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完善
1
作者 王永红 郝敏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对妇产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网站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为了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我们对妇产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大量探索和改革性的工作,并就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条件和教学网站等方面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学 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
下载PDF
山西某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二袅 田志平 +1 位作者 郝琦蓉 周建政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31-636,共6页
目的:了解山西某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并分析痛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校园中通过问卷星发放二维码自填式问卷对山西某高校700名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痛经发生的影响... 目的:了解山西某高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现状,并分析痛经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校园中通过问卷星发放二维码自填式问卷对山西某高校700名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现状,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痛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642份,有效率91.7%,其中痛经者295例,痛经发生率为4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痛经家族史和经期头痛是痛经的危险因素(均P<0.05);与性格为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女大学生相比,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女大学生痛经发生风险降低(P<0.05);与月经量中等、没有学习压力、经期从不久坐和对经期保健知识较了解的女大学生相比,月经量较多、学习压力大、经期经常久坐和对经期保健知识了解较少的女大学生痛经发生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认知教育和健康行为指导,建议学校开设健康心理课程,有效预防原发性痛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经 学生 山西 发病率 影响因素分析 健康教育 调查和问卷
下载PDF
HIF-2在妇产科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张肖红 郝晓莹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S2期1111-1112,共2页
缺氧诱导因子-2(hypoxiainduciblefactor-2,HIF-2)是一类 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种缺氧反应相关基因及其作用 通路。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缺氧诱导因子(HIF)的产生,HIF 是一种螺旋转 录因子,通过调节参与血管生成、糖... 缺氧诱导因子-2(hypoxiainduciblefactor-2,HIF-2)是一类 介导缺氧适应性反应的转录因子,参与调节多种缺氧反应相关基因及其作用 通路。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缺氧诱导因子(HIF)的产生,HIF 是一种螺旋转 录因子,通过调节参与血管生成、糖酵解代谢等生物学机制的基因,参与妇产 科相关疾病的发生和 发 展。本 文 就 HIF-2 在 妇 产 科 相 关 疾 病 进 展 中 的 表 达、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2 PCOS 肿瘤 机制
下载PDF
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4
作者 刘慧强 魏琰平 +3 位作者 孟斐 张雯 刘喜翠 丁妮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0,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并选取同期胎盘位置正常孕妇112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vWF、MCP-1、GDF-15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PP患者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非产后出血组PPP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WF、MCP-1、GDF-15为PPP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WF、MCP-1、GDF-1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PPP产后出血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PPP产后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生长分化因子-15 凶险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预测
下载PDF
产科新型护理模式对低出生体质量儿母乳喂养及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趁心 王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682-2684,共3页
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不论胎龄大小、发育成熟程度如何,只要出生后体质量不足2 500 g的新生儿统称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存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各种疾病发生率较高,甚至可能伴有远期体格和... 低出生体质量儿是指不论胎龄大小、发育成熟程度如何,只要出生后体质量不足2 500 g的新生儿统称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特点,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存能力较弱,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各种疾病发生率较高,甚至可能伴有远期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由于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奶时吸吮无力、易疲乏、摄入不足等原因,使得他们接受人工喂养的机会远高于正常体质量婴儿。因此,我院产科探索了一套新型护理模式(先接触再断脐、袋鼠式护理、强化母乳喂养),并用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和母乳喂养中,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质量儿 母乳喂养 护理模式 生长发育 体格 产科 智力发育障碍 疾病发生率
下载PDF
蜕膜自然杀伤细胞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晶 王永红(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8-93,共6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P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和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是导致PE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PE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和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是导致PE发病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蜕膜自然杀伤(decidual natural killer,dNK)细胞具有参与子宫螺旋动脉重塑、调控滋养细胞入侵、参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促进胎儿生长等作用。dNK细胞数量、功能和表型等的变化,dNK细胞与绒毛外滋养细胞上配体结合的相应受体表达异常,dNK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是PE发病的原因。综述dNK细胞在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PE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蜕膜 杀伤细胞 天然 子宫螺旋动脉 血管重塑 滋养层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7
作者 王一丹 王永红(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9-104,共6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胎盘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和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可能是关键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激活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触发下游信号传导,...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胎盘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和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可能是关键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成员通过激活跨膜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触发下游信号传导,影响胎盘滋养细胞侵袭、免疫功能、血管生成及炎症反应等关键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亚家族成员(如BMP2)通过影响滋养细胞的分化与侵袭、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以及调控TGF-β超家族其他成员的表达,抑制PE的发生发展;BMP7可以促进滋养细胞钙化,进而导致胎盘血管发育不良;BMP9可以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的表达促进滋养细胞迁移和侵袭;BMP11可以通过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活性氧的产生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但其在PE中具体作用尚存争议。生长分化因子(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GDF)亚家族成员(如GDF-8和GDF-15)主要通过调控MMP的表达及上皮-间充质转化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此外GDF-15还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并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激活素通过调节MMP和整合素β1的表达,影响滋养细胞的侵袭和增殖,还可能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参与PE的病理过程;而抑制素则在预测PE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多项研究已证实TGF-β超家族成员与PE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具体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以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测PE发生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TGFβ超家族蛋白质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生长分化因子类 抑制素类 激活素类
下载PDF
SOCS1与外泌体微小RNA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8
作者 张雯 刘慧强(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94-98,109,共6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其主要症状包括高血压和多系统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终止妊娠是目前治疗PE的首选方法。尽管P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及其携带...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其主要症状包括高血压和多系统器官损害,严重影响母儿健康。终止妊娠是目前治疗PE的首选方法。尽管P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近年研究表明,不同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及其携带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PE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miRNA作为外泌体小RNA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可通过调节滋养细胞功能和信号通路参与PE的病理生理过程。特别是,外泌体miRNA能够抑制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 1,SOCS1),从而调节母体的免疫反应。此外,外泌体miRNA在PE的早期诊断中显示出潜力,有望成为预测PE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RNAs 外泌体小RNA 先兆子痫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发病机制
下载PDF
Nectin-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昊晟 魏芳(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连接蛋白-4(Nectin-4)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细胞黏附分子,在多种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Nectin-4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开发的重要... 连接蛋白-4(Nectin-4)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细胞黏附分子,在多种妇科恶性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Nectin-4已成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开发的重要靶点。恩诺单抗(Enfortumab vedotin,EV)是一种靶向Nectin-4的ADC,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尿路上皮癌治疗。然而,目前尚无临床试验直接评估EV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Nectin-4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高表达可能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此外,国内自主研发的ADC药物如9MW2821和SHR-A2102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有望为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提供新选择。未来开展针对Nectin-4的ADC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有望为耐药的或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免疫轭合物 分子靶向治疗 Nectin-4 恩诺单抗
下载PDF
我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及生育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护策略
10
作者 杨晨霞 周建政(审校)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6-51,共6页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提示我国已迈入极低生育率阶段,表明我国正面临由低出生率引发的诸多严峻挑战。尽管“三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生育自由度达到历史新高,但这一措施尚未能有效遏制出生率的持续下滑。面对生育意愿及出生率的下降和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提示我国已迈入极低生育率阶段,表明我国正面临由低出生率引发的诸多严峻挑战。尽管“三孩”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生育自由度达到历史新高,但这一措施尚未能有效遏制出生率的持续下滑。面对生育意愿及出生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等多种人口问题,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并推出生育支持的政策。本文探讨了在现行政策体系下,育龄女性规模减少、婚育意愿降低、生育力降低等因素对出生率下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些对策旨在保护女性生育力,提高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及生育规模,进而提高整体生育率,为生育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依据,以应对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率 生育力 生育意愿 女性 计划生育政策
下载PDF
E2Fs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马月月 温松泉 赵卫红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90-194,共5页
E2Fs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节因子,它们通过控制参与DNA复制和细胞周期进程的众多靶基因的转录来调节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E2F家族大致可分为转录激活因子(E2F1、E2F2和E2F3a)和转录抑制因子(E2F3b、E2F4、E2F5、E2F6、E2F7和E2F8)两大类,... E2Fs是细胞周期的重要调节因子,它们通过控制参与DNA复制和细胞周期进程的众多靶基因的转录来调节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E2F家族大致可分为转录激活因子(E2F1、E2F2和E2F3a)和转录抑制因子(E2F3b、E2F4、E2F5、E2F6、E2F7和E2F8)两大类,不仅在调控正常细胞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宫颈癌中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E2Fs作为效应分子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且在作为宫颈癌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前景。这篇综述总结了近些年来各个E2F家族成员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E2Fs 转录因子 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婉霞 王永红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1559-1562,共4页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最早由Schneioler于1951年在产科病例中提出的概念,此后一直受到基础、临床学界的持续关注和重视。DIC是由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最早由Schneioler于1951年在产科病例中提出的概念,此后一直受到基础、临床学界的持续关注和重视。DIC是由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损伤,严重损伤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INTRAVASCULAR 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衰竭 微血管体系 严重损伤 局部损害 MODS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聪 周建政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7期35-39,共5页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许多年轻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临床上常用的激素替代治疗只能暂缓POI患者的症状,无法修复受损的卵巢组织。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POI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许多年轻女性的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临床上常用的激素替代治疗只能暂缓POI患者的症状,无法修复受损的卵巢组织。最近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POI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总结了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POI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未来在POI诊疗中应用外泌体提供实验基础和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下载PDF
宫腔粘连一级预防的全面策略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沥文 樊翻 周建政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及周期性腹痛等,妊娠早期易发生反复流产,妊娠晚期常出现胎盘植入、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导致生殖功能严重受损,一旦发...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子宫内膜损伤导致宫腔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不孕及周期性腹痛等,妊娠早期易发生反复流产,妊娠晚期常出现胎盘植入、早产及产后出血等,导致生殖功能严重受损,一旦发生IUA治疗比较棘手。目前,IUA的治疗主要是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hysteroscopic adhesiolysis,TCRA),但术后粘连复发率最高可达62.5%。所以预防IUA的发生比治疗更为重要。宫腔操作和感染是导致IUA发生的主要原因,积极预防和治疗宫腔感染,规范宫腔操作,结合术后辅助预防方法,如凝胶屏障、物理屏障及激素疗法等保护子宫内膜,能有效预防IUA的发生。其他的预防选择,如干细胞治疗、外泌体和富血小板血浆等尚处于研究当中。该研究现就IUA的一级预防进行综述,以期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腔粘连 ASHERMAN综合征 子宫内膜 宫腔镜手术 一级预防策略
下载PDF
Y型网片与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林林 平毅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8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Y型网片和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症状性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Y型网... 目的比较Y型网片和非网片用于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症状性POP行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Y型网片患者纳入网片组,应用不可吸收线患者纳入非网片组,各40例。对两组围术期有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网片组患者手术时长及住院花费均高于非网片组(P<0.05)。在6个月的随访期内,两组患者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各个点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网片组有2例网片暴露,非网片组未见缝线暴露;两组术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新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DFI-20)及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6(FSFI-6)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Y型网片与非网片治疗POP均为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较少。Y型网片花费高,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高,适合性活跃的年轻患者,而非网片更适用于高龄且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对缩短手术时间有好处,且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下阴道骶骨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网片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碳点药物载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李乃辉 张清梅 +5 位作者 杨国庆 程泽伟 杜秀娟 孙凌翔 王伟 李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54-2065,共12页
碳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低毒性以及表面易于功能化等诸多优点。碳点的出现为靶向递送药物实现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综述系统阐述了碳点作为载体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进展。首先,阐述了碳点的分类以及合成方... 碳点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基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低毒性以及表面易于功能化等诸多优点。碳点的出现为靶向递送药物实现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综述系统阐述了碳点作为载体在药物递送方面的应用进展。首先,阐述了碳点的分类以及合成方法;其次,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基于碳点的不同种类药物(化疗药物、光敏剂、光热剂等)的递送研究进展;最后,对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从事碳点在药物递送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药物递送 抗癌 光热治疗 光动力治疗 协同治疗
下载PDF
VD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病变及HPV感染转归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杨佳琦 陈晓月 +2 位作者 高宇峰 李娟 李东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90-797,共8页
目的 分析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阴道镜... 目的 分析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 VD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并探讨其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 risk-human papillomavirus, HR-HPV)感染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376例,将病理结果示慢性宫颈炎和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者设为对照组(1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者(CINⅡ+)为病例组(188例)。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行VDR基因多态性检测,包括FOKI、BsmL、Apal和Taql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分析VD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对选择行宫颈锥形切除术进行治疗的142例CINⅡ-Ⅲ级患者的HPV转归情况进行6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HPV转阴者和同一型别HPV持续感染者,即转阴组和持续感染组,分析VDR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HPV感染的转归。结果 随访结果显示,104例患者的HPV感染呈转阴状态,33例患者持续感染同一型别的HPV,而另外5例患者则感染了其他型别的HPV。VDR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FOKI SNPs 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与CINⅡ+发生显著相关(P<0.05),并且与HR-HPV持续感染相关(P<0.05);TaqI SNPs tt及Tt基因型均增加CINⅡ+发生的风险(P<0.05),t等位基因与CINⅡ+发生风险增加有关(P<0.05),但与HPV持续感染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病变及HR-HPV感染转归相关,其中FOKI SNPs 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和TaqI SNPs tt、Tt基因型及t等位基因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存在关联,并且FOKI SNPs ff基因型及f等位基因可能影响HR-HPV感染的转归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维生素D受体 基因多态性 宫颈病变 Taqman基因探针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不同来源外泌体在子痫前期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
18
作者 孟斐 刘慧强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14,共5页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然而目前PE具体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不清楚。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并含有多种成分的膜性囊泡,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间通讯、生物标志物...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然而目前PE具体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尚不清楚。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并含有多种成分的膜性囊泡,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细胞间通讯、生物标志物等功能可以为PE提供新型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模型,且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尤其是胎盘来源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可在PE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胎盘来源外泌体参与PE中免疫调节过程,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具有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等功能。此外,还有多种来源的外泌体与PE的关系仍需研究。综述不同来源外泌体在PE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先兆子痫 胎盘 生物标记 治疗
下载PDF
BUB1B与妇科恶性肿瘤
19
作者 候壹颖 魏芳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2期1717-1721,共5页
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BUB1B)能够通过防止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动点没有附着到纺锤体的情况下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维持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的高保真度,在信号转导和着丝粒稳定附着到微管过程中均发挥着主要作用。BUB1B表达失调可... 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BUB1B)能够通过防止细胞在一个或多个动点没有附着到纺锤体的情况下进入有丝分裂后期,维持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的高保真度,在信号转导和着丝粒稳定附着到微管过程中均发挥着主要作用。BUB1B表达失调可能影响细胞有丝分裂诱导非整倍体发生、染色体不稳定及异常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本文对BUB1B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宫颈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简要回顾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B1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BUB1B) 妇科恶性肿瘤 有丝分裂
下载PDF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致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一例
20
作者 周思宇 平毅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6期52-55,共4页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以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生成受损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即具有男性化或发育模糊的外生殖器,但性腺仍为女性生殖腺且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女性个体,常...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是以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生成受损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即具有男性化或发育模糊的外生殖器,但性腺仍为女性生殖腺且染色体核型为46,XX的女性个体,常常由于患者和家属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医疗水平受限及不愿就诊的自卑心理导致治疗延误,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分析了一例2023年5月26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CAH致单纯男性化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筛查率及人们的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21-羟化酶缺乏症 女性假两性畸形 治疗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