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及邻近地区中华稻蝗5个种群RAPD分析及其亲缘关系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建珍 任俐 +1 位作者 郭亚平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5,共7页
采用 10条 10bp随机引物对来自山西省临猗县 (山西南部 )、屯留县、太原市近郊 (山西中部 )、代县 (山西北部 )、内蒙呼和浩特市郊 5个不同种群的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和广西南宁日本稻蝗 (Oxyajaponica)共 64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 ... 采用 10条 10bp随机引物对来自山西省临猗县 (山西南部 )、屯留县、太原市近郊 (山西中部 )、代县 (山西北部 )、内蒙呼和浩特市郊 5个不同种群的中华稻蝗 (Oxyachinensis)和广西南宁日本稻蝗 (Oxyajaponica)共 64个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 ,探讨了中华稻蝗 5个不同种群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 :10条随机引物对供试的 64个个体共产生 115条谱带。所获片段的分子量大小为 2 0 0~ 2 50 0bp ,单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是 5~ 15条 ,平均为 12条。根据扩增出的RAPD图谱 ,运用SPSS软件包中的Between groupslinkage法进行聚类分析 ,聚类结果显示 ,中华稻蝗不同种群的个体优先聚为 1类 ;供试中华稻蝗 5个种群的系统树分为两大分支 ,山西临猗种群、屯留种群亲缘关系最近 ,首先相聚 ,然后与太原种群聚为一支 ,山西代县和内蒙呼和浩特 2种群聚为另一支 ,两支相聚后与日本稻蝗相聚。表明供试中华稻蝗 5个种群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中华稻蝗 RAPD 种群亲缘关系
下载PDF
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灰色综合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郝永红 李绒 +1 位作者 周海潮 黄登宇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选取山西省周边的省、区及我国部分发达省作为参照对象,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多维灰色评估方法,对山西、山西周边省、区及我国部分发达省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寻找山西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探... 选取山西省周边的省、区及我国部分发达省作为参照对象,从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建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多维灰色评估方法,对山西、山西周边省、区及我国部分发达省的可持续发展态势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寻找山西与其他省、区的差距,探索山西可持续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可持续发展 多维灰色评估 指标体系 区域经济 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 投资环境
下载PDF
半夏的病毒危害及脱毒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解红娥 解晓红 +3 位作者 李江辉 陈丽 武宗信 郝建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确定病毒病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危害,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对病毒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方法采取高温钝化结合茎尖培养的方法,用多种激素诱导茎尖成苗、长根及增殖等.结果用6-BA 1.0~2.0 mg/L、NAA 0.2mg/L诱导成苗可有效地脱去病毒;6-BA 2.0 ... 目的确定病毒病对半夏植株生长的危害,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对病毒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方法采取高温钝化结合茎尖培养的方法,用多种激素诱导茎尖成苗、长根及增殖等.结果用6-BA 1.0~2.0 mg/L、NAA 0.2mg/L诱导成苗可有效地脱去病毒;6-BA 2.0 mg/L附加适量的NAA和GA3可促进珠芽增殖及试管苗的生长速度;IAA 0.2~0.5 mg/L可促进半夏根系的发育;6-BA 2.0 mg/L、GA3 0.2 mg/L配以适当质量浓度的2,4-D和NAA可促进叶片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苗.结论对半夏病毒病的脱毒率达到80%,脱毒植株叶片的内部结构排列有序、清晰可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病毒:脱毒 快繁
下载PDF
山西省辛安泉泉域大型藻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变芳 谢树莲 +1 位作者 李艳晖 刘晓铃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3-507,共5页
1995~2003年间,对山西省辛安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4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71号,已鉴定出的大型藻类植物36种,隶属6门,11科,18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4科8属19种;其次是蓝藻门,有2科5属11种;再次为黄藻门,有2科2属3种;排在... 1995~2003年间,对山西省辛安泉域的藻类植物进行了4次采集,共采得藻类植物标本71号,已鉴定出的大型藻类植物36种,隶属6门,11科,18属.其中,以绿藻门的种类最多,有4科8属19种;其次是蓝藻门,有2科5属11种;再次为黄藻门,有2科2属3种;排在最后的是红藻门,硅藻门和轮藻门,分别仅有1科1属1种.群落主要包括4类,即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轮藻群落(Chara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辛安泉 泉溪大型藻类 植物群落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山西省 8种蝗虫 8个种群的遗传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春选 段毅豪 +1 位作者 郑先云 马恩波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 ,对采自山西省蝗虫区系的优势种类 :斑腿蝗科 (Catantopidae)、斑翅蝗科 (Oe dipodidae)和网翅蝗科 (Arcypteridae) 3科 7属 8种蝗虫的 11种酶进行了检测 ,共辨析出 17个酶基因座位 ,并计算出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表明 :Ao 1、Est 3、G3pd 1、Idh 2和Mdh 2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少、等位基因数目在种间变化较小 ,故推断其进化速率较慢 ,利用这些基因座位的保守特征 ,可作为分子标记研究较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而Gpi 1、Ldh 1和Me 1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多、等位基因数目在种内和种间差异较大 ,可以用作种、属间及种群间遗传结构的比较研究。对每个基因座位的各基因型进行 χ2 检验 ,除Acp 1、Adk 1、Ao 1和Ao 2在部分蝗虫中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外 ,其余绝大多数基因座位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偏离H W平衡。在所研究的 8种蝗虫中 ,多态位点百分率普遍较高 (P =6 4 7%~ 94 1% ) ,但由于杂合子数目较少而使每个基因座位的平均杂合度降低 (Ho=0 0 2 4~ 0 0 87)。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析发现 :迁飞能力是影响蝗虫种间遗传变异的因素之一 ,具有迁飞能力的蝗虫 (P =88 2 %~ 94 1% )较非迁飞性蝗虫 (P =6 4 7%~ 94 1% )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蝗虫 种群 遗传学
下载PDF
山西神头泉流量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6
作者 郝永红 黄登宇 +1 位作者 张文忠 王学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本文在研究岩溶水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了神头岩溶泉流量灰色动态预测模型,对其流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从2001~2015年,神头泉流量总的趋势是下降状态,为此提出了神头泉域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岩溶水 灰色系统 神头泉
下载PDF
白僵菌对山西林区油松毛虫的致病效果 被引量:13
7
作者 原贵生 谢映平 +2 位作者 牛宇 薛皎亮 王国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病死僵虫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致病菌株;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的白僵菌菌株.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产孢率.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RH80%... 从油松毛虫越冬幼虫的病死僵虫分离、筛选得到适应北方生态环境的致病菌株;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的白僵菌菌株.测定了该菌株在不同温、湿度下的萌发率,以及不同温度下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产孢率.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5℃,RH80%±5%时其萌发率为91.6%;RH95%时可达98.7%;RH35%时仍有10.7%的萌发率.在25±1℃、RH75%±5%条件下用1.0×10^6、5.0×10^6、1.0×10^7、5.0×10^7、1.0×10^8个/md的孢子悬液感染3~4龄油松毛幼虫,10d的死亡率达67.49%~95.13%.在温湿度相对较低的林间自然条件下,对油松毛虫幼虫侵染23d的校正死亡率可达50.0%~78.4%.在冬季11月份和春季3月份通过撒施白僵菌湿粉剂(4.5×10^9个/g)防治树根下越冬的油松毛虫幼虫,死亡率可达5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毛虫 白僵菌 致病力 山西 林区
下载PDF
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郑先云 郭亚平 马恩波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5-67,共3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 ,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 ,且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被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 遗传标记 条件优化 应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山西蕨类植物新资料 被引量:9
9
作者 谢树莲 王芳 +2 位作者 刘晓铃 张峰 赵益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7-830,共4页
报道了山西省新记录的蕨类植物6种1变种,隶属6科、7属,它们是井栏边草、东方狗脊、贵阳铁角蕨、雅致针毛蕨、沼泽蕨、毛轴假蹄盖蕨和高大耳蕨.
关键词 蕨类植物 新记录 山西
下载PDF
人体及动物组织H.E染色石蜡切片法的技术改进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惠玲 王青 王蔚魁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2-43,F002,共3页
报道人体及动物组织石蜡切片方法的全面革新技术。以组织块的固定、苏木精染色和脱水同时进行为主要技术特征 ,改进了某些操作细节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人体及动物组织 组织块染色 石蜡切片
下载PDF
山西中条山野生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廉凯敏 张丽 +2 位作者 赵璐璐 张贵平 张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52,共9页
中条山地处山西暖温带南部,水热条件良好,植物种类丰富,是山西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山西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据调查,中条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87种,分别隶属于525属111科,其中裸子植物9种6属4科,被子植... 中条山地处山西暖温带南部,水热条件良好,植物种类丰富,是山西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同时也是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山西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据调查,中条山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287种,分别隶属于525属111科,其中裸子植物9种6属4科,被子植物1278种519属107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36种。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成分复杂多样,特有现象不平衡。科的分布区类型中,世界分布40科,泛热带分布34科,没有中国特有科。属的分布区类型中,温带分布351属,中国特有属12属,反映出该区植物区系的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中国特有分布最多,共504种,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它们是构成中条山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种子植物 区系地理成分 中条山 山西
原文传递
AFLP分子标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郑先云 马恩波 郭亚平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05-409,共5页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 AFLP分子标记技术是一种建立在PCR技术和RFLP标记基础上的新的DNA指纹分析技术 ,具有多态性丰富、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所需DNA量少、可以在不知道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进行研究等特点 ,现已广泛用于构建遗传图谱、遗传多样性研究、系统进化及分类学、遗传育种和品质鉴定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该文介绍了AFLP标记技术的原理以及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LP分子标记 昆虫学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分子遗传标记
下载PDF
山西外来入侵植物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石瑛 谢树莲 王惠玲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23-27,共5页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山西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1种,隶属19科35属,其中水生植物1种,陆生植物40种.美洲的植物种类最多,达26种,占总种数的63%;亚热带分布的最多,有18个属,大多为适宜于温凉气候条件的杂草种类;作为蔬... 经过调查和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确定山西的外来入侵植物有41种,隶属19科35属,其中水生植物1种,陆生植物40种.美洲的植物种类最多,达26种,占总种数的63%;亚热带分布的最多,有18个属,大多为适宜于温凉气候条件的杂草种类;作为蔬菜、花卉和药用植物等有意引进的有32种,随人工引种带入或自然扩散无意引进的有9种;分布广、危害严重的植物有10种,它们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快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和严重危害农林业生产.针对山西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外来入侵种 入侵植物 防治对策
下载PDF
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殷波 张峰 +1 位作者 赵益善 樊敏霞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0-506,共7页
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脉东端的阳城县境内 ,1 1 2°2 2′1 1″~ 1 1 2° 31′35″E ,35°1 2′30″~ 35°1 7′2 0″N ,面积 5 5 73hm2 。蟒河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866种 ,隶属于 435属 1 0 3科 ,其中裸... 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脉东端的阳城县境内 ,1 1 2°2 2′1 1″~ 1 1 2° 31′35″E ,35°1 2′30″~ 35°1 7′2 0″N ,面积 5 5 73hm2 。蟒河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 866种 ,隶属于 435属 1 0 3科 ,其中裸子植物 3科 5属 6种 ,被子植物 1 0 0科 430属 860种 (双子叶植物 90科 364属748种 ;单子叶植物 1 0科 66属 1 1 2种 )。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多样。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 (共 45科 ,占总科数的 43.69% ) ,其次是温带分布 (共 2 9科 ,占 2 8.1 6% )。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共 2 64属 ,占总属数的 60 .69% ) ,其中北温带分布型优势明显 ( 1 36属 ,占总属数的 31 .2 6% ) ,反映出该区系明显的暖温带性质。种的分布区类型中国特有分布占有绝对优势 ( 30 5种 ,占总种数的 35 .2 2 % ) ,作为群落建群种或优势种的有油松、白皮松、青杨、红桦、橿子栎、青檀、锐齿槲栎、虎榛子、陕西荚蒾等 ,其次是温带亚洲分布 ( 1 90种 ,35 .2 2 % )、东亚分布 ( 1 5 4种 ,1 7.78% )。保护区内有国家级保护的珍惜濒危野生植物 8种 ,如南方红豆杉、连香树、无喙兰和天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河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山西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RNAi技术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细胞Fas表达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明社 汪世平 +4 位作者 赵中夫 王兰 杨慧 张国英 张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探讨RNAi技术对血吸虫病肝组织中Fas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腺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表达Fas-shRNA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细胞Fas的表达。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腺病毒载体对肝细胞的转染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 目的探讨RNAi技术对血吸虫病肝组织中Fas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腺病毒载体,在小鼠体内表达Fas-shRNA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细胞Fas的表达。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腺病毒载体对肝细胞的转染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Fas表达情况,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Fas 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均表明RNAi组Fas表达受到抑制(t=29.799,P<0.01),模型组和HK对照组Fas表达增强。对Fas mRNA表达的RT-PCR方法检测也与上述结果一致。腺病毒载体对肝细胞的转染率达78.5%。结论腺病毒载体Fas-shRNA能够有效抑制血吸虫病小鼠肝细胞Fas的表达,尾静脉注射腺病毒载体能高效率感染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 Fas(CD95) 腺病毒载体 血吸虫病 BALB/C小鼠
下载PDF
山西历山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张建民 张峰 樊龙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52,共9页
历山位于中条山山脉的东段 ,有种子植物 966种 ,隶属于 490属 1 2 3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 ,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温带属 2 90属 ,占总属数的 66.36%;温带种 5 0 4种 ,占总种数的 5 3.2 2 %)。对科属种区系成分和植被建群种和... 历山位于中条山山脉的东段 ,有种子植物 966种 ,隶属于 490属 1 2 3科。种子植物属种区系成分复杂多样 ,以温带成分占优势 (温带属 2 90属 ,占总属数的 66.36%;温带种 5 0 4种 ,占总种数的 5 3.2 2 %)。对科属种区系成分和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组成的分析表明 ,历山具有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特征。应用PCA排序和多样性指数对历山及部分山地植物属的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历山的植物区系成份与太白山、太岳山和泰山较为相似 ,而与关帝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历山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下载PDF
山西老陈醋熏醅工艺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李久长 马挺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1-33,共3页
以成熟醋醅为试验材料,油浴加热,水解反应和羰氨反应分段进行,通过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羰氨反应条件,即品温97℃,含水量50%,pH值为3,熏醅工艺由原来的144h缩短到15h ̄16h,其熏醅色泽可达到传统熏醅的质量,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 以成熟醋醅为试验材料,油浴加热,水解反应和羰氨反应分段进行,通过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确定了最佳羰氨反应条件,即品温97℃,含水量50%,pH值为3,熏醅工艺由原来的144h缩短到15h ̄16h,其熏醅色泽可达到传统熏醅的质量,理化指标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感官品尝亦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陈醋 熏醅工艺 油浴 水解反应 羰氨反应
下载PDF
山西沁河流域溪蟹生态调查及河流污染现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韩托 王茜 王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4-806,共3页
2006年9~10月,对山西晋城地区的河流及溪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林村河、丹河、巴公河、西河以及沁河下游水体整体发黑,丹河和巴公河还可闻到恶臭的异味;沁水县的河流均能采集到溪蟹,而其他三个县... 2006年9~10月,对山西晋城地区的河流及溪蟹进行了生态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该地区河流水体污染严重,林村河、丹河、巴公河、西河以及沁河下游水体整体发黑,丹河和巴公河还可闻到恶臭的异味;沁水县的河流均能采集到溪蟹,而其他三个县市溪蟹几乎绝迹;溪蟹的种群特征值如雌雄比值、种群生物密度和种群生物量随着河流的污染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河 晋城 河流污染 溪蟹 生态调查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波 刘承芸 孟紫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 主要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包括SCGE的原理、方法及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该技术可用多种污染物的检测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即SCGE对大气污染物、重金属、醛类及辐射污染的检测,具有高度敏感性,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环境污染物 DNA损伤
下载PDF
中药黄芪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潘安中 谢树莲 +1 位作者 张灯 秦雪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综述了中药黄芪的生物学特性、栽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与贮藏等,对黄芪栽培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黄芪栽培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 黄芪 栽培技术 中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