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绍强 谢咸升 +2 位作者 李峰 尹青云 郑王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本研究分析了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对1981~2003年流行情况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Y=-0.2766+0.0249X1+0.0104X2+0.0132X3,经回归检验,历史符合率高达87.5%。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4月中旬~5月下旬的降... 本研究分析了山西省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影响因素和预测依据;对1981~2003年流行情况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Y=-0.2766+0.0249X1+0.0104X2+0.0132X3,经回归检验,历史符合率高达87.5%。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4月中旬~5月下旬的降雨量对条锈病流行具有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流行趋势 预测模型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鉴定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世平 许钢垣 +2 位作者 王美玲 靖金莲 郭志利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14-16,共3页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 对235个小麦品种(系)成熟期穗发芽抗性鉴定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粒品种普遍抗穗发芽,但不少白粒品种抗性亦较强,颖壳颜色与抗性无关,山西省育成品种(系)的抗性稍差于国外品种。从山西省的152份白粒品种中鉴定出8份较抗穗发芽的品种,以供育种及专题研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发芽 抗性品种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丽雯 张永清 +2 位作者 张定一 王大勇 乔莎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4-1159,共6页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 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其生产关系到全省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自建国以来山西省小麦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自产小麦不能满足全省小麦市场的需要,是山西省粮食结构中缺口最大的作物。目前,山西省小麦生产存在着成本高、效益低、单产增长缓慢、播种面积大幅缩小、供需缺口持续加大、优质麦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本研究针对这些问题,从小麦生产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成本、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阐明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山西省小麦生产与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参考,促进小麦生产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生产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郑军 李晓华 +8 位作者 赵佳佳 尚保华 曹勇 马小飞 张晓军 乔玲 乔麟轶 郑兴卫 张建诚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9-626,共8页
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 采用102对SSR标记,对山西省1949年以来162个小麦育成品种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标记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3.94,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1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46,说明山西省小麦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2000-200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根据Nei's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省小麦品种分为8个类群,分类主要与育成年代和生态地理分布有关,其中第Ⅲ、Ⅳ、Ⅴ、Ⅵ、Ⅶ和Ⅷ类群的遗传距离较大、遗传差异较明显。通过分析品种间穗粒数、千粒重和叶绿素含量相关的位点后发现,不同年代的品种中优异等位变异频率随着年代逐渐增长,但部分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频率仍然偏低,表明重要农艺性状仍有较大的改良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育成品种 遗传多样性 优异等位变异
原文传递
山西省近二十年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和品质性状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小飞 李竹梅 +6 位作者 王敏 曹勇 李晓丽 姜兰芳 郝建宇 张定一 姬虎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8-944,共7页
为研究近20年来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情况,以1997-2018年山西省审定的175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近20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呈下降... 为研究近20年来山西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演变情况,以1997-2018年山西省审定的175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其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近20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呈下降趋势,但中部冬麦区水地审定品种株高过高,有倒伏风险;产量三因素中,穗粒数稳步提升,南部中熟冬麦区品种的穗粒数均高于中部晚熟冬麦区品种,千粒重变化不明显,但“十三五”时期审定的旱地品种千粒重下降明显,单位面积穗数呈显著上升趋势。山西省近年来审定品种品质性状没有显著变化,籽粒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均没有显著提高。山西省今后一段时间的育种目标仍然是品质与产量的协同提高,水地品种应在保证穗数和粒重的基础上加强穗粒数的选择,旱地品种应注重穗粒数和粒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下载PDF
山西小麦品种籽粒硬度与主要品质性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姜兰芳 马小飞 +5 位作者 王敏 曹勇 李晓丽 郝建宇 张定一 姬虎太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9-1315,共7页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 为明确山西省近十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和品质状况,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DA7200多功能近红外分析仪,对来自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56个小麦新品种的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发现,山西省近十年审定的小麦品种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78%,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2%和8%;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16.33~78.93。经相关分析,小麦籽粒硬度指数与被测品质性状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出粉率、吸水率、最大拉伸阻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硬质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均显著高于混合型麦和软质麦。混合型麦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出粉率、沉降值等品质参数略高于软质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品种 籽粒硬度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品种演变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仇松英 许钢垣 +1 位作者 武计平 逯腊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4,共4页
分析了30份山西冬小麦品种的诸性状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贡献较大,每hm2穗数次之,株高的效应较小。
关键词 冬小麦 品种演变 通径分析 山西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蛋白质品质的差异 被引量:5
8
作者 姬虎太 张建华 +4 位作者 王敏 吕雪梅 曹勇 裴雪霞 张定一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共5页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 为了解年份、地域及基因型对山西小麦蛋白质品质的影响,分析了2005-2010年山西省参加南部和中部区试的冬小麦新品种(系)蛋白质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年际间、区试组间冬小麦品种(系)的蛋白质品质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沉淀值>蛋白质含量>湿/干面筋含量。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系)各蛋白质品质参数平均值均高于水地种植的小麦。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三因素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品质影响最大,地点和基因型对小麦蛋白质品质的直接作用较小,年份对湿/干面筋含量影响较大,基因型、年份和种植地点两两交互效应大于单因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冬小麦 品种(系) 年份 地点 蛋白质品质
下载PDF
山西省南部小麦品种品质现状及其改良建议 被引量:9
9
作者 姬虎太 张定一 +2 位作者 张惠叶 徐兆飞 樊立强 《山西农业科学》 2002年第2期12-15,共4页
1998~ 2 0 0 0年 ,以山西省南部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品种的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及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山西省南部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系 )的千粒重、容重属中等 ;蛋白... 1998~ 2 0 0 0年 ,以山西省南部麦区主要推广的小麦品种 (系 )为材料 ,对品种的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年际变化及品种品质分类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近年山西省南部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系 )的千粒重、容重属中等 ;蛋白质、面筋含量较高 ,但其品质较差 ;多数品种沉降值偏低 ,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较短 ;同一品种在不同年际间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出较大差异。优质小麦品种 (系 )中以引进的品种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南部地区 小麦 品种 品质性状 品质改良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种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新月 姚先玲 +2 位作者 裴磊 董双全 卫云宗 《农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10,61,共7页
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为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 山西省小麦育种在近十年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了总结小麦育种经验,为进一步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直观统计分析方法,对山西省2001—2010年审定的82个小麦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育成品种的遗传背景不够丰富,遗传差异性较小。品种间产量差异很大,82个小麦品种产量幅度在2774.0~7365.0kg/hm2,平均5375.1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7.9%;其中水地品种在5329.5~7365.0kg/hm2,平均6159.5kg/hm2,旱地品种在2774.0~5885.0kg/hm2之间,平均4084.7kg/hm2。蛋白质在11.7%~18.0%之间,平均14.7%;其中水地品种蛋白质在12.8%~18.0%之间,平均14.9%;旱地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1.7%~17.0%之间,平均14.7%。湿面筋在23.6~45.5之间,平均32.3;其中水地品种在26.1~45.5之间,平均32.2;旱地品种在23.6~39.8之间,平均32.3。沉降值在11.1~71.4mL之间,平均33.3mL;其中水地品种在15.5~71.4mL之间,平均31.8mL;旱地品种在11.1~63.5mL之间,平均35.8mL。山西省审定品种产量不断提高,主要品质性状指标均高于全国水平。在未来的小麦育种过程中,应加强农艺性状优异、具有遗传多样性小麦种质创新研究,为培育突破性品种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小麦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山西省优质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品质遗传改良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世平 杨玉景 +1 位作者 董双全 程麦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6-138,共3页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 对山西省几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系谱追溯,分析了其优质性状及其它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来源。结果认为,这些优质品种多有国外血统,遗传基础丰富;但优质品种间亲缘关系近,优质源利用单调。在优质育种中应重视不同优质源的利用,尤其异质优质源的结合,在小麦品质性状改良上,既要重视蛋白质含量,也要重视蛋白质质量即优质亚基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小麦 品种 系谱分析 品质性状 遗传改良
下载PDF
山西省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限制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邢力 闫翠萍 +1 位作者 杨萍果 李红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5-190,198,共7页
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 基于山西省1949—2012年人口、耕地和粮食产量数据,以人粮关系为核心,构建土地资源限制性模型,从省、市、县三个不同尺度全面分析了山西省粮食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县级尺度上,2003—2012年粮食盈余地区在增加,不受土地资源承载力限制的县级单元由42.1%增至65%,人口超载的地区减少,其中,超载地区大部分位于山西省晋北地区,晋南地区的土地资源限制度较小,粮食盈余地区所占比例较大,中部地区偏向于人粮平衡。(2)市级尺度上,土地资源承载力以人粮平衡和土地超载为基本特征,2012年与2003年相比全省粮食盈余市级地区增加,土地超载地区减少;(3)全省尺度上,建国初期土地承载力指数整体大于1.13,土地处于超载状态。近十年间人口分布的土地资源限制度从27.2下降到11.8,土地资源限制度降低,人粮关系好转。总体来说,2012年的土地资源限制与2003年相比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土地超载的地区减少,人粮关系趋向改善,粮食盈余地区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资源限制性 承载力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冬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行翠平 张哲夫 +2 位作者 安林利 李世平 曹亚平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5期20-23,共4页
通过对山西省 1997~1998 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 区域试验结果的 综合分析,明确了新 育成品 种的丰产 性、稳产性 及其利 用价值 和适 应范围, 即 94 C518、临汾 125、临 汾 126 三品 种既 丰产又 稳产,在山... 通过对山西省 1997~1998 年度冬小麦高、中肥两组 区域试验结果的 综合分析,明确了新 育成品 种的丰产 性、稳产性 及其利 用价值 和适 应范围, 即 94 C518、临汾 125、临 汾 126 三品 种既 丰产又 稳产,在山西省一般水地和高水肥地都有 较高的推广价值,应尽快加速扩繁。运 丰早 18 虽然丰产性第 一,但其高稳系数低,稳产性较差,仅可作为搭配品种在局 部地区种植。临汾 127 和 28013 不但 丰产性好,而且高稳系数比对照分别高出 13.26% 和 3.79% ,充分证明这两个 品种有理想的高 产性和稳产性,可在 山西省中水肥地大力推广。其它品种都因高产 与稳产结合不起来,不宜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新品种 区域试验 高产稳产性 利用价值
下载PDF
山西小麦品种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建华 张定一 姬虎太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6期15-17,共3页
利用快速黏度仪(RVA)分析了山西省2008—2009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的75个参试品种的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麦品种糊化性状变异范围较大;面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的种植区域表现不同,黏度参数有随地区纬度增高而增加的... 利用快速黏度仪(RVA)分析了山西省2008—2009年度冬小麦新品种区试和生产试验的75个参试品种的面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省小麦品种糊化性状变异范围较大;面粉的糊化特性在不同的种植区域表现不同,黏度参数有随地区纬度增高而增加的趋势;环境变异越大,小麦淀粉特性差异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小麦 品质 糊化特性 面条品质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定一 姬虎太 +3 位作者 张惠叶 侯流沙 姚先伶 李竹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3-6,共4页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 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小麦 品种 品质测试 品质育种 品种推广
下载PDF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行翠平 安林利 +1 位作者 韩东翠 史民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4期24-27,共4页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d平均光... 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小麦 性状改良 大穗材料 育种技术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品质状况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兆飞 张惠叶 《山西农业科学》 1990年第12期1-5,共5页
为了掌握我省小麦品质状况,促进小麦品质改良工作,我们于1986—1988年对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一、研究材料山西省小麦分春麦、冬麦两大类,三大生态区(北部春麦区,中部晚熟冬麦区,南部弱冬性中熟冬麦区),接种植... 为了掌握我省小麦品质状况,促进小麦品质改良工作,我们于1986—1988年对大面积种植的小麦品种品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一、研究材料山西省小麦分春麦、冬麦两大类,三大生态区(北部春麦区,中部晚熟冬麦区,南部弱冬性中熟冬麦区),接种植面积决定取样份数,在同一生态区内以大面积种植的主干品种、搭配品种为主分别取样(基中有部分苗头品种),兼顾行政区划区和水地、旱地不同产量水平等不同类型,保证一定的代表性。通过1986—1989年三年连续征集,共获得50多个品种,900多份样品,进行了8个方面29个项目的品质测定。二、结果与分析 (一)山西省小麦品质状况山西省海拔较高,土层深厚,气候冷凉干燥,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质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小麦生产的定位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乔蕊清 卫云宗 +2 位作者 张松令 刘新月 丁国庆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2期3-8,共6页
建国以来,山西省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98年与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6.1倍,总产提高5.3倍,但仍不能满足山西人民对小麦的总需求,每年约有10亿kg的缺口。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省小麦面积下降了26%,小麦总需缺口继续拉大。... 建国以来,山西省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98年与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6.1倍,总产提高5.3倍,但仍不能满足山西人民对小麦的总需求,每年约有10亿kg的缺口。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省小麦面积下降了26%,小麦总需缺口继续拉大。由此提出,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技术路线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种植业,我们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对山西省小麦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小麦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小麦生产 技术路线 发展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及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雄梧 赵治萍 +3 位作者 韩巨才 朱九生 屈会选 夏杏云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2期3-11,共9页
简要介绍了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3~1995)协作组3年来的研究结果。通过用点滴法对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棉蚜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哺丹、灭多威,小... 简要介绍了山西省棉麦菜主要害虫抗药性及防治技术研究(1993~1995)协作组3年来的研究结果。通过用点滴法对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久效磷和对硫磷,棉蚜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哺丹、灭多威,小莱蛾对氰戊菊酯、马拉硫磷、敌敌畏,麦蚜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乐果、氧化乐果、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的敏感性的测试,明确了山西省上述害虫抗药性水平,划定了抗药性水平区域。针对山西省主要害虫抗药性现状,提出了包括轮换用药、科学使用方法和生物、农业、物理防治在内的害虫抗药性治理技术措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取得明显经济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棉铃虫 棉蚜 小菜蛾 麦长管蚜 农药 抗药性
下载PDF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九生 屈会选 +10 位作者 樊建斌 尹青云 李捷 张彩凤 秦曙 夏杏云 乔雄梧 李平定 郜潮峰 徐广益 郭晋平 《山西农业科学》 1996年第2期18-22,共5页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虫 杀虫剂 抗药性 监测 棉花 害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