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丧葬文化中恒山道乐的应用问题
1
作者 李娟 《北方音乐》 2012年第12期133-134,共2页
今天我们的道教音乐,已经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成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保护他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省阳高县恒山道乐的分析,以及恒山道乐现状的讨论。呼吁人们关注保护我们日渐稀少的传统音乐,为... 今天我们的道教音乐,已经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濒临灭绝,成为需要保护的弱者。保护他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山西省阳高县恒山道乐的分析,以及恒山道乐现状的讨论。呼吁人们关注保护我们日渐稀少的传统音乐,为传统音乐的生存创造必要的人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山道乐 传统音乐 传承保护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山西民歌的传播机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晟 《艺术家》 2021年第9期110-111,共2页
中国民歌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较高的传承价值。新媒体时代下,国内研究学者搜集、整理有关山西民歌的资料,探索山西民歌的新传播机制,争取在山西民歌、新媒体、文化传播中找到平衡点,实现新媒体语境下对山西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本文... 中国民歌艺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较高的传承价值。新媒体时代下,国内研究学者搜集、整理有关山西民歌的资料,探索山西民歌的新传播机制,争取在山西民歌、新媒体、文化传播中找到平衡点,实现新媒体语境下对山西民歌的传承与保护。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特点,其次分析了山西民歌传播现状,最后探究了新媒体在山西民歌传播机制创新中的应用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 山西民歌 传播机制 创新路径
下载PDF
以人为本 学用相长 接好地气——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琵琶课教学的新思考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海花 《黄河之声》 2012年第11期54-55,共2页
本文就综合类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琵琶专业学生的水平现状,以及学生未来所面临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提出一些新的思考。通过新的教学思路更好地实现学生学与用的双边统一,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 琵琶教学 中小学音乐教育 多元化
下载PDF
从大型作品中探析钢琴演绎新方法——评《钢琴音乐的教学与训练研究》
4
作者 张雪梅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二十世纪以来,钢琴作为一门高技能含量、高技巧性、技术种类繁多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练习。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要经历艰苦反复的练习过程。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寻求适合自身的练习方法极其重要。练琴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演... 二十世纪以来,钢琴作为一门高技能含量、高技巧性、技术种类繁多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练习。每一位钢琴学习者都要经历艰苦反复的练习过程。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寻求适合自身的练习方法极其重要。练琴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演奏质量,因此练琴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事实证明,必须通过合理科学的练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音乐 教学实践 训练研究 演绎 作品 练琴方法 练习过程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评述 被引量:1
5
作者 郝乃凤 《黄河之声》 2008年第2期88-89,共2页
文章通过对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的典型代表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中的音乐与情感,结合国内外音乐理论界的不同观点对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做进一步的探析。
关键词 舒曼 音乐美学
下载PDF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主修学生日常教学安排之我见
6
作者 白左莲 《乐器》 2010年第8期58-59,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我们不论学什么,成功的结果都来源于一点一滴的过程,平日的过程,便是丰硕成果的关键之所在。从我上大学到当教师,历时二十多年,期间,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了许许多多不同教师的钢琴专业课教学。
关键词 教学安排 音乐教育 钢琴 生日 高师 专业课教学 教师 大学
下载PDF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主修学生日常教学安排之我见
7
作者 白左莲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年第6期34-35,共2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确,我们不论学什么,成功的结果都来源于一点一滴的过程。可见,平日的过程,便是丰硕成果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音乐教育专业 教学安排 生日 修学 钢琴 高师
下载PDF
秧歌小戏《车夫》音乐创作之浅谈
8
作者 张娟 《音乐时空》 2014年第17期52-53,共2页
秧歌小戏《车夫》的音乐创作,主要采用了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太秧歌的音乐素材。祁太秧歌是晋中文艺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曲目繁多、旋律优美且委婉动听,特别是调式丰富、旋法奇特、多姿多色。加之地方特色的虚词衬... 秧歌小戏《车夫》的音乐创作,主要采用了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太秧歌的音乐素材。祁太秧歌是晋中文艺百花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曲目繁多、旋律优美且委婉动听,特别是调式丰富、旋法奇特、多姿多色。加之地方特色的虚词衬托,"得儿丢"、"衣大丢"、"的那个"、"喂喂"、"哼哼咳咳支儿哟"、"来来"、"哎嗨哟"等,更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本文将结合原始音乐素材的分析来逐一阐述秧歌小戏《车夫》的创作特点与创作点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秧歌小戏《车夫》 祁太秧歌 音乐素材 调式分析 音乐创作
下载PDF
茶道对小提琴演奏者心境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来雯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98,共2页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茶道最初形成是在我国的唐朝,这一时期茶文化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并且人们对茶在修身养性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到了现代,在小提琴表演过程中,演奏者的心境对演出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 茶作为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茶道最初形成是在我国的唐朝,这一时期茶文化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并且人们对茶在修身养性方面有了深刻的认识,到了现代,在小提琴表演过程中,演奏者的心境对演出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文拟从茶道和小提琴演奏各自的特点出发,分析茶道的起源和茶道的理论,并将其与小提琴演奏者的心态调节相联系,以期改善表演者的心境,从而在演出中超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 茶文化 小提琴演奏项目 演奏者心境
下载PDF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记周文中先生钢琴曲《柳色新》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晟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期62-63,共2页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首描写离别场面的绝句,整首古诗对仗工整,词句优美,意境悠远,极富艺术价值。唐代的作曲家根据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古琴曲《阳关... “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首描写离别场面的绝句,整首古诗对仗工整,词句优美,意境悠远,极富艺术价值。唐代的作曲家根据这首诗谱写成了一首古琴曲《阳关三叠》,所谓“三叠”其实就是当时在演奏时将其中的某些诗句反复演奏三遍。这首古曲因为曲调情意绵绵,饱含深沉含蓄的离别深情自产生起就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当之不愧的艺术精品。美籍华裔作曲家周文中先生,在1957年将其改编为钢琴独奏曲《柳色新》。此钢琴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周文中先生早期艺术创作的经典代表,是现代音乐中用新技术新道路改编中国材料的一个成功力作。本文通过对钢琴独奏曲《柳色新》的整体结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材料运用等各方面的研究,大致勾勒出周文中先生的作曲技法及创作理念,通过这篇文章能使音乐学习者对周文中本人和他的钢琴曲《柳色新》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文中 融合 和弦外音 调性 创新
下载PDF
高校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利弊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师冠楠 《艺术评鉴》 2020年第23期117-119,130,共4页
编舞技法是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素。编舞即编织舞蹈的旋律,而技法则是处理动作的技巧、手段和方法。将编舞技法放到民族舞蹈的创作中,发现有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编舞技法对民族舞蹈创作的影响,做到“... 编舞技法是高校舞蹈编导教学与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要素。编舞即编织舞蹈的旋律,而技法则是处理动作的技巧、手段和方法。将编舞技法放到民族舞蹈的创作中,发现有很多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编舞技法对民族舞蹈创作的影响,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为民族舞蹈创编发展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舞技法 民族舞蹈 创作 作用 影响
下载PDF
北路梆子现代戏《黄河管子声》的伴唱实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珊珊 《北方音乐》 2014年第15期24-25,共2页
在北路梆子现代戏《黄河管子声》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这部戏耳目一新,伴唱就是这部戏运用较多,并起到良好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大量伴唱的运用,为北路梆子这一古老剧种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观赏性更合乎现代人欣赏要求... 在北路梆子现代戏《黄河管子声》中,运用了大量的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这部戏耳目一新,伴唱就是这部戏运用较多,并起到良好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大量伴唱的运用,为北路梆子这一古老剧种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观赏性更合乎现代人欣赏要求。文章主要从剧中多次出现的伴唱入手,做较为细致的分类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管子声》 北路梆子现代戏 伴唱实例 创新 艺术表现手法
下载PDF
论龚琳娜的演唱引起的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思考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冀芳 《黄河之声》 2012年第15期80-81,共2页
所谓声乐是集声音、感情和表演三者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它要求演唱者表现自然,唱法正确,能够真情实感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演唱者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必须要真情投入,而且需要经过科学训练,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那才是歌唱艺术... 所谓声乐是集声音、感情和表演三者于一体的高雅艺术,它要求演唱者表现自然,唱法正确,能够真情实感地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演唱者要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必须要真情投入,而且需要经过科学训练,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那才是歌唱艺术的最高境界。本文以龚琳娜的演唱歌曲《忐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配以她的其它演唱曲目,从中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雅艺术 民族声乐 《忐忑》
下载PDF
乐如其名 形如其名——民族管弦乐《盐池劳作图》主题构成解析
14
作者 张娟 《北方音乐》 2013年第7期157-158,共2页
民族管弦乐《盐池劳作图》是作曲家韩兰魁先生多次到山西进行实地采风、由现存于山西省运城博物馆的明代石刻而引发乐思创作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音乐作品也是“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华夏之根》中的一部精品,是... 民族管弦乐《盐池劳作图》是作曲家韩兰魁先生多次到山西进行实地采风、由现存于山西省运城博物馆的明代石刻而引发乐思创作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这部音乐作品也是“华夏文明看山西”大型民族交响音乐会《华夏之根》中的一部精品,是使欣赏者印象深刻的一部精品。而其中的主题更是将盐工劳动的画面表现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在这部作品中真正体现了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的高度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池劳作图》 韩兰魁 音乐主题 艺术特色
下载PDF
声乐演唱中内听觉的培养
15
作者 王珊珊 《北方音乐》 2013年第12期97-98,共2页
在声乐演唱当中,内听觉能力是衡量音乐素质优劣的重要尺度,是培养良好乐感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歌唱中内听觉含义的分析与解释,从声乐理论角度分析其在声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倡重视培养内听觉对声音音色的调控能力。培养内听觉能... 在声乐演唱当中,内听觉能力是衡量音乐素质优劣的重要尺度,是培养良好乐感的重要基础。通过对歌唱中内听觉含义的分析与解释,从声乐理论角度分析其在声乐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倡重视培养内听觉对声音音色的调控能力。培养内听觉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声乐教学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听觉 听觉调控 音准 修养
下载PDF
浅谈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16
作者 牛强 《北方音乐》 2014年第5期7-7,共1页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发展特征。文章结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从时代性特征、多元化特征及科学性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经过几代音乐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发展特征。文章结合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进程,从时代性特征、多元化特征及科学性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当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艺术 中国 发展特征
下载PDF
浅谈“边缘”舞蹈
17
作者 师冠楠 《北方音乐》 2016年第24期215-215,共1页
“边缘”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周边部分,临界,详细说来就是沿边的地方。在近来一段时间,边缘这个词与许多词组成了短语,如边缘群体,边缘艺术,边缘学科等,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意义。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边缘”舞蹈,它究竟... “边缘”一词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周边部分,临界,详细说来就是沿边的地方。在近来一段时间,边缘这个词与许多词组成了短语,如边缘群体,边缘艺术,边缘学科等,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意义。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出现了“边缘”舞蹈,它究竟是什么?又应如何理解?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化 形式边缘 内容边缘
下载PDF
浅析受众碎片化背景下的舞蹈发展趋势
18
作者 师冠楠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6期163-164,共2页
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舞蹈艺术繁荣发展,舞蹈作品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待舞蹈,它是等待人民接受的商品,而当物质极大丰富,消费需求出现时,社会分层的"碎片化"趋势在我国越来越突出,舞蹈的受众角色开始... 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今天,舞蹈艺术繁荣发展,舞蹈作品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接受理论角度看待舞蹈,它是等待人民接受的商品,而当物质极大丰富,消费需求出现时,社会分层的"碎片化"趋势在我国越来越突出,舞蹈的受众角色开始产生变化。舞蹈事业该如何发展,这是舞蹈界悬而未决的大问题。因此,笔者以舞蹈受众为切入点,对碎片化背景下的受众进行研究,力求探寻一条舞蹈受众碎片化的"专业型"路线,让舞蹈能回归社会、服务人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碎片化 接受理论
下载PDF
论太谷秧歌艺术家王效端唱腔之艺术特色
19
作者 常晓菲 《广播歌选》 2011年第2期73-75,共3页
王效端曾是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从艺60多年来,他师承前人,发挥个性,博采众长,在唱腔上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并蕴涵生命个性的艺术特色。本文从多方面对其唱腔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关键词 太谷秧歌 王效端 唱腔艺术特色
下载PDF
师承前人 求美求新——太谷秧歌艺术家王效端创腔手法初探
20
作者 常晓菲 《黄河之声》 2008年第16期85-86,共2页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 现年已八十高龄的王效端是目前山西省太谷秧歌传承人中最重要的代表,在长达六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他师承前人,博采众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腔手法,本文作者在对王效端唱腔进行了认真的采录研究后,从四个方面对其创腔手法做了归纳和整理。希望这一探索能为太谷秧歌乃至其他剧种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王效端 创腔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