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电生理改变研究进展
1
作者 谭裕玲 杨双凤 +1 位作者 涂敏 王晓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期194-198,共5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免疫介导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MS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而NMOSD存在直接针对水通道蛋白4的抗体(AQP4-I...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免疫介导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MS主要是由细胞免疫引起的,而NMOSD存在直接针对水通道蛋白4的抗体(AQP4-IgG)。MS的病变主要影响皮质旁、脑室周围、脑干、脊髓等,而NMOSD主要以视神经和脊髓为靶点。在临床上,神经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可以应用于MS和NMOSD患者,以确定相关的神经通路有无损伤及其相应的损伤部位,通过对其分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临床阶段和严重程度。本文就MS与NMOSD的相关神经电生理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电生理学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认知障碍及其研究进展
2
作者 贺绍月 王晓明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也可表现为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大脑综合征及延髓最后区综合征。越来越多研究表...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是一组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也可表现为急性脑干综合征、急性间脑综合征、大脑综合征及延髓最后区综合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NMOSD患者存在认知障碍,但其发病隐匿,临床上易被忽视,本文从神经心理学、神经病理及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等方面对NMOSD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认知障碍 多发性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前梅 吴艳 +1 位作者 宋丽 彭舒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64-767,773,共5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特点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迄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PTN的结构性MRI能显示三叉神经微观改变及其与周围成分的结构关...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其特点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痛。迄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PTN的结构性MRI能显示三叉神经微观改变及其与周围成分的结构关系,可助于探索病因、辅助诊断、指导治疗;其功能性MRI能反映相应脑区功能与代谢变化,可为探索PT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PTN的脑影像学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梅毒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定量感觉测定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娟 王晓明 +3 位作者 邓鸿杰 胡建秀 赵晓琼 黄慧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对梅毒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定量感觉测定(QST)进行联合检测,评价在梅毒小神经纤维受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梅毒患者按照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分为无神经症状组(n=24例)和有神经症状组(... 目的:对梅毒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定量感觉测定(QST)进行联合检测,评价在梅毒小神经纤维受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梅毒患者按照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分为无神经症状组(n=24例)和有神经症状组(n=12例),分别进行CHEPs、SSR、QST检测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与24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对照。结果:(1)SSR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SSR上下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QST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冷觉(CS)、冷痛觉(CP)阈值较对照组低;有神经症状组热觉(WS)、热痛觉(HP)阈值较对照组高;有神经症状组CS阈值较无神经症状组低;无神经症状组CP阈值较对照组低,均P<0.05;(3)CHEPs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右下肢潜伏期Cz/N550、Cz/P750较对照组延长,无神经症状组C7潜伏期Cz/N550较对照组延长,P<0.05;(4)VAS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及无神经症状组右下肢VA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有神经症状梅毒及部分无神经症状梅毒患者存在小神经纤维受损,CHEPs、SSR、QST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梅毒小神经纤维受损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定量感觉测定
下载PDF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塞对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莉 黄丹丹 赵安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探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塞对患者神经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T-1水平、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T-1水平、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于对照组,ADL评分、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欣泰血栓心脉片联合尿激酶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 尿激酶 神经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神经病学领域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寅旭 王晓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5-29,共5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在颅外特定部位采用一定强度时变的磁场,在颅内诱发时变的感应电场,并引起感应电流刺激临近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刺激模式,TMS可分为单脉冲、双脉冲和重复脉冲刺激等,...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在颅外特定部位采用一定强度时变的磁场,在颅内诱发时变的感应电场,并引起感应电流刺激临近神经组织的电生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刺激模式,TMS可分为单脉冲、双脉冲和重复脉冲刺激等,其中单脉冲和双脉冲刺激多用于检测,而重复脉冲刺激则对多种神经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本文分别从脑卒中、癫痫、帕金森病以及抑郁症等方面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神经病学领域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神经病学
下载PDF
浅谈整合医学在神经病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侯前梅 彭舒 +1 位作者 宋丽 王晓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5期22-23,共2页
现代医学精细分科促进了医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整合医学,是将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之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更适合人体防病治病的新医学体系。整合医学三大核心要素为整体观(holistic)、整合观(integrati... 现代医学精细分科促进了医学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整合医学,是将各领域最先进的知识、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之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更适合人体防病治病的新医学体系。整合医学三大核心要素为整体观(holistic)、整合观(integrative)及医学观(medicine)。神经病学理论深奥、内容繁多,与诸多学科联系紧密,临床诊疗相当复杂,整合医学理念的提出,对神经病学的发展是机遇,更是挑战。开展基于整合医学的神经病学实践新模式,将为推动医学的蓬勃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医学 神经病学 发展 医学模式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静脉输液小组管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包娜娜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28期157-158,共2页
综述国内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静脉输液小组管理研究进展,旨在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分别通过PubMed及CHKD检索近几年英文及中文文献,限定主题于神经外科并静脉输液小组,对... 综述国内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静脉输液小组管理研究进展,旨在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者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分别通过PubMed及CHKD检索近几年英文及中文文献,限定主题于神经外科并静脉输液小组,对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纳及总结。近几年静脉输液管理技术渐趋于成熟,然对于NICU静脉输液小组相关管理经验存在不足。随着NICU的迅猛发展,其静脉输液小组重要性、特殊性越趋显现,对其管理也应区别于其他相关临床科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U 静脉输液小组 医学综述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谭娟 李晓敏 +2 位作者 苟晨 杜颖 王晓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753-756,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40例CPSP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tDCS每次刺激时间不同分为试验组(n=19)和对照组(n=21)。以2 mA电流在患侧初级运动皮层行阳极tDCS刺激,健侧眶上区行阴极tDCS刺激;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次刺激时间分别为20 min/次和30 s/次,5次/周,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疼痛区与对侧区皮肤温差、镇痛效果及神经电活动变化。结果:干预后及干预后4周,试验组自我疼痛感觉强度、皮肤温差及左右半球额区(δ+θ)/(α+β)值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对照组左右半球额区(δ+θ)/(α+β)值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tDCS能有效发挥对CPSP患者的镇痛作用,降低其患侧皮肤温度,增强患者大脑皮层电活动,且每次刺激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 经颅直流电刺激 疼痛 温度 定量脑电图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军强 柯莎 王晓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3期34-37,共4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无痛性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具有调节病变区皮质兴奋性等作用。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TMS具有潜在抗痫作用。文中就TMS在癫痫研究...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无痛性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具有调节病变区皮质兴奋性等作用。近年来,实验及临床研究显示TMS具有潜在抗痫作用。文中就TMS在癫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癫痫 应用
下载PDF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老年居民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寅旭 谭娟 +16 位作者 马英 刘新 崔丽君 吴历 胡建 鄢正萍 阿的五来 候邦强 崔爱平 吉洛阿加木 尼惹吉布莫 的莫阿加 沙柠花 马媛媛 王虹峥 王晓明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居民阿尔茨海默病(AD)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地区AD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凉山州部分地区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 目的:调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居民阿尔茨海默病(AD)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地区AD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凉山州部分地区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辅助调查问卷表进行现场筛查;第二阶段采用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学会诊断指南进行规范临床诊断。结果: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417份:(1)凉山州AD患病率为3.91%;(2)将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性格、是否常参加棋牌活动、是否常参加文娱活动的调查对象A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569)、收入(OR=0.532)、性格(OR=2.282)、文化程度(OR=0.343)、棋牌活动(OR=3.810)、民族(OR=0.487)、婚姻(OR=1.652)对AD患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凉山州AD患病率较国内其它地区稍高。(2)凉山州居民年龄(≥65岁)、彝族、收入低(年收入≤3600元)、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者发生AD的风险高;性格开朗、棋牌活动多、有配偶者发生AD的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痛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交感皮肤反应特征分析
12
作者 宋丽 彭乔君 +5 位作者 王玉凤 蓝杨 吴超 欧阳青蓉 青玉凤 王晓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1-525,共5页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交感皮肤反应特征。方法共纳入25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痛风患者,其中合并痛风石者10例、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症状)者8例,肌电图进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结果痛风组患者表现为... 目的分析痛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交感皮肤反应特征。方法共纳入25例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痛风患者,其中合并痛风石者10例、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有症状)者8例,肌电图进行交感皮肤反应检测。结果痛风组患者表现为以汗腺功能异常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痛风组患者下肢潜伏期延长(Z=-2.136,P=0.033)、波幅降低(Z=-2.959,P=0.003)。有症状组患者下肢波幅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Z=-3.426,P=0.001)和无症状组(Z=-3.308,P=0.001);痛风石组患者下肢波幅低于正常对照组(Z=-3.176,P=0.001)和无痛风石组(Z=-2.301,P=0.021),而无痛风石组下肢潜伏期延长(Z=-2.518,P=0.120)、波幅降低(Z=-2.327,P=0.020)。结论痛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存在异常,以下肢损伤为主,尤其合并痛风石或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者更为明显,交感皮肤反应可以客观评价自主神经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交感神经系统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包娜娜 刘亮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1期86-88,共3页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损伤,致伤后昏迷6 h以上或再次昏迷者(根据Glasgow昏迷计分法确定)。随着运输、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车祸伤、高坠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颅脑损伤的患...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brain injury,SBI)指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损伤,致伤后昏迷6 h以上或再次昏迷者(根据Glasgow昏迷计分法确定)。随着运输、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车祸伤、高坠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颅脑损伤的患病率也相应增加。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流程由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调整为C(Circulation)-A(Airway)-B(Breath),对气道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现对SBI患者气道管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气道管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辜建伟 吴碧华 +3 位作者 杨云凤 李芸 李雪梅 张小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左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左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高频低强度刺激组和高频高强度刺激组。在缺血后连续刺激1周和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大脑缺血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间大鼠神经功能NSS评分,了解rTMS对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高频阈上rTMS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效应与rTMS强度和时间相关,并能有效增加缺血侧Brd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标记的新生神经细胞数(P<0.05)。结论:高频阈上rTMS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缺血
下载PDF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脑功能网络特征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彭乔君 王玉凤 +1 位作者 刘新 王晓明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07-411,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P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明确。PD患者部分NMS常先于MS出现,并可能成为PD新的诊断指标。近年来伴随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 帕金森病(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运动症状(MS)和非运动症状(NMS)。P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迄今尚未明确。PD患者部分NMS常先于MS出现,并可能成为PD新的诊断指标。近年来伴随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PD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本文就PD NMS脑功能网络的特征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D早期诊断与治疗、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接触性热痛刺激诱发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彭乔君 涂敏 +3 位作者 王晓明 杨双凤 侯昌月 包娜娜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PDP)与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nPDP)在接触性热痛刺激(CHS)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探索PDP痛觉相关脑网络,为PD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PDP(PDP组)与15例nPDP...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伴疼痛患者(PDP)与帕金森病不伴疼痛患者(nPDP)在接触性热痛刺激(CHS)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探索PDP痛觉相关脑网络,为PD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分型及治疗等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1例PDP(PDP组)与15例nPDP(nPDP组),同期招募17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临床量表评估,右侧前臂背侧行51℃CHS同步fMRI扫描,观察三组间脑区激活差异。结果:与nPDP组相比,PDP组右小脑、右海马旁回、右舌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右眶部额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双侧颞下回、双侧脑岛、左中央沟盖、左顶上回、左顶下缘角回脑区激活程度减弱(P<0.05)。与NC组相比,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前回、左颞下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旁回、右海马、右舌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右脑岛、右中央沟盖、左颞上回、左补充运动区、右梭状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与NC组相比,nPDP组双侧小脑、双侧中央沟盖、双侧梭状回、双侧脑岛、左顶下缘角回、右颞下回、右海马旁回、左丘脑、左颞上回、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右海马、左补充运动区、左颞横回、左顶上回脑区激活程度增强(P<0.05),未见激活降低的脑区。结论:多个脑区共同参与痛觉形成及处理,存在复杂的痛觉相关脑网络。CHS-fMRI可为PD患者痛觉相关脑功能研究提供客观手段,PDP痛觉相关脑网络发生改变,对PDP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有一定价值,可能有助于为PD患者临床分型、疗效评定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功能磁共振成像 接触性热痛刺激 脑功能网络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嗅觉障碍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欧阳青蓉 吴超 +1 位作者 张树山 王晓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83-85,共3页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以时间和空间多发为特征,可出现感觉、运动、视觉、认知、括约肌功能等多种功能障碍,是青年群体神经功能残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嗅觉障碍 炎性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括约肌功能 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中青年
下载PDF
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脑网络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彭乔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谭娟 侯昌月 王寅旭 王晓明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67-273,276,共8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PD-CI)患者相关脑网络的改变,以期为其神经影像机制探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纳入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共例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蒙特利尔认...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PD-CI)患者相关脑网络的改变,以期为其神经影像机制探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纳入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就诊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共例22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评估,将其分为帕金森病伴认知功能障碍(PD-CI)患者12例,帕金森病认知功能正常(PD-NC)患者10例,以及与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HC)25例。所有受试者行标准临床特征评估及Rs-fMRI扫描。实验数据使用SPA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采用局部一致性(ReHo)分别对三组患者的Rs-fMRI数据进行分析,选择各组间ReHo值差异脑区为感兴趣区(ROI),然后采用基于ROI的功能连接(FC)方法进行全脑FC分析。结果(1)ReHo值结果分析:与HC组相比,PD-CI组左侧小脑角1区、右眶内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左顶下缘角回、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的ReHo值降低,右舌回的ReHo值增高。与HC组相比,PD-NC组左侧小脑角1区、右眶内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左顶下缘角回ReHo值降低,未发现ReHo值增高的区域。与PD-NC组相比,PD-CI组右背外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右舌回ReHo值增高。(2)FC结果分析:与HC组相比,PD-CI组左内侧额上回与左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减弱,左顶下缘角回与左中央沟盖、左三角部额下回功能连接减弱,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楔前叶连接增强,左顶下缘角回与右枕上回连接增强。与HC组相比,PD-NC组左内侧额上回与左海马旁回功能连接减弱,左顶下缘角回与左三角部额下回连接减弱,右背外侧额上回与右楔前叶连接增强。与PD-NC组相比,PD-CI组左顶下缘角回与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功能连接减弱。结论(1)PD-CI患者左侧小脑角1区、右眶内额上回、左内侧额上回、右背外侧额上回、左顶下缘角回、左内侧和旁扣带脑回ReHo值降低与PD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相关,而右舌回ReHo值增高可能是对认知功能代偿的表现。(2)PD-CI患者默认网络(DMN)功能连接性发生改变,DMN连接改变可能是导致其认知功能减退的关键,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PD相关的认知障碍潜在机制,为PD患者及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脑网络
下载PDF
小纤维神经病的病因及诊治进展
19
作者 谭娟 王晓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07-111,共5页
小纤维感觉神经病(smallfibersensoryneuropa—thies)是指以小直径有髓纤维(A8纤维)和无髓纤维(C纤维)受损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可引起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简称小纤维神经病(smallfiberneu—ropathies,SFN)。临床上单独的... 小纤维感觉神经病(smallfibersensoryneuropa—thies)是指以小直径有髓纤维(A8纤维)和无髓纤维(C纤维)受损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可引起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简称小纤维神经病(smallfiberneu—ropathies,SFN)。临床上单独的自主神经病较少见,疼痛等感觉症状往往比自主神经症状常见。因此,SFN通常又被称为“痛性周围神经病”。虽然SFN很常见,有时可能是系统性周围神经病的首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纤维神经病(SFN) 病因 诊断方法 治疗
下载PDF
伴疼痛性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侯前梅 唐雷 +2 位作者 雍那 丁祥洪 王晓明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1-64,共4页
抑郁症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群发病率高达6%,WHO预测至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位居第一的疾病。抑郁症除常见的心境低落、兴趣减少等核心情感症状外,多伴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其中... 抑郁症系临床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其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中国人群发病率高达6%,WHO预测至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位居第一的疾病。抑郁症除常见的心境低落、兴趣减少等核心情感症状外,多伴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其中约2/3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 抑郁症 疼痛性 神经影像学 精神疾病 健康问题 中国人群 疾病负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