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张海珍 李翠莲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50-4851,4889,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在该院心内科诊断为ADHF患者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给予rhBNP或硝普钠分为rhBNP组(n=37)和硝...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在该院心内科诊断为ADHF患者6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照给予rhBNP或硝普钠分为rhBNP组(n=37)和硝普钠组(n=32)。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后2h、48h、7d心率和收缩压变化,并比较两组用药后7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rhBNP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硝普钠组(89.2%vs.68.8%,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2h、48h和7d两组心率和收缩压均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2h,rhBNP组心率和收缩压显著低于硝普钠组(P<0.01);与用药前相比,两组血浆NT-proBNP、hs-CRP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用药后7drhBNP组血浆NT-proBNP、hs-CRP和IL-6的水平显著低于硝普钠组(P<0.01);与用药前相比,两组LVEDD降低,LVEF均显著提高(P<0.01),而且用药后7drhBNP组的LVEF水平显著高于硝普钠组(P<0.01)。结论 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优于硝普钠,并且rhBNP改善心功能,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 硝普钠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的效果 被引量:17
2
作者 任志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777-1778,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80%以上[1],该病是指具有典型的持续超过20 min的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显示2个及以上部位相邻导联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该...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80%以上[1],该病是指具有典型的持续超过20 min的缺血性胸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心电图显示2个及以上部位相邻导联ST段抬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再灌注治疗如:溶栓治疗、介入治疗、急诊CABG治疗;抗栓治疗如: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以及其他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患者 氯化钠注射液 盐酸替罗非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61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顾成圻 马洪山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病因归类及预后。方法对61例心律失常的足月新生儿采用日产福田12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肢体导联,V1、V3、V5导联,长Ⅱ导联心电图;美国美林公司单通道72h全息回顾摇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结果61例足月...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心电图分类、病因归类及预后。方法对61例心律失常的足月新生儿采用日产福田12导心电图机记录常规肢体导联,V1、V3、V5导联,长Ⅱ导联心电图;美国美林公司单通道72h全息回顾摇测心电监护仪监测。结果61例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结论新生儿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以宫内窘迫、产后窒息占首位,部分患儿无诱因可查,其余由先天性心脏病、感染、药物等因素引起。足月新生儿心律失常多为功能性、暂时性,愈后良好,部分愈后不良者决定于病因,提示产科及儿科大夫尽早发现新生儿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 新生儿 心律失常 心电图 预后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运用价值
4
作者 杨有东 邱晓娜 顾成圻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20-22,共3页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血管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休克前期、低血压状态、大面积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100例患者临...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在心血管危重症(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休克前期、低血压状态、大面积心肌梗死、左主干病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辅助应用IABP将患者分为PCI组(A组,52例)及PCI+IABP组(B组,48例),比较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射血分数、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IABP对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IABP组术后可取得较高的平均动脉压(P<0.05)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单纯PCI组改善(P<0.05),术后10天射血分数较单纯PCI组增高(P<0.05),住院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IABP可以改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幸存者的心脏功能及生活质量,但不能降低院内心源性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重症 冠脉介入
原文传递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伴血尿酸增高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5
作者 马洪山 刘艳春 张晓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3期265-266,共2页
关键词 缬沙坦 治疗 高血压 血尿酸增高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小儿左主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心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6
6
作者 林利 高路 +3 位作者 崔烺 于霞 马洪山 袁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目的 报道7例左主动脉窦(LCAS)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FCA)疗效.评价体表心电图对鉴别LCAS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 目的 报道7例左主动脉窦(LCAS)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心电生理特征和射频导管消融(RFCA)疗效.评价体表心电图对鉴别LCAS及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内科1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患儿体表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形态特点.其中7例LCAS来源,10例RVOT来源.结果 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在Ⅱ、Ⅲ、aVF导联均为高大R波.LCAS组移行在V1、V2导联(85.7%).RVOT组多在V3导联以后(90%).RVOT组的R波时限指数及R/S波幅指数小于LCAS组(0.50±0.14对0.74±0.13,P<0.01;0.32±0.21对3.25±2.4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AS组7例中,6例治愈,1例复发.结论 特异性的心电图表现有利于明确LCAS的病灶来源.RFCA治疗LCAS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射频导管消融 左主动脉窦
原文传递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功能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浩 佟佳宾 +3 位作者 邹彤 王志蕾 顾成圻 杨杰孚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中,仅美敦力公司的Concerto具有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LVCM)功能。本文初步探索植入Concerto患者,LVCM功能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5例药物治疗无... 目的目前在国内使用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中,仅美敦力公司的Concerto具有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LVCM)功能。本文初步探索植入Concerto患者,LVCM功能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5例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了Concerto型CRT—D,术后打开LVCM功能,起搏器自动记录每天起搏阈值变化情况,并在每一个随访时间点收集LVCM自动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并与人工测算值进行对比。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满足测试条件后自动开启LVCM功能,并在事先设置的时间点自动测试起搏阈值,根据阈值自动调整输出;术后1~2个月起搏阚值波动较大。LVCM测算的左心室起搏阈值与手动测算值完全符合率为83.3%(20/24),如果按差值0.5V计算,二者符合率为96.8%(23/24)。结论LVCM功能与手工测试具有很高的符合率;使用此功能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左心室或双心室有效同步起搏,对提高CRT术后疗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心室起搏阈值管理 起搏 阈值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对心房电生理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甘天翊 汤宝鹏 +6 位作者 许国军 李晋新 周贤惠 张宇 李耀东 张燕一 马洪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最大P波时限(PMD)和最小P...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40例接受CRT的患者,男28例,女12例,分别在CRT植入术前和术后6个月采集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做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根据心电图测得最大P波时限(PMD)和最小P波时限(PMID),然后计算P波离散度(PWD)。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RT植入术后6个月,PMD从术前的(126.4±10.2)ms减小到(119.7±9.5)ms,PWD从术前的(38.3±5.8)ms减小到(32.5±7.2)ms;超声心动图示LAD从术前的(45.6±6.2)mm减小到(42.7±5.5)mm,LVEDD从术前的(76.7±6.9)mm减小到(71.3±5.2)mill,LVEF从术前的0.29±0.06增加到0.36±0.07。PMD和PWD与LAD成正相关,PMD和PWD与LVEF成负相关。结论CRT可逆转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有助于预防房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P波离散度 心房电重构
原文传递
改良房间隔穿刺术学习曲线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丁立刚 姚焰 +8 位作者 陈文生 郭军 陈刚 包镜汝 吴灵敏 侯炳波 顾成圻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 评价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房颤患者120例.3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 目的 评价初学者应用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术仅应用冠状静脉窦导管作为解剖标志即可完成房间隔穿刺.选择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房颤患者120例.3名既往无房间隔穿刺经验的初学者各接受30例穿刺培训,1名经验丰富的培训者完成30例房间隔穿刺作为对照组.分析下列参数:1针穿刺成功率、总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和操作过程中放射剂量.应用曲线拟合统计方法分析学习曲线重要参数(平均初始穿刺时间、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和平均学习率).结果 初学者的1针穿刺成功率为82.2% (74/90),第2针穿刺成功率12.2%(11/90),5例患者穿刺失败.平均初始穿刺时间(4.1±0.8)min,平均学习平台穿刺时间(1.2±0.2)min.穿刺时间平均学习率(25±3)例.初学者房间隔穿刺学习曲线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反向拟合曲线统计方法计算得出.结论 对于初学者,改良的房间隔穿刺技术是一项简单、易学、经济和有效的培训和学习方法.基于本研究结果,初学者通过29例房间隔穿刺操作可以通过学习曲线的陡直区域,基本掌握房间隔穿刺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隔穿刺 改良 培训 学习曲线
原文传递
V1导联呈qS型提示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于冠状动脉窦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玉和 楚建民 +7 位作者 王靖 马洪山 马坚 方丕华 姚焰 张奎俊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报道经导管在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射频消融成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一种独特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截取一段时间内在我中心行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成功的连续性病例168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特征与相应成功靶... 目的报道经导管在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射频消融成功的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的一种独特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截取一段时间内在我中心行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射频消融成功的连续性病例168例,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特征与相应成功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4例在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消融成功的病例,其室早心电图V1导联形态高度一致,均呈qs型。因此仅就本组资料而言,若以V1导联呈qs型来预测室早消融位点位于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则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达100%。结论对V1导联呈现独特qs型的流出道室早的射频消融,应首选在主动脉根部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标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室性早搏 射频导管消融 冠状动脉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