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术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临床应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寅旭 王姗 +1 位作者 王玲玲 王晓明 《中国康复》 2022年第5期310-312,共3页
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残疾的首要原因,且超70%患者遗留不同类型、程度的功能障碍[1]。尽管康复技术不断进步,如何快速高效地恢复患者功能障碍依然是脑卒中康复领域的难题。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 据统计,脑卒中已成为导致我国国民死亡、残疾的首要原因,且超70%患者遗留不同类型、程度的功能障碍[1]。尽管康复技术不断进步,如何快速高效地恢复患者功能障碍依然是脑卒中康复领域的难题。迷走神经刺激术(Vagus Nerve Stimulation,VNS)作为一项经典的神经调控技术,既往主要用于难治性癫痫、疼痛与抑郁症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术 脑卒中 康复
下载PDF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评估与治疗策略:1例报告
2
作者 王寅旭 候邦强 +2 位作者 王晓明 邢琪佳 贾家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46-748,共3页
截至2020年3月29日,我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82341例,死亡3306例[1]。目前,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国家卫健委已先后颁布了7版COVID-19诊疗指南[2],COVID-1... 截至2020年3月29日,我国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82341例,死亡3306例[1]。目前,随着对疾病临床表现、病理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国家卫健委已先后颁布了7版COVID-19诊疗指南[2],COVID-19的诊疗水平较疫情爆发之初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遗憾的是尚不包括康复相关内容。本文报道1例病毒转阴,但无法脱离鼻导管吸氧的危重型COVID-19患者,根据床旁康复评价的结果,制订康复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为COVID-19患者的康复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型 康复方案 新型冠状病毒 鼻导管吸氧 康复评价 疫情爆发 肺炎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罗燕 谭蓉 +1 位作者 罗万红 邓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期00019-00020,共2页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分别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分别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79.59%),研究组(95.92%)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恢复神经功能,增强吞咽能力,护理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早期康复护理 吞咽障碍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情境模拟教学在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罗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1-2,5,共3页
研讨的情境模拟教学在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护生,总计5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情境模拟教学,对照组为常规教学,对比两组护生满意度、护生考核成绩评分。结... 研讨的情境模拟教学在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纳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护生,总计5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实施情境模拟教学,对照组为常规教学,对比两组护生满意度、护生考核成绩评分。结果:护生考核成绩量表测量,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科老年脑梗死护理带教带教期间,情境模拟教学的实施,能够提升护生护理满意度与考核成绩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模拟教学 康复科老年脑梗死 护理带教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玉磊 林静旖 +3 位作者 邓旭 罗万红 王寅旭 张军卫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600-604,共5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是个体经历重大创伤或生命威胁事件后出现的精神疾病。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逐渐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本文旨在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明确其治疗参数、作用机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期...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是个体经历重大创伤或生命威胁事件后出现的精神疾病。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逐渐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本文旨在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明确其治疗参数、作用机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期待为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下载PDF
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分层培训对全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罗万红 王晓娟 +2 位作者 敬雪明 李芸 敬剑英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分层培训对全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的53名全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分层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进阶情况、护士核心能力、职业认... 【目的】探讨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分层培训对全科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的53名全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分层培训,比较培训前后护士进阶情况、护士核心能力、职业认同感。【结果】培训结束1年后,40名护士(75.47%)晋升到上一个层级,中高级护理人员比例明显高于培训前(X2=5.399,P〈O.05);培训6个月后,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护理、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与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与咨询、核心能力总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O.05);职业认同、职业目标、职业态度、职业价值观、职业自我概念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基于能级进阶模式下的分层培训有助于优化全科护士人才梯队结构,提升护士核心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在职培训/方法 教育 护理
原文传递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老年居民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寅旭 谭娟 +16 位作者 马英 刘新 崔丽君 吴历 胡建 鄢正萍 阿的五来 候邦强 崔爱平 吉洛阿加木 尼惹吉布莫 的莫阿加 沙柠花 马媛媛 王虹峥 王晓明 王军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7,共6页
目的:调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居民阿尔茨海默病(AD)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地区AD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凉山州部分地区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 目的:调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部分地区居民阿尔茨海默病(AD)流行病学特点,探讨该地区AD可能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凉山州部分地区5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第一阶段采用简易智力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辅助调查问卷表进行现场筛查;第二阶段采用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美国阿尔茨海默病学会诊断指南进行规范临床诊断。结果: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2417份:(1)凉山州AD患病率为3.91%;(2)将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性格、是否常参加棋牌活动、是否常参加文娱活动的调查对象A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569)、收入(OR=0.532)、性格(OR=2.282)、文化程度(OR=0.343)、棋牌活动(OR=3.810)、民族(OR=0.487)、婚姻(OR=1.652)对AD患病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凉山州AD患病率较国内其它地区稍高。(2)凉山州居民年龄(≥65岁)、彝族、收入低(年收入≤3600元)、受教育程度低(小学及以下)者发生AD的风险高;性格开朗、棋牌活动多、有配偶者发生AD的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调控
8
作者 王寅旭 肖军 王晓明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变,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AD患者常同时存在认知和精神障碍。药物治疗AD的疗效有限,不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且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变,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AD患者常同时存在认知和精神障碍。药物治疗AD的疗效有限,不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且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会加重患者的认知症状。基于此现状,经颅磁刺激、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技术逐渐应用于AD的临床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神经调控技术可以通过改变神经兴奋性改善AD患者的认知和精神障碍。本文列举了几项常见的神经调控技术,就其改善AD的疗效、相关机制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障碍 精神障碍 神经调控技术
下载PDF
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宇轩 张晗 +4 位作者 杜娟 王玲玲 谢玉磊 尹开明 张波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2期4020-4025,共6页
背景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客观地评估对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USN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 背景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认知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客观地评估对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的探究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USN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7月在南充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招募3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不集中测试的常规分项(BIT-C)、凯瑟琳波哥量表(CBS)以及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患者USN情况,入院1周内完成,并记录评估过程中的不良反应。CBS得分>0分被诊断为USN。BIT-C总分<129分被诊断为USN。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过程共计2 min,根据患者注视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将患者分为:非USN患者(注视点分布于4个区域)和USN患者(注视点未分布于4个区域),由2名专业的康复治疗师完成患者的临床量表评估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对3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致性分析。结果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结果显示,3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为左侧USN患者,16例患者为非USN患者。USN患者在右侧屏幕注视点占比高于非USN患者(Z=-4.776,P<0.001);USN患者左右侧屏幕间注视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90,P<0.001)。BIT-C评估结果显示,15例患者BIT-C总分<129分,被诊断为USN患者,余下15例为非USN患者。CBS评估结果显示,1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USN,其余14例为非USN患者。BIT-C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在评估USN患者的检出情况上高度一致(Kappa=0.933,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右侧注视点占比与BIT-C总分呈负相关(rs=-0.776,P<0.001)。CBS和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在评估USN患者的检出情况上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67,P<0.001)。结论基于眼动追踪的动态任务评估脑卒中后USN是可行的,其评估结果与BIT-C和CBS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评估过程耗时较少,患者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可以作为标准USN评估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眼动追踪 动态任务 可行性研究 KAPPA值
下载PDF
棱镜适应在脑卒中后单侧忽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宇轩 张晗 +2 位作者 杜娟 谢玉磊 张波 《中国康复》 2022年第12期765-768,共4页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致残性疾病[1],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者[2-3],其病因主要与空间信息处理和注意力控制相关的神经网络受损有关[4]。表现为患者视野正常,但不能对正常视野内的物品组合刺激作出反应... 单侧忽略(Unilateral Neglect,UN)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致残性疾病[1],也可见于其他类型的脑损伤患者[2-3],其病因主要与空间信息处理和注意力控制相关的神经网络受损有关[4]。表现为患者视野正常,但不能对正常视野内的物品组合刺激作出反应[5]。UN存在多种亚型,例如根据空间坐标系的不同,可分为以自我为中心的忽略和以刺激物为中心的忽略[6],也有研究提出单侧忽略可表现为视觉-知觉忽略和运动意向缺陷两个方面[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棱镜适应 单侧忽略 神经机制
下载PDF
芒柄花苷对小鼠脓毒症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11
作者 朱敏 杨思敏 +1 位作者 罗彩虹 李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苷对小鼠脓毒症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组(CLP组)、芒柄花苷(ON组)和芒柄花苷+脓毒症组(ON+CLP组),每组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 目的:探讨芒柄花苷对小鼠脓毒症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组)、脓毒症组(CLP组)、芒柄花苷(ON组)和芒柄花苷+脓毒症组(ON+CLP组),每组各15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模型。ON组与ON+CLP组在造模前进行芒柄花苷(30 mg/kg)灌胃,1次/d,连续7 d;C组与CLP组每日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造模后比较各组小鼠7 d生存率;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认知功能,比较各组小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CLP组小鼠生存率降低(P<0.05);与CLP组比较,ON+CLP组小鼠生存率增加(P<0.05)。与C组比较,CLP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待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缩短(均P<0.05);与CLP组比较,ON+CLP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待在平台所在象限时间延长(均P<0.05)。与C组比较,CLP组小鼠TNF-α、IL-1β、IL-6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均P<0.05);与CLP组比较,ON+CLP组TNF-α、IL-1β、IL-6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增加(均P<0.05)。结论:芒柄花苷可以改善小鼠脓毒症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机制可能与芒柄花苷抑制海马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芒柄花苷 认知功能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下载PDF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12
作者 罗燕 谭容 罗万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1-2,5,共3页
研究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带教内,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130例,为我院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内科实习生,依照实施的教学方案分组,观察组为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常规情境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理论成绩、... 研究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带教内,PBL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研究对象130例,为我院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护理内科实习生,依照实施的教学方案分组,观察组为PBL教学模式,对照组为常规情境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护生理论成绩、教学满意度与教师教学能力。结果 理论成绩对比,观察组(80.89±6.40)高于对照组(75.89±7.90)(P<0.05);观察组护生满意度(98.46%)高于对照组(83.08%(P<0.05);观察组教师教学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PBL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护生理论成绩与满意度,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模式 康复科老年腰椎间盘突出 护理带教
下载PDF
关于思政课融入康复护理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
13
作者 邓旭 罗燕 罗万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4-6,共3页
探究思政教育的康复护理临床带教方案应用于护士的实际带教中的质量,探讨临床可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间,我院中进入康复医学科内进行实习2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则将思政教育的康复医学科... 探究思政教育的康复护理临床带教方案应用于护士的实际带教中的质量,探讨临床可用性。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间,我院中进入康复医学科内进行实习2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常规教学方案,实验组则将思政教育的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应用于其中,对两组护理人员的考试成绩以及满意度进行记录,分析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操作评分、理论成绩评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方案能够有助于提升护理学员的教学质量,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康复护理 实习护士 临床带教 教学活动
下载PDF
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及家属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维佳 李定艮 +2 位作者 陈廖林 刘欣 杨永红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7-564,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及家属心理认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 目的 系统评价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及家属心理认知、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与研究目的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项研究,包括2 093例患者,786例家属。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U日记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RR=0.64,95%CI(0.50,0.83),P<0.01]和抑郁的发生率[RR=0.65,95%CI(0.48,0.89),P<0.0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D=7.78,95%CI(4.37,11.18),P<0.01],但对患者焦虑、记忆及家属心理影响尚无显著影响。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ICU日记可以降低患者出ICU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对患者家属的影响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ICU日记 创伤后应激障碍 生活质量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四川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寅旭 苟晨 +6 位作者 彭婷婷 何微微 王晓明 李林 曾俊 罗万红 杨欢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3-877,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及特点.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1日-2020年3月20日经四川省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9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 目的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及特点.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1日-2020年3月20日经四川省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的90例重型/危重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检验结果、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等.结果 90例COVID-19患者中,男性54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为(53.90±16.92)岁.除经典的发热和/或呼吸系统症状外,53例患者还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包括乏力33例、肌痛21例、头晕12例、头痛8例、精神障碍3例、意识障碍1例、颈痛1例.有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从入院到确诊的时间较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的患者更长(P<0.05),同时接受的抗真菌治疗更多(P<0.05).结论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在四川省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诊疗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神经系统相关症状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期骨形成蛋白-4促进肠黏膜屏障恢复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罗彬予 张琴 +4 位作者 张肖 秦龙 郭庆 任明扬 田云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在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恢复期时小肠上皮细胞中骨形成蛋白-4(BMP4)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28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只小鼠用于I/R操作,余下4只小鼠进行假手术(SO)操作。I/R后... 目的探讨在小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恢复期时小肠上皮细胞中骨形成蛋白-4(BMP4)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28只6~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24只小鼠用于I/R操作,余下4只小鼠进行假手术(SO)操作。I/R后分别于6、12、24、48 h时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用于观察小鼠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并检测其空肠上皮细胞中BMP4 mRNA表达的变化,另外8只小鼠分配用于肠黏膜损伤恢复期(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I/R后24 h时作为观察时间点)的实验观察。对I/R后恢复期即I/R后24 h时的小鼠腹腔内分别注射浓度为30 ng/(m L·kg)的重组人BMP4蛋白(I/R-24 h-BMP4组)和生理盐水(I/R-24 h-NS组),对不注射任何液体的小鼠作为对照组(I/R-24 h-空白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组随机分配4只小鼠,然后检测各组小鼠空肠黏膜组织跨膜电阻抗(TER)的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上皮细胞中BMP4蛋白、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Notch信号通路蛋白(Notch1、Jagged1)及磷酸化Smad6蛋白(p-Smad6)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小鼠小肠I/R后24 h时,小肠黏膜绒毛上皮层损伤明显减轻、水肿减轻、肠绒毛少部分断裂、脱落。与SO小鼠比较,I/R后6、12、24、48 h时空肠上皮细胞中BMP4 mRNA表达呈逐渐增高趋势。小鼠I/R损伤后恢复期即I/R后24 h时发现,给予外源性BMP4蛋白刺激后,I/R-24 h-BMP4组空肠黏膜组织中TER值、BMP4、occludin、ZO-1、Notch1、Jagged1、p-Smad6蛋白表达均较I/R-24 h-NS组和I/R-24 h-空白组升高。结论从本研究初步研究结果看,在小肠I/R损伤后恢复期,空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大、BMP4表达增加,其可能是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Notch1、Jagged1)和Smad经典信号通路(p-Smad6)与促进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表达增加来促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从而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缺血再灌注损伤 骨形成蛋白-4 紧密连接蛋白 Notch信号蛋白 Smad6信号蛋白 肠黏膜屏障
原文传递
Theta爆发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谢玉磊 王寅旭 +2 位作者 王姗 杨正蕾 吴青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Theta爆发刺激是TMS的一种刺激模式,具有时间短、强度低、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现回顾Theta爆发...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功能障碍之一,经颅磁刺激(TMS)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常用的治疗方法.Theta爆发刺激是TMS的一种刺激模式,具有时间短、强度低、安全性高等优势,目前已被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现回顾Theta爆发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分别对其疗效、机制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障碍 康复 综述
原文传递
迷走神经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姗 杨正蕾 +2 位作者 谢玉磊 文倩 吴青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8期590-594,共5页
脑卒中患者通常持续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迷走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神经调制治疗方法,不仅在难治性癫痫、抑郁症、慢性耳鸣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大量研究也提示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现... 脑卒中患者通常持续存在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迷走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神经调制治疗方法,不仅在难治性癫痫、抑郁症、慢性耳鸣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大量研究也提示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现回顾迷走神经电刺激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对其临床应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电刺激 运动功能障碍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