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王燕丽 张彩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11期1515-1516,共2页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 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使效应细胞对肿瘤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尤其对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患者效果显著,能消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止癌细胞扩散和复发,提高机体免疫力.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科应用DC-CIK过继免疫治疗和护理618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 树突状细胞 护理 免疫效应细胞 抗肿瘤活性 肿瘤靶细胞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三种染色方法检测体外纯化扩增的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继强 韩亚萍 +4 位作者 李芳 赵晴 贾原 靳保利 张俊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91-1697,共7页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3种不同染色方法检测体外诱导扩增后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在培养第17天后分为3组,每组按10∶1、20∶1、40∶1 3个效靶比混合,共同培养4 h,并分组用3种不同方法染... 目的:比较流式细胞术3种不同染色方法检测体外诱导扩增后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效果。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NK细胞,在培养第17天后分为3组,每组按10∶1、20∶1、40∶1 3个效靶比混合,共同培养4 h,并分组用3种不同方法染色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A组:CFSE/Annectin-V/7-AAD三色荧光染色法;B组:Annectin-V/PI双色荧光染色法;C组:CFSE/PI双色荧光染色法。结果:培养17 d后,NK细胞(CD3-CD56+)由培养第0天(16.34±10.51)%增加到(83.63±10.63)%(P<0.05)。3种染色方法检测结果均显示,扩增后NK细胞对K562细胞具有显著细胞毒活性:A组NK细胞对K56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明显高于B和C组(P<0.05),当效靶比为10∶1时,A、B和C 3个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36.56±3.69)%、(22.35±2.71)%和(10.85±2.09)%;当效靶比为20∶1时细胞毒活性分别为(47.83±5.52)%、(39.07±5.55)%和(29.61±4.81)%;当效靶比为40∶1时细胞毒活性则分别为(67.7±4.77)%、(51.51±4.43)%和(44.12±5.6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者外周血经体外分离培养,可得到高纯度NK细胞;流式细胞检测技术CFSE/Annectin-V/7-AAD三色荧光染色法能特异性地和灵敏地检测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技术 细胞毒作用 NK细胞 CFSE Annexin-V/7-AAD
下载PDF
肿瘤登记数据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乔 张俊萍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4期250-251,256,共3页
随着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其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肿瘤数据资料具有数据量大、无序、检索不方便的特点,这就对资料的搜集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肿瘤登记数据库应运而生,它作为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适用于对大量无序的... 随着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急剧上升,其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焦点,肿瘤数据资料具有数据量大、无序、检索不方便的特点,这就对资料的搜集与统计分析提出了更高要求,肿瘤登记数据库应运而生,它作为循证医学发展的产物,适用于对大量无序的肿瘤相关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着重介绍SEER数据库,总结国内外肿瘤登记数据库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登记 SEER规划 数据库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ROS1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琳 亓岽东 +9 位作者 许春伟 李丽 张俊萍 邰艳红 张博 邵云 方美玉 高文斌 张立英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连大学附...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ROS1融合基因的一致性、ROS1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2.60%(10/384)。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2.85%(7/246),配对转移灶为1.63%(4/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1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4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2.341,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536,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42.86%(3/7),特异性为99.58%(238/23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ROS1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ROS1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ROS1融合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原发灶和转移灶中ALK融合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琳 亓岽东 +10 位作者 许春伟 李丽 张俊萍 吴永芳 邰艳红 张博 邵云 方美玉 高文斌 张立英 田玉旺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5年第12期2145-2150,共6页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原发灶和转移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率,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发灶384例,其中配对转移灶246例,统计得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并分析原发灶与转移灶ALK融合基因的一致性、ALK融合基因阳性与临床基线资料间的关系。结果:ALK融合基因阳性率原发灶为11.46%(44/384)。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配对原发灶为10.98%(27/246),配对转移灶为7.32%(18/246),配对的246对原发灶、转移灶组织中,转移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原发灶融合基因阴性2例,原发灶融合基因阳性而对应的转移灶融合基因阴性11例,转移灶较原发灶检出ALK融合基因阳性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08,P=0.000);转移灶和原发灶ALK融合基因阳性的一致率好(κ=0.683,P=0.000),通过转移灶判断原发灶融合阳性的情况,敏感性为59.26%(16/27),特异性为99.09%(217/219)。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转移灶可以预测原发灶ALK融合基因情况,在难以取得原发灶的情况下转移灶可以作为ALK融合基因测的备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ALK融合基因 原发灶 转移灶
下载PDF
穿膜肽介导的NY-ESO-1_(155-163)诱导CTL对黑素瘤A-375细胞的杀伤活性
6
作者 李文丽 贾原 +3 位作者 赵晴 李芳 靳保利 张俊萍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0-715,共6页
目的:探讨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CPP)Tat_(49-57)携带NY-ESO-1_(155-163)抗原肽致敏DC后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并体外检测其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杀伤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 目的:探讨穿膜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CPP)Tat_(49-57)携带NY-ESO-1_(155-163)抗原肽致敏DC后诱导获得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并体外检测其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杀伤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0 ml,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获得DC和T淋巴细胞。实验组用Tat_(49-57)-NYESO-1155-163致敏DC,待DC成熟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诱导产生CTL,并设PBS组和NY-ESO-1_(155-163)组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致敏前后DC的表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抗原肽疫苗致敏DC后诱导的CTL对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体外杀伤活性,同时与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进行比较。结果:Tat显著提升NY-ESO-1_(155-163)进入DC的穿膜能力。与NY-ESO-1_(155-163)致敏的DC相比,Tat_(49-57)-NY-ESO-1_(155-163)致敏后DC的CD80/CD86[(54.9±3.3)%vs(43.8±5.7)%,P<0.05]和CD40[(42.1±1.9)%vs(23.7±2.8)%,P<0.05]的表达率显著升高。Tat_(49-57)-NY-ESO-1_(155-163)刺激DC后诱导培养的T细胞亚群主要以MHC-Ⅰ类分子介导的CD3+CD8+细胞为主。Tat_(49-57)-NY-ESO-1_(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的杀伤能力显著高于NY-ESO-1_(155-163)组,且随着效靶比的增加,杀伤活性逐渐增强(P<0.05)。A-375细胞高表达NY-ESO-1,Tat_(49-57)-NY-ESO-1_(155-163)组CTL对A-375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作用显著强于A549和K562细胞(均P<0.05)。结论:Tat_(49-57)可以增强NY-ESO-1_(155-163)抗原多肽的免疫原性,Tat_(49-57)-NY-ESO-1_(155-163)多肽致敏DC能有效诱导CTL抗黑素瘤细胞A-375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穿膜肽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直肠癌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艳峰 宋东 +3 位作者 麦羡霞 丁弋 贾莉 苏文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2年第6期383-384,共2页
患者女,65岁,因大便习惯改变2个月,大便带血1周于2010年12月9日入住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年12月2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术前盆腔核磁提示左髂骨转移;骨扫描结果:左侧骶髂骨关节骨质代谢轻度增高,转... 患者女,65岁,因大便习惯改变2个月,大便带血1周于2010年12月9日入住山西省肿瘤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年12月2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术前盆腔核磁提示左髂骨转移;骨扫描结果:左侧骶髂骨关节骨质代谢轻度增高,转移不除外。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白血病 髓性 急性
原文传递
修饰DC疫苗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邱辉 张俊萍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1-24,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DC疫苗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用各种基因修饰DC疫苗,解决了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弱和DC抗原提呈能力低所引起的抗原解离以及肿瘤免疫逃逸等问题,诱导产生更强的抗肿瘤...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近年来,DC疫苗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人们用各种基因修饰DC疫苗,解决了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弱和DC抗原提呈能力低所引起的抗原解离以及肿瘤免疫逃逸等问题,诱导产生更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抑瘤、减瘤的效果,为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转染 肿瘤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