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准确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 目的系统评价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应用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自建库到2023年5月30日以来基于PCR方法检测阴道毛滴虫的研究文献。经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后,使用软件RevMan 5.4.1和网页服务Meta-Disc 2.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16454个临床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合并敏感度为0.972(0.943,0.987),合并特异度为0.979(0.968,0.986),诊断比值比为1643.398(673.168,4012.008),阳性似然比为46.209(30.549,69.897)和阴性似然比为0.028(0.013,0.059);亚组分析表明不同性别的临床样本不会影响聚合酶链反应的检测准确性,但不同的PC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有差异。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阴道毛滴虫的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聚合酶链反应 META分析
下载PDF
术前表观扩散系数图纹理分析对初治Ⅱ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龙树林 周晓宇 +2 位作者 陈利平 夏蜜 杨丹丹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表观扩散系数图纹理分析对初治Ⅱ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岳池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85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盆腔淋巴转移分为转移组(62例)和未转... 目的:分析术前表观扩散系数图纹理分析对初治Ⅱ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岳池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85例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出现盆腔淋巴转移分为转移组(62例)和未转移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纹理参数。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纹理参数单独及联合对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采用Bootstrap重采样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间质浸润、脉管浸润、ADCmin、峰值、熵值、偏度均为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DCmin、峰值、熵值、偏度对患者盆腔淋巴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且四者联合诊断预测价值更高(AUC=0.833)。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术前表观扩散系数图纹理分析对初治Ⅱ型子宫内膜癌盆腔淋巴转移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评估患者盆腔淋巴转移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图 纹理分析 Ⅱ型子宫内膜癌 盆腔淋巴转移
下载PDF
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滕芸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并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三烯酮组(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和护理干预组(单纯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并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三烯酮组(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和护理干预组(单纯护理干预),每组各40例,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孕三烯酮组的总有效率显高于护理干预组(P<0.05);2组术后FSH、LH以及E2都降低,其中FSH、LH的水平与本组术前以及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E2水平与术前以及术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的肝酶升高以及阴道异常出血的比例明显低于护理干预组,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表现,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三烯酮 护理干预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翠兰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4期F0002-F0002,共1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将50例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引产的孕妇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期单纯用依沙吖啶中孕引产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宫内注药到分娩时间、宫缩到胎盘排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中孕引产的效果。方法将50例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引产的孕妇纳入研究,选择相应时期单纯用依沙吖啶中孕引产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宫内注药到分娩时间、宫缩到胎盘排出时间、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及宫颈撕裂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引产时间及产程均较依沙吖啶引产为短,且能减少胎盘胎膜残留、阴道出血、宫颈撕裂等并发症。结论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联合用于中孕引产是较理想的引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孕引产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下载PDF
外伤性外阴血肿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翠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外阴血肿 临床分析 2004年 2000年 清创缝合术 回顾性分析 保守治疗 骑跨伤
下载PDF
节育环断裂异位致子宫穿孔误诊为胎盘早剥1例
6
作者 黄翠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223-223,共1页
关键词 胎盘早剥 子宫穿孔 误诊为 节育环 2002年1月 异位 断裂 羊膜腔内注射 2001年 临床资料 18小时 下腹胀痛 末次月经 早孕反应 阴道流血 下肢水肿 皮肤瘙痒 入院前 35岁 停经后 引产术 利凡诺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自然杀伤细胞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蒲雪峰 周夏伶 杨丹丹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岳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接受IVF-ET治疗且获卵数≥20个或获卵数≤3个...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与卵巢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岳池县人民医院诊治的50例接受IVF-ET治疗且获卵数≥20个或获卵数≤3个的超促排卵周期患者作为异常组,选取同期49例接受IVF-ET治疗且获卵数为4~19个的超促排卵周期患者作为正常组。由研究人员设计基线资料调查问卷,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并检测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当天的血清Hcy和NK细胞水平,重点分析不孕症患者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的血清Hcy、NK细胞水平,分析两者与患者卵巢反应性的关系。结果异常组的血清Hcy、NK细胞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HCG注射当天的血清Hcy、NK细胞水平高是不孕症患者卵巢反应性异常的风险因子(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不孕症患者HCG注射当天的血清Hcy、NK细胞水平评估患者卵巢反应性异常高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均>0.70,评估价值较理想,且以联合评估的价值最好。结论不孕症患者IVF-ET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Hcy、NK细胞水平与卵巢反应性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超促排卵 同型半胱氨酸 自然杀伤细胞 卵巢反应性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2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蒋智 《中国药业》 CAS 2015年第9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疗效。方法对年龄31~50岁确诊为功血并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72例患者,放置LNG-IUS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水平、子...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疗效。方法对年龄31~50岁确诊为功血并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72例患者,放置LNG-IUS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月经量、月经周期、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指标。结果放置LNG-IUS后,患者的月经量显著性减少,放置1年左右后降至(9±3)mL,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小,由放置LNG-IUS前(0.76±0.15)cm降至(0.39±0.08)cm;放置6个月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得到改善;同时,放置LNG-IUS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呈上升趋势,6个月后恢复至正常状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放置前后月经周期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LNG-IUS能有效治疗功血,减少月经量,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也有疗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及B7-H4与宫颈癌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海龙 李娟 +2 位作者 蒲雪峰 龙树林 滕芸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5期51-56,共6页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TrkA)及B7-H4与宫颈癌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收集肿瘤组织(癌组织组,n=109)及肿瘤旁的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组,... 目的分析神经生长因子(NGF)、酪氨酸激酶(TrkA)及B7-H4与宫颈癌病情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收集肿瘤组织(癌组织组,n=109)及肿瘤旁的正常宫颈黏膜组织(癌旁正常组织组,n=109)。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GF、TrkA及B7-H4水平,比较NGF、TrkA及B7-H4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NGF、TrkA及B7-H4与宫颈癌患者各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ROC分析NGF、TrkA及B7-H4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宫颈癌组织组NGF、TrkA及B7-H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处于Ⅱa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 mm、组织分化为G2、G3的患者NGF、TrkA及B7-H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处于Ⅰb期、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 mm、组织分化为G1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患者经两年随访后显示,患者2年生存率为59.63%(65/109);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NGF、TrkA及B7-H4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NGF、TrkA及B7-H4三者联合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33、0738、0.853,各指标曲线下面积以联合检测最大。结论NGF、TrkA及B7-H4在宫颈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状态;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B7-H4
下载PDF
卵巢畸胎瘤术后自发性脾破裂1例
10
作者 黄长和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卵巢畸胎瘤 术后 自发性脾破裂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抗阴道毛滴虫靶点及药物研究进展
11
作者 周欣 黄翠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5-110,120,共7页
阴道毛滴虫主要侵犯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是临床常见非病毒性传播病原。口服甲硝唑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疗手段,但长期单一使用造成阴道毛滴虫对甲硝唑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替代疗法。本文对近年来抗阴道毛滴虫靶点及药物的相... 阴道毛滴虫主要侵犯人体泌尿生殖系统,是临床常见非病毒性传播病原。口服甲硝唑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疗手段,但长期单一使用造成阴道毛滴虫对甲硝唑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替代疗法。本文对近年来抗阴道毛滴虫靶点及药物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分析,重点介绍取得的新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毛滴虫 靶点 药物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乙二醛酶Ⅰ、丙酮酸激酶M2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利平 滕芸 张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乙二醛酶Ⅰ(GLO-Ⅰ)、丙酮酸激酶M2(PKM2)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岳池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8例子...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乙二醛酶Ⅰ(GLO-Ⅰ)、丙酮酸激酶M2(PKM2)水平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岳池县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诊治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作为良性对照组,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CTGF、GLO-Ⅰ、PKM2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高于良性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184.31±37.14)μg/L比(110.45±20.59)和(17.28±0.42)μg/L、(95.17±16.56)pmol/L比(56.29±10.14)和(9.08±0.66)pmol/L、(20.25±6.13)μg/L比(13.11±4.58)和(9.05±2.74)μg/L],良性对照组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TGF水平与GLO-Ⅰ、PKM2水平呈正相关(r=0.713、0.741,P<0.05),GLO-Ⅰ水平与PKM2水平呈正相关(r=0.823,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与FIGO分期(r=0.609、0.704、0.721,P<0.05)、肌层浸润深度(r=0.753、0.695、0.719,P<0.05)、淋巴结转移(r=0.776、0.744、0.640,P<0.05)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711、-0.720、-0.668,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TGF、GLO-Ⅰ、PKM2水平异常升高,并与多项临床病理特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乙二醛酶Ⅰ 丙酮酸激酶M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