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脑前扣带皮层(ACC)兴奋性与厌恶情绪的行为-电生理学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关晓雅 张肖怡 +6 位作者 李振华 秦霞 杜振莹 赵欣 李建国 张策 张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探讨激活大鼠ACC脑区的阿片受体降低伤害刺激引起厌恶情绪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完全弗氏佐剂(CFA)+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NS)+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NS)+0x0E?SymbolmA@0x0F-阿片受体激动剂([DAla 2,NMe-Phe ... 目的:探讨激活大鼠ACC脑区的阿片受体降低伤害刺激引起厌恶情绪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完全弗氏佐剂(CFA)+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NS)+生理盐水(NS)组,生理盐水(NS)+0x0E?SymbolmA@0x0F-阿片受体激动剂([DAla 2,NMe-Phe 4,Gly-ol 5]enkephinlin,DAMGO)组,完全弗氏佐剂(CFA)+0.01/0.04/0.2/1μg/μl DAMGO组(n=6)。实验周期为3 d,第1日测量基础值,第2日预先通过ACC区域给药1μl,然后将0.08 ml完全弗氏佐剂(CFA)注射到大鼠左后脚掌,第3日观察大鼠的CPA反应、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和ACC脑区的电活动。结果:①皮下注射CFA的大鼠,注射前与注射后相比,PWL明显减少(P<0.05);②在笼具痛侧,CFA组大鼠停留的时间明显少于非痛侧(P<0.05);③在ACC脑区预先注射0.04/0.2/1μg/μl DAMGO可明显减弱C-CPA反应(P<0.05);④在ACC脑区预先注射0.04/0.2/1μg/μl DAMGO可以降低CFA诱发ACC脑区放电频率的增加(P<0.05)。结论:激活了大鼠ACC脑区上的μ-阿片受体可以降低伤害性刺激诱发的厌恶情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扣带皮层 Μ-阿片受体 在体多通道 痛厌恶情绪 大鼠
下载PDF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介导的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雪娇 史文娟 +3 位作者 张燕 邢德海 李冬雪 焦向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715-1721,共7页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升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like r...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在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组织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表达升高。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是核苷酸结合寡聚化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like receptor containing pyrin domain 3,NLRP3)炎性小体的内源性激活物,那么,其是否通过激活炎症小体参与心肌梗死的病理过程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和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为临床心肌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30只和同窝野生C57BL/6J小鼠30只,2种小鼠均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和伪手术组(n=15),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术后4 d取部分小鼠(n=10)麻醉处死,取心脏组织,TUNEL法(n=5)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n=5)检测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余小鼠(n=5)于术后1个月采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心脏功能,随后麻醉处死留取心脏组织,用于其他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与野生伪手术组相比,野生心梗组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②与各自伪手术组相比,野生心肌梗死小鼠和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中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等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③与野生心肌梗死小鼠相比,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心肌梗死小鼠的梗死心肌中上述5种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减少,心功能明显改善(P<0.05);④证明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敲除可抑制心肌梗死后NLRP3、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最终改善缺血心脏功能,有望为临床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基因敲除 心肌梗死 心肌细胞凋亡 NLRP3炎性小体
下载PDF
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胶对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司麒 吴明芮 +4 位作者 乔铃然 颉丽英 陈思宇 韩之波 左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7,共7页
背景: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创面愈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对皮肤再生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性,可以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目的:以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 背景: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创面愈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明对皮肤再生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可注射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节性,可以提高干细胞治疗的效果。目的:以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胶为切入点,观察其对小鼠糖尿病皮肤创面的疗效,并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①链脲佐菌素溶液连续腹腔注射5 d构建C57BL/6J小鼠糖尿病模型,经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值评估模型是否建立成功。②造模成功后,利用打孔器建立小鼠背部皮肤损伤模型,水凝胶组给予纯水凝胶敷胶治疗,复合水凝胶组给予负载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水凝胶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治疗,治疗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敷胶后的14 d内,水凝胶组、复合水凝胶组小鼠皮肤创面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复合水凝胶组的皮肤创面面积明显低于水凝胶组(P<0.05);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复合水凝胶组创面肉芽组织新生率明显高于水凝胶组和对照组(P<0.05);③Masson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胶原沉积率明显增加(P<0.05);④免疫组化CD31染色结果显示: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水凝胶组和对照组(P<0.05);⑤免疫组化CD45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炎症面积明显减少(P<0.05);⑥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水凝胶组相比,复合水凝胶组创面组织中M2巨噬细胞及其标志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表达显著升高,且M1巨噬细胞及其标志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明显降低(P<0.05);⑦上述结果提示:负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氯化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复合水凝胶通过促进糖尿病创面肉芽组织和微血管形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糖尿病 氯化壳聚糖 水凝胶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6 修复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宋子怡 张升校 +1 位作者 苏勤怡 李小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7期15-1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utoantibodies to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gens,ACPAs)的产生是致病关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utoantibodies to 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gens,ACPAs)的产生是致病关键。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刺激后产生的胞外纤维,由DNA、组蛋白和颗粒蛋白组成,可以使细菌裂解死亡。研究发现,NETs是RA中瓜氨酸化蛋白和细胞因子的重要来源,也是ACPAs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NETs也能促进滑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因子。NETs的形成与消除达到平衡时对机体是有益的,然而慢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紊乱等病理过程可打破这一平衡,直接引起组织损伤和炎性反应增强。本文对NETs在RA中的致病机制及基于这些机制的靶向药物在RA治疗中的进展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抗瓜氨酸蛋白抗体 滑膜成纤维细胞 肽酰基精氨酸脱亚氨酶
下载PDF
运动疲劳通过HPA轴及促海马细胞凋亡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
5
作者 金硕 张博威 +3 位作者 刘敬祺 张晓晓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相关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疲劳组大鼠采用Ⅲ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使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相关神经调控机制。方法:将SPF级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疲劳组大鼠采用Ⅲ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运动疲劳模型。使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同时通过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凋亡因子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的表达。结果:疲劳组大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时的不动时间较对照组大鼠显著性增加(P<0.05),表现出抑郁样行为。同时,疲劳组大鼠血浆中ACTH和CORT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疲劳组大鼠海马区单位面积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并且阳性染色较深,出现膜破碎、胞体肿胀现象。RT-PCR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Bcl-2 mRNA的表达大幅降低(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抑郁样行为增多,并伴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紊乱和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抑郁样行为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海马 细胞凋亡 大鼠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6
作者 李欣儒 柴世凡 +5 位作者 李蔚然 蔡红艳 叶育采 李硕 侯萌 王昭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5653-5658,共6页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挖掘十分重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示作用。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并在动物水平加以实验验证。方...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挖掘十分重要,通过生物信息学对阿尔茨海默病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可以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良好的指示作用。目的: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相关的基因并在动物水平加以实验验证。方法:利用GEO在线数据库筛选差异基因;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使用HPA数据库判断目的蛋白在人体中的分布情况;最后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验证分析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利用GEO在线数据库内数据集GSE48350获取阿尔茨海默病与健康人群的基因芯片,使用GEO2R在线分析平台分析两个人群的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42个,下调基因131个;②GO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位于突触前、运输囊泡和胞外囊泡;介导神经递质释放和突触小泡功能等生物进程;参与磷脂结合、受体-配体活性和网格蛋白结合等分子功能的构成;③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γ-氨基丁酸神经突触与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等突触功能相关信号通路;④结合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5个上调关键基因:CLU、GFAP、CD44、FOS、ANXA1;5个下调关键基因:GABRG2、SYT1、SYN2、KCNC1、SLC32A1;⑤实验证实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海马组织中GABRG2、KCNC1、SLC32A1表达显著下调;⑥结果提示上述3个基因可以作为治疗和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基因,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线索,亦可以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癫痫的共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阿尔茨海默病 癫痫 生物信息学 GABRG2 KCNC1 SLC32A1
下载PDF
miR-31通过下调FIH和上调VEGF-A/VEGFR-2促进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
7
作者 李咏梅 付媛 +3 位作者 曹利利 杜若琛 王春芳 张轩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39-346,共8页
目的探讨miR-3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RA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RAECs,鉴定为目的细胞后,观察miR-31激动剂(miR-31 agomir)和抑制剂(miR-31 antagomir)对RAECs增殖以及缺氧诱导因子... 目的探讨miR-31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rat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RAECs)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RAECs,鉴定为目的细胞后,观察miR-31激动剂(miR-31 agomir)和抑制剂(miR-31 antagomir)对RAECs增殖以及缺氧诱导因子抑制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inhibitor,FI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水平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测定miR-31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细胞中miR-31的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FIH、VEGF-A和VEGFR-2水平。结果在无特殊器械、不添加营养因子的情况下成功培养出RAECs;转染miR-31 agomir显著促进RAEC的细胞增殖,降低FIH水平,上调VEGF-A和VEGFR-2水平,转染miR-31 antagomir则相反。结论miR-31可能通过下调FIH、上调VEGF-A和VEGFR-2的表达促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1 主动脉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VEGF 增殖
下载PDF
电针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欣 曲静 吴子旭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电针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电刺激相结合,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适当强度人体可耐受的微量电流的一种疗法,具有易于控制、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操作难度降低、节省人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治疗,适用于神经系... 电针将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电刺激相结合,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适当强度人体可耐受的微量电流的一种疗法,具有易于控制、疗效稳定、可重复性强、操作难度降低、节省人力、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治疗,适用于神经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疾病。本文对目前电针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希望可以为电针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神经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肌肉骨骼痛
下载PDF
运动疲劳通过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损伤大鼠工作记忆能力
9
作者 金硕 李鸿扬 +2 位作者 吉宸萱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脚内核(EPN)和黑质网状部(SNr)]内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损害工作记忆能力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训... 目的:探讨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脚内核(EPN)和黑质网状部(SNr)]内小清蛋白(PV)阳性神经元参与运动疲劳损害工作记忆能力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自主交替实验评估大鼠的工作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EPN和SNr内PV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Y迷宫自主交替实验表明,疲劳组大鼠自主交替正确率较对照组大鼠呈显著性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EPN和SNr内PV阳性细胞密度和阳性纤维染色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均大幅降低(P<0.05,P<0.01)。同时,疲劳组大鼠EPN和SNr内caspase-3阳性细胞密度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运动疲劳导致大鼠工作记忆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EPN和SNr内PV阳性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工作记忆 基底神经节输出核团 小清蛋白 CASPASE-3 大鼠
原文传递
缺失第8外显子的SIRT1剪接体和SIRT1全长在293T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不同作用
10
作者 杨小荣 高瑞君 +2 位作者 李艳丽 殷丽天 张策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55-860,共6页
目的探讨缺失第8外显子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剪接变异体(SIRT1-ΔExon8)和SIRT1全长(SIRT1-FL)在氧化应激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不同作用。方法在人胚肾293T细胞分别转染SIRT1-ΔExon8干扰质粒和SIRT1-FL过表达质粒,给予过氧化氢(H2O2... 目的探讨缺失第8外显子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剪接变异体(SIRT1-ΔExon8)和SIRT1全长(SIRT1-FL)在氧化应激损伤中可能发挥的不同作用。方法在人胚肾293T细胞分别转染SIRT1-ΔExon8干扰质粒和SIRT1-FL过表达质粒,给予过氧化氢(H2O2)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应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SIRT1-ΔExon8和SIRT1-FL mRNA的水平。结果 H2O2(50~800μmol/L)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包括细胞活力下降,LDH释放增加,细胞凋亡和胞内ROS含量增加,并引起SIRT1-FL mRNA水平降低和SIRT1-ΔExon8 mRNA表达增加;此外,过表达SIRT1-FL或干扰SIRT1-ΔExon8也可以部分抑制H2O2(400μmol/L)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结论 SIRT1-ΔExon8可能促进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而SIRT1-FL则发挥相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氧化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全长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Exon8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疾病活动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子怡 张升校 +5 位作者 赵蓉 乔军 宋珊 程婷 王彩虹 李小峰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5期821-830,共10页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及性别、年龄与... 目的探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AS患者及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人群。收集两组肠道菌群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以及A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指标。比较两组肠道菌群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AS患者肠道菌群与疾病活动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AS患者62例(低、高、极高疾病活动度分别为11例、26例、25例),健康人群62名。α多样性分析显示,AS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和ACE指数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菌群结构存在差异(P<0.01)。在肠道微生态构成分析中,发现两组样本肠道菌群优势菌门均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为主,但二者在门和属水平上多种菌群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在Stamp差异菌群分析中,AS患者在门、属水平亦显示出不同于健康人群的特征:在门水平上,AS患者变形菌门、髌骨细菌门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P均<0.05),厚壁菌门、梭杆菌门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P均<0.05);在属水平上,AS患者大肠杆菌志贺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球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升高(P均<0.05),普雷沃氏菌属、粪杆菌属等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AS患者粪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及克雷伯氏菌属等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疾病活动度或其相关指标呈正相关(P均<0.05);阿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细胞(r=0.302,P=0.017)、CD4~+T细胞(r=0.310,P=0.014)、B细胞(r=0.292,P=0.021)、Th2细胞(r=0.429,P<0.001)、Th17细胞(r=0.288,P=0.023)水平,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与B细胞水平(r=0.270,P=0.034),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1细胞(r=0.279,P=0.028)、Th17细胞(r=0.262,P=0.040)水平,CAG-352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1细胞水平(r=0.283,P=0.030)均呈正相关;大肠杆菌志贺菌属的相对丰度与Th2细胞水平(r=-0.261,P=0.040),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CD4~+T细胞水平(r=-0.255,P=0.046)均呈负相关。结论AS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致病菌表达增多,且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疾病活动度具有相关性,可能参与了AS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肠道微生物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系统疾病
下载PDF
橙皮素通过抑制钙超载减轻低氧/复氧诱导的心肌 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先燕 张妞妞 +2 位作者 吉晔楠 王文丽 贺忠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73-880,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橙皮素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H9c2细胞H/R模型,使用橙皮素进行预处理,利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测...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橙皮素对低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心肌H9c2细胞H/R模型,使用橙皮素进行预处理,利用CCK-8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试剂盒分别测定细胞活力和损伤情况;Hoechst 33258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Fluo-3AM孵育后观察细胞内的钙离子荧光强度;细胞Ca^(2+)-ATP酶活性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测定利用相应的ELISA试剂盒;利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Western blot测定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 Cyt-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橙皮素预处理可明显逆转H/R所致心肌H9c2细胞活力降低,并且减少细胞的凋亡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强度,提高细胞Ca^(2+)-ATP酶活性,抑制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并提升ATP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Cyt-C蛋白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并增加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比值(P<0.05);而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后,与H/R组相比,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程度减轻,ATP获得提升并且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橙皮素可抑制H/R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轻钙超载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钙超载 线粒体膜电位
下载PDF
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分选新方法及功能特征观察
13
作者 张雨彤 赵欣 +4 位作者 尹艺儒 吴淑芬 张利娜 杜相欣 张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并初步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年轻SD大鼠(2月龄)为对照组,采用胰酶、胰酶替代物和机械网搓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单细胞悬液,通过检测细... 目的:建立分离纯化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改良方法,并初步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年轻SD大鼠(2月龄)为对照组,采用胰酶、胰酶替代物和机械网搓法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单细胞悬液,通过检测细胞纯度、存活率,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分析细胞的炎性功能特征等,确定老年大鼠(20月龄)小胶质细胞的分离纯化方法,观察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功能特征。结果:胰酶消化所得细胞的存活率低(年轻大鼠83%,老年大鼠60%);机械网搓法虽得到的存活率较高(95%),但是细胞获取率最低(年轻大鼠((0.207±0.020)×10^(6),老年大鼠(0.243±0.023)×10^(6));采用胰酶替代物解离、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选出的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数量多、活性好、存活率高,细胞纯度可达85%以上,我们采用此方法分选纯化不同年龄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与年轻大鼠相比,老年鼠脊髓组织量大,所需消化液多,但消化时间缩短;与年轻大鼠小胶质细胞相比,老年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其胞体较大较圆,突起少且粗短,形态上偏向于激活状态,老年大鼠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IL-1β表达降低(P<0.05),而抗炎因子IL-10(P<0.01)表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胰酶替代物解离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大鼠脊髓组织中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老年大鼠脊髓内小胶质细胞整体表现出抗炎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大鼠 脊髓 小胶质细胞 分离纯化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及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14
作者 张晓晓 张博威 +3 位作者 刘敬祺 叶瑞琪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旷场实验(OFT)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样行为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Fatigue),选用三级递增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旷场实验(OFT)评估大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下丘脑和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海马区GFAP和白介素-6(IL-6)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疲劳组大鼠在旷场箱中央区域活动的距离显著减少(P<0.01),在中央区域停留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区内GFAP染色变深,阳性染色胞体肥大、突起增多,呈活化反应性状态。统计结果表明,疲劳组大鼠下丘脑内单位面积阳性细胞的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大鼠(P<0.05),海马区GFAP染色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1)。RT-PCR结果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区GFAP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大鼠显著升高(P<0.01),IL-6 mRNA表达量也大幅升高(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产生焦虑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丘脑、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分泌IL-6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焦虑情绪 星形胶质细胞 白介素-6 海马 下丘脑 大鼠
原文传递
胰高血糖素调控肝脏、肾脏及肠道糖异生的作用
15
作者 苏琬真 李爱云 +2 位作者 张燕 张翼超 焦向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2-1338,共7页
目的 探究不同空腹时间段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胰高血糖素组、禁食18 h组、禁食18 h+胰高血糖素组、禁食36 h组、禁食36 h+胰高血糖素... 目的 探究不同空腹时间段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胰高血糖素组、禁食18 h组、禁食18 h+胰高血糖素组、禁食36 h组、禁食36 h+胰高血糖素组。采用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试剂盒检测胰高血糖素刺激下不同禁食时间段的小鼠血清中三者的含量变化;肝/肌糖原试剂盒及PAS染色观察肝脏中糖原含量的变化;RT-PCR法观察胰高血糖素在不同禁食时间下对肝脏、肾脏和肠道中PGC-1α、G6Pase及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肾脏和肠道中PGC-1α、G6Pase、PEPCK、p-PKA、PKA、p-CREB及CRE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胰高血糖素升高空腹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水平,并减少肝脏糖原含量;(2)胰高血糖素通过增加PGC-1α表达而促进糖异生,且在胰高血糖素的刺激下,在禁食18 h和36 h时,肝脏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而在禁食18 h时,肾脏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在禁食36 h时,肠道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加;(3)胰高血糖素促进禁食后肝脏、肾脏和肠道中糖异生相关酶G6Pase、PEPCK的基因和蛋白表达;(4)胰高血糖素增加肝脏中p-PKA/PKA及p-CREB/CREB水平。结论 胰高血糖素对肝脏、肾脏和肠道糖异生反应表现出时间差异性,并通过增加PGC-1α基因和蛋白表达而促进糖异生关键酶G6Pase和PEPCK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增加空腹血糖水平。此外,胰高血糖素通过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肝脏糖异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 糖异生 肝脏 肾脏 肠道
下载PDF
运动疲劳损害大鼠空间认知能力并导致海马CA1区L-LTP抑制
16
作者 金硕 李鸿扬 +2 位作者 张晓晓 祁金顺 孙丽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3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实验评估大... 目的:探讨运动疲劳对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及海马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疲劳组(fatigue),选用3级递增负荷跑台训练方案,建立慢性力竭运动疲劳模型。利用Y迷宫空间识别记忆实验评估大鼠的空间识别和记忆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并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大鼠海马CA1区晚期时相长时程增强效应(L-LTP),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小清蛋白(PV)的表达。结果:疲劳组大鼠在新异臂的停留时间比和在各臂的总穿梭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高频刺激后30、60、120直至180 min,疲劳组大鼠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斜率较对照组大鼠均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疲劳组大鼠海马组织磷酸化CREB(p-CRE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疲劳组大鼠海马CA1区PV表达下调(P<0.05)。结论:运动疲劳可导致大鼠空间认知能力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海马L-LTP抑制、CREB磷酸化水平降低以及PV阳性神经元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空间记忆 L-LTP 海马CA1区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小清蛋白 大鼠
原文传递
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的克隆、表达与免疫反应性检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殷丽天 祝建疆 +3 位作者 李润花 王海龙 李雅清 殷国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预测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uridine phosphorylase,TgU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主要特性和抗原表位,克隆、表达TgUPase基因,并检测其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和软件预测TgUPase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提取RH... 目的预测刚地弓形虫尿苷磷酸化酶(uridine phosphorylase,TgUPase)基因编码蛋白的主要特性和抗原表位,克隆、表达TgUPase基因,并检测其免疫反应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和软件预测TgUPase蛋白的理化性质和抗原表位。提取RH株弓形虫速殖子总RNA。根据TgUPase基因全长编码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DQ385446.1)的开放阅读框设计引物,并用RT-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DH5α,阳性菌落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转化至E.coli BL21(DE3),并加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分别以抗His标签抗体和人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重组蛋白及其免疫反应性。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TgUPase蛋白由303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Mr)为33 042.9,为可溶性蛋白,有3个潜在的T/B细胞联合抗原表位。RT-PCR扩增产物约为921 bp。菌落PCR、双酶切以及测序结果表明,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获得约Mr38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带His标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和人抗弓形虫血清识别。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TgUPase,获得刚地弓形虫重组尿苷磷酸化酶,且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尿苷磷酸化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免疫反应性
下载PDF
脑神经肽类似物Rattin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芳 王昭君 +4 位作者 张升校 王坚基 赵济宇 裴延斌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7-364,共8页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 目的:探究Humanin衍生物Rattin拮抗Aβ31-35所致在体海马theta节律紊乱及离体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vehicle+saline、vehicle+Aβ31-35、Rattin+saline以及Rattin+Aβ31-35),大鼠海马区注射Aβ31-35/Rattin后,利用微电极记录在体海马局部场电位;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利用CCK-8法检测Aβ31-35/Rattin处理后细胞活性,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成像技术观察细胞内[Ca2+]、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MAPK、PI3K以及STAT3的表达。结果:(1)Aβ31-35抑制了大鼠海马CA1区的theta节律,Rattin处理可拮抗Aβ31-35所致的theta节律压抑;(2)单独给予Rattin不影响原代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但中等浓度(10μmol/L)或高浓度(100μmol/L)的Rattin明显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免受Aβ31-35引起的细胞伤害,该效应可被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完全逆转;(3)单独注射Aβ31-35使海马神经元STAT3 mRNA表达下调、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增加,联合给予Rattin则阻止了STAT3 mRNA的下调,但对p38MAPK和PI3K mRNA表达没有影响;(4)Rattin预处理抑制了Aβ31-35诱发的细胞内[Ca2+]升高,此效应可被JAK抑制剂AG490所阻断。结论:Rattin能够有效减轻Aβ31-35引起的海马theta节律压抑和剂量依赖性拮抗Aβ31-35所致的细胞毒性。这些神经保护作用与Rattin对JAK/STAT3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以及细胞内Ca2+稳态的维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tin 淀粉样β-蛋白(Aβ) 海马theta节律 海马神经元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大鼠
原文传递
运动疲劳导致大鼠焦虑并伴有海马CA1区θ节律活动增强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丽娜 于泓波 +3 位作者 包敬一 叶瑞琪 郭雯昕 祁金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的影响,观测海马CA1区场电位θ节律震荡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引发不良情绪效应的可能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xercise training,ET),采用反复7 d力竭... 目的:研究运动疲劳对大鼠焦虑情绪的影响,观测海马CA1区场电位θ节律震荡的变化,揭示运动疲劳引发不良情绪效应的可能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运动疲劳组(exercise training,ET),采用反复7 d力竭跑台训练方式建立疲劳模型。行为学实验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观察大鼠焦虑行为的改变。随后,利用在体电生理记录方法,比较两组大鼠海马局部场电位θ节律活动的差异。结果: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发现,ET组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次数较对照组大鼠明显减少(P<0.05),并且在其中停留的时间也显著性缩短(P<0.01);同时,在闭合臂的活动时间大幅延长(P<0.01)。在体海马CA1区θ节律电信号记录显示,ET组大鼠功率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P<0.05),而功率峰值对应的θ节律频率值不存在组间差异(P>0.05)。结论:运动疲劳后大鼠探索行为减少,焦虑样行为增多,并伴有海马CA1区θ节律活动增强。这种焦虑情绪与θ节律震荡活动的改变相关,提示θ节律场电位信号活动的增强,可能是运动疲劳导致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高架十字迷宫 局部场电位 海马CA1区 Θ节律 大鼠
原文传递
MK-801对皮质酮诱导抑郁样行为大鼠海马mBDNF和pro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建国 王颖 +3 位作者 李玥天 燕子 赵欣 张宇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8期1097-1102,共6页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发挥抗抑郁作用。然而,NMDA受体拮抗剂调控BDNF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口服皮质酮(CORT)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 目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通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发挥抗抑郁作用。然而,NMDA受体拮抗剂调控BDNF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方法口服皮质酮(CORT)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动物的抑郁样行为,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动物背侧和腹侧海马DG脑区成熟BDNF(mBDNF)和前体BDNF(proBDNF)的表达。结果慢性给予CORT诱发大鼠抑郁样行为。NMDA受体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可减轻动物抑郁样行为,增加大鼠背侧和腹侧海马DG脑区中mBDNF的表达,同时降低proBDNF的表达(P<0.05)。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拮抗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能够减轻动物抑郁样行为,增加海马脑区的mBDNF表达,降低proBDNF的表达(P<0.05)。然而,预先给予MK-801后,SAHA对大鼠抑郁样行为、海马DG脑区的mBDNF和proBDNF表达都无显著的影响。结论MK-801可通过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大鼠海马DG区mBDNF和proBDNF的表达,发挥抗抑郁作用,这将为抗抑郁治疗提供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抑郁症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