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生理学考试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6
1
作者 杨艳萍 李夏青 +7 位作者 许瑞龄 郭建红 刘清华 周鑫 刘福 王锋 牛利 张杨 《基础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基础教育中重要的桥梁性学科,而合理的考试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适应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分析了现行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病理生理学考试改革的一些措施,寻求更为合理的考评体系。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考试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鲁玲君 杨小迪 +3 位作者 张华平 梁媛 石秀兰 周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D-GaIN组和LPS/D-GaIN+rSj-Cys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10μg/kg)和D-GaIN(700 mg/kg)造模;造模后30 min,LPS/D-GaIN+rSj-Cys组及rSj-Cys对照组小鼠均腹腔注射rSj-Cys(1.25 mg/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PBS。造模6 h后,每组随机挑选8只小鼠处死,收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每组剩余10只分别在3、6、12、24 h观察其生存情况,并计算生存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蛋白水平,采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30%,rSj-Cys治疗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80%。模型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10%,rSj-Cys治疗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6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D-GaIN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病理结构损伤严重,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增强(P<0.01),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增加(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LPS/D-GaIN+rSj-Cys治疗组小鼠转氨酶AST、ALT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rSj-Cy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Sj-Cys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和肝细胞凋亡缓解LPS/D-GalN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内质网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运动员心电图早复极的检出率及特点
3
作者 李瑜 曹晓娜 刘清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1期990-992,共3页
目的 了解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运动员早复极发生率及特点.方法 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在校17~24岁大学生运动员1658名,以连续2个导联J点抬高(≥0.1 mV)和(或)R波降支的切迹(正向,≥0.1 mV)或粗钝作为早复极诊断标准.将入选... 目的 了解体育类院校大学生运动员早复极发生率及特点.方法 选取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在校17~24岁大学生运动员1658名,以连续2个导联J点抬高(≥0.1 mV)和(或)R波降支的切迹(正向,≥0.1 mV)或粗钝作为早复极诊断标准.将入选的发生复极者作为试验组,非早复极者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其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心室率、QTc的差异性.结果 1658名大学生运动员共检出早复极556例,总发生率为33.5%,男性运动员多于女性运动员(38.1%比22.0%,P<0.05).不同训练年限组中,男/女性运动员分别随训练年限的增加,早复极的发生率增加(P<0.05);同一训练年限组中,男性运动员早复极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运动员(≤5年,26.7%比6.9%;5~10年,35.9%比19.9%;≥10年,46.7%比33.1%,P均<0.05).早复极组男/女性运动员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非早复极组(男性8.2%比3.1%,女性5.8%比1.4%,P<0.05).早复极组男/女性运动员心室率、QTc较非早复极组无明显减慢及延长(P>0.05).结论 本研究中大学生运动员早复极总发生率为33.5%,训练年限越长,早复极的发生率越高,相同训练年限,男性运动员早复极的发生率高于女性运动员.早复极组男/女性运动员左室高电压发生率均高于非早复极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早复极 大学生运动员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GS、PINP、TN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瑾 牛利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根据幽门螺...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GS)、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根据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为阳性组(134例,其中胃溃疡82例、十二指肠溃疡52例)与阴性组(66例,其中胃溃疡40例、十二指肠溃疡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Ⅰ、PGⅡ、GS、PINP、TNF-α水平。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GS、TNF-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INP低于阳性患者(P<0.05)。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GS、TNF-α水平高于阴性患者(P<0.05),PINP低于阳性患者。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PGⅠ、GS高于胃溃疡患者(P<0.05),PINP低于胃溃疡患者(P<0.05),PGⅡ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PGⅠ、PGⅡ、GS、PINP、TNF-α水平存在一定影响,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GS、TNF-α水平明显升高,PINP水平下降,同时与溃疡部位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老年 消化性溃疡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 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丹参防治实验性急性肝损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1
5
作者 郑晓宾 韩德五 +2 位作者 许瑞龄 赵元昌 马学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给Wistar大鼠注射硫代乙酰胺,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进一步介导肝损伤。给丹参煎剂后,发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同时血浆ALT和肝损伤面积减少,与肝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坏死... 给Wistar大鼠注射硫代乙酰胺,引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升高,进一步介导肝损伤。给丹参煎剂后,发现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下降,同时血浆ALT和肝损伤面积减少,与肝损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丹参防治肝损伤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肝损伤 丹参 中药 防治
下载PDF
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郑晓宾 韩德五 +2 位作者 马学惠 许瑞龄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肝损伤机制。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检测血浆内毒素、TNF-α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并与丹参治疗组进...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及丹参防治肝损伤机制。方法:用硫代乙酰胺(TAA)诱发大鼠急性肝损伤,检测血浆内毒素、TNF-α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变化,并与丹参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TAA诱发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内毒素及TNF-α含量升高,二者呈正相关;血浆ALT亦升高,与TNF-α亦呈正相关。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TNF-α及ALT水平均低于肝损伤对照组。结论:TAA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促进TNF-α释放,TNF-α进一步介导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毒素血症 丹参 肝损伤
下载PDF
TNFα和IL-10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牛春红 韩德五 +1 位作者 刘近春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69-2470,2473,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以复合因子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对血浆TNFα和IL-10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随肝纤维化进程而增高,并与血浆内... 目的:研究肝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和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本室建立的以复合因子致肝纤维化、肝硬化动物模型进行实验。对血浆TNFα和IL-10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随肝纤维化进程而增高,并与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而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第5周前随肝纤维化进程逐渐增高,至第5周开始IL-10水平逐渐下降,到第8周末降至更低。肝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第4周末肝组织中每100个肝细胞中含淋巴细胞数明显高于第8周末。结论:在肝硬化发展过程中促炎与促纤维化因子TNFα起着主导作用。随着肝内炎症反应的消退,IL-10不再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内毒素血症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下载PDF
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任大宾 韩德五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90-892,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 (TAA)染毒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应用酶荧光法测定动脉血酮体 (乙酰乙酸、β -羟基丁酸 )浓度及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 ;采用结肠切除术并观察血浆... 目的 :研究急性肝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 (TAA)染毒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 ;应用酶荧光法测定动脉血酮体 (乙酰乙酸、β -羟基丁酸 )浓度及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 ;采用结肠切除术并观察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丙氨酸氨基移换酶 (ALT)活性的变化。结果 :TAA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血清ALT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动脉血酮体比 (AKBR)降至 0 4以下 ,动脉血中总酮体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切除结肠的TAA染毒组大鼠未发生内毒素血症 ,肝细胞线粒体ATP含量显著高于TAA组 (P <0 0 1) ,血清ALT活性虽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但显著低于TAA组 (P <0 0 1)。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损伤肝脏能量代谢 ,使肝脏代谢和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能量代谢 大鼠 急性肝衰竭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损伤
下载PDF
酒精刺激对枯否细胞清除LPS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陈贤明 马学惠 +2 位作者 许瑞龄 赵元昌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和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技术,对慢性酒精投与之实验大鼠及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对LPS的清除功能进行了观察。结果:经门静脉注射LPS10min后,Lieber’s酒精饮食投与6周之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内... 目的和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电镜技术,对慢性酒精投与之实验大鼠及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脏枯否细胞对LPS的清除功能进行了观察。结果:经门静脉注射LPS10min后,Lieber’s酒精饮食投与6周之大鼠肝脏枯否细胞内抗LPS荧光显色低于正常大鼠,电镜下枯否细胞内抗LPS阳性颗粒少见,而肝窦壁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内抗LPS阳性物增多。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肝穿组织枯否细胞内抗LPS荧光显色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结论:酒精刺激后肝脏枯否细胞对LPS的清除功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肝炎 脂多糖类 枯否细胞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高组胺血症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红 韩德五 +1 位作者 张素美 赵龙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组胺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乙肝患者80例,根据测定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内毒素(ET)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干扰素γ(IFN-...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组胺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乙肝患者80例,根据测定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将其分为内毒素(ET)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12(IL-10、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4(IL-2、IL-4)浓度,组胺(HA)水平、类胰蛋白酶(TS)释放和AP50单位。结果:各肝炎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而IL-12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按照内毒素分组,阳性组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而IL-12和IFN-γ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AP50、HA、TS水平在肝炎患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在内毒素阳性组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乙肝患者内毒素分别与IL-4、IL-10、AP50及HA呈显著正相关,而HA分别与IL-12、IFN-γ呈明显负相关,与AP50、TS呈明显正相关。内毒素阳性组患者,内毒素水平分别与IL-4、IL-10、AP50及H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在阴性组则无此相关性。结论:AP50可以作为IETM存在的标志物,IETM通过激活补体而导致高组胺血症并且长期持续存在,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肝病非常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炎 乙型 组胺 白细胞介素类
下载PDF
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美玲 王红 +2 位作者 张彩云 兰婧 李夏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21-2227,共7页
目的:观察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Bo 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o NT/A H... 目的:观察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Bo 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并探讨与其相关的细胞内信号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o NT/A HC(0.01 nmol/L、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进行干预,于24 h、48 h和72 h时收集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再计算细胞突起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Bo NT/A HC浓度作为处理剂量加入细胞培养液,于Bo NT/A HC作用后不同时点收集全细胞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ERK1/2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当Bo NT/A HC浓度为0.1 nmol/L、1 nmol/L和10 nmol/L时,细胞突起的长度及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皆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其中1 nmol/L效果最显著。在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 Bo NT/A HC后,p-ERK1/2的蛋白水平呈增加趋势,其中Bo NT/A HC作用60 min后,p-ERK1/2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p-ERK1/2变化趋势类似,细胞培养液内加入1 nmol/L的Bo NT/A HC后,p-Akt的蛋白水平也呈增加趋势,其中Bo NT/A HC作用15 min和60 min时,p-Akt增加显著(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Bo NT/A HC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突起再生和生长;Bo NT/A HC对Neuro-2a细胞的促神经突起再生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激活与神经再生相关的信号蛋白ERK1/2和Akt的磷酸化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型A肉毒杆菌神经毒素重链 Neuro-2a细胞株 神经突起再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蛋白激酶B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晓宾 韩德五 +3 位作者 马学惠 高飞 许瑞龄 赵元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1090-1093,共4页
目的:观察3 种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NO) 的影响及NO 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与结果:给大鼠注射内毒素后分离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γ- IFN,IL- 2 ,TNF- α) ,上清液中N... 目的:观察3 种细胞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NO) 的影响及NO 在实验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与结果:给大鼠注射内毒素后分离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细胞因子(γ- IFN,IL- 2 ,TNF- α) ,上清液中NO 含量增加,两种以上细胞因子联合应用,NO 含量增加更明显;大鼠注射内毒素及L- 精氨酸,血清中NO 含量增加,肝损伤减轻;大鼠给硫代乙酰胺(TAA) 灌胃,并注射NO 生成抑制剂L- NNA,动物出现嗜睡及肝昏迷脑电图,血浆LDH、Cr升高。结论:内毒素及细胞因子促进NO 合成,NO 在内毒素诱发的肝损伤及TAA 致肝功能不全中具有对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细胞活素类 肝损伤 大鼠
下载PDF
Zacopride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_(K1))发挥抗心律失常效应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清华 吴博威 +1 位作者 张杨 林媛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zacopride对乌头碱、氯化钡药物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和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与其抗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zacoprid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主要离子流及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AP)和乌头碱所... 目的:探讨zacopride对乌头碱、氯化钡药物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影响和增强心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与其抗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zacopride对大鼠心室肌细胞膜主要离子流及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AP)和乌头碱所致延迟后除极(DAD)及触发活动(TA)的影响。并观察zacopride对乌头碱(30μg/kg,iv)和氯化钡(4 mg/kg,iv)2种药物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0.1-10.0μmol/L zacopride可浓度依赖性激活大鼠心室肌IK1(P<0.01),而对INa、Ito、ICa-L等影响动作电位的主要离子流均无显著影响(P>0.05);使心室肌细胞膜超极化,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1.0μmol/L为其最大效应浓度,使IK1内向电流部分(-100mV)增大33.8%,外向电流部分(-60 mV)增大32.4%;RMP由(-81.3±0.9)mV增大至(-87.5±1.7)mV,APD90由(32.48±2.70)ms缩短至(25.61±3.97)ms(P<0.01),并有效消除乌头碱所致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TA)。对于乌头碱、氯化钡所致心律失常,15μg/kg zacopride可使2种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分别由(57.58±3.21)min、(49.31±2.46)min缩短至(38.25±2.59)min和(30.94±1.73)min(P<0.01)。结论:Zacopride对乌头碱、氯化钡药物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其激活心肌细胞IK1进而增大静息膜电位介导的。增强心室肌IK1可能成为抗心律失常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乌头碱 静息膜电位 动作电位 内向整流钾电流 Zacopride
下载PDF
过氧化氢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HSP70和Bcl-2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立新 王迪浔 韩德五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机制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 :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 30 4)体外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 H2 O2 对 VEC... 目的 :探讨过氧化氢 (H2 O2 )对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机制和细胞凋亡的调控。方法 :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ECV 30 4)体外培养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 H2 O2 对 VEC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和 Bcl 2基因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细胞凋亡率变化趋势一致 :10 0、30 0和 5 0 0 mm ol/ L H2 O2 刺激后 ,VEC中 HSP70蛋白表达由(12 .15± 3.0 3) %分别增至 (2 3.80± 8.74) %、(35 .35± 6 .6 8) %和 (35 .85± 5 .83) % ,差异显著 (P<0 .0 5或 P<0 .0 1) ;而 Bcl 2表达下调 ,由 (2 4.90± 2 .95 ) %分别下降至 (19.35± 3.36 ) %、(18.75± 3.33) %和 (13.0 5±2 .93) % (P<0 .0 5或 P<0 .0 1)。 H2 O2 可诱导 VEC发生凋亡 ,并在一定范围内呈量效关系。结论 :细胞凋亡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主要方式之一 ,HSP70与 Bcl 2表达改变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 内皮 热休克蛋白70 BCL-2基因 ARDS
下载PDF
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肠粘膜屏障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段美丽 王彦军 韩德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时肠粘膜屏障损伤及其机制,并观察中药大黄对它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鲨试剂法作血浆内毒素定量,酚一次氨酸法测定谷氨酰胺浓度及荧光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性和组胺含量,Dans蓝染色法测定肠粘膜... 目的: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时肠粘膜屏障损伤及其机制,并观察中药大黄对它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鲨试剂法作血浆内毒素定量,酚一次氨酸法测定谷氨酰胺浓度及荧光法测定谷氨酰胺酶活性和组胺含量,Dans蓝染色法测定肠粘膜通透性。结果: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引发大鼠急性肝衰,并伴有严重的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ntestinalendotoxemiaIETM):肠谷氨酸肢酶活性降低,肠粘膜对谷氨酸胺利用减少,肠粘膜通透性增加。组织细胞学显示,TAA组动物肝细胞发生严重变性坏死;肠粘膜淤血、水肿、糜烂,肠肥大细胞脱颗粒。电镜示肠微绒毛倒伏、脱落,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大黄组动物IETM与肝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急性肝袁伟有肠粘膜屏障损伤,其发生机制与IETM及其介导的组腹增多有关。大黄对急性肝衰时肠粘膜屏障损伤有一定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肠粘膜 肠粘膜屏障损伤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肝MAPK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新强 许瑞龄 尹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65-1569,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肝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0.9%NaCl0.2mLip;LPS组(n=24):LPS5mgip;NAC+LPS组(n=24):NAC150mg·kg-1.d-1ip,连续3d;第3dNAC灌胃后1h时,LPS5...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肝MA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0.9%NaCl0.2mLip;LPS组(n=24):LPS5mgip;NAC+LPS组(n=24):NAC150mg·kg-1.d-1ip,连续3d;第3dNAC灌胃后1h时,LPS5mgip。将小鼠分别在注射LPS或生理盐水后0.5h、1h、2h和6h时,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开腹取肝,测定肝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肝脏MEK1/2、ERK1/2、p38MAPK磷酸化水平,放免法测定肝TNF-α含量。结果:NAC预处理使肝MDA含量明显下降,使肝GSH含量升高。NAC预处理显著抑制了LPS所致的肝MEK1/2、ERK1/2、p38MAPK磷酸化,同时使肝TNF-α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在LPS诱导的急性肝损伤过程中,活性氧(ROS)在激活MAPK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NAC通过其抗氧化作用部分抑制了LPS诱导的MAPK磷酸化,使TNF-α生成减少,从而发挥抗损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脂多糖类 乙酰半胱氨酸 活性氧
下载PDF
氨对脑细胞胞浆游离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夏青 韩德五 赵元昌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与方法 :采用Fura 2 /AM探针技术观察NH4 Cl对离体急性分离之Wistar乳鼠大脑细胞胞浆游离钙[Ca2 +]i 含量的影响。结果 :NH4 +浓度为 2 .5mmol/L时脑细胞内 [Ca2 +]i 含量升高。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NH4 +浓度的加大 ,细胞内Ca2 +持... 目的与方法 :采用Fura 2 /AM探针技术观察NH4 Cl对离体急性分离之Wistar乳鼠大脑细胞胞浆游离钙[Ca2 +]i 含量的影响。结果 :NH4 +浓度为 2 .5mmol/L时脑细胞内 [Ca2 +]i 含量升高。在一定范围内 ,随着NH4 +浓度的加大 ,细胞内Ca2 +持续升高。NH4 +的升钙作用主要被Nicardipine所阻断 ,其变化特征类以KCl。 结论 :NH4 +主要通过影响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的开启而导致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氨中毒时所引起的各种脑的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脑细胞 肝性脑病 发病机制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红 高美玲 +1 位作者 兰婧 李夏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936-940,共5页
20世纪30年代,神经节苷脂被发现于大脑灰质细胞的Ganglionzellen中,并因此而得名。随后的各种实验清晰地阐明了神经节苷脂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以及相关作用等。神经节苷脂为存在于神经细胞及其轴突膜上的主要糖脂成分,根据其分子结构... 20世纪30年代,神经节苷脂被发现于大脑灰质细胞的Ganglionzellen中,并因此而得名。随后的各种实验清晰地阐明了神经节苷脂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以及相关作用等。神经节苷脂为存在于神经细胞及其轴突膜上的主要糖脂成分,根据其分子结构上所结合的涎酸分子数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涎酸神经节苷脂(monosialoganglioside1,GM1)和多涎酸神经节苷脂(polysialoganglioside,GP1),譬如:二涎酸神经节苷脂(disialoganglioside,GD1)及三涎酸神经节苷脂(trisialogandioside,GT1)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 三涎酸神经节苷脂 神经损伤与再生
下载PDF
Zacopride缺血后适应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瑜 杨迎 +4 位作者 郭云飞 曹晓娜 张研 翟旭雯 刘清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21-1927,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Kir)激动剂zacopride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SD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和在体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5 min后松扎15 min诱发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心肌内向整流钾通道(Kir)激动剂zacopride缺血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学机制。方法:SD大鼠Langendorff离体灌流心脏和在体麻醉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15 min后松扎15 min诱发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松扎前3 min给予zacopride,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胶原酶法分离大鼠单个心室肌细胞,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zacopride对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致延迟后除极的影响和对细胞膜表面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的影响。结果:大鼠离体心脏再灌注时预先给予0.1~10μmol/L zacopride可有效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中0.1μmol/L zacopride为最大效应浓度,可使期前收缩数减少,室速和室颤发生率均下降,持续时间均缩短;再灌前3 min将1μmol/L BaCl2和0.1μmol/L zacopride同时灌流心脏,BaCl2可部分逆转zacopride的保护效应(P〈0.01),表明zacopride的后适应保护与其增强Kir电流的作用有关。在1.5~5μg/kg剂量范围内,zacopride对大鼠在体再灌注诱发的室速和室颤有明显抑制效应,但对期前收缩数无明显影响。1.5μg/kg zacopride抗心律失常的效应与阳性对照药利多卡因(7.5 mg/kg)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zacopride可有效抑制缺氧/复氧所致心室肌细胞延迟后除极,降低其发生率(P〈0.01)。Zacopride的上述效应与K(ATP)无关。结论:Zacopride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抑制作用是由激活心肌细胞Kir介导的。激活Kir并消除延迟后除极所诱发的触发性活动可能是zacopride缺血后适应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copride 心律失常 后适应 内向整流钾通道 延迟后除极
下载PDF
丹参在急性肝损伤时对枯否细胞功能的调整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严 崔彩霞 +2 位作者 郭俊芝 韩德五 许瑞龄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在急性肝损伤时对枯否细胞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取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硫代乙酰胺组(TAA 组),三氯化钆加硫代乙酰胺组(GdCl_3加 TAA 组)和三氯化钆加硫代乙酰胺加丹参组(丹参组),后两组予大鼠鼠尾静... 目的探讨丹参在急性肝损伤时对枯否细胞功能的调整作用。方法取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硫代乙酰胺组(TAA 组),三氯化钆加硫代乙酰胺组(GdCl_3加 TAA 组)和三氯化钆加硫代乙酰胺加丹参组(丹参组),后两组予大鼠鼠尾静脉注射 GdCl_3共2日。丹参组给大鼠皮下注射丹参醇提取液,除正常对照组,各组均用 TAA 给大鼠灌胃造成大鼠急性肝损伤。观察细胞巨噬指数、肿瘤坏死因子(TNF-α)、谷丙转氨酶(ALT)、内毒素及总胆红素(TB)等指标。结果丹参组吞噬指数较 GdCl_3加 TAA 及 TAA组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内毒素、TNF-α、ALT 及 TB 水平较 GdCl_3加 TAA 及 TAA 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丹参具有增强封闭状态枯否细胞吞噬功能并使炎性介质 TNF-α分泌减少,减轻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否细胞封闭 急性肝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 丹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