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前交叉韧带修复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白晨 杨文骞 +1 位作者 孟志超 王宇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7-1463,共7页
背景:近些年,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移植物的选择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方法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和促进... 背景:近些年,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日益成熟,但是,临床上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移植物的选择及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方法等问题还存在争议。目的: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移植物选择和促进移植物愈合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寻找新的治疗方向。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SinoMed、ScienceDirect、Springer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进行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文献的检索,最终经过筛选纳入相关文献72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手术时机方面:前交叉韧带早期重建与延迟重建相比,早期重建可减缓半月板的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功能恢复,然而手术时机的不同是否会加速软骨损伤,目前还无定论。②在手术方式方面: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手术方式;前交叉韧带动态内稳定修复术在短期和长期疗效中,都可以带来和传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相似的结局。③在移植物的选择方面:自体腘绳肌肌腱是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首要选择;骨-髌腱-骨移植物和同种异体移植物作为次要选择。④在促进移植物愈合的策略方面:缝合带加强可以增加膝关节稳定性,保证移植物的愈合;干细胞通过抗炎作用、血管生成作用、抑制骨溶解和促进软骨细胞分化促进移植物的腱-骨愈合;保留前交叉韧带残端可以维持膝关节稳定、促进本体感觉恢复,为移植物的愈合提供先决条件;富血小板血浆促进移植物愈合的有效性有待商榷;而生物材料、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等促进肌腱愈合的方法还停留在分子和动物研究阶段,未来还需要进行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物 移植物愈合 延迟重建 LARS 股四头肌肌腱 干细胞 基因 生物材料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囊肿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陕楠 赵斌 +4 位作者 原杰 徐朝健 李启超 刘儒星 王永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3,共5页
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位于椎管内、硬膜外,与椎间盘相连的囊肿[1、2]。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脊柱病变,它是造成腰痛的一个罕见原因[3]。囊肿可压迫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类似,常难... 腰椎间盘囊肿是一种位于椎管内、硬膜外,与椎间盘相连的囊肿[1、2]。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脊柱病变,它是造成腰痛的一个罕见原因[3]。囊肿可压迫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根性疼痛或神经系统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类似,常难以鉴别。若对囊肿切除不彻底可增加复发的风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病变 压迫神经根 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根性疼痛 囊肿切除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镜下治疗 硬膜外
原文传递
成肌调节因子Myf-5在失神经骨骼肌萎缩不同时段的表达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文辉 梁炳生 +1 位作者 梁勇 侯志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5515-5518,共4页
背景:成肌调节因子Myf-5是参与肌肉发生过程分子调控、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可能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段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f-5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 背景:成肌调节因子Myf-5是参与肌肉发生过程分子调控、启动和维持骨骼肌细胞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可能与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发生有关。目的: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段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f-5基因的表达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3/04在山西医科大学完成。材料:选择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有神经支配)、去神经2d组、去神经7d组、去神经28d组,每组6只。方法:假手术组不切断坐骨神经,仅做假手术。去神经组右下肢后部中段切断坐骨神经1cm以上,分别于去神经第2,7,28天用脊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分离出右小腿的胫骨前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跖肌标本。主要观察指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肌肉Myf5mRNA表达情况,抗Myf-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BC法),测量灰度值。结果:去神经骨骼肌早期,Myf-5的mRNA在去神经支配后第2,7,28天均表达上调(P<0.05)。Myf-5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SD大鼠骨骼肌失神经28d时的肌卫星细胞中最多。结论:Myf-5在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早期不同肌肉表达均为上调。大鼠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早期肌卫星细胞中Myf-5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f-5 失神经 肌萎缩 成肌调节因子
下载PDF
盘状半月板的病因学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于红伟 纪斌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224,共3页
关键词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 病因学研究 临床资料 解剖结构 损伤机理 关节镜技术 常见病 文献
下载PDF
不同浓度瘦素对乳鼠成骨细胞增殖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贺晋栋 王东 +2 位作者 孙海钰 刘亮 栗树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离体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的作用,探讨瘦素(Leptin)对成骨细胞增殖以及成骨细胞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为促进骨愈合过程中骨修复、再生的临床治疗提...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瘦素对离体培养乳鼠颅骨成骨细胞的作用,探讨瘦素(Leptin)对成骨细胞增殖以及成骨细胞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为促进骨愈合过程中骨修复、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取新生24h乳鼠颅盖骨,经酶解消化后得到原代成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鉴定。采用MTT法(噻唑蓝染色法)测定各组的OD值,观察瘦素对成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法测定瘦素作用成骨细胞后VE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经细胞鉴定后证实其系成骨细胞;经MTT法检测表明,瘦素作用24h后,各实验组OD值随瘦素浓度升高而增加;经RT-PCR法检测表明,VEGF mRNA可在乳鼠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半定量分析表明,不同瘦素剂量组间VEGF mRNA的表达量呈现一定规律,随着瘦素浓度的升高,VEGF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结论瘦素可促进成骨细胞增值;VEGF mRNA在成骨细胞内稳定表达;瘦素可上调成骨细胞上VEGF mRNA的表达,并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化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荆波 尹芸生 +4 位作者 张涛 王兴宇 郑振雨 陈晓敏 闻伟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0,共4页
背景:唑来膦酸属于第3代双瞵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吸收增加类疾病,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影响已取得了共识,而对于成骨细胞的影响尚有争议。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 背景:唑来膦酸属于第3代双瞵酸盐类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骨吸收增加类疾病,其对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影响已取得了共识,而对于成骨细胞的影响尚有争议。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24h内SD大鼠颅盖骨来源的成骨细胞,用10-5~10-9mol/L唑来膦酸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后第3,5,7天采用MTT法来测吸光度值,以检测唑来膦酸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硝基苯基质动力学法和RT-PCR在干预后72h,测量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护骨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较高浓度(10-5mol/L)的唑来膦酸明显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7~10-9mol/L唑来膦酸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分化。10-5~10-9mol/L唑来膦酸能使成骨细胞护骨素mRNA表达增加,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下降。说明唑来膦酸在低浓度时不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其可通过调节成骨细胞护骨素、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来发挥其抗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 护骨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雷雷 吕智 +1 位作者 韩鹏飞 张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回顾既往36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4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回顾既往36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为(806.13±495.95)ml,有2例骶神经损伤,随访2年复发率为14.7%;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495.21±683.72)ml,有5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随访2年复发率为41.7%;两组中出血量、并发症及2年复发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导管置入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是一种有价值的、可以帮助减少骶骨肿瘤术中失血及并发症、降低复发率的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手术 栓塞
下载PDF
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志波 王东 +2 位作者 孙海钰 栗树伟 辛亮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6期400-401,408,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39例FES患者,均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连续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红蛋白而获得早期诊断。FES发生在手术前27例、手术中1例、手术后11例。给予高浓度吸氧,地塞...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2003年2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39例FES患者,均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连续监测动脉血氧分压和血红蛋白而获得早期诊断。FES发生在手术前27例、手术中1例、手术后11例。给予高浓度吸氧,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抑肽酶硬高压氧舱等治疗。结果39例FES患者中38例成功救治.成功率97.4%。1例双侧股骨开放性骨折伴多发性骨折的肥胖患者.在急诊行清创、切开复位加髓内钉内固定时发生暴发型FES而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FES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iNOS在大鼠创伤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燕子 郭丽 +4 位作者 杨丽红 高胜利 王洁 王瑾 梁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观察iNOS在创伤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创伤模型,用caspase-3活性和DNA ladder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 目的观察iNOS在创伤大鼠模型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Noble-Collip创伤仪制备大鼠创伤模型,用caspase-3活性和DNA ladder测定法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iNOS的蛋白表达,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一氧化氮(NO)的含量,ELISA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酪氨酸(NT)含量。结果机械创伤后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iNOS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心肌组织NO2-/NO3-和NT含量明显增加(P<0.01);给予iNOS选择性抑制剂1 400 W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凋亡(P<0.05),且显著降低心肌组织NO2-/NO3-和NT的含量(NO2-/NO3-:P<0.01;NT:P<0.05)。结论创伤时iNOS通过引起NO及过氧亚硝酸阴离子增加,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损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过氧亚硝酸阴离子 凋亡
下载PDF
大鼠跑步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凯 侯志超 +2 位作者 陈晋斌 王少伟 卫小春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制一种引导大鼠进行定量匀速跑步运动的实验装置。方法以跑步机提供匀速运动平面,支架将自制罩盒架于跑步机上限制大鼠跑步范围。罩盒前部暗室诱导大鼠进入,中部强光刺激大鼠进入前部暗室,尾部与电击器连接的电极对大鼠进行电... 目的研制一种引导大鼠进行定量匀速跑步运动的实验装置。方法以跑步机提供匀速运动平面,支架将自制罩盒架于跑步机上限制大鼠跑步范围。罩盒前部暗室诱导大鼠进入,中部强光刺激大鼠进入前部暗室,尾部与电击器连接的电极对大鼠进行电刺激驱赶。观察大鼠跑步情况,对跑步期间大鼠体重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跑步,大鼠仅经过数次电击,即可在跑道内匀速跑步,间断电击可完成训练。3~4d之后,大鼠即可形成条件反射,只需很少的电击即可按设定速度跑步。试验中后期基本不需电击。不同坡度运动的跑步组大鼠,体重先减轻,后逐渐增加。结论此设计充分利用大鼠趋暗本能和学习能力,减少了电击刺激的影响,并且具有成本低、易于操控的特点,是研究跑步运动对大鼠运动系统影响的理想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跑步训练装置 软骨
下载PDF
腰腹肌锻炼防治慢性腰背痛 被引量:4
11
作者 毕树雄 《中国康复》 2001年第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腰腹肌锻炼 腰背痛 临床分析 康复
下载PDF
转化医学在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燕子 梁峰 +3 位作者 郭丽 高胜利 王洁 刘慧荣 《医学与哲学(B)》 2013年第1期4-6,共3页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转化医学受到国内外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应用工作中,面临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如何有效结合。本文以机械性创伤致继发性心脏损伤的研究课题为例,系统介绍了"临床-实验室-临床"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转化医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机械性创伤 心脏
下载PDF
锁定钢板固定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骨盆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5
13
作者 简争光 许运 +4 位作者 史勇 陶卫建 欧阳林志 孙雪峰 唐天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8期7776-7783,共8页
背景: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固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固定骨盆重建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后的骨盆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 背景: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固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固定骨盆重建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后的骨盆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万向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临床疗效评判使用Majeed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患者15例均获12-4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1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固定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患者15例末次随访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或复位丢失,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合并骨盆周围潜行脱套伤(Morel-Lavallee lesion)患者行双套管持续引流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大面积的感染及皮肤坏死,换药后治愈。结果证实,骨盆万向重建锁定钢板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能够维持坚强有效的固定。对骨盆骨折合并骨盆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盆 骨折 内固定 骨科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骨盆环 损伤 侧方压缩骨折 旋转不稳定 骶骨骨折 髂骨翼新月样骨折 钢板 锁定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氨甲环酸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鑫瑞 王涛 张志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4期7188-7192,共5页
背景:全膝关置换目前尚未找到有效且安全的减少置换后失血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赖氨酸抗纤溶药物,能够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凝块的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效减少置换后出血,但这一减少出血的过程有可能增... 背景:全膝关置换目前尚未找到有效且安全的减少置换后失血的方法,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赖氨酸抗纤溶药物,能够可逆地阻断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从而阻止血凝块的纤维蛋白的降解,有效减少置换后出血,但这一减少出血的过程有可能增加术后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目前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在临床中最佳使用方式还未明确,关于置换后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仍存在很多疑虑。目的:对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静脉、局部及口服3种使用方式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7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 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据库,在标题和摘要中检索,英文检索词"Tranexamic acid;oral;topical;intravenous infusion;blood loss;safety;Total knee arthroplasty";中文检索词"氨甲环酸;口服;局部使用;静脉滴注;失血量;安全性;全膝关节置换"。排除Meta分析、综述及重复性文章。结果与结论:氨甲环酸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静脉、局部、口服3种应用方式。在安全使用氨甲环酸的前提下不同的应用方式对患者出血量的控制不尽相同。相信随着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及置换后的广泛应用,会有更加优化的使用方式,将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更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人工假体 全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氨甲环酸 失血量 安全性
下载PDF
Blumensaat角对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参考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程相允 冯江峰 +2 位作者 路雁惠 赵永亮 杨自权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8期726-730,共5页
目的:用ROC曲线确定Blumensaat角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以期对Blumensaat角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做过膝关节镜检的患者167例,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肢... 目的:用ROC曲线确定Blumensaat角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以期对Blumensaat角应用于前交叉韧带损伤诊断的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做过膝关节镜检的患者167例,对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肢左右情况分别记录。调取MRI图像,分别测得各对象Blumensaat角,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A组为Blumensaat角≤0°的研究对象,B组为Blumensaat角>0°的研究对象。将B组的统计数据绘制ROC曲线,得出当Blumensaat角>0°时,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最佳临界值。而后根据ROC曲线所得最佳临界值,求得总样本的符合率。结果: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肢左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组51例,其中金标准下(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金标准:关节镜检)确诊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研究对象49例,前交叉韧带未损伤的研究对象2例。所以本研究中当Blumensaat角≤0°时,指示损伤的符合率达96.07%。B组116例,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对应的最佳诊断界点值为15°,敏感性达70.0%,特异性达95.8%。即Blumensaat角≥15°时指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较大,当0°<Blumensaat角<15°时多指示前交叉韧带未损伤。而后将Blumensaat角≤0°及≥15°作为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指标,与关节镜镜检结果比较,测得总样本的符合率为92.8%。结论:Blumensaat角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有价值。利用Blumensaat角辅助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时,当角度≤0°或≥15°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损伤 Blumensaat角 诊断
下载PDF
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6
作者 侯福山 尹芸生 +2 位作者 潘耀峰 程鑫葵 王振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观察骨搬移法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利用骨搬移技术治疗2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20例患者断端切新后骨缺损长度为6~10 cm,平均8 cm。术后... 目的观察骨搬移法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利用骨搬移技术治疗20例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6~62岁,平均33岁。20例患者断端切新后骨缺损长度为6~10 cm,平均8 cm。术后定期复查调整力线,鼓励患者完全负重。结果本组20例患者均获得16~40个月(平均22.0个月)随访。16例患者对合端直接愈合(平均12个月),其余4例患者对合端未能直接愈合。经重新切开植骨内固定最终愈合。骨延长长度为6~10 cm(平均8 cm)。外固定架指数为1.5~2个月/cm。根据Paley骨愈合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5%。结论骨搬移技术是治疗胫骨骨髓炎伴大段骨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搬移 胫骨 骨髓炎 骨缺损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全血中硒元素和血清中铁、铜、锌元素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俊红 郭锦丽 +2 位作者 赵胜 李凯 柴耀凤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调查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血清中铁、铜、锌元素含量及患者全血中硒元素含量.方法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全血和血清标本采集及微量元素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病例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8~19岁.侧凸度数为10°~... 目的 调查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血清中铁、铜、锌元素含量及患者全血中硒元素含量.方法 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全血和血清标本采集及微量元素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病例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8~19岁.侧凸度数为10°~65°.对照组25例为体检正常志愿者,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7~19岁,无侧凸.结果病例组Se元素含量(23.45±10.99) μg/L与对照组(57.91±47.83) μ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Fe元素含量(1.21±0.62) mg/L与对照组(1.16±0.46)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Cu元素含量(0.70±0.14) mg/L与对照组(0.74±0.15)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Zn元素含量(0.77±0.20) mg/L与对照组(0.70±0.20) m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e元素缺乏可能导致胶原纤维和胶原蛋白合成障碍,降低了纤维稳定性,进一步导致脊柱侧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血液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TK基因治疗对骨肉瘤旁观者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霍洪亮 吕智 +3 位作者 冯毅 李晋惠 原元凯 张桦栋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脂质体介导的自杀基因/丙氧鸟苷(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重组质粒plRES-EGFP-TK培养和转染人骨肉瘤U-2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后的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脂质体介导的自杀基因/丙氧鸟苷(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旁观者效应的影响。方法重组质粒plRES-EGFP-TK培养和转染人骨肉瘤U-2细胞,荧光倒置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转染后的细胞生长状态,MTT法检测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的杀伤力。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情况。结果 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旁观者效应在TK+∶TK-细胞比例为5∶5时明显出现(P<0.05),而联合ATRA后,在TK+∶TK-细胞比例为3∶7时明显出现(P<0.05),且在细胞生存率均在50%时,TK+细胞比例下降20%。ATRA(10-6mol/L)处理人骨肉瘤U-2细胞24h、48h、72h后,CX43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559±0.018)ng/mL、(0.654±0.023)ng/mL、(0.826±0.065)ng/mL,均P<0.01。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能通过增强CX43的表达,提高plRES-EGFP-TK/GCV系统对人骨肉瘤U-2细胞的杀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基因 骨肉瘤 全反式维甲酸 旁观者效应
下载PDF
有限元评估尖顶距与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乔文 吕欣 +3 位作者 刘晋元 张经 李园园 孔令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6期5755-5763,共9页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的:利用... 背景:尖顶距被广泛应用于预测拉力螺钉切出的可能性,但是一些临床研究发现在正位片上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下的位置时更稳定,于是为了更准确评估拉力螺钉位置,提出了股距尖顶距的概念,但是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验证。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尖顶距15,20,25,30,35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5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时对应的股距尖顶距,将拉力螺钉放入后上、后下、前上、前下4个象限,建立16个股距尖顶距模型。然后给模型垂直向下的力,比较以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为标准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①以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尖顶距为35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2055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尖顶距为20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5240mm。以股距尖顶距为标准置入拉力螺钉,当拉力螺钉位于前上象限,股距尖顶距为37.88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小,为0.008 794 1 mm,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后下象限,股距尖顶距为25.256 mm时,股骨头最大轴向位移与无拉力螺钉时差值最大,为0.023 183 2 mm。②将拉力螺钉按照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放入股骨头内,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上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最大主应力增高明显,平均值分别为82.339 4,79.118 8 MPa;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心偏后下方时,股骨骨折近端的平均最大主应力值减小,分别为49.535 9,49.642 8 MPa。提示:在评估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时,股距尖顶距并未较尖顶距表现出明显优势;股骨骨折近端的稳定性受到拉力螺钉位置的影响更大,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下后象限时,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尖顶距 股距尖顶距 有限元分析 股骨转子间骨折 稳定性 拉力
下载PDF
2015至2017年全国34家医院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翻修率调查 被引量:3
20
作者 彭慧明 周宗科 +35 位作者 赵建宁 王飞 廖威明 张文明 蒋青 严世贵 曹力 陈廖斌 肖骏 许伟华 何瑞 夏亚一 徐永清 许鹏 左建林 胡懿郃 王万春 黄伟 王金成 陶树清 钱齐荣 王英振 张志强 田晓滨 王文波 金群华 朱庆生 袁宏 尚希福 史占军 郑稼 许建中 刘建国 徐卫东 翁习生 邱贵兴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99-1005,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2015至2017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因假体周围感染(PJI)接受翻修的比例及其病例资料。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全国41家医院;根据骨骼肌肉感染协会的标准诊断... 目的调查全国范围2015至2017年髋/膝关节置换手术量及因假体周围感染(PJI)接受翻修的比例及其病例资料。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及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全国41家医院;根据骨骼肌肉感染协会的标准诊断PJI。通过检索各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获得PJI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记录中提取问卷条目。收集后计算PJI翻修手术的比例,比较髋/膝PJI翻修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全国36家医院(87.8%)报告了数据,2015至2017年共实施髋膝关节置换术99791例次,因PJI翻修946例次(0.96%)。髋PJI总翻修率为0.99%(481/48574),2015至2017年分别为0.97%(135/13963)、0.97%(153/15730)和1.07%(193/17881);膝PJI总翻修率为0.91%(465/51271),2015至2017年分别为0.90%(131/14650)、0.88%(155/17693)和0.94%(179/18982);黑龙江(2.2%,40/1805)、福建(2.2%,45/2017)、江苏(2.1%,85/3899)、甘肃(2.1%,29/1377)和重庆(1.8%,64/3523)报告的翻修率较高。结论2015至2017年全国34家医院总体感染翻修率为0.96%;其中髋PJI翻修率略高于膝PJI;不同地区医院翻修率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翻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