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等医学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小华 杨林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09-211,共3页
本文阐述了高等医学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要求、途径以及监督保障,分析了师德师风建设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于提高医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关键词 医学院校 师德 教育
下载PDF
任务导向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珂 黄小华 +1 位作者 刘念 刘倩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91-194,共4页
《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期间需重视学生知识内化与综合素质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时间处于教学主体地位传授知识,学生鲜少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及表达看法,难以获得理想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技术学》作为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师在理论课教学期间需重视学生知识内化与综合素质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长时间处于教学主体地位传授知识,学生鲜少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及表达看法,难以获得理想教学效果。任务导向的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置目标明确、难度适中的个人自学任务与团队课堂讲授任务,督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团队协作。此类翻转课堂将拓展学习时间与场景,拓宽知识获取渠道,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思考,与团队成员交流看法并协作制定课堂讲授资料,完成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多层次知识内化,还将获得一定程度综合素质提升。本文将回顾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分析任务导向翻转课堂的特点与优势,探讨其用于影像技术本科专业学生《医学影像技术学》理论课教学的可行性,为本课程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学 翻转课堂 任务导向 学习任务单 学生讲授 理论课
下载PDF
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调查研究
3
作者 张川 曾晨 +2 位作者 李晔晗 李兵 杨汉丰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22期63-66,共4页
目的了解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现状,以帮助放射科医务人员预防或缓解工作倦怠,从而维护其健康,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方法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主要研究单位,通过横断面设计,于2021年7—8月分层抽取四川省17家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16... 目的了解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现状,以帮助放射科医务人员预防或缓解工作倦怠,从而维护其健康,保障患者的就医质量。方法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主要研究单位,通过横断面设计,于2021年7—8月分层抽取四川省17家医院放射科医务人员165名,以电子MBI问卷对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倦怠检出率为72.1%(119/165),其中重度工作倦怠的医务人员占3.0%,中度工作倦怠的医务人员占16.4%,轻度倦怠的医务人员占52.7%。结论放射科医务人员作为高强度工作人群,医院领导及科室管理层应该高度关注其工作倦怠情况,制订相应的预防或缓解措施,以减少放射科医务人员的工作倦怠,防止零倦怠及轻度倦怠的医务人员向中度及重度倦怠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倦怠 放射科 医务人员
下载PDF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实习基地同质化教学质量的分析与应对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念 黄小华 +1 位作者 刘倩倩 张娅雯 《科教导刊》 2023年第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在不同实习基地区域和类型间考核结果差异,为实现实习基地同质化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应对策略。方法:收集本校2022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按照基地区域和基地类型进行分类分析,采用单因素...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生在不同实习基地区域和类型间考核结果差异,为实现实习基地同质化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应对策略。方法:收集本校2022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按照基地区域和基地类型进行分类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实习区域和类型的成绩。结果:三级医院26家,涉及12个区域,各区域的实践技能成绩和理论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基地类型分为附属医院、地州市级医院、专科医院,三者间的理论成绩存在统计学差异,实践技能成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同质化实习教学质量依赖于实习基地区域和类型,加强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考评有助于实现同质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实习基地 同质化 教学质量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的价值
5
作者 张丽 黄小华 +2 位作者 沈梦伊 张丁懿 何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探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双乳磁共振检查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156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目的: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探究不同机器学习算法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本院行双乳磁共振检查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患者156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单因素分析、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法和递归特征消除进行特征筛选,筛选出不同数量特征分别通过5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来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比较不同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准确率和F1度量值评估其性能,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拟合度,并应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间的差异性。结果:同一分类器在不同的特征数下预测性能不同。在基于DCE⁃MRI提取的3个特征下,5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对较好,其中支持向量机的整体性能最优,AUC、准确率和F1度量值在训练集分别为0.95、0.95、0.90,在测试集分别为0.88、0.79、0.74。DeLong检验显示,在基于3个特征的5个模型中,支持向量机与逻辑回归的性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余3个模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基于DCE⁃MRI所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预测浸润性乳腺癌Ki⁃67表达状态,该方法有望为临床医生对浸润性乳腺癌的术前干预和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Ki⁃67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基于瘤周肝组织DWI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局部进展研究
6
作者 王晶 曾朝强 +3 位作者 汤梦月 许敏 张小明 陈天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0,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 目的探讨构建基于肝切除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recurr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HCC)瘤周区域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列线图模型预测局部进展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为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特征。基于Firevoxel软件测量rHCC瘤周肝组织ADC平均值(peritumor ADCmean,pADCmean)、最小值(peritumor ADCmin,pADCmin)、最大值(peritumor ADCmax,pADCmax)和肿瘤ADC平均值(tumor ADCmean,tADCmean)、最小值(tumor ADCmin,tADCmin)、最大值(tumor ADCmax,tADCmax),以及背景肝组织ADC平均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ean,bADCmean)、最小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in,bADCmin)、最大值(background liver tissue ADCmax,bADCmax)。计算瘤周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pADCmeanto bADCmean,RP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pADCminto bADCmin,RP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pADCmaxto bADCmax,RPB-ADCmax),以及肿瘤与背景肝组织ADCmean比值(ratio of tADCmeanto bADCmean,RTB-ADCmean)、ADCmin比值(ratio of tADCminto bADCmin,RTB-ADCmin)、ADCmax比值(ratio of tADCmaxto bADCmax,RTB-ADCmax)。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预测rHCC局部进展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例肝切除术后rHCC患者,随访证实肿瘤局部进展率为65.7%(46/7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在3个月内、6个月内局部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41,DCA显示模型有较好临床净收益。结论pADCmin、RPB-ADCmean和异常凝血酶原是预测肝切除术后rHCC局部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直观地预测rHCC局部进展,且具有较好的效能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瘤周肝组织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列线图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HRCT表现及危险因素研究
7
作者 郭丹丹 李林 +5 位作者 贾霜 冯钰玲 王菲瑶 杨帆 唐鸿杰 李睿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并探讨发生RA-ILD的临床及实验室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ILD将接受胸部HRCT检查的471例连续性RA患者分为RA-ILD(n=273)组和非RA-ILD组(n=198)。分析RA-...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并探讨发生RA-ILD的临床及实验室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ILD将接受胸部HRCT检查的471例连续性RA患者分为RA-ILD(n=273)组和非RA-ILD组(n=198)。分析RA-ILD患者的HRCT表现及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探讨RA患者发生ILD及RA-ILD患者进展为普通间质性肺炎(UIP)的危险因素。结果:RA-ILD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P<0.05),且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更高(P<0.05)。RA-ILD组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IgM、IgA水平均高于非ILD组(P<0.05)。RA-ILD患者的HRCT以小叶间隔增厚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膜下线、网格影、磨玻璃影及蜂窝影,且蜂窝影多见于男性患者。多因素二分类逻辑回归结果发现年龄增大(OR=1.12,95%CI:1.09~1.15,P<0.001)、男性患者(OR=1.74,95%CI:1.04~2.93,P=0.036)及C反应蛋白增高(OR=1.01,95%CI:1.00~1.01,P=0.022)是发生RA-ILD的独立危险因素。RA-ILD患者中,各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与发生UIP型间质性肺疾病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年龄增大、男性及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RA患者发生ILD的危险因素,且男性患者发生UIP概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间质性肺疾病 高分辨率CT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价值
8
作者 张丁懿 黄小华 +2 位作者 沈梦伊 张丽 何欣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型和非Luminal型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149例,均在治疗前两周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收集... 目的 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型和非Luminal型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149例,均在治疗前两周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的表达情况将患者分为Luminal型(n=90)和非Luminal型(n=59)。以7∶3的比例随机将其分为训练组(n=104)和测试组(n=45)。将提取的数据进行降维并筛选影像组学最优特征,基于随机森林法建立三个预测模型,分别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模型、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enhanced,DCE)-MRI序列模型以及DWI和DCE序列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不同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Luminal型和非Luminal型组间、训练组和测试组组间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ER状态、PR状态、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WI模型、DCE模型和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分别为0.859、0.839、0.903,在测试组中的AUC分别为0.722、0.798、0.821。DeLong检验显示训练组的DCE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除此之外三个模型两两比较预测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Luminal型和非Luminal型,并能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分子分型 影像组学 联合模型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脑磁共振波谱成像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尤宇韬 杨学钊 +3 位作者 李青洲 李兵 张川 杨汉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168-170,共3页
慢性疼痛给个人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仍然欠佳,其中枢机制仍不明了。因此积极研究慢性疼痛的中枢机制以及寻找慢性疼痛潜在的中枢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波谱在探... 慢性疼痛给个人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目前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仍然欠佳,其中枢机制仍不明了。因此积极研究慢性疼痛的中枢机制以及寻找慢性疼痛潜在的中枢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波谱在探究慢性疼痛的中枢机制以及寻找慢性疼痛潜在治疗靶点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慢性疼痛患者脑磁共振波谱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磁共振波谱 疼痛机制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基于度中心度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网络有效连接变化
10
作者 邓雪梅 李婷 翟昭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38-543,共6页
目的:采用度中心度(DC)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脑功能网络有效连接变化,探索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ACMP患者(ACMP组)及37名健康对照组(HC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在两组... 目的:采用度中心度(DC)和格兰杰因果分析(GCA)方法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脑功能网络有效连接变化,探索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4例ACMP患者(ACMP组)及37名健康对照组(HC组)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在两组间DC值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中,选取左侧颞下回作为种子点,进行全脑体素GCA分析;提取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脑区DC值和GCA有效连接值,分析它们与MMSE、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比较,ACMP组左侧颞下回、左侧海马、左侧海马旁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的DC值增高,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小脑Crus1区及Crus2区的DC值减低(P<0.05,FWE校正);左侧颞下回与双侧楔前叶、右侧颞下回及左侧中央旁小叶的双向有效连接效应均存在异常,另外左侧颞下回至右侧顶上回和双侧小脑Crus1区有效连接增强,至双侧扣带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有效连接减弱,而右侧中央旁小叶至左侧颞下回的有效连接减弱(P<0.05,GRF校正);相关分析显示,网络有效连接的变化与MoCA、MMSE评分有相关性(P<0.05)。结论:ACMP患者在脑网络中表现出异常程度的度中心性,主要在默认网络、中央执行网络、感觉运动网络间出现有效功能连接异常,提示患者在早期即存在全脑多功能网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度中心度 格兰杰因果分析 有效连接
下载PDF
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罗家佳 李倩 杜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78,共3页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以及预后不理想,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微血管侵犯(MVI)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以及预后不理想,对于肝细胞癌的治疗一直都是我们需要攻克的难题。微血管侵犯(MVI)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是肝细胞癌术后复发以及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然而,MVI的诊断主要是在术后通过肝细胞癌的病理学检查来确诊。如果能在术前对MVI进行一定的预测,将会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提高患者的预后产生巨大的影响。现阶段已有不少的研究利用CT或MRI影像组学的方法对HCC MVI进行预测,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将对目前关于HCC MVI影像组学预测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从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谈影像技师的技能培养 被引量:11
12
作者 马雪华 李春平 雍那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29-631,共3页
随着X线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和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影像医学由简单放射学发展为包括超声、核素、CT、DSA、MRI、数字化摄影(CR、DR)、PACS等多种技术成像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X线诊断也由传统单一的普放诊断发展到组织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 随着X线检查设备不断更新和检查技术不断提高,影像医学由简单放射学发展为包括超声、核素、CT、DSA、MRI、数字化摄影(CR、DR)、PACS等多种技术成像的现代医学影像学体系,X线诊断也由传统单一的普放诊断发展到组织成像、功能成像和代谢成像并用的综合性医学影像诊断手段,这必然要求影像技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与影像诊断相适应,而现阶段影像技师在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影像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知识、外语知识等方面与现代影像技师发展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指出了加强这几方面技能培养的具体方法;强调了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影像技师 技能培养
下载PDF
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余进洪 李杨 +1 位作者 杜勇 杨汉丰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第3期208-210,共3页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教学模式,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以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建立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制度,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学习三个方面... 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临床实习是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的重要实践教学模式,是医学生走向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以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实习,建立临床病例随访和病例讨论制度,加强医学影像学专业英语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改革,这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方法 临床实习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价COPD左心室功能异常的研究
14
作者 王菲瑶 张天悦 李睿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62,共7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亚临床期心肌功能障碍。材料与方法回顾...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亚临床期心肌功能障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OPD患者病例47例(COPD组),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7.26±4.66)岁;28例COPD患者冠脉未见明显异常,19例COPD患者合并冠脉轻度狭窄(狭窄率<50%)。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及吸烟习惯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7.47±4.42)岁。所有纳入者均行3.0 T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分析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常规心功能、整体及节段心肌各方向(径向、周向及纵向)峰值应变(peak strain,PS)间的差异。因COPD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本研究针对COPD冠脉正常和冠脉轻度狭窄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各方向PS进行了亚组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COPD组左心室整体及中间段、基底段各方向(径向、周向及纵向)P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ll P<0.05),心尖段径向及纵向P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心尖段周向PS较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268)。在亚组分析中,冠脉轻度狭窄COPD患者与冠脉正常者左心室整体、心尖段、中间段及基底段各方向PS均未见明显差异(all P>0.05)。结论利用CMR-FT技术可定量评价COPD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亚临床期心肌功能障碍,并且其心肌损伤由COPD本身导致;CMR-FT技术有望为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肌功能障碍 心肌应变 特征追踪技术 心脏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放射学及相关基础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思悦 张小明 沈成义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51-253,262,共4页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等,发病早期对AP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以及确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影像检查已成为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功能成像技术的进展使得评估进一...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其早期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轻重不等,发病早期对AP严重程度的准确评估以及确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对预后具有决定性意义。影像检查已成为判断AP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功能成像技术的进展使得评估进一步深入,也成为近年来判断AP严重程度的研究热点。就影像检查用于AP严重程度评估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微循环 CT灌注成像 MR灌注成像 显微MRI
下载PDF
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联合增强MR影像组学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
16
作者 林震洋 黄小华 +3 位作者 秦石泽 蒋雨 钟舒婷 王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在预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性分析HIFU消融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89例(再干预43例;非再干预146例),评估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32)和验证集(n=57)。采用二元逻辑回归筛选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采用最大冗余最小相关性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采用二次判别分析分别建立基于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影像学模型、基于最优影像组学特征的影像组学模型及结合上述特征的联合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综合判别改善(IDI)指数和DeLong检验用于比较模型预测性能。结果:年龄(P<0.001)、肌瘤体积(P=0.001)、肌瘤强化程度(P=0.001)是预测再干预风险的独立临床-影像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1(95%CI 0.577~0.964)和0.819(95%CI 0.702~0.937)。IDI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相较于临床-影像学模型整体预测性能提高18.9%(训练集,P<0.001)和16.8%(验证集,P=0.001)。DeLong检验结果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性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590)和临床-影像学模型(训练集,P=0.002;验证集,P=0.030)。结论:基于临床-影像学特征和CE-T1W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HIFU消融子宫肌瘤后再干预风险,有望为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慢性疾病管理计划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肌瘤 再干预 影像组学 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
下载PDF
铁沉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兔模型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的影响
17
作者 刘祝 肖如辉 +2 位作者 赵艳芬 张治涛 杜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236,共5页
目的建立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观察铁沉积对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影响。方法将7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高脂组(A组,n=35)及高脂联合铁剂组(B组,n=35);再将B组分为1、2、3、4、8、12及16 ml共7个亚组,每组5只。... 目的建立兔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观察铁沉积对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的影响。方法将7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高脂组(A组,n=35)及高脂联合铁剂组(B组,n=35);再将B组分为1、2、3、4、8、12及16 ml共7个亚组,每组5只。对A组以高脂饲料饲养,对B组以高脂饲料饲养并经耳缘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溶液(含铁100 mg/ml),建立NASH模型;行MRI及病理学检查,观察基于MRI所测PDFF与基于病理所测脂肪分数(FF)的相关性。结果建模结束时A、B组兔存活率分别为91.43%和74.29%,建模用时分别为(7.27±1.01)周和(5.07±1.27)周。B组各亚组中,随注射铁含量增加,MRI显示肝脏信号逐渐减低、胆囊及大血管显示欠清,其中1及2 ml亚组拟合优度分数均<5%、其余各亚组均≥5%,且仅1及2 ml亚组PDFF与FF相关(r=0.961、0.893,P=0.039、0.041)。结论NASH模型兔肝脏铁沉积增加将影响MRI测量肝脏PDFF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不同部位受累的炎症活跃程度、磁共振成像及临床特征对比研究
18
作者 蒋东林 刘婷婷 +3 位作者 张学英 罗江 张子涵 张小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92-49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腺不同部位受累(亚型)的炎症活跃程度、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57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腺不同受累部位将患者分为三组:Ⅰ型组(主要累及胰头,n=76);Ⅱ型组(主要累及胰体和胰尾,n=1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胰腺不同部位受累(亚型)的炎症活跃程度、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57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胰腺不同受累部位将患者分为三组:Ⅰ型组(主要累及胰头,n=76);Ⅱ型组(主要累及胰体和胰尾,n=118)及Ⅲ型组(主要累及整个胰腺,n=63),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炎症活跃程度、MRI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Ⅲ型组入院时炎症活跃程度、病因、C反应蛋白(CRP)水平、严重程度、住院天数、坏死发生率、局部并发症及临床和影像学严重程度评分与Ⅰ型组和Ⅱ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胰腺受累入院炎症活跃程度最高,且是最严重的亚型,主要病因是高脂血症。入院胰腺炎活跃程度评分(PASS)>140分对中重度和重度AP具有最佳预测值(AUC=0.746),且局部并发症(OR=2.58,95%CI:1.262~5.287,P=0.009)和亚型(OR=1.406,95%CI:1.065~1.857,P=0.016)是AP活跃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根据胰腺不同受累部位将急性胰腺炎分为三个亚型,揭示了各亚型入院时炎症活跃程度、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新的分类方法有助于更加简便从影像学维度描述AP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亚型 炎症活跃程度 磁共振成像 严重程度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兴辉 李梅 +3 位作者 张小明 翟昭华 陈天武 黄小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1期12-15,共4页
新医科作为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中的“四新”之一,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致力于全面精准医学、转化医学,逐渐成为医学前沿领域的新的医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实践者是各大高校教师,应该大力... 新医科作为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中的“四新”之一,与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紧密结合,致力于全面精准医学、转化医学,逐渐成为医学前沿领域的新的医学体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实践者是各大高校教师,应该大力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坚持以育人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践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进一步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各大高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研究分析了在新医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应用和实施,以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等作为主线,把人文精神、职业道德素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旨在实现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术 课程思政 学科特点 师资队伍 教学实施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小英 杨朝凤 李杨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89-393,共5页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确切,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提取定量影像数据,捕捉人眼无法识别...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安全性更高、毒副作用更小、疗效更确切,彻底改变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影像组学高通量地提取定量影像数据,捕捉人眼无法识别的潜在信息,全面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以无创预测肿瘤的分子分型及其微环境改变,对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选择优势人群、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影像组学在NSCLC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影像组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