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在法医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1
作者 董祎铭 赵春梅 +7 位作者 陈念念 罗丽 李展鹏 王利凯 李晓倩 任廷淦 高彩荣 郭相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人工智能在法医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人工智能在法医学领域的736...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人工智能在法医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探索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2012—2022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关于人工智能在法医学领域的7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相关文献的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标题、期刊、关键词、引用的参考文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736篇文献来自69个国家(地区)289家机构的355位作者,发表于220种期刊,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美国发文量最高,中国位列第二,机构中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发文量最高。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在发表文献和被引频次中均排名靠前。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在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性别年龄推断、死亡原因分析、死亡时间推断、个体识别等方面。结论 应注重国际合作与机构间合作,加强交叉学科间的研究。探索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法医各学科领域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文献计量学 人工智能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青蒿琥酯通过调控Skp2、P21基因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敏 孙丽婷 +5 位作者 沈冠彤 秦楠 胡晓玲 杨洁 张永华 师如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4-850,共7页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在食管鳞癌病理进程中对肿瘤细胞功能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处理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以0 mg·L^(-1)青蒿琥酯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组,以30 mg·L^(-1)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作... 目的阐明青蒿琥酯在食管鳞癌病理进程中对肿瘤细胞功能以及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处理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以0 mg·L^(-1)青蒿琥酯处理的细胞作为空白组,以30 mg·L^(-1)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作为实验组。采用MTT和克隆形成实验去测定细胞的生长情况;以Transwell实验去分别检测青蒿琥酯处理前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基因变化,并利用RT-qPCR验证差异基因以探究青蒿琥酯在ESCC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青蒿琥酯处理后KYSE450、TE14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测序结果表明,青蒿琥酯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发挥抑制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青蒿琥酯处理后KYSE450细胞和TE14细胞G 1期比例明显上升。与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的基因Skp2表达降低,其下游靶基因P21升高。结论青蒿琥酯通过调控Skp2、P21的表达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发生发展。本研究以抗疟疾中成药青蒿琥酯的重新应用为创新点,为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ESCC靶向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开发ESCC新治疗方案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青蒿琥酯 食管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周期 细胞侵袭
下载PDF
MUC15和PI3K/Akt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韩志伟 戎瑞洲 +5 位作者 孔鹏洲 程彩霞 张燕燕 董金垚 李曙晶 郭建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MUC15和PI3K/Ak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UC15、Akt的表达。结果:MUC15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9.8%,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2.2%(P&l... 目的:探讨MUC15和PI3K/Akt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44例胃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UC15、Akt的表达。结果:MUC15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9.8%,高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2.2%(P<0.01);Akt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0.6%,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6.7%(P<0.01)。MUC15和Akt表达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且胃癌组织中MUC15表达和Akt表达呈正相关(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MUC15和Akt高表达均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提示,MUC15和Akt同时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更差(HR=3.115,P<0.05)。结论:MUC15可能通过PI3K/Akt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MUC15结合Akt是胃癌预后强有力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织化学 MUC15 PI3K/AKT 预后
下载PDF
Cu/Ni负载型Beta分子筛催化剂的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燕凌 代蓉 +4 位作者 郑子良 王诗瑶 孙晨 李星 谢鲜梅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92-1400,共9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式,在全硅Beta分子筛载体上担载Cu、Ni活性组分,制备出一系列xCuyNi-ABZ多功能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通过XRD、TEM、SEM-EDX以及XPS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特性、活性组分含量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式,在全硅Beta分子筛载体上担载Cu、Ni活性组分,制备出一系列xCuyNi-ABZ多功能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剂。通过XRD、TEM、SEM-EDX以及XPS等多种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结构特性、活性组分含量等因素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依据反应产物分布,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以Beta分子筛为载体可促使活性组分以纳米颗粒的形式高度分散于载体表面,并且存在较强的载体-金属作用力。与传统SiO_2为载体催化剂相比,2.5Cu2.5Ni-ABZ催化剂具备良好的乙醇水蒸气重整催化性能,当反应温度为450℃,实现100%的乙醇转化率和67.23%的H_2选择性,且副产物CO(4.14%)、CH_4(5.65%)含量相对较低。这可归因于Cu和Ni活性组分间的高效协同作用,Cu具有良好的乙醇脱氢性能,生成反应中间体乙醛;在反应过程中,乙醛的重整和分解是两个受温度影响的竞争反应,Ni组分利用其较强的C-C键断裂能力,随温度的升高,乙醛重整反应占主导作用,生成目标产物H_2。通过对反应后样品分析表明,2.5Cu2.5Ni-ABZ催化剂具备良好的抗烧结和抗积炭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水蒸气重整 制氢 全硅Beta分子筛 Ni Cu
下载PDF
NCOR2基因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KYSE450细胞迁移和侵袭
5
作者 姚佳丽 石秀枝 +3 位作者 程圣旗 张雨彤 安哲昆 王彦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50,共9页
目的:探究核受体辅阻遏物2(NCOR2)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55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病理... 目的:探究核受体辅阻遏物2(NCOR2)基因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间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55例ESCC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患者的转录组和临床病理数据进行生存预后分析及临床关联性分析。采用qPCR法检测6种ESCC细胞(TE-1、TE-5、TE-9、KYSE150、KYSE180和KYSE450)中NCOR2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NCOR2基因高表达的KYSE450细胞进行siRNA敲低实验,构建敲降NCOR2的细胞模型。利用CCK-8、克隆形成、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敲低NCOR2对KYSE450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对NCOR2敲低的KYSE450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解析NCOR2可能影响的信号调控网络。结果:NCOR2在ESCC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NCOR2高表达ESCC患者的预后较差(P<0.05)。敲低NCOR2基因表达后,KYSE450细胞划痕愈合率、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1),对细胞的增殖活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均无显著影响(均P>0.05)。在KYSE450细胞中敲低NCOR2基因后,转录组测序分析后发现54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上调、127个基因发生了显著下调。KEGG分析发现,显著差异基因富集于PI3K/AKT分子信号通路(P<0.01),该通路中的4个基因PIK3R3、IL4R、COL1A1、EFNA1的表达水平在155例ESCC患者临床样本的转录组数据中与NCOR2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吻合。结论:NCOR2可以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通路并促进KYSE450细胞迁移与侵袭,进而影响ESCC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辅阻遏物2 食管鳞状细胞癌 KYSE450细胞 迁移 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食管鳞癌细胞自分泌白介素-32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肿瘤恶性表型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昕 徐晓琴 孔鹏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14-2119,共6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自分泌的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对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L-32表达量差异,检测不同ESCC细胞系中IL-32表达;在高表...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自分泌的白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对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IL-32表达量差异,检测不同ESCC细胞系中IL-32表达;在高表达细胞中利用siRNA敲低IL-32表达,在低表达细胞系中过表达IL-32;通过MTT、Transwell实验等检测IL-32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表型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ESCC组织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织,ESCC细胞系中IL-3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食管上皮永生化细胞系Het-1A;敲低IL-32显著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过表达IL-32促进ESCC细胞的恶性表型;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L-32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结论:ESCC细胞自分泌的IL-32可能通过促进ESCC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发挥促癌作用,抑制IL-32可能成为治疗ESCC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白介素-32 侵袭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hsa-miR-103a-3p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化疗耐药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芳 宋彬 +1 位作者 肖帅帅 成晓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0-1398,共9页
目的:探讨hsa-miR-103a-3p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RT-qPCR验证测序结果中hsa-miR-103a-3p在不同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转染hsa-miR-103a-3p m... 目的:探讨hsa-miR-103a-3p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机制。方法:采用RT-qPCR验证测序结果中hsa-miR-103a-3p在不同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转染hsa-miR-103a-3p mimics或inhibitor,验证hsa-miR-103a-3p是否可以逆转ESCC细胞系的耐药表型。应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T-qPCR验证hsa-miR-103a-3p与RASSF8(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member 8)的靶向调控关系;挽救实验验证改变RASSF8的表达是否可以逆转由hsa-miR-103a-3p引起的耐药表型。PCR-array实验检测hsa-miR-103a-3p参与ESCC的耐药机制;Kaplan-Meier生存分析预测hsa-miR-103a-3p高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hsa-miR-103a-3p在OXA敏感ESCC细胞系中高表达(P<0.05);hsa-miR-103a-3p的表达影响ESCC细胞对OXA的敏感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sa-miR-103a-3p能够降低RASSF83’端非翻译区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活性(P<0.05);挽救实验结果显示,改变RASSF8的表达可有效挽救由hsa-miR-103a-3p引起的耐药表型(P<0.05)。PCR-array实验结果显示,RASSF8高表达能够促进XPA(xeroderma pigmentosum complementation group A)和XPC(xeroderma pigmentosum complementation group C)表达。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hsamiR-103a-3p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hsa-miR-103a-3p低表达的患者相比,hsa-miR-103a-3p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hsa-miR-103a-3p低表达通过靶向上调RASSF8的表达促进ESCC细胞对OXA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Hsa-miR-103a-3p RASSF8基因 奥沙利铂 化疗耐药性
下载PDF
Pt-Ni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催化性能研究
8
作者 孙晨 郑子良 +4 位作者 李星 王诗瑶 吴旭 安霞 谢鲜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69-675,共7页
通过水热晶化法合成了粒径可控的纳米级球状CeO_2,以不同粒径的CeO_2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Ni/CeO_2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ESR)反应中的应用。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H_2-TPR表征手段对催... 通过水热晶化法合成了粒径可控的纳米级球状CeO_2,以不同粒径的CeO_2作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Pt-Ni/CeO_2双金属催化剂,并考察了其在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ESR)反应中的应用。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H_2-TPR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还原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以2Pt-6Ni/CeO_2(50nm)为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450℃、水醇摩尔比为6∶1的条件下反应10h后,乙醇转化率无明显变化,氢气选择性仍保持70%左右,副产物CO选择性仅为1.5%,还有微量的乙醛分子存在。这可归因于活性组分Pt和Ni间的高效协同作用:Pt可促进乙醇分解、脱氢;Ni组分除了较强的C—C键断裂能力外,对水煤气变换反应和甲烷重整也具有一定活性,可以降低产物中CO和CH_4的含量;同时,Pt的存在提高了Ni组分的分散度。此外,具有高氧活性的CeO_2也促进了乙醇水蒸气的解离,克服了金属表面积碳,与Pt,Ni间的交互作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水蒸气重整 制氢 PT Ni 纳米CEO2
下载PDF
基于结构MRI和机器学习的阿尔茨海默病病程分类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姚丽丽 范炤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2,共5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进行分类,为临床早期诊断AD提供辅助工具。材料与方法将AD病程分为正常认知者、早期轻度认知障碍、晚期轻度认知障碍和AD 4组,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病程进行分类,为临床早期诊断AD提供辅助工具。材料与方法将AD病程分为正常认知者、早期轻度认知障碍、晚期轻度认知障碍和AD 4组,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数据,在此基础上加入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然后分别基于两个数据集用L1正则化支持向量机(L1 regulariz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L1-SVM)算法进行特征选择得到对分类组贡献最大的特征,将提取到的特征子集放入误差逆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中进行分类,并且与逻辑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3种机器学习模型作对比。用十折交叉验证法比较4种模型的准确率并给出最优组合模型的特异度、敏感度和AUC值。结果加入3项人口统计学指标和MMSE评分的特征集优于仅具有sMRI的特征集,此外,BP神经网络算法与L1-SVM特征选择算法结合的分类准确率优于其他机器学习模型,尤其是在从正常认知功能向AD转化的过程中,BP神经网络的准确率高达98.90%,敏感度98.75%,AUC值1.00。不同分类组之间略有差异。结论L1-SVM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可以用于AD早期诊断,并且AD进展转化的每一阶段的相关特征数据为临床基础研究和病理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结构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L1正则化 逆传播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神经影像数据的阿尔茨海默病多分类诊断模型的研究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晓燕 韩红娟 +4 位作者 罗艳虹 范炤 刘龙 王蕾 余红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全球医疗保健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老龄化,从而增加了高龄人群认知衰退和痴呆的风险。痴呆症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损害患... 全球医疗保健技术的发展在促进寿命延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老龄化,从而增加了高龄人群认知衰退和痴呆的风险。痴呆症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一种,它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生活自理能力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AD早期诊断困难,无特效治疗药物,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WHO预测2020年老年性痴呆在中国疾病负担中将升至第4位,为未来20 a我国前20项可预防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1]。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s,MCI)通常被认为是正常衰老向AD的中间过渡阶段,是一个超早期预测AD的关键时间窗和治疗关键期。MCI人群已被证实具有高异质性,可进一步分为稳定型MCI(stable MCI,sMCI)和进展型MCI(progressive MCI,pMCI)。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对各种影像标记物的研究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AD风险个体的早期识别,有关AD的早期诊断也在不断地更新和进步,促使其诊断关口不断前移。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利用人口学特征、神经心理测试、结合单模态或多模态神经影像对AD进行二分类研究,并达到了较高的分类准确率。但在临床实践中,二分类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仍需要关注AD的多分类诊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研究 机器学习 阿尔茨海默病 诊断模型
下载PDF
病理图像纹理分析在胃癌MSI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安卫超 阎婷 +4 位作者 张楠 张杉 相洁 曹锐 王彬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05-211,共7页
微卫星是遍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重复序列,肿瘤组织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微卫星长度的改变的现象叫做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MSI型胃癌往往拥有独特的分子表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且微卫... 微卫星是遍布于人类基因组中的短串重复序列,肿瘤组织的微卫星由于重复单位的插入或缺失而导致微卫星长度的改变的现象叫做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MSI型胃癌往往拥有独特的分子表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且微卫星的不稳定性决定了胃癌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反应是否良好,因此MSI状态的术前检测对于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MSI检测方法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基因分析,不仅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而且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推广至每一个患者。应用图像特征提取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对胃癌患者的高分辨组织病理图像进行定量分析,实现对胃癌患者MSI状态的预测。从TCGA数据库获取279例原始数据,经预处理和上采样后得到442个样本,从每例样本的组织病理图像中提取出445个定量图像特征,包括图像的一阶统计量,纹理特征以及小波特征。应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筛选并构造胃癌MSI状态的预测标签(Risk-score),并通过logistics分类模型对预测标签分类性能进行验证,进而结合每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变量分析,构建个性化的列线图进行MSI状态预测。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组织病理图像纹理特征的预测标签的预测性能AUC值为0.74,现有的基于组织病理图像纹理特征的MSI预测模型AUC值为0.73;基于全部样本,结合临床特征与Risk-score构建的MSI预测模型AUC值为0.802,而现有的结合临床特征和图像特征的MSI预测模型的AUC值仅为0.752,相较于现有方法,提出的MSI预测模型具有更优的预测性能,可以为胃癌患者的临床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组织病理图像 MSI预测 纹理特征 胃癌
下载PDF
FAT1通过调控Hippo信号通路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
12
作者 张凡玉 陕程远 +3 位作者 翟元芳 邹思威 李国栋 胡晓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4-799,共6页
目的:探讨FAT非典型性钙黏蛋白1(FAT atypical cadherin 1,FAT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FAT1的突变和生存分析;利用慢病毒构建FAT1敲低稳转株;利... 目的:探讨FAT非典型性钙黏蛋白1(FAT atypical cadherin 1,FAT1)对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和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FAT1的突变和生存分析;利用慢病毒构建FAT1敲低稳转株;利用MTT法和克隆形成检测FAT1对KYSE450和TE9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Hippo通路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Yes1相关转录调控因子(Yes1 associated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AP)在动物组织水平中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FAT1在31种肿瘤中存在突变。FAT1高表达的ESCC患者预后较好。FAT1敲低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且Hippo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蛋白水平发生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AT1敲低后增强YAP在细胞核中的表达。结论:FAT1通过调控Hippo通路抑制ESC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FAT1 Hippo信号通路 增殖
下载PDF
基于特征选择下机器学习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分类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德华 殷国盛 范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通过分析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数据和人口统计学资料,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的分类与识别。资料与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影像学倡议数据库中编号4018-5120的543例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正常者(NC)139位、早期轻度认... 目的利用机器学习通过分析结构性磁共振成像(sMRI)数据和人口统计学资料,实现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的分类与识别。资料与方法选取阿尔茨海默病影像学倡议数据库中编号4018-5120的543例研究对象[认知功能正常者(NC)139位、早期轻度认知障碍(EMCI)220例、晚期轻度认知障碍(LMCI)108例、AD患者76例]。对272项sMRI数据和4项人口统计学指标数据,结合随机森林(RF)的特征重要性排序和基于分类精度的序列前向选择方法(CA-SFS)进行特征选择,甄选出最优特征个数,将其代入4种机器学习方法[正则化的逻辑回归(L1-LR)、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BPNN)、RF]中自动化识别出最优分类模型,观察其对AD病程进行两两分类的效果,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效能。结果RF模型对NC-EMCI、NC-LMCI、EMCI-LMCI和LMCI-AD的预测分类准确度分别达到86.67%、88.24%、93.48%和100.00%,SVM模型对NC-AD的分类预测准确度达到100%,L1-LR模型对EMCI-AD的分类预测准确度达到95.24%。结论基于RF和CA-SFS特征选择,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对AD进行多个二分类有稳定、较好的分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机器学习 结构性磁共振成像 基于分类精度的序列前向选择方法 分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8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4
作者 张宇涵 李香 +1 位作者 张玲 马燕春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el(0,0.5,1.0,2.0μmol/L)处理HCT-8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细胞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增殖和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Cel(0,0.5,1.0,2.0μmol/L)处理HCT-8细胞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细胞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PARP、Bcl-2、Bax)、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MTT结果显示,细胞的存活率随Cel浓度增加而下降(P<0.01);Transwell结果显示,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随Cel浓度增加而下降(P<0.001);细胞内ROS含量随Cel浓度增加而增多,并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cleaved PARP、p-JNK、p-p38 MAPK、E-cadherin蛋白表达随Cel浓度增加而升高(P<0.01),Bcl-2、p-ERK1/2、Vimentin、Twist、Slug、Snail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并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雷公藤红素可以抑制结直肠癌HCT-8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引起细胞凋亡及上皮间质转化进程(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HCT-8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中枢前列腺素E_2在慢性心力衰竭交感兴奋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艳琳 吕豆 +5 位作者 封启龙 王晓晖 张华屏 杨彩红 郑文亮 康玉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2-988,共7页
目的:观察中枢前列腺素E_2(PGE_2)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交感神经兴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冠脉结扎制备心衰模型,侧脑室渗透压泵持续给药,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人工脑脊液(0.25μL/h),心衰给药组给予塞来考昔(CLB;20 ... 目的:观察中枢前列腺素E_2(PGE_2)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交感神经兴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冠脉结扎制备心衰模型,侧脑室渗透压泵持续给药,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人工脑脊液(0.25μL/h),心衰给药组给予塞来考昔(CLB;20 mg/h)。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脑脊液内PGE_2浓度、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心功能指标,同时测定下丘脑室旁核(PVN)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激活指标和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组大鼠脑脊液内PGE_2含量增加,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增强,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肺/体质量比和右心室/体质量比均增加,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均下降,PVN内CRH阳性神经元数目增多,外周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升高(P<0.05);心衰大鼠侧脑室给予CLB后,脑脊液内PGE_2明显下降,PVN内CRH神经元激活减少,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心功能得到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衰大鼠PVN内谷氨酸含量较高,γ-氨基丁酸含量和谷氨酸脱羧酶67阳性神经元数目较低(P<0.05);侧脑室给予CLB后,以上各指标均被逆转(P<0.05)。结论:慢性心衰时,中枢内升高的PGE_2可以激活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从而增强交感神经活动,而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下丘脑室旁核神经递质系统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下丘脑室旁核 前列腺素E2 交感神经系统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右旋布洛芬/尿素改性蒙脱土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婷婷 赵乐乐 +2 位作者 郑子良 王振军 张瑞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31-3637,共7页
以蒙脱土为药物载体,利用尿素固相研磨法将蒙脱土层间距撑大,以提高其载药量;采用溶液插层法实现右旋布洛芬的有效负载,制备右旋布洛芬/尿素改性蒙脱土[S(+)-IBU/urea-MMT]复合物;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复合... 以蒙脱土为药物载体,利用尿素固相研磨法将蒙脱土层间距撑大,以提高其载药量;采用溶液插层法实现右旋布洛芬的有效负载,制备右旋布洛芬/尿素改性蒙脱土[S(+)-IBU/urea-MMT]复合物;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对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透析法研究复合物中药物的体外释药性能;运用3种数学模型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拟合分析,探索释药机理。结果表明,在尿素的作用下,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20nm增大到1.79 nm,右旋布洛芬的负载量最高可达227.9 mg·g^(-1),较改性前提高了30%;S(+)-IBU/urea-MMT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人工模拟胃液(pH 1.2)和人工模拟肠液(pH 6.8)中的累计释放量分别为19.2%和88.4%;复合物的释药行为基本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右旋布洛芬 尿素 缓释 药物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激活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交感兴奋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艳琳 张华屏 +2 位作者 杨彩红 吕豆 康玉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9-1225,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PVN)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变化及其与交感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冠脉结扎制备心衰模型,侧脑室插管渗透压泵持续给药。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人工脑脊液0.25μL/h,心...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PVN)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表达变化及其与交感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冠脉结扎制备心衰模型,侧脑室插管渗透压泵持续给药。假手术组和心衰组给予人工脑脊液0.25μL/h,心衰给药组给予CRH抑制剂αh-CRH 15 mg/h。同时,选取健康雄性体内CRH合成不足的Lewis大鼠与同源纯种Fischer 344大鼠分别制备心衰模型和假手术对照进行对比研究。4周后,测定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右心室/体重比(RV/BW)、肺/体重比(lung/BW)、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RSNA)、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PVN内CRH阳性神经元数目。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D心衰大鼠PVN内CR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血浆ACTH浓度升高,RSNA增强,血浆NE浓度增加,LVEDP、lung/BW和RV/BW增加,±dp/dtmax降低;心衰模型后给予αh-CRH可明显逆转上述各种变化(P<0.05)。Fisher 344大鼠心衰组和假手术对照相比,PVN内CRH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加,血浆ACTH浓度升高,RSNA增强,外周血NE浓度升高,LVEDP、RV/BW和lung/BW增加,±dp/dtmax下降(P<0.05)。但Lewis大鼠心衰组和假手术对照相比,以上各指标改变均不明显。结论:慢性心衰时,下丘脑室旁核CRH神经元被激活,激活的CRH神经元可增强外周交感神经活动,加重心功能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下丘脑室旁核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 交感神经系统 LEWIS大鼠 Fisher 344大鼠
下载PDF
软脂酸对INS-1胰岛细胞TXNI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倩 梁男男 +3 位作者 吴向征 王瑾 赵嘉惠 焦向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08-912,共5页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会损伤胰岛β细胞。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是内源性的硫氧还蛋白(Trx)抑制蛋白。已知高糖刺激可引起TXNIP表达上调,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而游离脂肪酸对TXNIP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 目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会损伤胰岛β细胞。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是内源性的硫氧还蛋白(Trx)抑制蛋白。已知高糖刺激可引起TXNIP表达上调,促进胰岛β细胞凋亡,而游离脂肪酸对TXNIP的影响尚不明确。本实验旨在研究软脂酸对TXNIP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使用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软脂酸充分预实验的基础上,确定使用添加0.5 mmol/L软脂酸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INS-1胰岛细胞24 h,测定细胞TXNIP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情况及可能的调控因子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软脂酸组TXNIP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1),软脂酸组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软脂酸组的核因子κB(NF-κB)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P<0.01),使用不同的NF-κB抑制剂PDTC和SN50均可阻断软脂酸诱导的TXNIP表达上调。结论: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可通过增加NF-κB磷酸化而上调TXNIP的表达,从而诱导INS-1胰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脂酸 INS-1细胞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 核因子ΚB
下载PDF
5-氟尿嘧啶/明胶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婷婷 王振军 +2 位作者 赵乐乐 郑子良 张瑞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7-1040,1067,共5页
以A型明胶为原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明胶纳米载药颗粒(5-FU/GNPs),并测定了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结果表明:5-FU/GNPs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 以A型明胶为原料、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异丙醇为凝聚剂,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明胶纳米载药颗粒(5-FU/GNPs),并测定了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体外缓释效果和抗肿瘤性能。结果表明:5-FU/GNPs表面形态良好,分散均一,平均粒径为(75.1±2.1)nm,载药量为23.5%±1.9%;5-FU/GNPs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Higuchi方程对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拟合度较高。四甲基偶氮唑蓝实验表明:5-FU/GNPs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率可达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明胶 纳米颗粒 体外缓释 医药原料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对肺癌A54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静 韩福才 +2 位作者 贺莉 师如意 杨斌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7期968-970,I0002,共4页
目前,作为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的化疗,由于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化疗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等原因,使得其效果已远不如从前,促使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中药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精粹,中药制剂抗肿瘤效应也越来越引... 目前,作为肺癌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的化疗,由于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化疗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等原因,使得其效果已远不如从前,促使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当务之急。中药是我国医药文化的精粹,中药制剂抗肿瘤效应也越来越引发人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人肺癌细胞 细胞生物学 ARTESUNATE 四甲基偶氮唑盐 医药文化 化疗药物 抗肿瘤效应 毒副作用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