部77份。77份材料在8个位点共检出79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检出平均为9.875个,检测到的有效等位变异(Ne)为2.675 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991 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426 0,多样性信息含量(PIC)为0.553 3。在此基础上,利用ID analysis 4.0在线条形码生成器将对应字符串生成可扫描的条形码DNA分子身份证;利用二维码在线技术将材料基本信息转化成可扫描的二维码DNA分子身份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 黍稷 二维码 山西
下载PDF
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8
作者 王君杰 陈凌 +1 位作者 田翔 乔治军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8,共11页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 为探明不同施肥方式对糜子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山西河曲进行试验,以河曲大红糜子为材料,选用不同配比的有机肥(羊粪)、生物菌肥、尿素和复合肥,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糜子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糜子产量和品质性状显著影响,复合肥和有机肥(F+Y)配施显著提高糜子籽粒产量(GY)、净光合速率(Pn)、钙(Ca)和铁(Fe)含量,显著减低直链淀粉含量(AC);相关性分析发现,籽粒产量(GY)和净光合速率(Pn)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2,镁(Mg)与铁(Fe)呈极显著正相关,值为0.68,直链淀粉含量(AC)与醇溶蛋白含量(Gli)、钙(Ca)达到极显著负相关,值分别为-0.66和-0.50;主成分分析发现,糜子各性状指标分为4个主成分,分别代表糜子食味品质、营养品质、产量指标和蛋白营养品质,综合得分以复合肥和有机肥(F+Y)处理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复合肥(187.5 kg·hm^(-2))与有机肥(1.5×10^(4)kg·hm^(-2))配施是糜子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产量 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施肥方式
下载PDF
5个黍子育成品种耐盐性鉴定
9
作者 郭娟 王昕 +4 位作者 曹晓宁 陈凌 Santra Dipak K 王瑞云 乔治军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1-27,共7页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失去平衡。培育耐盐植物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土壤改良效果最优的重要环节。研究旨在为黍子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鉴定指标,为盐碱地黍子品种的种植提供材料。以5个黍子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不同...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生态失去平衡。培育耐盐植物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土壤改良效果最优的重要环节。研究旨在为黍子耐盐新品种选育提供鉴定指标,为盐碱地黍子品种的种植提供材料。以5个黍子育成品种为试验材料,基于不同浓度的中性混合盐(NaCl和Na_(2)SO_(4)),采用培养皿发芽方法,从芽鲜质量(SFW)、芽长(BL)、发芽指数(GI)、发芽势(GP)、根鲜质量(RFW)、发芽率(GR)、根长(RL)、活力指数(VI)等8项农艺性状评估材料的耐盐程度。通过分析不同盐浓度下这5个黍子育成品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差异,结果发现,160 mmol/L为进行盐处理的最适浓度。在该浓度下,5份材料的8项指标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分别为168.41%、48.12%、23.13%、15.11%、32.94%、18.90%、64.37%和123.53%。对8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D值综合评价,结果发现,SFW、BL、GI、GP和RFW等5项指标可作为黍子耐盐性评价的参考指标;5份材料耐盐性从强到弱依次为晋黍7号、龙黍19号、宁糜13号、齐黍1号和龙黍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子 育成品种 耐盐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光周期对糜子生长发育及叶片内源激素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君杰 田翔 +5 位作者 秦慧彬 王海岗 曹晓宁 陈凌 刘思辰 乔治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目的】明确光周期对糜子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为糜子光周期遗传调控网络及相关基因定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种光周期处理,选用光敏感性差异不同的3个品种(N1-光钝感-内糜1号,N2-光中间-内糜2号,N3-光敏感-宁糜14号),... 【目的】明确光周期对糜子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为糜子光周期遗传调控网络及相关基因定位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4种光周期处理,选用光敏感性差异不同的3个品种(N1-光钝感-内糜1号,N2-光中间-内糜2号,N3-光敏感-宁糜14号),调查不同处理植株的物候期,测定不同处理抽穗期内源激素含量、成熟期株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光钝感品种抽穗后的净光合速率。【结果】长日照显著延长糜子生育期,增加株高,光敏感品种N3全生育期长日照生育期天数和株高较短日照分别增加62.07%、104.24%,光钝感品种N1为3.51%、33.3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抽穗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表现出明显差异,延长光照能显著增强糜子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光周期处理下不同光敏感品种内源激素变化明显,一定浓度IAA促进抽穗,IAA与GA和ZR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1和0.40,与ABA呈极显著负相关(-0.62),ABA与GA和ZR呈极显著负相关,分别为-0.70和-0.39,GA与ZR呈极显著正相关(0.47);全生育期短日照条件下不同光敏感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全生育期短日照N1-2、N2-2、N3-2蛋白质含量较全生育期长日照N1-4、N2-4、N3-4分别高18.89%、80.50%和61.23%。光敏感品种较光钝感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更容易受短日照影响。【结论】光周期显著影响不同光敏感性糜子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长日照显著延长糜子生育期、增加植株株高和增强叶片净光合速率,但降低籽粒蛋白质含量,一定浓度IAA含量调控糜子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周期 糜子 内源激素 株高 净光合速率 籽粒蛋白质含量
下载PDF
谷子EMS矮秆突变体的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君杰 王海岗 +3 位作者 陈凌 胡奋山 闫志明 乔治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30-2337,共8页
为丰富谷子遗传多样性和突变体库材料,本研究采用1%浓度的甲基硫磺乙酯(EMS)诱变晋谷40号10 h,在谷子生育期间对突变体M1和M2代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32株表型差异突变型单株,这些突变体类型主要包括株高、穗型、茎粗... 为丰富谷子遗传多样性和突变体库材料,本研究采用1%浓度的甲基硫磺乙酯(EMS)诱变晋谷40号10 h,在谷子生育期间对突变体M1和M2代材料进行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共获得332株表型差异突变型单株,这些突变体类型主要包括株高、穗型、茎粗、育性、刚毛、抗拿扑净、颖壳色、抽穗期、穗轴、粒色、穗紧实度、抗逆性、穗重等;对数量性状的表型指标进行变异分析,其中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1.25%,抽穗期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03%;对20份矮秆突变体材料进行产量性状分析,发现E-13、E-58和E-98可作为矮秆、早熟、高产的材料;突变体中发现褐米色、抗拿扑净等优质、适宜产业化的材料。本研究构建的谷子突变体库具有丰富的突变类型,为谷子分子遗传学和育种提供了优异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甲基硫磺乙酯 矮秆 表型性状 晋谷40号
下载PDF
杂交大豆苗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玉花 雷阳 +3 位作者 白志元 陈妍 张海平 张瑞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03-2310,共8页
【目的】了解杂交大豆品种间抗旱性差异,从而选育耐旱杂交大豆品种。【方法】以3个杂交大豆为试验材料,在生长间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5%、10%和20%)水培模式模拟大豆苗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 【目的】了解杂交大豆品种间抗旱性差异,从而选育耐旱杂交大豆品种。【方法】以3个杂交大豆为试验材料,在生长间采用不同浓度PEG-6000溶液(5%、10%和20%)水培模式模拟大豆苗期干旱胁迫,测定干旱胁迫后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指标、渗透调节物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研究3个杂交大豆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结果】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不断增加,检测到3个杂交大豆的相关抗旱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大豆幼苗生长受到抑制逐步显著。其次检测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发现,随着PEG-6000溶液浓度增加其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最显著的是优势豆-A-5。在大豆苗期光合生理指标方面,3个杂交大豆苗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气孔导度(G_(s))变化趋势呈现显著差异。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对干旱胁迫响应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大豆幼苗可以通过渗透调节和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应对干旱胁迫,并且随着胁迫程度增加,各物质含量有显著变化,而且不同品种间也存显著差异。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得出3个杂交大豆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优势豆-A-5>杂交豆6号>晋豆48。【结论】杂交大豆可以通过光合抑制、渗透调节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途径共同作用响应干旱胁迫,本研究筛选的优势豆-A-5可作为抗旱杂交大豆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示范,同时也为后期杂交大豆抗旱育种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大豆 苗期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下载PDF
基于BSA和SLAF-Seq技术对大豆主茎节数QTL精细定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玉花 白志元 +2 位作者 卫保国 雷阳 张瑞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953-1963,共11页
为了加速大豆主茎节数候选基因的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并为大豆主茎节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与大豆主茎节数相关数量性状区间(QTL),结合双亲重测序信息开发QTL区间InDel分子标记,实现了大豆主茎节数相... 为了加速大豆主茎节数候选基因的的克隆和功能验证,并为大豆主茎节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与大豆主茎节数相关数量性状区间(QTL),结合双亲重测序信息开发QTL区间InDel分子标记,实现了大豆主茎节数相关主效QTL区间的精细定位。本研究以少主茎节数C025材料为母本,多主茎节数中119为父本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10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取自交系中极端少主茎节数30株和极端多主茎节数30株,构建两个极端混池,利用传统分群分析法(BSA)和全基因组特异性位点扩增片段测序手段(SLAF-Seq)相结合的方法在4号染色体检测到与大豆主茎节数相关的5个QTL。为了进一步缩小QTL区间,依据双亲材料的高通量重测序信息,获取QTL区间的插入缺失位点(InDel)信息,并开发InDel标记。首先利用InDel标记在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主效位点落在第3个QTL区间。其次在主效区间开发8个共显性InDel标记,结合RIL群体全部株系进行表型鉴定,最终获得9个交换单株,将主效区间分为6种交换类型,结合表型分析最终将大豆主茎节数位点精细定位到InDel标记Chr04-38和Chr04-46之间,其区间只有171.9 kb,包含候选基因6个,实现了大豆主茎节数的精细定位。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与极端混池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快速地检测与大豆主茎节数相关区间,并结合双亲重测序信息开发关联区间InDel分子标记,精细定位大豆主茎节数。本研究开发的Indel标记Chr04-38和Chr04-46与大豆主茎节数紧密连锁,有利于后期大豆主茎节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主茎节数 BSA SLAF-Seq 精细定位 INDEL标记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品豆2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妍 何有学 张海平 《大豆科技》 2022年第1期51-55,共5页
品豆21是以品75-14为母本,晋遗36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定、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338.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8.65%,2017年参加... 品豆21是以品75-14为母本,晋遗36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定、优质、抗病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2015—2016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338.1 kg/hm^(2),较对照晋豆19增产8.65%,2017年参加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组和南部夏播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3 629.9和3 053.7 kg/hm^(2),分别较对照(汾豆78、晋豆19)增产9.1%、6.8%。2018年该品种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豆20180003,适合山西省春播中晚熟区、南部夏播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豆21 高产 抗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