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 被引量:31
1
作者 商临萍 杨辉 +2 位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徐娟 《中国护理管理》 2009年第4期56-58,共3页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 通过对国内外及我院麻醉护理工作发展与现状的分析,探讨我国发展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工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议成立麻醉护理专业委员会或麻醉护士协会,完善麻醉护士的专业人员培训与考评,发展麻醉护理学教育,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专科护士 资格认证 护理工作 护理管理
原文传递
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纪要 被引量:15
2
作者 马涛洪 刘保江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4期18-18,共1页
2009年7月19日,全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关于《麻醉专科护士培训、资格认证及岗位职责论证会》在太原市召开。
关键词 护士培训 岗位职责 资格认证 麻醉学 论证会 专科 2009年 教育研究
原文传递
浅谈山西麻醉高层次人才引进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赵青 王玥 朱健 《办公室业务》 2022年第12期161-162,181,共3页
受地理位置和运行机制等因素影响,山西医院普遍存在高层次麻醉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为了提升山西医院麻醉专业的竞争力,加强麻醉人才队伍建设,维持山西医院协调稳定创新性发展,本文就麻醉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 受地理位置和运行机制等因素影响,山西医院普遍存在高层次麻醉人才引进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为了提升山西医院麻醉专业的竞争力,加强麻醉人才队伍建设,维持山西医院协调稳定创新性发展,本文就麻醉高层次人才引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人才 山西医院 人才引进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士权 王建刚 +4 位作者 田首元 郭志佳 朱健 冯兆胜 武亚芸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 目的探讨术前给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艾司氯胺酮组患者于手术切皮前给予0.3 mg/kg艾司氯胺酮。术前1 d、手术当天和术后2 d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睡眠质量和抑郁状态,并使用可穿戴智能手环记录患者睡眠时长。记录患者术后4 h和48 h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和阿片类药物的用量。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PSQI评分、SDS评分、睡眠时长和觉醒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PSQI评分、SDS评分及觉醒次数[7.90±3.02,30.32±8.15,3(2.25)]低于对照组[10.94±4.08,38.79±9.59,4(2)](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总睡眠时长和深睡眠时长(357.54±62.98,93.62±30.17)多于对照组(316.15±59.26,63.65±21.47)(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术后NRS评分和阿片类药物[2(1),82.16±4.53]用量少于对照组[2(2),88.50±4.28](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改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且未增加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睡眠质量 全身麻醉 全子宫切除术
下载PDF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姚文壮 张涵云 吕洁萍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艹卓]类镇静药,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起效迅速,恢复时间短,且长时间输注后不会出现蓄积,其作用同样可以被氟马西尼拮抗;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易引起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和注射痛。瑞马唑仑在...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艹卓]类镇静药,与咪达唑仑相比,瑞马唑仑起效迅速,恢复时间短,且长时间输注后不会出现蓄积,其作用同样可以被氟马西尼拮抗;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不易引起心血管抑制、呼吸抑制和注射痛。瑞马唑仑在内镜诊疗操作方面的镇静作用不劣于丙泊酚和咪达唑仑。本研究针对瑞马唑仑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特点及其在老年患者的最新应用研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苯二氮艹卓类药物 老年 麻醉
下载PDF
不同镇静深度下瑞马唑仑对区域麻醉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
6
作者 张林锋 郭志佳 +2 位作者 王春燕 张超 常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95-699,共5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在不同镇静深度下对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外显记忆(EM)和内隐记忆(IM)的影响。方法选择区域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浅镇静组(M组)和深镇静组(D组),每组17例。术中以0.1 mg·kg^(-1)·h^(-1)的起始剂量持续泵注瑞马唑仑1 mg/ml镇静,以0.1 mg·kg^(-1)·h^(-1)的梯度逐渐增加药量,M组维持BIS 60~80,D组维持BIS 40~60,术中在相应范围保持3 min以上,予以听词学习。停药后4~24 h记录简单问卷采访结果,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命中频率。使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扩展测试模型评估EM和IM得分。记录镇静过程中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简单问卷采访结果无特殊,包含测试和排除测试命中率与命中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组EM得分为0.041(-0.015~0.076),IM得分为0.198(0.043~0.353)。D组EM得分为0.080(0.004~0.151),IM得分为0.062(-0.003~0.114)。M组IM得分明显大于0(P<0.05)。两组镇静过程中未发生托下颌面罩加压给氧,使用麻黄碱、阿托品等干预的不良事件。结论瑞马唑仑在维持BIS 60~80的浅镇静状态下可以消除外显记忆,BIS 40~60的深镇静状态下可以同时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 瑞马唑仑 区域麻醉 加工分离程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麻醉效果观察
7
作者 苗楚涵 吕洁萍 +1 位作者 石瑞芬 杨玲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26-231,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0~80岁,BMI 18~30 kg/m^(2),ASA...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0~80岁,BMI 18~30 kg/m^(2),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组(n=30)行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先给予0.375%罗哌卡因15 mL行坐骨神经阻滞,后给予0.375%罗哌卡因35 mL行前路腰丛阻滞;E组(n=30)行腰麻,给予0.67%重比重罗哌卡因2.5~3 mL。观察并记录两组入室后(T0)、麻醉后15 min(T1)、切皮(T2)、剥脱静脉(T3)、术毕(T4)以及术后4 h(T5)、8 h(T6)、12 h(T7)、24 h(T8)时静息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追加舒芬太尼总量、血管活性药使用例数,观察T0、T1、T2、T3、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及评估术者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记录术后24 h内并发症(头痛、尿潴留、相关神经并发症、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组内与T0时比较,N组T1、T4时HR降低,T4时MAP降低,E组T1、T4时HR降低,T2时升高,T1、T3和T4时MAP降低,两组T1~T8静息VA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组相比,N组T1、T4时HR加快,T1、T3时MAP升高(P<0.05),T4~T7时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总例数明显少于E组,而术者满意度高于E组(P<0.05);两组舒芬太尼追加量及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中应用前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平稳,能满足术者要求,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丛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武亚芸 王建刚 +3 位作者 田首元 郭志佳 冯兆胜 梁士权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9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诱...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与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行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诱导、瑞芬太尼维持的镇痛方式,试验组在切皮前额外给予艾司氯胺酮0.25 mg/kg,术中以0.15 mg/(kg·h)的给药速率持续泵注。记录患者术前(T_(0))、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血清中应激激素皮质醇(Cor)、肾上腺素(NE)的含量和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EG 2)、P物质(SP)的含量。记录患者术前(T_(0))、术后4 h(T_(1))、术后12 h(T_(2))、术后24 h(T_(3))、术后48 h(T_(4))的静态与动态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24 h内的有效按压次数和阿片类药物使用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T_(2)的Cor、NE、PGE_(2)和S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287.30±32.94)ng/ml vs.(321.76±34.79)ng/ml,(221.73±36.57)pg/ml vs.(252.58±42.20)pg/ml,(42.57±5.17)pg/ml vs.(54.33±4.94)pg/ml,(178.47±7.80)pg/ml vs.(199.53±8.59)pg/ml](P<0.05);试验组在T_(3)的Cor、NE、PGE_(2)和S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326.68±34.29)ng/ml vs.(378.91±38.08)ng/ml,(258.58±42.20)pg/ml vs.(287.98±45.57)pg/ml,(53.11±8.23)pg/ml vs.(67.93±9.60)pg/ml,(200.11±10.13)pg/ml vs.(222.23±13.16)pg/ml](P<0.05);试验组T_(1)~T_(3)的静态VAS评分和T_(1)~T_(2)的动态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中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和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艾司氯胺酮可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应激与炎性反应,具有充分的镇痛效果,有助于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有望成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应激反应 炎性反应 髋关节置换术 亚麻醉剂量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输注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韩冲芳 聂丽霞 刘保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3-424,共2页
关键词 靶控输注 丙泊酚 静脉输注 芬太尼 静脉麻醉 BIS HRV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 被引量:6
10
作者 贠克明 燕炯 +4 位作者 郭政 孙俊红 王亚方 薛朝霞 王英元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犬蛛网膜下腔注射利多卡因(37.01mg/kg体重),观察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实验组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8min(7-42min)、16.4min(7...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犬蛛网膜下腔注射利多卡因(37.01mg/kg体重),观察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实验组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8min(7-42min)、16.4min(7-35min)和18.6min(10~47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急死征象。结论 所建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体征变化符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生前表现,可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动物模型 死亡 病理特点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瑞凤 程桥 +1 位作者 田首元 王建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7期870-872,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60~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消化道肿瘤... 目的比较不同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消化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90例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60~7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异丙酚全凭静脉组(P组)、七氟醚与异丙酚静吸复合组(SP组)、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分别于术前1d、出麻醉恢复室时及术后1、3、7d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结果与术前1d比较,P组、SP组、S组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d时MMSE评分降低(P<0.05),出麻醉恢复室时、术后1d时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升高(P<0.05);术后3、7d时MMSE评分有所恢复,虽较术前略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SP组、S组间MMSE评分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早期认知功能下降,不同全身麻醉方式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手术后并发症 认知障碍 老年人
下载PDF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朝霞 张艳萍 刘保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7期392-392,共1页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盐酸普鲁卡因 比较 国产
下载PDF
“快通道”心脏麻醉与术后早期拔管及术中知晓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祖巾 阴泽民 +2 位作者 张文颉 那江 王建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关键词 心脏 麻醉 术后 早期拔管 术中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全身麻醉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叶琛 郭志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3期2763-2765,共3页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术后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人格改变,精神错乱,记忆受损等。POC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在...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on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全身麻醉术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老年术后患者,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人格改变,精神错乱,记忆受损等。POCD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在神经系统老化的基础上,由麻醉、手术等外界因素诱发或加重的退行性改变,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药 系统老化 精神错乱 人格改变 全麻药 突触结构 突触可塑性 静脉麻醉药 细胞凋亡 术后低氧血症
下载PDF
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保江 王丽丽 韩冲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流产手术 丙泊酚 临床观察 手术麻醉 靶控输注 INFUSION 靶浓度控制输注 静脉给药方法 研究观察
下载PDF
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
16
作者 李花 姚小蓉 +1 位作者 郭海鹏 杨玲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111-115,共5页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年龄66~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和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10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接受甲状腺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年龄66~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0例):术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组(P6D组)以及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IVD组),术前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10 mg(静脉注射2 m1∶10 mg,或双侧内关穴各注射1 ml∶5 mg)。监测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6 h、12 h、24 h的血糖(GLU)、皮质醇(CORT)、肾上腺素(E)浓度以及5-羟色胺(5-HT)浓度,记录术后0~6 h、6~12 h及12~24 h两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例数及其严重程度评分,术后24 h采用15项恢复质量表(QoR-15)评价患者整体恢复程度,统计患者48 h出院率。结果与IVD组相比,P6D组术后3个时间点血GLU、CORT、E及5-HT浓度降低(P<0.001),术后0~6 h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12.0%vs.30.0%)及其严重程度[1.0(0.0,1.0)vs.4.0(2.0,5.0)]降低(P<0.05),QoR-15评分[(118.55±10.43)分vs.(107.85±8.67)分,P<0.001]升高,48 h出院率升高(P<0.001)。结论麻醉诱导前内关穴注射地塞米松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术后0~6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抑制术后应激,提高患者整体恢复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内关穴 穴位注射 甲状腺手术 老年患者 恶心呕吐 应激
下载PDF
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傅润乔 黄俊梅 +6 位作者 林国荣 孙家骧 刘保江 薛朝霞 陈丽 陈建平 苏宁 《中国麻醉与镇痛》 2001年第3期179-180,共2页
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 目的:试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施行臂丛神经阻滞,评估其麻醉效能。方法:选择120例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双盲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实验组用2%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用1.5%盐酸利多卡因。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由有经验的麻醉医生操作,针刺产生异感后一次性注药26ml(含肾上腺素1:200000)。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阻滞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副反应等。结果:①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痛觉恢复起始时间在实验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运动恢复起始时间实验组快于对照组,但P>0.05;②需要哌异合剂加强镇痛者,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和22例(P>005);③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明显差异;④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起效快、神经阻滞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属中短效局麻药,能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盐酸氯普鲁卡因 痛觉 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 起效时间 呼吸循环 运动恢复 消失 试用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和核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祁彦芳 李生庆 朱健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248-251,I0004,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3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组)和右...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大鼠肝损伤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30~250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各10只。除Sham组外,脓毒症模型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孔法建立的,Sham组通过剖腹手术暴露盲肠,不结扎,然后关闭腹部。D组经颈外静脉注射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内注射完毕,之后以5μg·kg^(-1)·h^(-1)维持。Sham组、M组给予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均于皮肤缝合前停药。术后24 h,抽取血液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红素(BIL)浓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并评分;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脏组织PPARγ、NF-κB、NF-κB抑制蛋白(Ⅰ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余组血清ALT、AST、BIL、IL-6、TNF-α浓度升高,肝组织损伤评分升高,肝脏PPARγ、ⅠκB蛋白表达下调,肝脏NF-κB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D组血清ALT、AST、BIL、IL-6、TNF-α浓度降低,肝组织损伤评分降低,肝脏PPARγ、ⅠκB蛋白表达上调,肝脏NF-κB表达下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脓毒症大鼠肝损伤,其机制与通过PPARγ/NF-κB信号通路减轻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脓毒症 核因子
下载PDF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生理影响及在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金变 曹定睿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3年第6期347-350,共4页
随着容许性高碳酸血症在治疗哮喘、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认识不断深入。本文综述了容许性高碳酸血症的抗炎机制、高碳酸血症对机体影响的新进展和目前在麻醉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容许性高碳酸血症 麻醉 中枢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 抗炎机制
下载PDF
麻醉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程桥 徐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0年第1期44-44,共1页
麻醉学科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已为人们广泛认识。近年来,国内部分院校也加强了对麻醉学教学的投入和改革力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仍无改观。本文结合山西医科大学麻醉教学现状,探讨其改革前景。
关键词 麻醉学 教学改革 医学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