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细胞外囊泡(sEVs)介导HBV感染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佳敏 张自力 +5 位作者 曾蓉 徐旭 杨艳红 彭彬 戢敏 潘万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2,共5页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 小细胞外囊泡(sEVs)是由大多数细胞分泌的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的纳米级别的膜性囊泡,因其是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而被研究者广泛关注。治愈乙型肝炎的基础在于充分掌握HBV复制调控分子机制,HBV主要通过与膜表面受体结合进行复制传代,但其并不是唯一传染途径,除受体途径外,sEVs可将游离的HBV传播给未感染的肝细胞。但sEVs介导HBV感染的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本文主要对HBV感染后肝细胞分泌的sEVs与HBV病毒传递的关系和感染机制进行探讨,为临床上治疗HBV感染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 小细胞外囊泡(sEVs) 感染机制
下载PDF
多聚甲醛固定DIO染色外泌体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
2
作者 刘佳敏 杨艳红 +5 位作者 彭彬 戢敏 徐旭 张自力 曾蓉 潘万龙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探究多聚甲醛固定外泌体对外泌体本身、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为研究外泌体相关策略选择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通过外泌体转染HepG2、Panc-1、Hela细胞后的形态和功能变化,鉴定多聚甲醛固定和未固... 目的:探究多聚甲醛固定外泌体对外泌体本身、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为研究外泌体相关策略选择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通过外泌体转染HepG2、Panc-1、Hela细胞后的形态和功能变化,鉴定多聚甲醛固定和未固定DIOC18(3)(3,3'-二十八烷氧碳菁高氯酸盐)染色对外泌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CCK-8、MTT试验、细胞凋亡试验、细胞分泌外泌体的功能和细胞本身的功能来确定多聚甲醛固定和未固定DIO染色外泌体对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多聚甲醛固定DIO染色外泌体转染细胞阳性率比多聚甲醛未固定组高(20.21±0.05)%(P<0.05),前者的凋亡率比后者高(12.65±0.01)%(P<0.05)。多聚甲醛未固定DIO染色外泌体转染的细胞存活率比多聚甲醛固定组高(22.84±0.16)%(P<0.05),前者外泌体分泌率比后者高(28.10±5.65)%(P<0.05)。多聚甲醛未固定DIO染色HepG2.2.15细胞上清来源的外泌体转染HepG2细胞后,HBV DNA拷贝数比多聚甲醛固定DIO染色外泌体组高3.33倍(P<0.05)。结论:多聚甲醛固定DIO染色外泌体对外泌体本身特性及示踪定位研究具有良好效果;多聚甲醛未固定DIO染色外泌体亦能达到一定的示踪目的,但更能准确评价外泌体对细胞功能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甲醛 DIO(3 3'-二十八烷氧碳菁高氯酸盐) 外泌体 细胞活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