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访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田克勤教授 被引量:4
1
作者 田克勤 张健彪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2021年7月1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七一”讲话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提出的一系列新... 2021年7月1日,是一个光辉的日子。这一天,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七一”讲话是一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我们在新时代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政治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宣言 东北师范大学 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 田克勤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下载PDF
批判与超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域下全球治理价值反思
2
作者 乔玉强 《理论导刊》 2024年第3期110-117,124,共9页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全球治理是一种基于价值支撑和价值目标的世界历史实践,会随着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诉求。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价值曾在传统解构和现代建构中发挥过历史性作用。然而...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全球治理是一种基于价值支撑和价值目标的世界历史实践,会随着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诉求。在世界历史进程中,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治理价值曾在传统解构和现代建构中发挥过历史性作用。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宰制的全球治理已经达到其历史效能的极限,世界历史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全球治理须实现从“统治”到“治理”的价值转变。因此,全球治理的价值重塑必须遵循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客观规律,以现阶段人类共同体存在样态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现实基础,在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共存中为全球治理价值注入新内涵,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全球治理观变革全球治理价值目标的实践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全球治理价值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论“生命·实践”教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及启示
3
作者 郭建斌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8期3-9,共7页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作为中国当代原创性教育学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思想之源、研究之法、概念之基、实践之力。“生命·实践”教育学拓展了马... 哲学是教育学之母。作为中国当代原创性教育学的“生命·实践”教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思想之源、研究之法、概念之基、实践之力。“生命·实践”教育学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学中的转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关系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研究,厘清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育研究的元问题,注重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元研究
下载PDF
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新发展理念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内容的思考
4
作者 尹国荣 李伟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9期67-70,共4页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最重要、最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和不断丰富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全面、完整、准确地... 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提出的最重要、最主要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运用唯物辩证法提出和不断丰富的理念,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哲学内涵,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论 辩证法
下载PDF
第二次机器革命与主体重塑的马克思主义释读
5
作者 江林謄 乔瑞金 《关东学刊》 2023年第2期5-15,共11页
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为代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将再一次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引起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和基本面貌的根本转变。在有望开辟出本质区别于所谓现代资本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同时,将彻底变革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 以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为代表的第二次机器革命将再一次改变人类历史进程,引起整个社会发展状况和基本面貌的根本转变。在有望开辟出本质区别于所谓现代资本文明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同时,将彻底变革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由此重新塑造出一种全然不同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条件下的全新人类主体。这种社会巨变正在使当代哲学研究所要把握的对象性存在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准确把握和解释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内涵及其同主体重塑问题之间的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发展创新,不仅关涉整个人类现实的社会生存和社会实践,而且关涉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机器革命 智能化时代 主体重塑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研究的逻辑方法析论——基于元理论方法的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占文 王丹 《观察与思考》 2019年第5期36-45,共10页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缺失,那就是忽视对"命题"进行元理论层面最具普遍意义的深入分析。没有"命题分析"的命题研究,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研究在方法论上的... 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缺失,那就是忽视对"命题"进行元理论层面最具普遍意义的深入分析。没有"命题分析"的命题研究,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研究在方法论上的缺失。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表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实"的逻辑形式,二者的关系在于"命题"决定于"事实"而不是相反。只有遵循"命题--事实--命题"的逻辑认知路径、从"命题"切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实",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命题态度"干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研究,进而才能保证研究程序的逻辑性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集"方法·理论·政治·大众"于一体的"复杂事实",因而是一个"方法·理论·政治·大众"多维表达的分子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命题 元理论方法
下载PDF
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逻辑构建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亮亮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55,共6页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产生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新时代将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追本溯源寻找二者的契合点是逻辑起点。遵循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信仰形成规律,从...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产生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新时代将抗疫精神融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追本溯源寻找二者的契合点是逻辑起点。遵循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相统一的信仰形成规律,从教人以"知"到启人以"思",可以实现逻辑构建。面向现实的个人,将抗疫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教育、生活世界、网络空间,从启人以"思"到励人以"行",可以实现路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精神 马克思主义 信仰教育 事实与价值差异 知情意行相统一 学校教育 生活世界 网络空间
下载PDF
马克思生态农业视域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邓韬 杨帆 俎邵静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1期1-5,共5页
为研究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机制,采用文献法,通过分析马克思生态农业理论的内涵,在技术、产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的三维逻辑框架,并总结当前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应当加快科技创新步... 为研究我国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机制,采用文献法,通过分析马克思生态农业理论的内涵,在技术、产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现代生态农业的三维逻辑框架,并总结当前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应当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制度结构以建立健全农业发展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生态农业 现实问题 发展机制 路径 马克思生态农业理论
下载PDF
“劳动所得”与“劳动应得”的辩证分析——兼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品质
9
作者 刘秀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3-70,共8页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劳动所得 劳动应得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考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忠强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第1期113-115,共3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自己深入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而且还严格要求并亲自带领其他党员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延安时期毛泽东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过程,不仅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且对...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仅自己深入系统地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而且还严格要求并亲自带领其他党员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延安时期毛泽东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过程,不仅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而且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有益的学理探索,同时也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理基础
下载PDF
共同体的分裂及其解决方案——马克思对黑格尔政治理性的批判与超越
11
作者 孟雨桐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3年第4期67-77,共11页
近代以来以等级制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解体,新兴的市民社会成为单子式个人出于利己目而自发构成的组织形式。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私利性使其无法克服不平等的加剧和分裂的倾向,因此要诉诸政治理性的统筹功能,以国家的普遍性力量来弥合... 近代以来以等级制为基础的传统共同体解体,新兴的市民社会成为单子式个人出于利己目而自发构成的组织形式。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的私利性使其无法克服不平等的加剧和分裂的倾向,因此要诉诸政治理性的统筹功能,以国家的普遍性力量来弥合市民社会的矛盾。马克思则认识到现实的经济利益对政治理性的发挥有着巨大影响,他批判黑格尔的方案只是表面的概念游戏,并深入到经济关系中考察共同体分裂的原因,最终提出超越政治理性框架的全新方案,即无产阶级发动消灭私有制的社会革命并在新的物质基础上重建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分裂 政治理性 批判 超越
下载PDF
同质性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的思维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占文 张倩 《观察与思考》 2018年第8期50-57,共8页
理论思维在理论创立和知识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质性理论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创立的思维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劳资关系分析、阶级斗争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是同质性理论思维在理论创立过程中的集中反映。进入新时代,把坚... 理论思维在理论创立和知识创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质性理论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创立的思维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劳资关系分析、阶级斗争思想和世界历史理论是同质性理论思维在理论创立过程中的集中反映。进入新时代,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深入分析世情国情相结合、把剖析全球化时代"资本"及其本质的同质性思维与分析时代特征的差异性思维相结合,逐步提高全党把握全局和领导发展的能力,是全球化时代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的迫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质性理论思维 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立 知识创新
下载PDF
私有财产的哲学本质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向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秀 《晋阳学刊》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历史上对私有财产及其本质的把握没有超出意志关系的范畴,依据不同的意志关系为私有财产权利确立了正当性的基础。马克思在揭露作为意志关系的私有财产的实质中从“副本批判”转向“原本批判”,在真实意义上完成了现代哲学任务的转向。... 历史上对私有财产及其本质的把握没有超出意志关系的范畴,依据不同的意志关系为私有财产权利确立了正当性的基础。马克思在揭露作为意志关系的私有财产的实质中从“副本批判”转向“原本批判”,在真实意义上完成了现代哲学任务的转向。马克思依据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从意志关系转向生产关系把握现代财产关系的总和,但是由于从生产关系把握私有财产及其关系易于成为从人类发展进程描述私有财产起源和发展的事实,因而必须在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关系中完成对私有财产及其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 意志关系 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在为谁代言——与林剑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占文 刘岚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林剑教授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代言的"。实际上,剖析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在为谁代言时,追问和反思以下几个问题至关重要: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能完全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马克思主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 林剑教授撰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代言的"。实际上,剖析马克思主义究竟是在为谁代言时,追问和反思以下几个问题至关重要: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能完全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马克思主义"、究竟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之代言的"无产阶级"、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为被压迫或被剥削阶级代言、为穷人代言的立场是误读与误释"的论断。文章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得出结论:在剖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时应该最大限度地贯彻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普遍意义上,从唯物史观出发"马克思主义是为被剥削的劳动者阶级代言"。因此,笼统地谈论"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代言",这既缺乏整体性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论据支撑,也没有最大限度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思想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基本立场 代言 无产阶级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15
作者 高聪聪 《神州》 2017年第3期152-152,共1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代替了传统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广泛传播,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相互交流,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代替了传统媒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广泛传播,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相互交流,并且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提供了许多平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发展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带来了许多挑战.所以,虽然新媒体存在许多传播优势,但要如何利用新媒体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与功利主义者的根本分歧——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对施蒂纳的批判入手
16
作者 孟雨桐 《晋阳学刊》 2022年第3期77-83,共7页
尽管马克思在多处文本中都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仍有学者因为他是从物质利益和需要的满足出发来谈理想社会而将其道德理论归约为一种功利主义。通过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中对施蒂纳利己主义的批判,可以呈现... 尽管马克思在多处文本中都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仍有学者因为他是从物质利益和需要的满足出发来谈理想社会而将其道德理论归约为一种功利主义。通过分析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圣麦克斯”章中对施蒂纳利己主义的批判,可以呈现马克思与功利主义者的根本分歧:他反对抽象地谈论“总体利益最大化”,强调“需要”有正当和非正当之分;反对“个人各尽所能剥削他人以获得利益”,强调利益总体应该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公正地分配;反对将共同利益还原为单子式的私人利益,强调“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团结一致的。澄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马克思的道德立场,回击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庸俗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施蒂纳 功利主义 利己主义
下载PDF
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
17
作者 尹占文 刘岚清 《观察与思考》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经典文本,它的问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第一,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社会构成;第二,首次... 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经典文本,它的问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些贡献集中体现在:第一,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的社会构成;第二,首次初步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中国化;第三,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阶级斗争和革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独特贡献
下载PDF
大变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传播理论新探
18
作者 张利萍 《晋中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9-22,共4页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大变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制胜基点在于运用战略思维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发掘化解危机功能,营造危机应对文化,抓住传播的核心主体,调动传播战略能力,突...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大变局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传播的制胜基点在于运用战略思维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发掘化解危机功能,营造危机应对文化,抓住传播的核心主体,调动传播战略能力,突破传播压力复杂化问题,捍卫传播战略目标,维护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播
下载PDF
当代中国问题与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九态三步”理念之于培育创新人才
19
作者 李晓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8年第1期324-333,共10页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每个生命个体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这...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科技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当代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每个生命个体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才能够真正得到提升。这样,聚焦点就转到了人才培养这个百年大计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具体实践,在关于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才"全面发展"的思想,认为"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即本文所说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科学实施"九态三步"理念是科学培育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实效途径,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着力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关节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态三步 创新人才 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马克思读书观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忠强 刘泠君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3期112-116,共5页
马克思不仅是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读书学习之楷模。马克思在其毕生丰富的读书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意蕴深邃、体系完备的读书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马克思读书观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 马克思不仅是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位博览群书的读书学习之楷模。马克思在其毕生丰富的读书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意蕴深邃、体系完备的读书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马克思读书观的研究主要是围绕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态度、实践基础、示范效应等方面展开的。整体而言,学界对马克思读书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为此,学界应对马克思的读书观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学理探讨,以推动其生平和思想研究,进而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读书观 研究价值 研究进展 学理反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