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山西某医院十年传染病流行特征论分级诊疗模式下传染病防治的新需求 被引量:8
1
作者 毕丽青 王翠玲 郝彦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5期699-700,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全球不断面临新型致命传染病的威胁,旧的传染病又可能死灰复燃,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预防传染病传播、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疗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针对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及传染病专业人员配置...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全球不断面临新型致命传染病的威胁,旧的传染病又可能死灰复燃,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预防传染病传播、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疗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针对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及传染病专业人员配置对传染病防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传染患者筛查、诊治相对集中在大型医院,严重影响了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就诊病例 传染病防治 报告病例
下载PDF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王晓燕 张缭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9-373,共5页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 HCV感染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肝脏病变,还取决于肝外后遗症。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作为当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线用药,使越来越多的患者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及临床治愈,但其对肝外疾病转归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文就DAAs治疗对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疾病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提示丙型肝炎治愈患者仍需进行长期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直接抗病毒药物 肝外表现
下载PDF
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姣龙 郝彦琴 +3 位作者 贾雁琳 陈杰 张玲荣 张缭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14期2309-2311,共3页
目的对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的HCV感染患者(抗-HCV阳性,HCVRNA≥1×10~3U/ml)作为研... 目的对山西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基因分型实验室检测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HCV基因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就诊的HCV感染患者(抗-HCV阳性,HCVRNA≥1×10~3U/ml)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荧光探针法检测其基因型,并检测HCV-RN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指标,根据不同基因型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的HCV感染者的临床指标。结果共检测90例HCVRNA≥1×10~3U/ml的阳性标本,检出2种基因型,分别为1b型78例(87%),2a型12例(13%),可分型率为100%。1b基因型HCV感染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血清ALT、ALB、TBIL、AFP水平与2a基因型HCV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山西省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HCV分型不足以判断HCV相关临床情况,需同时检测HCV基因型、HCV-RNA含量及肝功能等全面评估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丙型肝炎病毒 PCR-荧光探针法
下载PDF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特点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霞 董芳 +3 位作者 李玮 陈常云 朱新宇 王守义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目的了解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中HBV隐匿性感染的比例及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7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和HCVAg,并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结... 目的了解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中HBV隐匿性感染的比例及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7例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和HCVAg,并进行常规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肝组织HBsAg和(或)HBcAg阳性9例(33.3%);HBsAg和(或)HBcAg及HCVAg阳性10例(37.0%);全阴性8例(29.6%)。在HBV隐匿性感染的19例患者中,慢性肝炎8例,肝硬化11例。结论HBV和HCV感染为血清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患者肝功能反复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HBV感染。这种HBV隐匿性感染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隐匿性感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2263例病原学和临床类型分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薛瑞霞 张缭云 +3 位作者 高玲 仇丽霞 高慧 赵龙凤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7期586-588,共3页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 目的研究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和临床特征,为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7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226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运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2263例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病原学以乙型肝炎病毒占绝对优势,感染构成比达73.8%,其次是未定型肝炎,为10.3%;临床分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比例为高,分别为44.1%和32.9%。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以乙型病原比例最高,约35.0%,戊型其次,为30.1%,而甲型相对较少,仅13.4%;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病原也均以乙型为主。病原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分别为20.8%和31.3%。结论山西地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以乙型为主,但病原未定型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床类型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为主。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甲型肝炎比例显著下降,乙型和戊型比例增高。病原学未定型在急性和重型病毒性肝炎中比例较高,提示我们应提高对病毒性肝炎病原的检测手段,并加强对新型肝炎病毒的关注。另外,需要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警惕其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病原学 临床类型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龙凤 王艳 赵中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7期506-508,共3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免疫的影响。方法白细胞介素(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poE基因片段,用荧光偏振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轻度组ApoEε4高于正常值范围...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免疫的影响。方法白细胞介素(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ApoE基因片段,用荧光偏振的方法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轻度组ApoEε4高于正常值范围,并与中度、重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poEε3、ApoEε2组相比ApoEε4组有较高的IL-2和总胆固醇水平。结论高水平的ApoEε4基因可通过调节IL-2和血脂水平减轻HBV感染后引起的肝细胞炎症反应及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 聚合酶链反应(PCR) ApoEε4基因 APOE基因型 IL-2 放射免疫法 白细胞介素 正常值范围 胆固醇水平 基因片段 荧光偏振 炎症反应 血脂水平 感染性 统计学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龙凤 赵中夫 王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0期780-781,共2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法及荧光偏振法,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干扰素(IFN)-γR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较高;重...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PCR法及荧光偏振法,外周血白细胞膜表面干扰素(IFN)-γR1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较高;重型乙型肝炎组apoEε4基因型频率降低,且INF-γR1表达升高。结论apoEε4不影响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易感程度,但对肝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肝炎 乙型 慢性 受体 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中夫 赵龙凤 王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活性与病毒载量、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IFN-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IFN)-γ活性与病毒载量、肝功能以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法),IFN-γ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HBV-DNA高载量组与低载量组相比IL-2水平明显低下(P<0.05),两组间IFN-γ水平无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IL-2水平逐渐降低,IFN-γ逐渐增高;与非肝硬化组比较,肝硬化组的IL-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IFN-γ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在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IL-2与HBV清除有关,其降低的程度与肝损伤严重程度及肝纤维化相关;IFN-γ的抗病毒作用不明显,但它作为炎症介质参与了肝脏炎症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清 白细胞介素-2 干扰素-Γ 检测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干扰素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p-mTOR p-p70S6K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3期381-385,共5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p-p70S6K蛋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BV组和IFN-α组(各1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HBV建...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FN-α)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动物模型肝功能及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p-p70S6K蛋白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BV组和IFN-α组(各12只)。通过尾静脉注射HBV建立乙型肝炎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pKCMvint.IFN-α-2a促进IFN-α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FN-α、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HBV血清标志物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水平。结果HBV组和IFN-α组小鼠血清中可检测出显著的HBeAg和HBsAg。IFN-α组血清HBeAg和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IFN-α组的IFN-α水平显著高于HBV组(P<0.05)。HBV组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和A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α组的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HBV组肝细胞出现显著形变,细胞排列异常,出现假肝小叶,并且出现炎症浸润。IFN-α组肝损伤程度较HBV组显著缓解,炎症反应较轻,细胞大小和排列基本正常。HBV组肝组织出现大量的纤维化染色,IFN-α组肝组织仅有少量的纤维化。HBV组的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 mRNA水平以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α组的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 mRNA水平以及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p70S6K/p70S6K水平显著低于HBV组(P<0.05)。结论IFN-α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mTOR、p70S6K的磷酸化水平,并减少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的表达水平,从而缓解HBV引起的纤维化和肝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PI3K/AKT
下载PDF
山西省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海英 张缭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747-749,共3页
原发性肝癌(PHC)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HC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PH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1].临床观察... 原发性肝癌(PHC)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HC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PH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1].临床观察到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有家庭聚集现象,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特点以及乙肝病毒的感染模式,进行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 家族性 山西省 胆管上皮细胞 家庭聚集现象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
11
作者 马成 杨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08-1713,共6页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民的疾病负担日益增加。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是ALD的重要致病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是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在氧化应激作用下,Nrf2被激活并... 酒精性肝病(AL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民的疾病负担日益增加。肝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是ALD的重要致病机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rf2/HO-1)信号通路是人体重要的内源性抗氧化应激通路,在氧化应激作用下,Nrf2被激活并发挥其转录活性诱导HO-1高表达。HO-1是体内重要的氧化应激反应蛋白,与其血红素酶解产物(胆红素、CO、铁)共同发挥着抗炎、抗氧化及调控细胞凋亡的作用。本文将对近年来Nrf2/HO-1信号通路在AL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求为ALD的发生发展寻找理论依据及治疗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睡眠障碍同慢性肝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文欣 杨慧 +1 位作者 张晓倩 马成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413-1418,共6页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在进展过程中往往伴随不同程度或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日间嗜睡、昼夜颠倒等。慢性肝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昼夜节律紊乱、肝性脑病、肠道菌群失调等,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在进展过程中往往伴随不同程度或不同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日间嗜睡、昼夜颠倒等。慢性肝病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机制包括昼夜节律紊乱、肝性脑病、肠道菌群失调等,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睡眠障碍会严重影响肝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睡眠障碍与慢性肝病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肝病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视程度,并为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睡眠情况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肝硬化 睡眠障碍 PSQI 昼夜节律紊乱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动物急性肝衰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树微 何生 +1 位作者 韩冰 张缭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7-1142,共6页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1-16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 目的:评价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01-16期间有关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的动物实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应用SYRCLE工具评估偏倚风险。提取的数据由Revman 5.4.1软件和Stata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41篇相关文献,筛选9篇动物实验纳入分析,共219只动物:模型组110只,外泌体组109只。研究结果显示外泌体组动物生存率较模型组显著提高[RR=9.34,95%CI(3.91,22.29),P<0.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5.31,95%CI(-7.43,-3.19),P<0.001]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SMD=-4.47,95%CI(-5.85,-3.10),P<0.001]明显降低,白细胞介素1β[SMD=-11.54,95%CI(-18.12,-4.95),P=0.0006]、白细胞介素6[SMD=-5.75,95%CI(-8.08,-3.41),P<0.001]、肿瘤坏死因子α[SMD=-4.46,95%CI(-6.83,-2.09),P=0.0002]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急性肝衰竭动物的肝功能,并提高其生存率。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动物生存时间较短(≤24 h)、外泌体移植剂量较小(<1 mg/kg)及外泌体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能会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的疗效。该结论及临床转化仍需大样本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急性肝衰竭 动物 生存率 肝功能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72例布氏杆菌病临床诊断体会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勤英 窦永青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1-191,共1页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 临床诊断 人畜共患传染病 长期发热 关节疼痛 肝脾肿大 临床表现 临床医师 慢性化 不典型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初次感染及二次感染中和抗体的变化
15
作者 刘小霞 遆亚楠 +3 位作者 张缭云 王晓燕 赵洁 王立新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及二次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血清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ies,NAbs)水平变化。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SARS-CoV-2核酸或抗原检测为阳性、临床分型为轻... 目的探讨初次及二次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血清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ies,NAbs)水平变化。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SARS-CoV-2核酸或抗原检测为阳性、临床分型为轻型及中型的122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观察血清NAbs水平变化并探讨NAbs与2023年5月是否二次感染的相关性。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逐月检测其血清NAbs级别,由胶体金免疫层析分析仪转化为定量结果。结果122例患者初次感染SARS-CoV-2后NAbs均转为阳性,且NAbs水平于初次感染后2个月时浓度最高,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二次感染者58例(47.54%,58/122),未感染者64例(52.46%,64/122)。二次感染组二次感染前NAbs为3级和2级的人数分别为3例和24例,均少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15);二次感染后NAbs为3级的人数为9例,多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7)。结论健康人群感染SARS-CoV-2后均可产生NAbs,其水平以感染后2个月较高,峰值持续1~2个月后逐渐降低。NAbs水平降至一定程度后可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后NAbs水平再次增高。推测高水平NAbs有一定的保护性,监测人群NAbs水平可预测SARS-CoV-2流行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毒株 中和抗体 二次感染 监测
原文传递
病毒性肝炎患者继发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窦永青 郝彦琴 +1 位作者 王勤英 李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2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06-01~2016-12-31期间我院感染科接收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病例组)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各18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06-01~2016-12-31期间我院感染科接收的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病例组)和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各189例为研究对象,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检查时的基本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社会人口学特征、病毒性肝炎病史和行为习惯等,分析影响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长期大量饮酒(OR=2.23,95%CI 1.44-5.69]、长期大量吸烟(OR=1.99,95%CI 1.39-4.03)以及长期晚睡(OR=1.78,95%CI 1.03-2.33)是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保肝治疗(OR=0.88,95%CI 0.71-1.16)、抗病毒治疗(OR=0.29,95%CI0.22-0.74)和身体锻炼(OR=0.41,95%CI 0.18-0.79)是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硬化的保护性因素(P<0.05);(3)劳动、肝病家族史、职业在本次研究中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不配合保肝治疗、大量饮酒、吸烟、长期晚睡和缺乏锻炼等不良行为习惯。医院应加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坚持抗病毒治疗与保肝治疗,预防肝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太原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王琰 朱新宇 +1 位作者 王霞 王东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nested-PCR方法扩增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5’ UTR区,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h1236Ⅰ进行双酶切得到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分析结果,确定基因型。结果62例丙型肝炎患者中... 目的了解本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探讨HC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nested-PCR方法扩增62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5’ UTR区,限制性内切酶HaeⅢ、Bsh1236Ⅰ进行双酶切得到不同长度基因片段,分析结果,确定基因型。结果62例丙型肝炎患者中,其中1b型43例,2a型9例,1b/2a混合型5例,1a型1例,3a型1例,未分型3例。基因1b型患者肝功能、肝脏脂肪变性均较非1b型严重。结论本地区丙型肝炎以基因1b型为主,且该型患者临床病情较其它型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基因分型 基因亚型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无创诊断指标构建乙型肝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模型研究
18
作者 杨艳芬 史诗 +1 位作者 刘晓芳 邓春青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8-64,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无创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筛选出有效预测因子,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重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CA)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并将结果可视化。结果14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00例。经Lasso回归筛选的最佳建模指标为: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的敏感性为96.0%,特异性为83.0%,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95%CI:0.946,0.993),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0.592(95%CI:0.487,0.698)和肝功能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的0.623(95%CI:0.509,0.738);CA曲线提示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DCA曲线提示使用列线图模型能够使患者净获益增加。结论本研究基于性别、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脾脏长径、门静脉内径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内毒素对慢性HBV感染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素美 赵龙凤 +1 位作者 李红 韩德五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47,451,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各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收集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血清,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补体活...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HBV感染者血浆内毒素(Endotoxin,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进而探讨其各自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无菌收集HBV感染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血清,以鲎试剂法测定血浆ET水平,同时测定血清补体活性及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分析ET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CHB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升高,IL-2、IL-12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ET阳性组患者IL-4与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IL-12水平在阳性组明显低于阴性组;ET与AP5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CHB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类细胞因子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增加,ET主要影响Th2类细胞因子,进而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者 内毒素 细胞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