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 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红 吴容 +1 位作者 张智彬 唐学贵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3期126-131,159,共7页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更多参考。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电针疗法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更多参考。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电针疗法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结肠传输动力和分泌,发挥通便的作用,主要机制涉及抗氧化应激、调节肠神经递质、调节细胞自噬、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表达、修复受损肠神经元等途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在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具体治疗靶点和机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PI3K/AKT信号通路 中医药 综述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静 陶莲德 +2 位作者 闫祥云 蔡琬婷 何英洪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72-1276,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持续受限为特征,COPD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1]。我国COPD患者数量众多,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社会经济负担较重[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气道持续受限为特征,COPD患者常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症状[1]。我国COPD患者数量众多,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社会经济负担较重[2]。COPD的危险因素众多,早期识别、诊断、治疗COPD是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心房颤动先导管消融后盘式封堵器左心耳封堵治疗的安全性临床研究
3
作者 黄洋琴 殷燕高 +1 位作者 王渝 张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先导管消融后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于绵阳四○四医院同台行导管消融+LAAC即“一站式”治疗的NVAF患者144例,术中先采用射频或冷冻能量消融方式,后均再使用LAmbreTM(先健公司)封堵器行LAAC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完成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常规检查评估心脏功能和手术效果,术后45 d、3个月、半年以及1年均完成食管超声或者心脏CT检查了解左心耳封堵状态。统计和收集1年中所有患者随访的临床资料,了解器械相关表面血栓、心包积液、栓塞、残余分流(封堵不完全)、器械脱落、出血、临床死亡等情况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生率为0.69%,心包积液8例,心包积液发生率5.56%,其中心包穿刺引流1例,发生率为0.69%,无外科开胸、大出血、器械脱落以及死亡等。结论NVAF先导管消融后即刻采用盘式封堵器行LAAC的一站式术式,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安全可行,且短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但长期有效性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左心耳封堵术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共同机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颜婷 奉镭 +3 位作者 扶长敏 熊瑶 王华敏 曾秋月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不断地研究探索,目前IBD被认为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生理、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具有容易复发,...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不断地研究探索,目前IBD被认为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生理、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具有容易复发,病程长,且容易发生癌变等临床特点,若疾病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最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渐改变,IBD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然而,目前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选择比较局限。IBD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增加[1]。发病率的上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流行病学过渡状态,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尤其是在早期,最终可能促进了IBD的发生[2]。虽然在研究IBD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肠道炎症仍未得到更好地控制。IBD的发病机制太复杂,仍有很多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IBD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对IBD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共同作用机制与IBD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共同的分子机制与IBD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IBD的发病机制,以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铁死亡 炎症性肠病 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扶长敏 颜婷 +3 位作者 奉镭 熊瑶 曾秋月 王华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消化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最新数据显示,EC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我国是EC的高发地区之一,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消化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最新数据显示,EC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我国是EC的高发地区之一,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约占所有EC病例的90%,其余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诊断 非编码RNA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肝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在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秋月 奉镭 王华敏 《肝脏》 2024年第7期773-776,共4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时出现过度修复反应,导致正常组织被取代而形成纤维疤痕的过程。肝巨噬细胞参与肝纤维化进展或消退的所有阶段,其作为肝纤维化的核心参与者,对肝纤维化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血小板除了血栓形成与止血功...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时出现过度修复反应,导致正常组织被取代而形成纤维疤痕的过程。肝巨噬细胞参与肝纤维化进展或消退的所有阶段,其作为肝纤维化的核心参与者,对肝纤维化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目前研究发现血小板除了血栓形成与止血功能,还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直接影响肝纤维化,或与肝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肝纤维化。研究肝巨噬细胞和血小板及其两者的相互作用在肝纤维化中的影响,可以为抗肝纤维化提供新靶点与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巨噬细胞 血小板 肝纤维化
下载PDF
Randall斑在肾结石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肖云峰 杨宗珂 《上海医学》 2024年第12期772-776,共5页
Randall斑,也称肾乳头钙化斑,与肾结石形成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Randall斑的形成假说包括血管钙化、炎症损伤、血管冲刷等,但目前对Randall斑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定论。对Randall斑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肾结石... Randall斑,也称肾乳头钙化斑,与肾结石形成关系密切,尤其是在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Randall斑的形成假说包括血管钙化、炎症损伤、血管冲刷等,但目前对Randall斑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定论。对Randall斑的研究有助于探索肾结石的形成机制,并为预防结石复发提供参考。本文主要对Randall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认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dall斑 肾乳头钙化斑 肾结石 巨噬细胞 氧化性应激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范艺缤 吴至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266-269,共4页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由于病因病机复杂,临床症状顽固难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探索和研究。我们查阅了近10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STC的相关文献,发现其独特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应当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推广。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中医药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整群随机质量倡议在评估直肠癌手术质量改进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晓刚 陈宁波 王凯 《西部医学》 201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目的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两个不幸结果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和癌症局部复发。我们测试了质量改进策略,以改变手术的做法是否会改善这些结果。方法8家医院整群随机分为干预(在直肠癌战略质量计划)组或控制(通常的做法)组,连续收集2008... 目的直肠癌患者手术后的两个不幸结果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和癌症局部复发。我们测试了质量改进策略,以改变手术的做法是否会改善这些结果。方法8家医院整群随机分为干预(在直肠癌战略质量计划)组或控制(通常的做法)组,连续收集2008年4月~2011年3月的原发性直肠癌病例。在干预组医院的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参加研讨会,利用学术权威的意见,邀请研究团队操刀,以获得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最佳方法,术后填写问卷,并接受审计和反馈(自愿参加)。主要观察指标是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和肿瘤局部复发的医院发病率。结果共有44住外科医生(病人数n=558)参与干预组和40住外科医生(病人数n=457)在对照组。患者的中位随访年限为3.6年。在干预组中的外科医生,70%参加了研讨会,70%参与了手术和71%参与了术后问卷调查。干预组中86%参加了手术的外科医生术后参与照顾病人。永久性结肠造口率干预组为39%,对照组为41%(OR0.97,95%CI 0.63~1.48);局部复发率干预组为7%,对照组为6%(OR1.06,95%CJ0.68~1.64)。结论尽管有良好的外科医生参与,但质量改进策略并没有降低永久性结肠造口率或局部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质量改进策略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局部复发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蒲薇 吴晓波 +4 位作者 戴九龙 谭波 张斯棋 张春梅 卢漫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7期502-50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拟行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二维超声组52例和超声造影组53例,分别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穿刺次...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与二维超声引导下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5例拟行骨肿瘤穿刺活检的患者,根据引导方式不同分为二维超声组52例和超声造影组53例,分别行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比较两组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以术后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组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绘制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骨肿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其曲线下面积。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灶直径、肿瘤位置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穿刺时间及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3、0.854)。超声造影组的诊断特异性与准确率(95.45%、98.11%)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组(76.92%、8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造影组的诊断敏感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100%、96.88%、100%)均高于二维超声组(96.15%、80.65%、95.24%),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骨肿瘤伴周围软组织肿块的穿刺活检较二维超声引导下有更高的特异性及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骨肿瘤 超声引导穿刺
下载PDF
超声评估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肩峰下滑囊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成雪晴 卢漫 +3 位作者 顾鹏 郭璇妍 贺凡丁 李婷婷 《肿瘤影像学》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 目的:对比分析肩峰撞击综合征(SIS)患者与健康人群肩峰下滑囊(SAB)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一种简便而准确的SAB超声评估方法。方法:选取确诊为SIS的患者58例(病例组)共65个患肩,以及无任何肩关节不适的健康志愿者50例(正常对照组)共50个优势肩。均行肩关节超声检查,观察SAB是否增厚、有无积液等,并分别在肩胛下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冈上肌腱长轴及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结果:病例组滑囊增厚、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65,P<0.001;χ2=15.345,P<0.001)。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得的SAB平均厚度均大于肩胛下肌腱长轴、短轴及冈上肌腱长轴切面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能准确评估SIS患者SAB增厚、积液扩张等病理改变,冈上肌腱短轴切面测量SAB厚度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滑囊 超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慢性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婷 李良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该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与慢性肾病越来越高的患病率有关。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两个疾病的相互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该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有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与慢性肾病越来越高的患病率有关。本文将重点阐述这两个疾病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发生机制,比如胰岛素抵抗、炎症、氧化应激、高凝状态、胎球蛋白-A和脂联素等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为更全面管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提供有用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慢性肾病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肩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成雪晴 卢漫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肩周疾病常引起肩痛及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影像学辅助诊断手段有多种,包括X射线、CT、磁共振、超声和肩关节造影等。本文主要针对肩周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肩周疾病 超声诊断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受体4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梦恬 李良平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且发病日趋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占美国肝移植病因第2位,并且预计在未来10年可成为肝移植的首位手术指征。终末期肝病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带来较大的社会医疗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且发病日趋低龄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占美国肝移植病因第2位,并且预计在未来10年可成为肝移植的首位手术指征。终末期肝病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带来较大的社会医疗负担,已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NAFLD发病机制可能与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代谢综合征、细胞凋亡、肠-肝轴等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细胞核因子受体4α(HNF4α)在p53/miRNA-34a脂代谢通路、PPAR及Hes代谢回路,及其他调节肝脏脂肪代谢的转录因子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提示围绕HNF4α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NAFLD的治疗带来新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细胞核因子受体4α 肝脏脂肪代谢
下载PDF
代谢健康型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杨美 刘思泰 +1 位作者 向锦 贾冬霞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94-97,共4页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是指BMI达到肥胖诊断标准,但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MHO是肥胖人群中的一种特殊表型,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房颤动(AF)等。MHO人群与代谢健康非肥胖人群相比,具有... 代谢健康型肥胖(MHO)是指BMI达到肥胖诊断标准,但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紊乱。MHO是肥胖人群中的一种特殊表型,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HF)、高血压、心房颤动(AF)等。MHO人群与代谢健康非肥胖人群相比,具有更高的冠心病发生率。MHO与HF住院风险和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不稳定的MHO状态(MHO易向代谢不健康转变、代谢不健康持续时间较长转变为的MHO)发生冠心病和HF风险升高。MHO与高血压发病风险增加有关,MHO独立地增加了高血压发病风险。MHO也将增加AF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健康型肥胖 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心房颤动
下载PDF
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霞 田黎丽 魏新川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6期223-225,共3页
随着分娩镇痛的普及,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pidural-related maternal fever,ERMF)作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ERMF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阐明。本文旨在通过感染、无菌性炎症、阿片类药物、局麻药、体温调节... 随着分娩镇痛的普及,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pidural-related maternal fever,ERMF)作为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ERMF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阐明。本文旨在通过感染、无菌性炎症、阿片类药物、局麻药、体温调节中枢等方面的阐述来介绍有关ERMF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无痛分娩 机制 发热
下载PDF
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镇静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成洋 范丹 黄晓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186-189,共4页
1964年诞生了第一台可弯曲支气管镜,成为肺部疾病诊治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材料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诊疗范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舒适化医疗理念得以普及,患者对无痛诊疗... 1964年诞生了第一台可弯曲支气管镜,成为肺部疾病诊治的重要里程碑。随着材料学和临床技术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诊疗范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舒适化医疗理念得以普及,患者对无痛诊疗的需求日益增加。纤支镜诊疗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操作刺激强度大,患者往往难以耐受,容易导致各种气道并发症,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镇静策略作为无痛纤支镜诊疗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关注。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无痛纤支镜诊疗过程中镇静策略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纤支镜诊疗 镇静药物 镇静深度监测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miR-2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卓云 雷迁 黄晓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是一种参与缺氧转录的一种主要转录因子,可介导对缺氧的适应性代谢反应,通过缺氧期间的代偿性增生参与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线粒体功能,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间起重要... 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是一种参与缺氧转录的一种主要转录因子,可介导对缺氧的适应性代谢反应,通过缺氧期间的代偿性增生参与抗氧化应激,促进血管生成,改善线粒体功能,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间起重要作用。MicroRNA-210(miR-210)是单链非编码小RNA,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介导靶基因转录体的降解抑制其翻译,即从转录后水平上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发育、分化、增殖和凋亡et al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miR-210能由HIF-1α所调控表达,HIF-1α与miR-210信号通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综述主要总结近年来HIF-1α与miR-210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小RNA-210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旭林 蒋晓春 陈拥军 《西南军医》 2021年第3期247-249,233,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肠道疾病,此外,Hp感染还可以引起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组以多种物...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胃肠道疾病,此外,Hp感染还可以引起许多胃肠道外疾病的发生。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组以多种物质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由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等组成,全球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患有MetS。Hp感染和MetS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最新研究结果表明Hp感染与MetS及其各组分之间有关。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综述了Hp感染与MetS及其组成部分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代谢综合征 相关性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病人术后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龚财芳 熊永福 +1 位作者 赵俊宇 游川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0-396,共7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乳腺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方式[1],随着乳腺癌诊疗水平的提高,早期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90%,但有60%的病人在术后受到急性疼痛的影响[2],包括肩部、手臂及胸部疼痛。疼痛是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是乳腺癌病人手术后延迟出院和影响病人活动的主要原因,这种术后疼痛主要是由腋窝和/或胸壁的外周神经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受伤所致[3]。有研究表明,术后急性疼痛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会导致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发生,进一步降低病人生活质量[4]。乳腺癌术后疼痛管理仍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尽管已经采用了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病人自控静脉镇痛和神经阻滞等各种镇痛策略[5,6],但仍难以实现充分的疼痛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病人 阿片类药物 早期病人 经皮穴位电刺激 神经阻滞 急性疼痛 疼痛管理 术后镇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