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队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1
作者 宋强辉 刘元雪 +3 位作者 樊国志 孙树国 许鹏飞 程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4-248,共5页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对依托军事院校的重点实验室进行有效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结合军事地下建筑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近5年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科研技术... 军队院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如何对依托军事院校的重点实验室进行有效建设与管理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课题。结合军事地下建筑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近5年建设与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科研技术、增强部队(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升开放运行和管理水平等五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探讨。实践表明,该实验室在教学、科研和服务部队(社会)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重点实验室 建设与管理 开放共享 信息化建设
下载PDF
Q_2黄土力学性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春海 方祥位 +1 位作者 汪龙 申春妮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788-1793,共6页
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Q2黄土的湿陷性、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微细观结构、本构模型以及工程问题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Q2黄土力学性质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Q2黄土的湿陷性和结构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受到... 对近年来我国学者在Q2黄土的湿陷性、非饱和土力学特性、微细观结构、本构模型以及工程问题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Q2黄土力学性质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Q2黄土的湿陷性和结构性本构模型的研究受到了非饱和土仪器设备,微细观试验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一定缺陷;黄土结构性研究应着眼于探求定量化的有效参数以及这一参数的广泛应用;建立参数少且易测定的本构模型是推动黄土工程中数值计算发展的关键;适用于Q2黄土层的地基处理、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新技术研究不多,且现有的工艺仍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黄土 湿陷性 非饱和土试验 微细观结构 本构模型 工程问题
原文传递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工程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42
3
作者 陈正汉 郭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4,共54页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近期进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包括仪器研发、基本特性、理论模型和工程应用。对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和本构模型及缓冲材料的热力学特性等前沿科学问题做了重点阐述。在非饱和土的基本问题研究... 对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近期进展做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内容包括仪器研发、基本特性、理论模型和工程应用。对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和本构模型及缓冲材料的热力学特性等前沿科学问题做了重点阐述。在非饱和土的基本问题研究进展方面,详细讨论了持水特性、水气运移特性、结构演化、强度特性、应力理论、本构模型和数值分析;在特殊土研究进展方面,涉及16类土,主要介绍了我国广泛分布的黄土和膨胀土及用于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缓冲材料,对其土压力、增湿变形、蠕变特性、浸水试验、边坡、动力特性和地质灾害等有关问题作了详细讨论;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应用方面,介绍了两方面的进展:理论成果的工程应用和实用技术的研发;文末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 工程应用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土力学趣味性讲解若干事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20年第10期58-63,共6页
对李广信先生趣味性讲解土力学的若干事例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讲解土力学过程中有条件时将土力学若干概念与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或自编的类似寓言的故事联系起来是有益的,但不能脱离了科学性,否则将适得其反;... 对李广信先生趣味性讲解土力学的若干事例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讲解土力学过程中有条件时将土力学若干概念与自然界、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一些事情和现象或自编的类似寓言的故事联系起来是有益的,但不能脱离了科学性,否则将适得其反;如果例子虽有趣但很不恰当,则不如弃之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教学 趣味讲解 李广信 超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强降雨条件下基岩型层状边坡入渗模型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覃小华 刘东升 +3 位作者 宋强辉 王旭 吴润泽 辛建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56-3164,共9页
强降雨作用下基岩型层状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探索基岩型层状边坡的降雨入渗过程,以Green-Ampt入渗模型为基础,考虑了边坡几何特征及饱和带渗流作用,得到了边坡不同入渗阶段入渗率和湿润峰深度的计算式,... 强降雨作用下基岩型层状边坡易发生失稳破坏,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探索基岩型层状边坡的降雨入渗过程,以Green-Ampt入渗模型为基础,考虑了边坡几何特征及饱和带渗流作用,得到了边坡不同入渗阶段入渗率和湿润峰深度的计算式,建立了适用于基岩型层状边坡的降雨入渗计算模型;在分析基岩型层状边坡稳定性时,考虑了饱和带的渗流作用,联合降雨入渗模型与极限平衡法,分析了基岩面与湿润峰面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计算基岩型层状边坡安全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与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利用该计算模型与传统计算方法对张家湾滑坡进行了强度为30 mm/h的降雨入渗与稳定性分析,得到了不同计算方法下张家湾滑坡湿润峰深度及安全系数随降雨历时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在分析基岩型层状边坡稳定性时优于传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层状边坡 降雨入渗 湿润峰 稳定性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蜂窝遮弹层抗弹丸侵彻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起帆 石少卿 +2 位作者 王征 孙建虎 储召军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58,共6页
为研究蜂窝遮弹层的抗弹丸侵彻性能,采用15 mm弹体对六边形单元蜂窝遮弹层结构进行了侵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钢筋混凝土遮弹层相比,蜂窝遮弹层的破坏仅发生在弹靶接触的六边形单元内,且破坏面积较小,同时弹体在侵彻蜂窝遮弹层过... 为研究蜂窝遮弹层的抗弹丸侵彻性能,采用15 mm弹体对六边形单元蜂窝遮弹层结构进行了侵彻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同钢筋混凝土遮弹层相比,蜂窝遮弹层的破坏仅发生在弹靶接触的六边形单元内,且破坏面积较小,同时弹体在侵彻蜂窝遮弹层过程中易发生偏航现象。应用应力波传播理论分析了实验结果,主要是六边形单元对其内的混凝土约束作用及其自身阻隔作用,使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弹体在侵彻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增大,从而减小了弹体的破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侵彻 偏航 应力波 蜂窝遮弹层
下载PDF
高吸力下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及其吸附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23
7
作者 秦冰 陈正汉 +3 位作者 孙发鑫 方祥位 刘月妙 王驹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77-1886,共10页
以高庙子膨润土为例,对高吸力下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力平衡时间会显著缩短,持水能力会下降,高吸力段内持水曲线的滞后性亦会减弱;不同温度下的持水曲线大致彼此平... 以高庙子膨润土为例,对高吸力下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力平衡时间会显著缩短,持水能力会下降,高吸力段内持水曲线的滞后性亦会减弱;不同温度下的持水曲线大致彼此平行。依据吸附热力学与Le Chatelier原理,分析认为土吸附水总会放热,高吸力段内持水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弱是一个必然现象;在吸附热不随温度变化及不同温度持水曲线彼此平行的条件下,建立了高吸力段内持水曲线的温度效应模型,利用本文及文献中报道的相关试验结果对模型在全吸力范围内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温度 持水曲线 高吸力 吸附热 高放废物
原文传递
强降雨条件下考虑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的基岩型层状边坡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覃小华 刘东升 +3 位作者 宋强辉 吴越 张裕 叶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5-1073,共9页
边坡土体因其自身的不均匀性及试验监测的不准确性,饱和渗透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为探索强降雨条件下基岩型层状边坡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概率,以笔者前期对基岩型层状边坡降雨入渗及其稳定性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结合Monte Carlo法,建... 边坡土体因其自身的不均匀性及试验监测的不准确性,饱和渗透系数表现出一定的变异性。为探索强降雨条件下基岩型层状边坡的稳定性及失稳破坏概率,以笔者前期对基岩型层状边坡降雨入渗及其稳定性模型的研究为基础,结合Monte Carlo法,建立了考虑饱和渗透系数变异性的基岩型层状边坡稳定性可靠度计算模型,并基于MATLAB将这一计算过程程序化。最后,利用建立的基岩型层状边坡可靠度计算模型,得到了张家湾滑坡在不同饱和渗透系数变异系数及降雨强度下的失稳破坏概率,分析了饱和渗透系数变异系数及降雨强度对滑坡失稳破坏概率及安全系数均值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条件下,当失稳破坏概率小于50%时,变异系数越大、滑坡发生失稳破坏的概率越大;当失稳破坏概率大于50%时,变异系数越小、滑坡发生失稳破坏的概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雨 基岩型层状边坡 可靠度分析 饱和渗透系数 失稳概率
原文传递
压缩作用下砂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的能量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宝云 郑颖人 +1 位作者 李子运 许年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26-1131,共6页
为探索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能量演化机制,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岩石加载过程中能量随应力、应变的演化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能量耗散与释放的结果;单轴压缩及较低围压下岩石... 为探索岩石在载荷作用下变形破坏过程中能量的能量演化机制,对红砂岩进行了单轴、三轴压缩试验,获得了岩石加载过程中能量随应力、应变的演化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的变形破坏过程是能量耗散与释放的结果;单轴压缩及较低围压下岩石在峰值后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这也是其呈现脆性破坏的主要原因;在较高围压下,岩石峰后能量随围压的升高由释放向逐渐耗散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耗散 能量释放 变形破坏 砂岩 演化机制
原文传递
微风化围岩海底隧道衬砌安全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森 李秀地 +1 位作者 苗朝阳 耿振刚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7,共5页
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静水压力下海底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的安全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强度折减方式的位移、应力和应变曲线,判定同时折减衬砌和围岩的强度参数适用于研究海底隧道问题;综合分析隧道衬砌塑性区、剪应变增量和位移的变化情... 将强度折减法应用于静水压力下海底隧道素混凝土衬砌的安全稳定性分析。通过对比两种强度折减方式的位移、应力和应变曲线,判定同时折减衬砌和围岩的强度参数适用于研究海底隧道问题;综合分析隧道衬砌塑性区、剪应变增量和位移的变化情况,判断隧道的极限平衡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素混凝土衬砌发生脆性破坏,破坏位置为拱腰,破坏方式为剪切破坏,局部破坏和整体破坏的安全系数分别为7.56和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法 海底隧道 衬砌 安全系数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岩土边坡施工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苏杭 周海清 +1 位作者 李鹏举 赵帅军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1,共1页
采用FLAC3D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的岩土边坡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施工中坡体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变化以及下级边坡施工对上部已完成的支挡结构受力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体开挖引起的松弛区呈圆弧状,且位移由临空面向坡体内逐... 采用FLAC3D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的岩土边坡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围绕施工中坡体位移场与应力场的变化以及下级边坡施工对上部已完成的支挡结构受力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体开挖引起的松弛区呈圆弧状,且位移由临空面向坡体内逐渐减小,坡体弹性模量与其变形呈非线性递减关系;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能有效抑制坡体变形,从坡顶到坡脚锚索轴力依次增大,故工程设计中宜对其分别设计,做到"强腰固脚";下级边坡与上级边坡的支挡结构相互约束,共同承担滑坡推力,形成一种"联合支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边坡 施工效应 锚索框架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锚索框架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力学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杭 周海清 +2 位作者 吴润泽 武松 黄海波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虽然锚索框架是加固边坡非常有效的支挡结构型式,然而其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计算理论仍不完善,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受力过程和工作状态;坡体与锚索框架梁是一个相互作用、受力不断调整的过程,而目前对锚索框架梁的研究都是将锚... 虽然锚索框架是加固边坡非常有效的支挡结构型式,然而其计算模型以及相应的计算理论仍不完善,在某些方面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受力过程和工作状态;坡体与锚索框架梁是一个相互作用、受力不断调整的过程,而目前对锚索框架梁的研究都是将锚索框架梁分成为预应力锚索和框架梁分别单独进行分析,缺乏对锚索框架梁整体的分析总结;通过对预应力锚索框架梁的施工过程和作用机理的分析,探讨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计算模型的两个重要环节,并建立了一个更加合理、真实的锚索框架梁变形协调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框架梁 计算模型 变形协调方程
下载PDF
预应力锚索桩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和对其力学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润泽 周海清 +1 位作者 胡源 李鹏举 《重庆建筑》 2012年第9期32-34,共3页
尽管锚索桩在我国的边、滑坡治理工程中应用得非常多,但其设计计算理论却并不完善,远滞后于工程实践。现有的锚索桩计算模型只是在普通抗滑桩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作简单修改后得到的,仅仅增加了锚索对桩的约束条件,这样虽能反映锚索桩是一... 尽管锚索桩在我国的边、滑坡治理工程中应用得非常多,但其设计计算理论却并不完善,远滞后于工程实践。现有的锚索桩计算模型只是在普通抗滑桩计算模型的基础上作简单修改后得到的,仅仅增加了锚索对桩的约束条件,这样虽能反映锚索桩是一种受约束的桩,却不能反映锚索桩主动式受力的特点。该文通过对桩锚协调变形机理的分析,探讨了一个合理、真实、完整的预应力锚索桩计算模型的三个重要环节,并建立了更加合理的桩锚协调变形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桩 计算模型 滑坡推力 锚索预应力 桩锚变形协调方程
下载PDF
边坡工程中破裂角和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值及应用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4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14年第8期34-38,共5页
当前,建筑边坡工程广泛采用破裂角和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概念。该文分析了破裂角和岩体等效内摩擦角取值与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边坡工程中舍弃采用破裂角和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概念的建议。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破裂角 岩体等效内摩擦角 支护结构 岩土荷载
下载PDF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回填材料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发鑫 陈正汉 +2 位作者 边诚 程小家 杨科 《重庆建筑》 2012年第10期47-49,共3页
随着核能的发展,不可避免要产生大量高放射性废物。对于高放废物的处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方法是深部地质处置。膨润土及其含砂混合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理想的缓冲/回填材料。该文从仪器设备的研制、本构模型、... 随着核能的发展,不可避免要产生大量高放射性废物。对于高放废物的处置国际上普遍接受的方法是深部地质处置。膨润土及其含砂混合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认为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中理想的缓冲/回填材料。该文从仪器设备的研制、本构模型、膨胀特性、模型实验及原位试验、热-力-水耦合过程的理论研究及其数值模拟等方面简要总结了膨润土及其含砂混合料作为缓冲/回填材料的一些国际研究进展。作者期待国家相关部门能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向全面和深入,为核能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 地质处置 膨润土及其含砂混合料 缓冲/回填材料
下载PDF
边坡抗变形支护结构岩土荷载实用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14年第5期26-29,共4页
抗变形支护结构不仅仅用于变形对坡顶建(构)筑物基础有影响的边坡。为防范边坡发生明显的拉裂变形,对有较大自稳高度、拉裂变形不影响坡顶建筑物基础的边坡也需要进行抗变形支护。文章分析了当前边坡抗变形支护结构岩土荷载计算方法存... 抗变形支护结构不仅仅用于变形对坡顶建(构)筑物基础有影响的边坡。为防范边坡发生明显的拉裂变形,对有较大自稳高度、拉裂变形不影响坡顶建筑物基础的边坡也需要进行抗变形支护。文章分析了当前边坡抗变形支护结构岩土荷载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改进方法在不降低实用性的条件下能弥补当前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抗变形支护结构 岩土荷载计算 拉裂变形控制 岩土体性状影响系数
下载PDF
岩土工程论文写作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20年第6期61-64,共4页
对李广信先生关于岩土工程论文写作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认为除采用人们普遍接受的书写格式之外,只要秉持科学的态度,遵循就学术论学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可。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文章对不确定语言能否使用、采用何种态度、题目是否需要... 对李广信先生关于岩土工程论文写作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认为除采用人们普遍接受的书写格式之外,只要秉持科学的态度,遵循就学术论学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可。基于这一基本认识,文章对不确定语言能否使用、采用何种态度、题目是否需要生动、如何理解正确性等具体写作问题发表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论文写作 语言 态度 正确性
下载PDF
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中一道平面破裂角计算考题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20年第4期57-60,共4页
2018年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有一道关于平面破裂角计算的考题,一位著名专家发文指出了命题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关键词 边坡 主动土压力 破裂角 挡土墙
下载PDF
岩土损伤理论基本问题研究
19
作者 刘元雪 周家伍 +1 位作者 张裕 吴润泽 《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11,共5页
岩土损伤理论远未成熟,根源在于其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岩土的基本力学特性,给出了岩土耗散势存在的充要条件,证明了岩土耗散势不存在且不可解耦。同时,给出了岩土流动势存在的充要条件,证明了岩土流动势不存在且不可解耦。通过... 岩土损伤理论远未成熟,根源在于其基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岩土的基本力学特性,给出了岩土耗散势存在的充要条件,证明了岩土耗散势不存在且不可解耦。同时,给出了岩土流动势存在的充要条件,证明了岩土流动势不存在且不可解耦。通过结构性土体损伤过程的能量耗散分析,获得了与经典损伤力学定义一致的损伤变量。基于能量耗散原理,获得了合理的损伤演化方程,建立了结构性土体损伤本构模型。通过与修正剑桥模型、三轴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本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土体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理论 本构模型 耗散势 流动势 岩土材料
下载PDF
水泥土挡墙和危岩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中不同方向水压力的定位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玉树 《重庆建筑》 2020年第7期60-63,共4页
在水泥土挡墙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中,墙面水压力和墙底水压力的定位有过三种不同方法,即:(1)前者为抗力,后者为作用;(2)前者为抗力,后者为负的抗力;(3)前者为负的作用,后者为负的抗力。有的学者对危岩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中不同方向水压力的... 在水泥土挡墙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中,墙面水压力和墙底水压力的定位有过三种不同方法,即:(1)前者为抗力,后者为作用;(2)前者为抗力,后者为负的抗力;(3)前者为负的作用,后者为负的抗力。有的学者对危岩抗倾覆稳定性计算中不同方向水压力的定位也建议采用第三种方法。分析表明,这些方法都违背了水力学基本规律。为此提出了水泥土挡墙和危岩不同方向水压力定位的不同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挡墙 危岩 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水压力定位 力矩平衡方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