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特性
1
作者 琚魏波 柳青山 +3 位作者 白文斌 王晓闻 陈琼玲 陈振家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0,共8页
研究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物化和品质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6个品种高粱,研究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糊化特性、热特性,分析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在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 研究不同高粱品种之间的物化和品质特性差异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取6个品种高粱,研究不同品种高粱淀粉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糊化特性、热特性,分析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在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研究结果表明,6个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范围在4.42%~43.63%之间,不同品种的高粱淀粉的颗粒形状整体呈不规则状,大多数为多面体,少数为球体,淀粉颗粒表面有凹痕和孔隙,高粱淀粉的平均粒径在15~20μm。X射线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表明高粱淀粉属于A-型淀粉。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在67.94~69.96℃之间,晋夏2842糊化温度最低,晋杂38号糊化温度最高,回生值范围在240.14~1666.78 cP之间,其中金糯梁6号回生值最大,较易老化,晋杂22号回生值最小,不易老化。6个品种高粱淀粉糊化温度的峰值温度在68.88~71.74℃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淀粉 微观结构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山西老陈醋和怀仁醋酒精发酵初期酒醅真菌菌群研究
2
作者 杨玲 彭佳伟 +5 位作者 郭旭凯 段冰 邵强 郭睿 温贤将 王琪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山西老陈醋工艺(S)和怀仁醋酿造工艺(X)酒精发酵初期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酿造工艺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酒醅样品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更高。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的真菌菌群... 该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山西老陈醋工艺(S)和怀仁醋酿造工艺(X)酒精发酵初期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多样性,考察不同酿造工艺对酒醅真菌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X酒醅样品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更高。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的真菌菌群组成在属水平差别较大;S酒醅样品的真菌绝大部分是待确定分类地位类群(Unclassified)(82.82%),少部分为维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7.40%)、红曲霉属(Monascus)(3.12%)等;而X酒醅样品的绝对优势真菌属为哈萨克斯坦酵母属(Kazachstania)(75.08%),其次为Unclassifed(14.21%)、曲霉属(Aspergillus)(3.48%)等。造成两种工艺酒醅样品真菌菌群差异的菌属为Unclassifed、毕赤酵母属(Pichia)、哈萨克斯坦酵母属、Cystofilobasidium、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与其他物种联系密切的菌属为Cystofilobasidi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柯达酵母属(Kodamaea)、Pseduallescheria和根毛霉属(Rhizomu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老陈醋工艺 怀仁醋酿造工艺 酒精发酵 真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淀粉结构及糊化特性差异分析
3
作者 孙美红 赵雅 +1 位作者 高振峰 白文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8,共13页
[目的]探究山西优势高粱品种资源淀粉结构及其与糊化特性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结构特征,可为山西优质高粱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品种(粳高粱:晋杂22(J... [目的]探究山西优势高粱品种资源淀粉结构及其与糊化特性之间的互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影响淀粉糊化特性的主要结构特征,可为山西优质高粱品种选育和加工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6个山西不同中晚熟粳糯高粱品种(粳高粱:晋杂22(JZ22)、黑粱120(HL120)、晋杂2001(JZ2001)、晋杂12(JZ12);糯高粱:晋糯3(JN3)、晋白糯1(BN1)),研究其淀粉的分子量、磷酸化水平、分支度、链长分布、粒度、X-射线衍射图谱、核磁共振图谱、微观结构、糊化特性,并分析不同高粱品种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差异以及导致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结果]6个品种中以HL120淀粉糊化焓最小(1.71 J·g^(-1)),且糯高粱淀粉糊化焓高于粳高粱,其相变峰值温度大于70℃;高粱淀粉的磷酸化主要发生在葡萄糖第3号碳位(C3)上,并以BN1、JN3和JZ12在C3处的磷酸化水平最高,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个糯高粱品种的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Mw)、z均分子量(Mz)峰值分子量(Mp)、分支度均高于粳高粱,但多分散性指数(Mw/Mn)却较低,说明依据Mw/Mn可明显区分开粳糯高粱,且糯高粱淀粉分子质量分布较为均匀;不同品种淀粉粒径普遍分布在5.92~35.3μm,但JN3的所有粒径表征参数值均明显大于其它品种;X射线衍射图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均表明高粱淀粉属于A型淀粉;高粱淀粉糊化特性与淀粉分子量特征、分支度及23.5°衍射角强度显著相关。[结论]不同粳糯高粱品种淀粉结构存在一定差异,且淀粉分子量特征、分支度和结晶度与其糊化特性密切相关,生产中需根据不同品种淀粉结构和糊化特性来选择其适宜的加工用途,进而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和推动加工品种专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淀粉结构 糊化特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基于RNA-Seq筛选高粱低氮胁迫相关候选基因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瑞 张福耀 +4 位作者 詹鹏杰 楚建强 晋敏姗 赵威军 程庆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9-685,共17页
研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高粱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选育和耐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探究提供参考。选取2个耐低氮型高粱(BSX44和B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粱苗期、抽穗期和开花... 研究低氮胁迫条件下不同高粱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为耐低氮型高粱品种选育和耐低氮胁迫的分子机制探究提供参考。选取2个耐低氮型高粱(BSX44和BTx378)为试验材料,设置正常和低氮胁迫2个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高粱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对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代谢途径进行研究,筛选可能参与低氮调控的基因,了解氮高效基因型在氮素吸收利用过程中可能的分子途径。结果表明,在正常和低氮胁迫下,BTx378和BSX44在苗期分别筛选出937个和787个差异表达基因,抽穗期分别筛选出1305个和935个差异表达基因,开花期分别筛选出1402个和963个差异表达基因。对3个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鉴定,发现在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分别有246、371和306个基因在2个耐低氮高粱品种中共同差异表达,有28个基因在2个耐低氮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均差异表达,其中有5个基因上调表达,23个基因下调表达;对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相关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途径,表明耐低氮型高粱可能通过这些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其对低氮胁迫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转录组测序 低氮胁迫 差异表达基因(DEGs)
下载PDF
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及相平衡理论的汾河流域磺胺类抗生素生态风险阈值研究
5
作者 刘瑞民 赵静 +3 位作者 韩文辉 王林芳 马双绕 夏星辉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 磺胺素类抗生素(SAs)广泛应用于医疗、畜禽养殖等领域。但过量的SAs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进入流域水体和沉积物中,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可以作为评估污染物潜在生态风险的阈值,因此确定水体和沉积物中SAs的PNEC是风险评估的关键。本研究以黄河支流——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采集水体和沉积物的样品,发现水体中SAs的磺胺甲恶唑(SMX)含量最高,均值为73.6 ng·L^(-1),而磺胺醋酰(SAAM)检出率最高,高达100%。沉积物中仅检出了2种SAs类抗生素,为磺胺醋酰(SAAM)和磺胺喹恶啉(SQX),但检出频率却高达100%。基于物种敏感度分布(SSD)得到水体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3.40~440μg·L^(-1)。在此基础上,基于水-沉积物密度、体积比等参数,采用相平衡理论(EqP)进一步得到了沉积物中SAs的生态风险阈值为0.065~75.5 mg·kg^(-1)。基于确定的生态风险阈值,对汾河流域SAs现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仅水体中的甲氧苄啶(TMP)的风险商(RQ)均值为0.014,存在一定的低风险,但超标概率仅为8%,而其他类别在水体和沉积物中RQ均低于0.01,均无显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类抗生素(SAs) 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 物种敏感度分布(SSD) 相平衡理论(EqP) 生态风险阈值
下载PDF
山西高粱品种(系)的花后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吕鑫 平俊爱 +5 位作者 牛皓 王玉斌 楚建强 王瑞 樊芳芳 巨岚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20,共10页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 以22份山西历年审定(鉴定、登记)的高粱品种及预登记的高粱品种为参试材料,通过自然干旱(DS)和正常灌溉(NI)两种处理方式,采用大田自然鉴定法,调查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光合性状3类主要性状指标。结合隶属函数(U)和干旱敏感指数(S)的聚类分析法及热图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高粱品种除了穗柄伸出长平均增长5.26 cm和单宁含量平均增加0.09%,其余性状指标均出现下降;除净光合速率外,其余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以上两种方法,筛选出极抗品种3份(S9、S10和S7即晋杂108、晋杂22号和晋杂101),极弱品种1份(S17即晋杂4号)。根据干旱敏感指数计算,主成分分析为9个性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4.662%,产量和单穗粒重是决定第一主成分的主要性状,贡献率为17.999%。干旱胁迫对高粱品种(系)花后主要性状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不同高粱材料间抗旱性差异显著,应用两种抗旱性评价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价参试高粱品种(系)的抗旱性。产量、单穗粒重、株高和倒二叶叶宽可以作为评价高粱花后抗旱性的主要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品种(系) 花后抗旱性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光合性状
下载PDF
糯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晓娟 刘勇 +6 位作者 王绘艳 聂萌恩 张一中 范昕琦 梁笃 郭琦 柳青山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32,共8页
[目的]高粱是传统的特色杂粮作物,具有食用、酿酒、饲用、能源、青贮用等多种用途。然而,高粱种子出苗率低直接影响其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研究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的关系,旨在为提高高粱种质出苗率以及高粱新品种选育成效提供... [目的]高粱是传统的特色杂粮作物,具有食用、酿酒、饲用、能源、青贮用等多种用途。然而,高粱种子出苗率低直接影响其大面积推广种植。通过研究高粱顶土能力与幼苗器官形态的关系,旨在为提高高粱种质出苗率以及高粱新品种选育成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用3个糯高粱品种晋糯3号(10480A_(2)×L17)、晋糯4号(11476A_(2)×L2R)、红糯16号(11494A_(2)×L17)及对应的父母本共8份材料,采用培养皿无阻力发芽、黑暗水培发芽、3个不同播深沙培发芽及大田出苗率调查试验4种发芽试验,分析中胚轴和胚芽鞘伸长特性与出苗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无阻力条件下,高粱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质发芽率和发芽势具有明显差异,杂交种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大于其对应的父母本。黑暗水培处理下,杂交种与母本中胚轴伸长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进一步模拟大田环境沙培发芽试验发现,不同种质顶土能力对播种深度的敏感程度不同,11476A_(2)、10480A_(2)对播种深度有一定的耐受力,顶土能力较强,而11494A_(2)、L17则对播种深度较敏感,顶土能力较弱;杂交种的顶土能力基本与其对应的母本相一致。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种质胚芽鞘长度变化不明显,而中胚轴显著伸长,说明高粱顶土能力与中胚轴伸长直接相关。大田试验出苗率与各性状指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苗率与中胚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中胚轴的伸长能力是高粱种质出苗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可作为今后评价高粱种质出苗率的指标。本研究发现,不同播种深度条件下种质11476A_(2)、10480A_(2)中胚轴长度差变化较大,顶土能力较强,是杂交测配的优良亲本。[结论]为保证高粱出苗率,在遗传育种过程中,要注重选育中胚轴伸长能力大、顶土能力强的亲本种质,尤其是母本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高粱 中胚轴 顶土力
下载PDF
10份不同年代山西省主推高粱品种灌浆与脱水速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文博 张一中 +5 位作者 范昕琦 张晓娟 聂萌恩 梁笃 郭琦 杨彬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3期15-22,共8页
为了研究山西省不同年代高粱品种的灌浆与脱水速率随着年代的更替所呈现的变化规律,试验以不同年代的10份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和公式计算每次取样期间子粒的含水量及灌浆和脱水速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分析表明,... 为了研究山西省不同年代高粱品种的灌浆与脱水速率随着年代的更替所呈现的变化规律,试验以不同年代的10份高粱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和公式计算每次取样期间子粒的含水量及灌浆和脱水速率,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分析表明,百粒湿重、百粒干重和含水量在不同模型和不同天数之间呈差异极显著。在第45天时,含水量大部分处于17%~20%左右,只有‘晋杂4号’和‘抗四’略低,在9%左右。百粒干重、脱水速率和灌浆速率年代间没有明显的规律变化。百粒干重在第25~35天增长速率最慢。随着年代变化,各品种在成熟期的脱水速率逐步下降;10份材料的灌浆速率在第25~35天均呈下降趋势,随年代更替,新品种的子粒灌浆速率略高于老品种。产量与35~45天的脱水速率呈显著负相关。生产中选用灌浆前中期子粒灌浆较快与成熟期子粒脱水速率相对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子粒质量、稳定产量的关键‘。晋杂1号’‘、晋杂4号’和‘晋杂12号’是本次试验灌浆速率快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年代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与耕作方式对高粱-玉米轮作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9
作者 白文斌 张建华 +1 位作者 高振峰 郝建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8-1871,共14页
为明确改变施肥和耕作方式是否可有效控制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中高粱田杂草发生,破解高粱对除草剂敏感、易产生药害和专用除草剂产品匮乏的难题,选择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长期定位施肥田和修文试验基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田,... 为明确改变施肥和耕作方式是否可有效控制高粱-玉米轮作体系中高粱田杂草发生,破解高粱对除草剂敏感、易产生药害和专用除草剂产品匮乏的难题,选择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长期定位施肥田和修文试验基地长期不同耕作方式田,于2017-2021年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5种施肥方式(不施肥、NPK配施、PK配施、NP配施、NK配施)和3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方式:秸秆粉碎还田+秋旋耕;秸秆粉碎还田+深松;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对高粱-玉米轮作体系高粱田杂草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田和不同耕作方式高粱田分别可统计到12种和9种杂草,且均以藜、水稗和反枝苋3种杂草密度较高;不同施肥处理以NPK均衡施肥和NP处理杂草密度最低(同不施肥相比杂草密度分别下降79.18%和76.97%),但对杂草群落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小同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连续施用3年后的杂草密度大小依次为CK>PK>NK>NP=NPK;3种耕作方式中以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处理杂草密度最低(同传统耕作相比杂草密度下降68.48%),且杂草群落构成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相似性较低,但对多样性指数影响较小;较优施肥和耕作方式处理对杂草的强选择压力形成均为连续实施3年后。因此,推荐秸秆粉碎还田+深耕+秋旋耕和NPK(速效钾含量<200 mg/kg地块)或NP(速效钾含量>200 mg/kg地块)为高粱-玉米轮作体系高粱田杂草物理防治较优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田杂草 杂草多样性 施肥方式 耕作方式
下载PDF
PEG干旱胁迫下甜高粱生理响应与抗旱性比较
10
作者 阎昊 张伟 +4 位作者 王官 贾峥嵘 王磊 赵威军 郭瑞峰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1期29-34,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甜高粱品系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生理生态响应机制,并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旱性的甜高粱恢复系。实验设计了4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50、100、150、200 g/L,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甜高粱品系在受到干旱胁迫时生理生态响应机制,并筛选出具有优良抗旱性的甜高粱恢复系。实验设计了4个不同浓度的PEG-6000水溶液:50、100、150、200 g/L,并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各处理组的发芽率、发芽势、胚芽长、胚根长、芽干重、根干重、干物质转运率等指标,评估了不同甜高粱品系的抗旱性能。研究结果显示,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胚芽长、芽干重、根干重、干物质运转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不同处理下品种2和品种7发芽势表现最好,浓度小于200 g/L处理下发芽势均未出现显著下降,在浓度达到200 g/L分别较对照下降11.5%、17.8%;品种7发芽率表现最好,20%的PEG浓度处理下较对照下降最少(5.6%);品种6胚根长表现最好,150 g/L处理下,胚根长较对照增长7.1%;品种3和品种4胚芽长表现最好,在100 g/L和150 g/L处理下胚芽长均是较对照降低最少。品种2干物质运转率表现最好,所有处理均较对照下降最少。可见不同甜高粱品系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各有不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的甜高粱品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存在差异。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8个甜高粱品系的抗旱性排序为:品种3>品种7>品种4>品种6>品种2>品种5>品种8>品种1。这一结果为甜高粱的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干旱胁迫 干物质运转率 隶属函数
原文传递
高粱株高相关基因SbPH11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应用
11
作者 段国旗 吕娜 +7 位作者 石颖怡 张怀 李斌峰 侯留飞 许文秀 闫慧莉 何振艳 平俊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生物量是饲用高粱的重要性状,株高与生物量呈正相关性。本研究以237份高粱自交系关联群体为材料,筛选到株高关联基因SbPH11的两个功能性SNP位点,两个SNP位点组合的单倍型共3种:SbPH11-Hap1、SbPH11-Hap2和SbPH11-Hap3,SbPH11-Hap2所对... 生物量是饲用高粱的重要性状,株高与生物量呈正相关性。本研究以237份高粱自交系关联群体为材料,筛选到株高关联基因SbPH11的两个功能性SNP位点,两个SNP位点组合的单倍型共3种:SbPH11-Hap1、SbPH11-Hap2和SbPH11-Hap3,SbPH11-Hap2所对应的高粱材料的株高极显著高于SbPH11-Hap1和SbPH11-Hap3所对应的高粱材料的株高,SbPH11-Hap1的高粱材料株高极显著高于SbPH11-Hap3的高粱材料株高。针对SbPH11的两个功能性SNP位点开发了KASP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30份高粱种质资源进行了基因分型和表型验证,结果证实开发的KASP分子标记可以准确地鉴定出SbPH11两个功能性SNP位点的基因型。该KASP分子标记可高效准确地预测不同高粱种质资源的株高类型,可应用于高粱株高的早期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高 KASP分子标记 SbPH11
原文传递
Bacillus 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制备及其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
12
作者 孙美红 王彩琴 +2 位作者 王蓉 白文斌 高振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7-1485,共19页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 为筛选出可有效抑制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的生防微生物与天然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便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微生物悬浮种衣剂。本研究以晋杂2001号高粱为试验材料,选择试验室保藏的3株优秀抗病细菌和脂肽物质,首先通过种子萌发和活体侵染率测定试验明确了不同拮抗细菌和脂肽物质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和较优使用浓度,随后以优选菌株和脂肽物质为活性成分进行了悬浮种衣剂配方优化、种衣剂较优使用量及贮藏稳定性研究,并在盆栽条件下测定了悬浮种衣剂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防侵染效果。研究结果表明:Bacillus velezensis G-1及其次级代谢产物(脂肽)对高粱丝黑穗病菌侵染高粱根部组织具有良好抑制效果,较优使用浓度分别为1.0×10^(9)cfu mL^(–1)和600μg mL^(–1),且对晋杂2001号高粱种子萌发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配方为菌株G-1悬浮液(1.0×10^(11)cfu mL^(–1))5 mL、脂肽物质(8 mg mL^(–1))5 mL、羧甲基纤维素钠4 g、海藻酸钠0.6 g、分散剂MF 4 g、FeSO_(4)·7H_(2)O 0.2 g、MgSO_(4)·7H_(2)O 1 g、K_(2)HPO_(4)·3H_(2)O 0.5 g、色浆4 g,水补足100 g;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的较优使用量为25 g包装1 kg高粱种子,且对高粱丝黑穗病菌的盆栽侵染抑制率为87.74%;此外,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还对高粱幼苗生长表现出较好促生作用,并具有良好贮藏稳定性,常温下避光贮藏12个月后防侵染效果仅下降1.63%。说明B.velezensis G-1·脂肽悬浮种衣剂在高粱丝黑穗病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中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丝黑穗病菌 抗病微生物 脂肽 生物悬浮种衣剂 防侵染效果
下载PDF
高淀粉酿造高粱新品种晋粱112号的选育
13
作者 刘勇 杨伟 +4 位作者 郝艳芳 武擘 白鸿雁 王坚强 张晓娟 《中国种业》 2024年第6期160-163,共4页
晋粱112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河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原河北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的不育系承16A为母本,以通过组培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R111为父本,在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选育而成,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 晋粱112号是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河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原河北承德地区农科所)引进的不育系承16A为母本,以通过组培育种技术选育的优良恢复系R111为父本,在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东白试验基地选育而成,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为 GPD 高粱(2023)140102。2021-2022年晋粱112号2年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达9583.6kg/hm2,比对照晋杂34号平均增产11.7%;生育期128.8d,幼苗绿色,芽鞘绿色,株高169.7cm,穗长30.9cm,穗纺锤形,中紧穗型,红壳褐粒,穗粒重85.5g,千粒重27.8g。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抗旱、抗丝黑穗病、丰产性好等优点,适宜在无霜期130d以上中晚熟地区(山西太原、晋中、长治,山东及新疆昌吉等)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晋粱112号 组培 抗旱 高淀粉 选育
下载PDF
优质酿造高粱新品种晋杂2002的选育
14
作者 赵娟莹 张一中 +5 位作者 梁笃 张晓娟 郭琦 范昕琦 王绘艳 柳青山 《中国种业》 2024年第9期111-113,共3页
晋杂200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11486A为母本、恢复系4221G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2。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栽... 晋杂2002是由山西农业大学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11486A为母本、恢复系4221GR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酿造专用高粱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2。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栽培等特性,适宜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种植。晋杂2002的选育丰富了我国酿造高粱品种资源,现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酿造高粱 中晚熟 晋杂2002 选育
下载PDF
优质食用高粱新品种晋白糯1号的选育
15
作者 孙美红 梁笃 +6 位作者 郭琦 张晓娟 范昕琦 王绘艳 赵娟莹 柳青山 张一中 《中国种业》 2024年第8期131-134,共4页
晋白糯1号是以不育系1507A为母本、恢复系359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食用高粱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3,适宜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抗倒伏、米... 晋白糯1号是以不育系1507A为母本、恢复系3598R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食用高粱新品种,2023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40063,适宜在山西忻州、太原、晋中、长治、临汾等春播中晚熟区种植。该品种具有抗倒伏、米质好、糯性强、籽粒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对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其田间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食用高粱 晋白糯1号 品种选育
下载PDF
关于机械化高粱栽培技术研究
16
作者 董旭 《吉林蔬菜》 2023年第4期153-154,共2页
高粱是非常重要的谷类作物和粮食作物,传统的高粱栽培方式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将机械化栽培技术应用在高粱栽培工作中,充分发挥机械化高粱栽培技术的优势。文章分析了机械化高粱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要点,利... 高粱是非常重要的谷类作物和粮食作物,传统的高粱栽培方式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将机械化栽培技术应用在高粱栽培工作中,充分发挥机械化高粱栽培技术的优势。文章分析了机械化高粱栽培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要点,利用该技术提高高粱的质量,增加高粱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 高粱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学解析苗期高粱对干旱胁迫的生理代谢响应
17
作者 江佰阳 白文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4-1951,共18页
【目的】研究苗期高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长下的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差异,挖掘高粱抗旱基因,探讨高粱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应答机制。【方法】以耐旱高粱品种Tx625B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25%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胁迫处理0、12和24 ... 【目的】研究苗期高粱在不同干旱胁迫时长下的生理代谢及基因表达差异,挖掘高粱抗旱基因,探讨高粱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应答机制。【方法】以耐旱高粱品种Tx625B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添加25%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胁迫处理0、12和24 h后叶片生理指标及养分含量;利用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叶片的基因表达特征,揭示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主要代谢途径,筛选与抗旱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不同干旱胁迫时间下,抗旱材料均维持较高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有较强自由基清除能力,有效清除体内过量的活性氧和过氧化氢,降低外界胁迫对植物造成的损伤;干旱胁迫引起了高粱叶片氮、磷、钾含量改变,其中对氮含量的影响较为显著。0 h vs 12 h、0 h vs 24 h、12 h vs 24 h 3个比较组基因比对共检测到17396个干旱响应基因,包括8253个上调基因和9143个下调基因。对共有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进行分析后,筛选到在高粱苗期抗旱应答中起关键作用的几类基因:过氧化物酶、叶绿素a-b结合蛋白、光系统蛋白、与叶绿体相关的其他酶和蛋白编码基因。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干旱胁迫对高粱苗期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糖类和脂类代谢、植物的信号转导有较大影响,差异表达基因在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的暗反应、糖代谢等代谢通路上均有明显富集。【结论】高粱抗旱调节过程涉及多个生物过程的协同互作,通过调节光合作用速率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提高抗旱性;氨基酸代谢途径、光合作用途径和糖代谢途径中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是高粱抗旱品种具有较强抗旱调节能力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干旱胁迫 生理代谢 转录组分析
下载PDF
不同时期水氮调控下高粱根系生理特征
18
作者 王坚强 闫素仙 +2 位作者 李慧明 李作一 史红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目的]水分和氮肥是影响干旱地区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探究水氮互作对高梁根系的调控作用可以增加高粱产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方法]本文以2个高粱品种晋杂17和晋杂108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重度干旱胁迫(W1,土壤含水量25%~35%)、中度干... [目的]水分和氮肥是影响干旱地区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探究水氮互作对高梁根系的调控作用可以增加高粱产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方法]本文以2个高粱品种晋杂17和晋杂108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重度干旱胁迫(W1,土壤含水量25%~35%)、中度干旱胁迫(W2,土壤含水量45%~55%)和正常供水处理(W3,土壤含水量65%~75%)3个水分处理及低氮(N1,尿素0 g·kg^(−1)土)、中氮(N2,尿素2 g·kg^(−1)土)和高氮(N3,尿素4 g·kg^(−1)土)3个氮素处理,分析不同水氮处理对各生育期的不同品种高粱根系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1)水分处理对高粱根系各指标影响显著高于氮素处理,重度干旱胁迫下各指标降幅显著。(2)高粱的根重和根系活力在相同水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中氮水平变化显著。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脯氨酸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积累,在中氮和高氮下积累较快。(3)水氮处理对晋杂108抽穗期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对晋杂17则无显著影响。(4)在不同水氮处理下,晋杂108根系的各项指标均高于晋杂17,具有较强的抗逆性。[结论]高粱根系各指标受供水量的影响较大。在干旱环境下,增施适量氮素可促进根系生物量,提高根系活力,维持较高的渗透调节功能,缓解水分胁迫对根系的损伤。不同高粱品种的水氮互作效应不同,晋杂108的抗旱、抗瘠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根系 水氮调控 生理特征
下载PDF
长期定位施肥对粮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及高粱干物质量的影响
19
作者 彭之东 范娜 白文斌 《农学学报》 2024年第7期47-51,共5页
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山西(榆次)观测实验点平台,对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粮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5 a的观测。试验包括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无肥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pH降低、容重增加、... 本研究基于国家土壤质量山西(榆次)观测实验点平台,对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处理下的粮田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连续5 a的观测。试验包括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以及无肥对照4个处理。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pH降低、容重增加、孔隙度降低;单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氮、有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与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但效果不如化肥和有机肥配合;单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显著。有机肥以有机磷为主,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无机磷的固定,促进无机磷的溶解;单施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均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机肥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延伸,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紧实度,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条件,利于作物生长。高粱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少,拔节期和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大幅增加,到成熟期干物质量达到最大值。施肥方式对不同部位干物质分配比例影响不大,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干物质含量均有所提高,以化肥、有机肥配施效果最好。本试验揭示了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肥力的变化规律,科学地评价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特性的影响,为当地农业生产推荐最优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 粮田土壤 土壤质量 高粱干物质量
下载PDF
玉米螟赤眼蜂对不同分布方式米蛾卵的寄生研究
20
作者 王慧贤 张烨 +1 位作者 朱文雅 郭瑞峰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59-863,共5页
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优良的卵寄生性天敌,寄主卵的分布方式会影响赤眼蜂的寄生偏好。为了明确寄主卵不同空间格局及排列方式对赤眼蜂寄生偏好的影响,分别模拟了米蛾卵在顶、侧、底分布以及新旧米蛾卵以镶嵌或间隔排列时玉米螟赤眼蜂对其... 玉米螟赤眼蜂是一种优良的卵寄生性天敌,寄主卵的分布方式会影响赤眼蜂的寄生偏好。为了明确寄主卵不同空间格局及排列方式对赤眼蜂寄生偏好的影响,分别模拟了米蛾卵在顶、侧、底分布以及新旧米蛾卵以镶嵌或间隔排列时玉米螟赤眼蜂对其的寄生情况。结果发现,玉米螟赤眼蜂在搜索寄主过程中会优先选择临近位置的卵粒开始寄生,且当出蜂位置和寄主卵位置同时位于接种区顶部或底部时,该区域卵的寄生率相对较高,为49.42%、68.58%;新旧卵镶嵌排列时,新卵区的寄生卵分布比例相对更高,分别为57.31%、60.26%,但左右排列和间隔排列时,旧卵区的寄生卵分布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48.21%、48.36%。寄主卵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影响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行为,因此,接蜂时宜将卵卡放置在接种区顶端向下,接蜂位置临近卵卡位置最佳;将新、旧卵以左右排列时,可提高旧卵在混用时的寄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米蛾卵 分布方式 寄生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