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能源环境领域研究生育人生态构建与实践——以山西大学能源环境学科群教育教学改革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郭芳芳 郝艳红 +2 位作者 田俊梅 张圆圆 程芳琴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立足山西能源大省的产业特色,山西大学发挥综合类大学能源环境领域多学科优势,提出“能力为基、创新为本、服务需求、回归工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组建由能源动力、环境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构成的学科群,形成学缘结... 基于教育生态理论,立足山西能源大省的产业特色,山西大学发挥综合类大学能源环境领域多学科优势,提出“能力为基、创新为本、服务需求、回归工程”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组建由能源动力、环境工程、控制工程等学科构成的学科群,形成学缘结构互补的导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搭建贯通政产学研用的载体,探索出“学生中心、四方联动、平台支撑、四位一体”的研究生育人生态,打造了服务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转型的政产学用的县域“襄垣模式”和产学研用的“大地模式”,培育了一批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创新型人才,社会影响广泛深远。这一育人生态不仅为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也为地方高校“政产学研用”共融提供了示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环境 学科群 研究生教育 育人生态
下载PDF
面向未来“双碳”形势下低阶煤高值化利用研究进展与思考
2
作者 种峻楷 胡广超 +4 位作者 高建明 霍向涛 郭敏 程芳琴 张梅 《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4-896,共13页
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主要以燃烧利用为主,附加值低;热解、气化等热转化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的清洁利用,但未改变煤炭能源利用属性;制备碳点等高附加值碳纳米功能材料,可实现煤的高值化和清洁高效利用,但其通常以高阶煤为原料并采用强... 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主要以燃烧利用为主,附加值低;热解、气化等热转化方式一定程度上实现煤的清洁利用,但未改变煤炭能源利用属性;制备碳点等高附加值碳纳米功能材料,可实现煤的高值化和清洁高效利用,但其通常以高阶煤为原料并采用强酸氧化法制备,产生二次污染同时造成残煤资源浪费.随着国家能源储备转型及“双碳”政策推进,清洁高效利用低阶煤、开发低阶煤非能源属性温和转化利用方法、制备高附加值新型碳纳米材料,成为低阶煤高值化利用的创新举措.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低阶煤分子结构特性及高值利用现状,分析了煤的利用转化方法和碳纳米材料制备的基本工艺,重点阐述了低阶煤化学转化过程中的氧化方法与最新进展,对比了不同氧化方法效果和不同煤种化学氧化产物、技术及经济性差异,指出未来低阶煤制备碳纳米材料应集中的研究方向为煤结构精准解析、高效解聚转化机理、杂原子赋存形式及作用分析和潜在应用领域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氧化转化 非能源属性 碳纳米材料 高值利用
下载PDF
基于资源和地质环境特征的河东煤田煤炭绿色开采战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汉斌 程芳琴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7,共10页
河东煤田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西麓的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产地,也是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岩溶大泉分布区。通过对河东煤田资源和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河东煤田中部离柳矿区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量占... 河东煤田位于黄河中游吕梁山西麓的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炼焦煤产地,也是水土流失和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频发区、岩溶大泉分布区。通过对河东煤田资源和地质环境特征的分析,发现河东煤田中部离柳矿区稀缺炼焦煤保有资源量占比河东煤田稀缺炼焦煤总量的70.8%,但开发强度高于煤田平均值,应从战略上重视离柳矿区的稀缺炼焦煤资源,进行保护性与节约式开采;河东煤田薄煤层占煤田煤层总厚的17.0%,离柳和石隰矿区薄煤层占其煤层总厚的近25.0%,应重视河东煤田薄煤层的开发,尤其是中部离柳矿区和石隰矿区的薄层炼焦煤资源,提高煤炭资源采收率;河东煤田地区采煤时,可充分利用当地的黄土资源与煤炭开采产生的煤矸石等材料大力发展充填开采,以减少地表的黄土滑坡与崩塌地质灾害与水土流失;河东煤田下伏奥陶系峰峰组上部地层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充分评价和利用峰峰组上部地层的富水性和隔水性能,可大幅提高煤炭采收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煤引发的地下岩溶水资源破坏,保护岩溶大泉。河东煤田是黄河中游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主战场。煤炭绿色开采技术能够实现河东煤田煤炭开发利用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未来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巨大,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共同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煤田 煤质特征 地质环境 开发利用 绿色开采 战略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芳琴 曹丽琼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50-52,共3页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改进,搭建了集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技术基础、研究方法与...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进行探索与改进,搭建了集学科基础理论、学科技术基础、研究方法与手段、学科技术动态四位一体的分层次、分类别的课程构架,通过教材建设、改变教学方法,实现了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培养 专业研究生 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乳液在分离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5
作者 王鑫 李恩泽 +1 位作者 肖夏慧 程芳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8-483,共6页
乳液是水(水溶液)、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多相分散系统,拥有出色的界面调控能力和传质性能,能够为基于界面作用的多相反应和物质传递提供稳定高效的环境,在物质分离过程中具有传质效率高、调控性强、经济安全等优势。通过调控乳液的组... 乳液是水(水溶液)、油、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多相分散系统,拥有出色的界面调控能力和传质性能,能够为基于界面作用的多相反应和物质传递提供稳定高效的环境,在物质分离过程中具有传质效率高、调控性强、经济安全等优势。通过调控乳液的组成和结构,赋予其不同领域物质分离的性能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乳液在资源回收、污染物分离处置、生物工程、医药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乳液分离技术的主要机理,最后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物质分离 资源回收利用 机理 研究趋势
下载PDF
杂质离子对冷析结晶硫酸镁形貌影响的规律研究
6
作者 杨敏航 徐楷 +2 位作者 成怀刚 程文婷 宋慧平 《无机盐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30,共9页
冷析结晶是生产结晶硫酸镁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得到的硫酸镁晶体往往形貌不规则且表面粗糙,限制了硫酸镁晶体在涂层、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针对原料卤水中常见离子Li^(+)、K^(+)、Ca^(2+)对结晶硫酸镁微观形貌的影响开展研究,以更好地... 冷析结晶是生产结晶硫酸镁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得到的硫酸镁晶体往往形貌不规则且表面粗糙,限制了硫酸镁晶体在涂层、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针对原料卤水中常见离子Li^(+)、K^(+)、Ca^(2+)对结晶硫酸镁微观形貌的影响开展研究,以更好地满足后续应用的需要。根据冷析法提取高纯硫酸镁水合物工艺,在MgSO_(4)-NaCl共饱和溶液的静置结晶中,对介稳态溶液及结晶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降温过程中NaCl会附着在结晶表面影响晶体形貌。杂质离子会提高溶剂共享型离子对(Mg^(2+)-H_(2)O-SO_(4)^(2-))的比例,使其更有利于MgSO_(4)·6H_(2)O的生长和析出;不改变降温结晶产物组成的同时,杂质离子会促使晶体表面Na含量降低,优化晶体形貌;当K_(2)SO_(4)浓度为300 mmol/L时,产品中Na质量分数可从0.57%降低至0.03%,得到规整的结晶产物。推测杂质离子会与Na^(+)竞争位于晶体表面的结晶位点,阻止钠盐成核,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上述推测。因此,溶液中少量杂质离子的存在有助于获得表面光滑、性质稳定的硫酸镁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冷析结晶 微观形貌 杂质离子
下载PDF
粉煤灰酸碱介质中锂资源提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闫光 刘伟峰 +2 位作者 孙淑英 郭彦霞 刘旭光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6-373,共8页
锂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材料,其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全球锂资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开采和提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煤炭燃烧产物之一的粉煤灰中有价金属的提取为解决锂资源供需紧迫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从粉煤... 锂资源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材料,其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全球锂资源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开采和提取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所需。煤炭燃烧产物之一的粉煤灰中有价金属的提取为解决锂资源供需紧迫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从粉煤灰中提取锂,主要是基于煅烧—酸/碱浸取法提取铝硅过程。锂资源在酸/碱浸取液作用下从粉煤灰中释放出来,形成低浓度含锂酸/碱溶液,然后采用溶剂萃取、吸附、沉淀等方法将锂分离富集出来。重点综述了粉煤灰不同酸/碱介质中锂资源的提取方法,对各种提锂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对粉煤灰提锂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锂资源 提取 酸/碱介质
下载PDF
电锅炉技术及其应用对环境影响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荣富 孟祥红 +2 位作者 李珏煊 邓德敏 廖洪强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针对电锅炉技术及其应用对环境影响,以绿色电力能源代替煤、油、气等常规化石能源,减少因化石能源在城镇人群聚集区终端使用造成"雾霾"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电锅炉的常用技术,分别阐述了不同... 针对电锅炉技术及其应用对环境影响,以绿色电力能源代替煤、油、气等常规化石能源,减少因化石能源在城镇人群聚集区终端使用造成"雾霾"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电锅炉的常用技术,分别阐述了不同种类电锅炉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工艺流程、应用领域,并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了电锅炉技术推广应用对城镇人口聚集区环境污染改善的效果,最后提出电锅炉技术的应用建议,为推行电锅炉技术选型提供依据,保证绿色环境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锅炉 技术 应用 环境效益
下载PDF
钢渣资源的农业利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卓琳 李华 +1 位作者 史永林 程芳琴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年第33期149-150,共2页
钢渣是炼钢过程中的副产品,作为废弃物长期堆存,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详细介绍了钢渣农业资源化利用的几种主要方式,旨在为钢渣农业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钢渣 资源化利用 农业利用
下载PDF
固废基水化硅酸钙制备及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崟源 朱干宇 +4 位作者 齐放 李会泉 陈艳 李少鹏 郭彦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7-533,共17页
大宗固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大多数固废中含有较多的硅资源和各种有价资源。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种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强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活化、保温材料制备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将大宗固废有价资源高效提... 大宗固废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大多数固废中含有较多的硅资源和各种有价资源。水化硅酸钙(C-S-H)是一种疏松多孔、表面活性强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泥活化、保温材料制备和重金属吸附等方面,将大宗固废有价资源高效提取和硅资源高效利用制备C-S-H相结合,是提高固废资源化和实现C-S-H材料规模化利用的良好途径。因此,本文分析了固废基C-S-H的合成方法及其结构、性能特点,论述了C-S-H材料在建材、环境、化工、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并进一步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大宗固废的硅资源利用和C-S-H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 大宗固废 建材 填料 吸附 资源化利用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锂资源提取的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莉 李莎莎 +2 位作者 郭彦霞 张学里 程芳琴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388-5399,共12页
随着锂资源供需关系的紧张和需求量日益增大,从海水、废旧锂电池以及粉煤灰等低品位或者二次资源中回收锂受到重视。综述了煤及粉煤灰中锂资源的含量及分布、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中锂资源提取的技术现状,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从其他低品位资... 随着锂资源供需关系的紧张和需求量日益增大,从海水、废旧锂电池以及粉煤灰等低品位或者二次资源中回收锂受到重视。综述了煤及粉煤灰中锂资源的含量及分布、粉煤灰多元复杂体系中锂资源提取的技术现状,回顾了当前国内外从其他低品位资源中提锂的技术方法、材料和反应机制,分别从碱性、中性、酸性三种不同的提锂环境进行总结和阐述,对其用于粉煤灰提锂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其他低品位资源中提锂的方法可为粉煤灰提锂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结尾对粉煤灰中锂资源的提取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粉煤灰中伴生资源协同提取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离子筛吸附 离子印迹 溶剂萃取
下载PDF
山西关闭煤矿资源二次利用关键地质问题及地质保障探讨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汉斌 杨玉静 程芳琴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8,共5页
针对山西关闭煤矿资源的二次利用现状,分析了关闭煤矿二次利用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地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全面系统收集全省关闭煤矿地质资料,摸清关闭煤矿资源赋存特征,加强基础研究;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精准利用关闭... 针对山西关闭煤矿资源的二次利用现状,分析了关闭煤矿二次利用面临的主要地质问题,并提出地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全面系统收集全省关闭煤矿地质资料,摸清关闭煤矿资源赋存特征,加强基础研究;因地制宜,一矿一策,精准利用关闭煤矿资源,根据煤矿资源赋存特征和类型以及所在区域位置,充分考虑关闭煤矿的资源特性和地质条件,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的开发利用方案;加大对关闭矿坑排水的处理与二次利用,尤其中南部酸性矿井水与北部严重缺水地区的矿井水二次利用;按照关闭煤矿的地质地理条件、稳定性、安全性、密闭性及距离城市的远近,探索关闭煤矿地下空间的梯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闭煤矿 二次利用 地质保障 废弃矿井 资源特征 地质条件
下载PDF
采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软件ReCiPe2016研究煤矸石和煤燃烧时As和Pb排放的环境效应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皓 王宝凤 +1 位作者 杨凤玲 程芳琴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02-1408,I0008,共8页
在煤和煤矸石燃烧的过程中,许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煤燃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环境效应很有必要。本研究运用ReCiPe2016软件计算了煤矸石和煤在330 MW煤粉炉、50 kW循环流化床和实验室燃烧时As和P... 在煤和煤矸石燃烧的过程中,许多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从而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研究煤燃烧过程中重金属排放的环境效应很有必要。本研究运用ReCiPe2016软件计算了煤矸石和煤在330 MW煤粉炉、50 kW循环流化床和实验室燃烧时As和Pb排放的环境影响值。结果表明当煤在330 MW煤粉炉燃烧的时候,底渣、飞灰、烟气中的As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值分别是3.28×10^-6、2.68×10^-5、3.89×10^-3,底渣、飞灰、烟气中的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值分别是8.57×10^-6、6.00×10^-5、4.83×10^-2。底渣中的As和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比飞灰中低;As和Pb排放到大气对环境的影响比排放到土壤高。另外,当煤在50 kW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时候,飞灰中的As和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值分别是3.26×10^-5和1.28×10^-4,底渣中的As和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值分别是1.16×10^-6和1.43×10^-5。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当煤矸石在实验室燃烧的时候,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As和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值升高。另外,As和Pb排放到大气对环境的影响占总环境的影响比例比排放到土壤高。此项研究还表明当煤在煤粉炉和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时候,相同工况下Pb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比As高。这项结果也为运用生命周期影响评价软件预测煤矸石在循环流化床燃烧As和Pb排放的环境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重金属 燃烧 环境效应
下载PDF
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建明 杜宗沅 +1 位作者 马舒佳 程芳琴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60-11068,共9页
在当今矿产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铁氧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能被广泛应用到电子电讯、催化、医药、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因此,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成为... 在当今矿产资源短缺的背景下,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铁氧体材料由于具有独特的电磁性能被广泛应用到电子电讯、催化、医药、新能源等各个领域,因此,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成为其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对铁氧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与合成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含锰矿物、红土镍矿、菱镁矿等多金属共伴生矿的成分、矿相特点,进一步对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协同利用制备铁氧体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系统总结了针对不同成分、矿相特点的矿产资源在制备铁氧体材料时采取的技术策略与路线,分析了金属元素在转化利用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及矿相调控机制,阐述了矿产资源中微量元素对铁氧体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与调控机制,为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铁氧体材料的低成本合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氧体 共伴生矿产资源 矿相调控 磁性能
下载PDF
表面分析技术新进展及在矿物工程研究中的应用--原子力显微镜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旭明 陆英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12,共12页
简要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操作原理;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从矿物表面疏水性和表面电性的表征、矿物颗粒与气泡和药剂间作用力分析以及矿物表面微观形貌成像等方面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矿物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 简要阐述了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操作原理;结合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从矿物表面疏水性和表面电性的表征、矿物颗粒与气泡和药剂间作用力分析以及矿物表面微观形貌成像等方面对原子力显微镜在矿物工程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作了概括介绍。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能与各种检测表征技术结合,在不同领域得到持续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力显微镜 矿物颗粒 表面疏水性 表面电性 作用力 微观形貌成像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焦化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瑞彤 郭沛 +2 位作者 吴海滨 杨玉静 赵宇阳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172-175,共4页
本文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宏观规划角度针对焦化产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对焦化企业碳排放工艺技术、碳排放总量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双碳”目标下煤焦化产业可以探索建立风、光、电、热、气多... 本文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宏观规划角度针对焦化产业在绿色转型发展中面临的技术和管理问题通过调研和访谈等方式对焦化企业碳排放工艺技术、碳排放总量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了“双碳”目标下煤焦化产业可以探索建立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提升煤焦化行业碳排放管理水平,开发“固碳”化工产品,研发“碳耦合”相关技术,实现散气废气碳捕集碳回收利用的绿色低碳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重点行业中的焦化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路径,为山西省实现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提供建设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焦化产业 碳排放分析 绿色低碳
下载PDF
粉煤灰基注浆材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魏芳 宋慧平 +3 位作者 周建军 段德丹 刘倩 成怀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3-676,共4页
综述了粉煤灰基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粉煤灰基注浆材料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提高注浆材料中粉煤灰的利用率,进行了粉煤灰活化方式的评估,对改善粉煤灰基注浆材料各项性能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和建议,以期为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应用... 综述了粉煤灰基注浆材料的研究现状,并对粉煤灰基注浆材料的工程应用进行了总结。针对提高注浆材料中粉煤灰的利用率,进行了粉煤灰活化方式的评估,对改善粉煤灰基注浆材料各项性能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和建议,以期为固体废弃物的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注浆材料 激发活化 凝结时间 流动性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目标情景下的电解铝行业低碳路径探究——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茜 贾永斌 +2 位作者 狄子琛 杨凤玲 吴海滨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在“双碳”背景下,铝冶炼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以山西省某电解铝企业为例,对2021年该企业各环节碳排放进行核算,识别影响电解铝行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21-2030年山西省电力结构调整、电解铝低碳技术升级及再... 在“双碳”背景下,铝冶炼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以山西省某电解铝企业为例,对2021年该企业各环节碳排放进行核算,识别影响电解铝行业碳减排的主要因素。采用情景分析法,对2021-2030年山西省电力结构调整、电解铝低碳技术升级及再生铝应用进行预测,建立电解铝碳排放多因素分析模型,探究在基准情景、政策情景下各控制变量对降低企业吨铝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力结构变化对该企业温室气体减排量贡献最大,2030年基准情景下减排量可占总排放量的31.63%,政策情景下减排量占总排放量的40.66%;电力结构变化及再生铝占比变量耦合时,减排效果最为显著,2030年政策情景中减排量占总排放量的67.82%;三耦合情况下,该企业碳排放逐步趋于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电解铝 碳排放 情景分析 低碳路径
下载PDF
多种晶型纳米碳酸钙制备及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裕兴 张金才 程芳琴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通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纳米碳酸钙晶型的多样性,导致其在不同领域具备不同的应用潜力。因此,对不同晶型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生长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 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通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纳米碳酸钙晶型的多样性,导致其在不同领域具备不同的应用潜力。因此,对不同晶型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生长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有目标地制备特定晶型产品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首先概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构,并总结了两种常见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和机理;其次重点阐述了晶型控制剂和制备工艺对纳米碳酸钙晶型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两种反应器能够增强溶液间微观混合效果,从而大幅提高整体反应效率;最后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结晶过程同时受晶体成核和晶体生长共同控制。通过研究这两个结晶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内在机理,最终实现晶型和形貌的精确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晶型调控 形成机理 晶型控制剂
下载PDF
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鑫蕊 张金才 +1 位作者 宋慧平 程芳琴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1-3063,共13页
生物质基碳材料具有可再生性和灵活的微观结构可调性,作为高效、廉价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原生生物质衍生炭存在有低孔隙率、低比表面积和比电容不足等缺点。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导电性等都会影响超级... 生物质基碳材料具有可再生性和灵活的微观结构可调性,作为高效、廉价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原生生物质衍生炭存在有低孔隙率、低比表面积和比电容不足等缺点。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和导电性等都会影响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故如何制造具有高比电容、快速充放电且兼具一定柔性的电极材料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重点。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的类别、储能机理以及生物质基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分析了高质量负载电极的关键性能评价参数,并对其电化学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将不同种类的储能器械集成复合型能源存储器械,以满足各领域需求。复合型的能源存储器械,大大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的综合性能,因此研发高效、稳定的电能存储技术对于缓解能源短缺、减少环境污染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碳材料 制备方法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