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善昼夜节律紊乱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作者 秦小英 刘慧 +1 位作者 韩冲芳 贺建东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 探讨间断补充睡眠能否减轻昼夜节律紊乱加重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及高脂高糖饮食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 目的 探讨间断补充睡眠能否减轻昼夜节律紊乱加重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及高脂高糖饮食构建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DA)30 min,再灌注120 min]、昼夜节律紊乱组(Crd组,每日持续24 h光照并提供食物)、间断补充睡眠组(Dss组,夜间每光照3 h关闭1.5 h补充睡眠)。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体积;ELISA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生物钟基因Bmal1、Rev-erbα的表达量。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体积明显增大,血清CK-MB活性和cTnⅠ含量明显升高,心肌组织Bmall表达下调,Rev-erbα上调(P<0.05);与I/R组相比,Crd组心肌梗死体积增大,血清CK-MB活性和cTnⅠ含量升高,心肌组织钟基因Bmal1表达下调、Rev-erbα表达上调(P<0.05);与Crd组相比,Dss组心肌梗死体积减小,血清cTnⅠ含量和CK-MB活性降低,钟基因Bmal1表达上调、Rev-erbα表达下调(P<0.05)。结论 间断补充睡眠可减轻由昼夜节律紊乱加重的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昼夜节律紊乱 糖尿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口腔医学大数据智能分析
2
作者 贺志文 张清泉 +4 位作者 刘青梅 师高翔 王琳 于琦 田志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口腔医学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广泛。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已逐步运用于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辅助诊断系统、风险预测的预警等。在口腔医学中人工智能的子领域分支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口腔医学中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加广泛。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已逐步运用于口腔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辅助诊断系统、风险预测的预警等。在口腔医学中人工智能的子领域分支深度学习和卷积神经网络已经得到初步应用并获得较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口腔大数据智能分析应用的相关进展。深入了解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在口腔医学应用的现状和前景,并简要介绍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分析为推动智慧口腔医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大数据智能分析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也将进一步促进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学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和BDNF/TrkB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崔建梅 宋艳丽 +5 位作者 苏英敏 周琛斐 杨子欣 李中华 苏晓云 王晓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2,共10页
目的:通过检测前额叶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及凋亡蛋白和BDNF、TrkB蛋白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10)、应激模型组(CUMS group,n=10)... 目的:通过检测前额叶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及凋亡蛋白和BDNF、TrkB蛋白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10)、应激模型组(CUMS group,n=10)及应激运动组(CUMS+E group,n=10)。随后,CUMS组及CUMS+E组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同时,CUMS+E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18~20 m/min)。运动及应激结束后采用开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并于实验前及实验期间每周测量大鼠体重,westernblot实验测定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CHOP、Bcl2/Bax及BDNF/TrkB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蔗糖偏爱实验中CUMS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及蔗糖偏爱率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静止时间增加、静止潜伏期及攀爬时间均显著缩短;开场实验中大鼠中央格时间显著缩短、水平穿格次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下降;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新环境中大鼠摄食潜伏期延长,并且大鼠体重增长缓慢。CUMS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CHOP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及BDNF、TrkB表达明显下降。(2)4周跑台运动可显著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与CUMS组比较,CUMS+E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及BDNF、Trk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跑台运动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此运动激活前额叶皮质BDNF-TrkB信号通路及降低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CHOP通路诱导的凋亡有关,提示跑台运动可能通过BDNF/TrkB信号通路调节的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CHOP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行为 内质网应激 凋亡 BDNF/TrkB
下载PDF
运动预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融合和分裂的影响
4
作者 刘俊蓉 周琛婓 +4 位作者 王晓鹏 刘珂 唐丽 苏晓云 崔建梅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99,共9页
目的:探讨8周跑台运动预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纤维结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预干预影响I/R大鼠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探讨8周跑台运动预干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纤维结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及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预干预影响I/R大鼠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假手术运动组(EX)、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及运动预干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EX),每组16只,随后对EX组及I/R+EX组大鼠进行8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预干预。运动结束后,通过结扎左冠脉动脉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I/R模型,采用BL-420S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缺血前、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 3个时间点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DEP)及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于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心肌组织,然后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结构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心肌组织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blot实验测定心肌组织Drp1及OPA1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心肌组织呈现明显的病理改变,LVSP、+dp/dtmax及-dp/dtmax(P<0.01)均显著下降,LVDEP(P<0.01)显著增加;心肌组织SOD活性(P<0.01)及OPA1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下降,MDA水平(P<0.01)及Drp1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增加。(2)8周跑台运动预干预可显著改善I/R大鼠的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及心脏功能,与I/R组比较,I/R+EX组大鼠心肌组织SOD活性(P<0.05)及OPA1蛋白表达(P<0.01)均显著增加,MDA水平(P<0.01)及Drp1蛋白表达(P<0.05)均显著下降。结论:运动预干预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此运动维持线粒体分裂与融合的动态平衡,减轻I/R诱导的心肌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干预 心肌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动力相关蛋白1 视神经萎缩蛋白1
下载PDF
咪唑安定通过调控miR-4458/NF-κB通路影响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5
作者 刘爱芬 王辉 王晓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第11期1665-1671,共7页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微小RNA-4458(miR-445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有关。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开展实验。用不同浓度咪唑安定处理结肠癌细... 目的研究咪唑安定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是否与调控微小RNA-4458(miR-445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有关。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开展实验。用不同浓度咪唑安定处理结肠癌细胞SW620,噻唑蓝法、Transwell实验检测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MMP9、磷酸化的NF-κB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p65)和磷酸化的NF-κB抑制蛋白-α(phosphorylated NF-κB inhibitory protein-α,p-IкBα)表达,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miR-4458表达。转染miR-4458抑制物至SW620细胞,采用上述方法评估抑制miR-4458表达对SW620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咪唑安定处理显著降低SW620细胞增殖活力[(0.843±0.05)、(0.611±0.04)、(0.527±0.03)比(1.089±0.07)]、迁移能力[(147±10.49)个、(117±8.06)个、(83±6.13)个比(179±13.07)个]和侵袭能力[(113±8.67)个、(89±4.71)个、(61±3.79)个比(136±9.14)个](均P<0.05),并下调CyclinD1[(0.70±0.05)、(0.51±0.03)、(0.44±0.03)比(0.83±0.07)]、MMP2[(0.73±0.05)、(0.56±0.04)、(0.45±0.03)比(0.91±0.07)]、MMP9[(0.58±0.04)、(0.41±0.03)、(0.34±0.02)比(0.76±0.06)]、p-p65[(0.70±0.05)、(0.57±0.04)、(0.43±0.03)比(0.83±0.07)]和p-IкBα[(0.61±0.04)、(0.48±0.04)、(0.37±0.02)比(0.71±0.05)]蛋白的表达(均P<0.05),上调miR-4458[(1.43±0.10)、(1.89±0.15)、(2.01±0.14)比(1.00±0.08)]表达(均P<0.05)。抑制miR-4458表达显著增加SW620细胞增殖活力[(1.428±0.11)比(1.093±0.08)]、迁移能力[(237±19.76)个比(183±14.55)个]和侵袭能力[(179±14.12)个比(131±8.14)个](均P<0.05),上调CyclinD1[(1.37±0.11)比(0.85±0.06)]、MMP2[(1.58±0.12)比(0.93±0.08)]和MMP9[(1.11±0.09)比(0.77±0.06)]蛋白表达(均P<0.05)。抑制miR-4458表达可减弱咪唑安定对SW620细胞增殖活力[(0.978±0.07)比(0.534±0.04)]、迁移能力[(173±9.84)个比(87±5.73)个]、侵袭能力[(143±11.04)个比(65±4.13)个]以及CyclinD1[(0.81±0.06)比(0.43±0.02)]、MMP2[(0.89±0.08)比(0.48±0.03)]和MMP9[(0.75±0.05)比(0.36±0.0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均P<0.05)。抑制NF-κB通路可逆转抑制miR-4458表达对咪唑安定处理的SW620细胞增殖[(0.547±0.03)比(0.978±0.07)]、迁移[(76±4.19)个比(173±9.84)个]和侵袭[(61±4.05)个比(143±11.04)个]的影响(均P<0.05)。结论咪唑安定通过上调miR-4458和抑制NF-κB活化对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安定 结肠癌 miR-4458 NF-ΚB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HIF-1α/EphrinA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因素削弱七氟醚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佩 贺建东 +2 位作者 韩冲芳 杨文曲 邓捷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HIF-1α/EphrinA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0-260 g,采用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持续喂养8周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与HIF-1α/EphrinA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质量210-260 g,采用腹腔注射50 mg/kg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高糖饲料持续喂养8周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60只糖尿病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组)、HIF-1α激活剂DMOG组(DMOG组)、HIF-1α激活剂DMOG加七氟醚后处理组(DMOG+SP组)。sham组在心脏左冠脉前降支只穿线不结扎,其余各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MOG组在手术前24 h腹腔注射DMOG 40 mg/kg。DMOG+SP组在松开结扎线的前5 min吸入2.5%的七氟醚维持15 min。再灌注120 min时取下心肌组织,TTC染色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病理学损伤,采用免疫荧光共定位观察HIF-1α、EphrinA1的位置,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IF-1α、EphrinA1蛋白含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其余4组心肌梗死面积增大(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HIF-1α、EphrinA1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I/R组相比,DMOG组和DMOG+SP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HIF-1α、EphrinA1蛋白表达上调(P<0.05)。SP组与I/R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OG组相比,DMOG+SP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病理学损伤减轻,HIF-1α和EphrinA1蛋白表达上调(P<0.05)。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HIF-1α和EphrinA1均分布于心肌细胞的细胞质上,且二者存在共定位的关系。结论七氟醚的心肌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中消失可能与糖尿病因素抑制HIF-1α/EphrinA1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糖尿病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
下载PDF
肩胛上神经阻滞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海燕 王慧 +2 位作者 韩冲芳 张卫卫 段应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78-781,共4页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因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与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慢性疼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13.8%~20.6%并逐年增高[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因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与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慢性疼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该病多发于50岁左右人群,发病率13.8%~20.6%并逐年增高[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不良反应;而单点神经阻滞由于肩部神经分布较丰富且存在交叉支配[2],不能解决所有病人的疼痛;多点注射势必增加药物毒性反应和穿刺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毒性反应 神经阻滞 经皮穴位电刺激 多点注射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肩关节周围炎 退行性病变 慢性疼痛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及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雪丽 杨文曲 +2 位作者 韩冲芳 常鑫 陈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92-597,共6页
目的探究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及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月龄2~3月,体质量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组)、七氟烷后处理+心... 目的探究七氟烷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及海马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月龄2~3月,体质量200~25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组)、七氟烷后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组(sevoflurane postconditioning+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SP组)。采用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P组大鼠于再灌注前10 min时开始吸入2.4%的七氟烷,持续15 min。再灌注120 min时,股动脉采血2 ml,随后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再灌注后第1~5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取大鼠海马组织,随后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MI/R组和SP组大鼠血清cTnI浓度升高(P<0.05),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穿过原平台次数减少(P<0.05),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增加(P<0.05);与MI/R组比较,SP组大鼠血清cTnI浓度降低(P<0.05),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穿过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含量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凋亡指数减少(P<0.05)。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可以降低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及蛋白表达量,减少神经元凋亡,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认知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 凋亡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家泽玮 王海燕 +5 位作者 陈建平 李泽敏 许银红 齐运杰 张紫琪 张璐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第4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于断开...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择期行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于断开脐带后即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B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所有产妇均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记录麻醉前(T1)及胎盘剥离后3 min(T2)、6 min(T3)、12 min(T4)、20 min(T5)、30 min(T6)时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并测定血清IGFBP-1水平。记录两组腹痛、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A组产妇心率于T5和T6时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间SpO_(2)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6时血清IGFBP-1水平高于T1时(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减少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的腹痛、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同时,对产妇血清IGFBP-1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妊娠期高血压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剖宫产术
下载PDF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0
作者 安秀君 张卓 +11 位作者 陈骏萍 孟波 贾慧群 倪新莉 韩冲芳 拉巴次仁 韩非 张毅 尹春琳 张野 薛张纲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56-1260,共5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5岁,因“左上肺癌术后3月余,为求右上肺手术”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行胸腔镜左上肺S1+2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4 d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不规则混杂磨玻璃斑片影,肿瘤性可能。(2)...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5岁,因“左上肺癌术后3月余,为求右上肺手术”入院。患者3个多月前行胸腔镜左上肺S1+2段切除+淋巴结清扫术,4 d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前段不规则混杂磨玻璃斑片影,肿瘤性可能。(2)既往史:高血压10余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BP最高160∕100 mmHg(1 mmHg=0.133 kPa)。高脂血症10余年,口服阿托伐他汀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6月余,无胸闷、胸痛,未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5月余,于神经内科治疗后好转,无明显后遗症,未服用相关药物。否认精神疾病、传染病病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吸烟与饮酒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右肺上叶 病史摘要 淋巴结清扫术 精神疾病 左上肺 右上肺 肿瘤性
原文传递
合并心功能不全高龄患者行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扩大切除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1
作者 范梅笑 李岩 +12 位作者 路志红 雷翀 王剑 孙冬冬 刘敬臣 韩冲芳 刁玉刚 王古岩 林献忠 王晟 欧阳文 薛张纲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8-371,共4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2岁,身高145 cm,体质量45 kg。因"间断鼻出血、鼻阻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间断鼻阻,涕中带血,于外院诊断为"右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既往史:冠心...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女性,年龄72岁,身高145 cm,体质量45 kg。因"间断鼻出血、鼻阻1年"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间断鼻阻,涕中带血,于外院诊断为"右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既往史:冠心病6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5年前因窦性心动过缓(40次/min)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3年前因前降支7段、回旋支11~13段交界重度狭窄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均1次/d)。6个月前行鼻腔鼻窦肿瘤放疗。偶有血压升高,未服药治疗。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吸毒史。(3)入院诊断:右侧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拟在全麻下行经鼻内镜右侧鼻腔鼻窦肿物扩大切除,右侧全组鼻窦开放,右侧鼻腔外侧壁切除,鼻中隔部分切除,备颅底切除、颅底修复、眶筋膜修复,左侧鼻腔黏连分离,鼻腔肿物探查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功能不全 二尖瓣狭窄 鼻腔外侧壁 食物过敏史 病史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
原文传递
合并低射血分数冠心病老年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2
作者 杨湾湾 雷翀 +12 位作者 薛张纲 欧阳文 刘敬臣 韩冲芳 刁玉刚 王古岩 林献忠 王晟 张大伟 王剑 孙冬冬 王天龙 路志红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7岁,身高173 cm,体质量74 kg。左髋部疼痛2月余,下蹲及劳累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无皮肤发红、发热、明显肿胀。曾对症保守治疗(口服止疼药),疼痛有所缓解。在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左股... 一、病例介绍1.病史摘要(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67岁,身高173 cm,体质量74 kg。左髋部疼痛2月余,下蹲及劳累时明显,休息后稍缓解,无皮肤发红、发热、明显肿胀。曾对症保守治疗(口服止疼药),疼痛有所缓解。在当地医院CT检查显示左股骨头及股骨颈溶骨性骨质破坏,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本院,门诊以"左股骨远端肿瘤"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可、体力可、食欲食量可、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平日能缓慢上二楼,可完成打扫卫生等活动,近半年无心脏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史摘要 老年患者 髋部疼痛 股骨远端 溶骨性骨质破坏 半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管理 股骨颈
原文传递
电针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P2X4R-p38 MAPK-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
13
作者 王祥 霍建忠 +2 位作者 韩冲芳 杨文曲 贺建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8,共5页
目的评价电针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离子型嘌呤受体4(P2X4R)-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90~23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 目的评价电针对三叉神经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离子型嘌呤受体4(P2X4R)-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90~23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和电针组(E组)。采用三叉神经眶下支慢性缩窄术制备三叉神经痛模型。E组于造模后行患侧百会穴、下关穴电针刺激20 min,频率80 Hz,2次/d,连续14 d。于造模前1 d、造模后3、7、14、21和28 d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FMT)。末次行为学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2X4R、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p-p38 MAPK)和BDNF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含量,HE染色观察三叉神经节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TN组造模后各时点FMT降低,三叉神经节P2X4R、p-p38 MAPK和BDNF表达上调,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三叉神经节病理学损伤明显;与TN组比较,E组造模后各时点FMT升高,三叉神经节P2X4R、p-p38 MAPK和BDNF表达下调,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三叉神经节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电针减轻大鼠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可能与抑制三叉神经P2X4R-p38 MAPK-BDNF信号通路活性,减轻神经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三叉神经痛 受体 嘌呤能P2X4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三叉神经痛维持中的作用:大鼠实验研究
14
作者 王祥 韩冲芳 +4 位作者 杨文曲 贺建东 陈建平 高翔 张建文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痛(TN)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 目的评价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在大鼠三叉神经痛(TN)维持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180~22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三叉神经痛组(TN组)、三叉神经痛+生理盐水组(TN+NS组)和三叉神经痛+SB203580组(TN+SB203580组)。TN组、TN+NS组、TN+SB203580组采用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术造模,S组只暴露眶下神经,不结扎;TN+SB203580组大鼠造模前4 h腹腔注射SB203580。TN+NS组大鼠造模前4 h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于造模前1 d、造模后1、2、3及4周(T0~T4)时测定面部机械痛阈(MWT)。机械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三叉神经节,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38 MAPK、p-p38 MAPK、p-NF-κB p65表达,ELISA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TN组、TN+NS组和TN+SB203580组T1~T4时MWT降低,TNF-α、IL-1β及IL-6含量升高(P<0.05);TN组、TN+NS组p-p38 MAPK表达上调[(0.81±0.03)、(0.80±0.05)比(0.44±0.02),P<0.05]和p-NF-κB p65表达上调[(0.74±0.08)、(0.77±0.08)比(0.45±0.07),P<0.05]。与TN组和TN+NS组比较,TN+SB203580组T1~T4时MWT升高,p-p38 MAPK表达下调[(0.45±0.04)比(0.81±0.03)、(0.80±0.05),P<0.05]和p-NF-κB p65表达下调[(0.44±0.05)比(0.74±0.08)、(0.77±0.08),P<0.05],TNF-α、IL-1β及IL-6含量降低(P<0.05)。结论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大鼠三叉神经痛的维持,与上调p-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合并Ⅲ度房室阻滞高龄患者食管癌根治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
15
作者 汪芸荟 张中军 +7 位作者 王光锁 尹春琳 姜虹 李龙云 韩冲芳 肖昭扬 马正良 王天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8-240,共3页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88岁,身高160 cm,体重46 kg,BMI 17.97 kg/m^(2)。主因"进行性吞咽不适2月余,确诊食管鳞癌1月余"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适,进食干硬食物时明显,可进食半流质食物,间伴胸前区烧灼样... (1)一般情况:患者男性,年龄88岁,身高160 cm,体重46 kg,BMI 17.97 kg/m^(2)。主因"进行性吞咽不适2月余,确诊食管鳞癌1月余"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不适,进食干硬食物时明显,可进食半流质食物,间伴胸前区烧灼样疼痛,疼痛以吞咽时为甚。1个月前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加重,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灼样疼痛 半流质食物 吞咽困难 胸前区 食管鳞状细胞癌 高龄患者 胃镜检查 食管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联合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婷 张选强 王晓鹏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0-402,共3页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TAP)联合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 目的观察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TAP)联合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直接剥除术治疗,B组采用TAP联合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疼痛指标、免疫指标及卵巢功能指标。结果B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指标均优于术前,且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CD4+/CD8+、CD4+均低于术前,而CD8+高于术前,且B组CD4+/CD8+、CD4+高于A组,CD8+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较术前升高,雌二醇(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及抑制素B(IHHB)水平较术前下降,且B组FSH、LH低于A组,E2、AMH及IHHB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联合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治疗卵巢囊肿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可降低疼痛因子水平,并改善免疫与卵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 腹腔镜下间隙分离法 卵巢囊肿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Drp1与mito-KATP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贺建东 韩冲芳 +4 位作者 王一珍 雒珉 王晓鹏 杨文曲 周晓辉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 目的探讨七氟醚后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Drp1)与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Post组)、七氟醚后处理+5-羟基癸酸组(S-Post+5-HD组)和七氟醚后处理+二甲基亚砜组(S-Post+DMSO组)。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只穿线不结扎,S-Post组于再灌注前10 min时吸入2.5%七氟醚15 min;S-Post+5-HD组和S-Post+DMSO组于再灌注前10 min时分别尾静脉注射5-羟基癸酸5 mg/kg和等容量二甲基亚砜,余处理同S-Post组。再灌注120 min时取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Drp1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I/R组、S-Post组、S-Post+5-HD组和S-Post+DMSO组心肌Drp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S-Post组和S-Post+DMSO组心肌Drp1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减轻,S-Post+5-HD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Post组比较,S-Post+5-HD组心肌Drp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心肌病理学损伤加重,S-Post+DMSO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后处理可通过开放心肌mito-KATP通道,进而下调Drp1表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吸入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蛋白质类 后处理 KATP通道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后糖代谢紊乱的研究
18
作者 王辉 刘爱芬 +2 位作者 王晓鹏 班东杰 徐世新 《医学信息》 2020年第19期38-40,共3页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胰腺受损,胰岛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而死亡,导致胰腺功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均会造成血糖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是A... 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由于胰腺受损,胰岛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而死亡,导致胰腺功能障碍,甚至功能丧失。而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均会造成血糖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多项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IR)是AP后新发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机制,其中AP后促炎细胞因子、脂质代谢与IR密切相关,且胰腺功能不全也可能是AP后糖代谢紊乱的因素。本文就AP后糖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AP与IR的关系、AP与胰腺功能不全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预防临床AP后新发糖代谢紊乱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糖代谢紊乱 血糖 糖尿病
下载PDF
静脉注射地佐辛与托烷司琼预防鞘内注射吗啡所致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哲 崔剑 +4 位作者 王慧 杨文曲 贺建东 庄萍 王晓鹏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6期766-769,773,共5页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与托烷司琼用于预防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所致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3月至7月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麻醉前不同预处理4组,每组30例:...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与托烷司琼用于预防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所致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3月至7月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麻醉前不同预处理4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3 ml)、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组(T组,托烷司琼5 mg)和地佐辛+托烷司琼组(DT组,地佐辛5 mg+托烷司琼5 mg),均于麻醉前10 min静脉注射,药液均加生理盐水至3 ml;所有患者于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给予吗啡0.3 mg和1%罗哌卡因2 ml。记录患者给药后24 h内瘙痒程度分级,同时记录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和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统计学检验水准取α=0.05,采用R×C表χ^(2)检验分割法时,校正为α′=0.0083。结果蛛网膜下腔给药后至术后24 h内,C组、D组、T组、DT组瘙痒总发生率分别为60.0%、30.0%、33.3%和10.0%,四组患者皮肤瘙痒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00,P=0.001);两两比较发现,D组、T组、DT组瘙痒总发生率分别较C组明显降低(P<0.0083),且以DT组瘙痒总发生率最低。四组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和托烷司琼预处理可以有效缓解鞘内注射吗啡镇痛所致的瘙痒,患者的舒适度、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内注射 吗啡 地佐辛 托烷司琼 瘙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