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的途径探索
1
作者 阴新强 敬媛媛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12期4044-4051,共8页
随着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不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很有必要。基于此问题,文章就医学硕士研究生课题创新性不足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 随着近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不足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很有必要。基于此问题,文章就医学硕士研究生课题创新性不足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就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创新性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和比较全面的探讨,以期为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的创新性提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硕士研究生 毕业课题 创新性 提高途径
下载PDF
CBL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
作者 汪光蓉 晏波 卢小岚 《科教导刊》 2024年第5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大三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50人,对照组52人。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CBL教学。对比...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BL)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大三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试验组50人,对照组52人。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CBL教学。对比两组观察指标: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学生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考核成绩及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显著提升实验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 实验教学 满意度
下载PDF
来华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模式探讨与实践
3
作者 阴新强 敬媛媛 《创新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402-406,共5页
近几年,来我国学医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让留学生完成课程规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外,许多高校尝... 近几年,来我国学医的留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作为一门基础课,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更好地培养留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让留学生完成课程规定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外,许多高校尝试对留学生开放实验室,让留学生参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本文对来华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开放模式进行了探讨,对开放实验室的实践方式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开放实验室 开放模式 探讨与实践
下载PDF
痰标本革兰染色联合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4
作者 蒋瑶 张红 +3 位作者 祝静 廖涛 郭晓兰 谢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联合痰涂片革兰染色在肺炎链球菌肺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得到的草绿色链球菌群、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抗原快速检测联合痰涂片革兰染色在肺炎链球菌肺炎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痰液标本分离得到的草绿色链球菌群、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及卡他莫拉菌共8种细菌各5株,肺炎链球菌培养阳性的痰液标本30例及痰涂片镜下疑似肺炎链球菌且合格的痰液标本40例,利用BinaxNOW试剂盒进行胶体金法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结果:痰标本中分离得到的8种细菌经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检测30例肺炎链球菌培养阳性的痰液标本阳性率为100%;痰涂片联合抗原快速检测阳性率高于痰培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液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与痰培养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且痰涂片革兰染色联合抗原快速检测在早期鉴定肺炎链球菌肺部感染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液 肺炎链球菌 肺炎 胶体金法 革兰染色
下载PDF
转录因子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对其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5
作者 梁淑杰 彭乙华 +3 位作者 雷佳红 贾艾敏 蒋红 蔡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6-262,共7页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3型的致病原因,目前已报道的该基因的突变位点众多,如P291fsinsC、P112L等常见的突变位点,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1例携带有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的MODY3患者,通过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构建HNF1α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变化,结果发现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提示c.493T>C位点突变可能为致病性变异基因,Western blot显示突变型真核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493T>C(p.Trp165Arg)变异显著影响HNF1α的表达量及稳定性,可能为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深入探究MODY3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Y HNF1α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血清残余胆固醇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陈翠 杨莉婷 +2 位作者 唐陶 徐浩 刘茂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胸闷胸痛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40例... 目的探讨血清残余胆固醇(RC)水平对冠心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因胸闷胸痛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40例(CON组),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又将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70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12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RC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RC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发生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C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SAP组和CON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LP(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CS组和SAP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明显高于CON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CON组,且ACS组患者的TC、LDL-C、ApoB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和SAP组患者的RC水平分别为(0.98±0.37)mmol/L、(0.86±0.23)mmol/L,明显高于CON组的(0.68±0.16)mmol/L,且ACS组的RC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RC、LDL-C、Apo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RC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20%和87.50%。结论R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病情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冠心病 GENSINI评分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南充某三甲医院血培养分离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邵俊杰 谢宁 +2 位作者 廖涛 刘婧 郭杨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4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临床特征,探究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2年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析血培养分... 目的了解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临床特征,探究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2年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分析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7—2022年血培养标本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总检出率27.07%,各年检出率变化无明显趋势。分离率科室构成比前三位为肾内科(20.41%)、骨科(10.20%)、儿科(10.20%)。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其感染部位以血流感染(83.67%)和肺部感染(48.98%)为主。4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100%)、红霉素(87.76%)和克林霉素(73.47%)耐药率较高;132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仅对青霉素(91.67%)耐药率较高。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为血培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培养分离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使用头孢菌素过往史和年龄的因素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应注意相关危险因素,合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 血培养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