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热点和争议
1
作者 杨发才 耿智敏 +1 位作者 李敬东 邱应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实现R0切除是GBC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肝脏切除范围、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中或术后诊断的GBC的外科治疗、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中的应用...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实现R0切除是GBC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肝脏切除范围、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中或术后诊断的GBC的外科治疗、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中的应用等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了GBC的外科治疗进展,并围绕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中GBC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胆囊癌根治术 淋巴切除术 肝切除术
下载PDF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熊坚威 李强 +6 位作者 唐涛 张立鑫 英保 赵开烽 熊永福 李敬东 武国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病人65例,均采用TACE+TKIs+PD-1抗体治疗。观察肿瘤反应、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转化手术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 65例病人的客观缓解率为49.2%(32/65),疾病控制率为89.2%(58/65),其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30例,疾病稳定26例,疾病进展7例。65例病人中,18例转化为可切除肝癌,行R0手术切除,转化手术率为27.6%(18/65)。6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65例病人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4.5个月(95%CI为12.3~16.6个月)、8.8个月(95%CI为6.9~10.6个月)。65例病人治疗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病人出现短暂的肝功能异常。3级以下药物不良反应均在1周内恢复。部分病人合并多种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1.5%)因顽固性呕吐停用TACE治疗,5例因治疗过程中严重肝功能损伤停用仑伐替尼,2例因严重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停用卡瑞利珠单抗,1例因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停用替雷利珠单抗,1例因顽固消化道出血停用仑伐替尼及信迪利单抗。其他治疗病人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TACE+TKIs+PD-1抗体治疗中晚期不可切除肝癌可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动脉化疗栓塞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中精准护理的配合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游川 程蕾 +2 位作者 杨发才 李伟男 李敬东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862-862,870,共2页
腹腔镜肝切除术因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主流发展趋势[1],但全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仍存在巨大挑战。近年我科从护理工作实际出发,依据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配合的实践经验,对术中护理程序进行精确细化... 腹腔镜肝切除术因具有切口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肝胆外科的主流发展趋势[1],但全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仍存在巨大挑战。近年我科从护理工作实际出发,依据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配合的实践经验,对术中护理程序进行精确细化,并强调精准配合,采取精准护理的配合模式展开了一系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精准护理
下载PDF
单孔+1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4
作者 武国 徐建 +5 位作者 杨刚 李伟男 张立鑫 赵开烽 英保 李敬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9-745,共7页
目的探讨单孔+1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ILPD+1)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63±10)岁。40... 目的探讨单孔+1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ILPD+1)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行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63±10)岁。40例患者中,18例行SILPD+1,设为SILPD+1组;22例行传统5孔法3D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LPD),设为CLPD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及并发症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SILPD+1组患者中,17例顺利施行手术,1例为胰头炎性肿块,与肠系膜血管分界不清晰,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中转开腹;CLPD组患者均顺利施行手术,无中转开腹;两组患者中转开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及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肿瘤长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R0切除、肿瘤病理学类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出血、胰瘘、乳糜漏、胃排空延迟、腹腔积液、切口感染、并发症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PD+1组和CLPD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0(4.5,6.0)分和6.5(6.0,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胆瘘、腹腔感染发生;均无术后30 d内再入院、术后90 d内死亡。结论与CLPD比较,SILPD+1安全、可行,术后疼痛更轻,保证肿瘤学疗效的情况下,并未增加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单孔+1 3D 腹腔镜检查 疗效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丛浸润特点及清扫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立鑫 朱建交 +1 位作者 杨刚 李敬东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045-2048,共4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本文简述了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神经丛侵犯的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目前对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的观点。分析表明,国内外观点普遍认可区域...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患者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手段。本文简述了肝门部胆管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神经丛侵犯的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目前对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的观点。分析表明,国内外观点普遍认可区域淋巴结清扫、神经丛廓清,但对淋巴结的扩大清扫尚存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浸润
下载PDF
着丝粒蛋白家族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坤 高孝锦 +1 位作者 谢梦忆 李敬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761-768,共8页
目的了解着丝粒蛋白(centromere proteins,CENPs)家族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和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近年来有关CENPs在肝癌中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共总结了11种... 目的了解着丝粒蛋白(centromere proteins,CENPs)家族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和对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近年来有关CENPs在肝癌中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综述。结果共总结了11种与肝癌密切相关的CENPs,它们在肝癌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并与预后相关,CENPs可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肝癌的增殖、转移、凋亡、放化疗抵抗等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进而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仍有部分CENPs在肝癌中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清楚。结论CENPs在肝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参与了肝癌多种恶性生物学行为,有望成为肝癌潜在的治疗靶点,但其在肝癌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丝粒蛋白 肝癌 生物学标志物 恶性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性和效果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黄徐建 何毅 +4 位作者 何理 冯彦杰 杨刚 熊永福 李敬东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肝切除手术治疗的25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74例,女性180例,...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一科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肝切除手术治疗的25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74例,女性180例,年龄(56±8)岁(范围:38~77岁)。其中接受腹腔镜手术162例(腹腔镜组),接受开腹手术92例(开腹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1∶1匹配。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数据及随访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有63例匹配成功,匹配后两组的基线特征保持平衡。匹配后两组患者肝切除类型、联合胆总管探查比例、T管引流比例、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比例、术中意外损伤、初次和最终结石清除率、结石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M(IQR)][300(175)ml比350(145)ml,Z=3.227,P=0.001]、术后住院时间[(10.6±4.1)d比(14.0±4.0)d,t=4.634,P<0.01]、术后进食时间[(1.8±1.1)d比(2.9±1.6)d,t=4.556,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4%(16/63)比49.2%(31/63),χ^(2)=7.635,P=0.006]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为安全有效,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肝切除术 肝内胆管结石 腹腔镜 倾向性评分匹配
原文传递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的病因及防治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敬东 黄徐建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5-337,共3页
胆道系统的医源性损伤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是肝胆外科医师处理各种肝胆疾病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既往有关胆道损伤的报道多集中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2]。然而,这种并发症并不限于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3]。接受部分肝切除... 胆道系统的医源性损伤是一种潜在的严重并发症,是肝胆外科医师处理各种肝胆疾病的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既往有关胆道损伤的报道多集中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2]。然而,这种并发症并不限于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3]。接受部分肝切除术的患者也可能发生胆道损伤。既往研究报道开腹肝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率为3.6%~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切除术 医源性胆道损伤 预防 治疗
原文传递
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肝内胆管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黄徐建 杨发才 +9 位作者 李梦 刘小鹏 陈泰安 何毅 李强 徐建 杨刚 邬长康 熊永福 李敬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2例临床淋巴结阴性I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的肝内胆管癌(IC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42例临床淋巴结阴性ICC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7例,女65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7岁。根据术中是否行淋巴结清扫分为淋巴结清扫组(LND组,86例)和非淋巴结清扫组(NLND组,56例),LND组根据术后病理提示进一步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N1组,38例)和无淋巴结转移(N0组,48例),分析淋巴结清扫对ICC患者预后的影响。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NLND、LND组行半肝切除和(或)尾状叶及肝外胆管切除分别为20、71例,LND组切除范围更大(χ^2=29.233,P<0.05)。LN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9±10)d,明显长于NLND组的(16±5)d(t=3.961,P<0.05)。LND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42%、20%,NLND组相应为89%、47%、34%,两组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6,P>0.05)。N1组1、3、5年累积生存率为63%、14%、0,N0组相应为93%、57%、28%。NLND组与N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5,P<0.05),而NLND组与N0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0,P>0.05)。结论淋巴结清扫对临床淋巴结阴性ICC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且增加了住院时间,应慎重考虑常规施行淋巴结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肝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淋巴结清扫对不同位置肝内胆管癌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徐建 蒙淳 +5 位作者 朱建交 卢佳文 李伟男 杨刚 熊永福 李敬东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91-898,共8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对不同位置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8例,女45例;年龄为55(50~60)岁。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 目的探讨淋巴结清扫对不同位置肝内胆管癌(IC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3例I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8例,女45例;年龄为55(50~60)岁。所有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指标:(1)ICC患者临床特征。(2)随访情况。(3)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ICC患者的手术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ICC患者临床特征。123例患者中,81例为周围型ICC,42例为中央型ICC。周围型ICC患者的白蛋白‑胆红素评分分级(1级、2~3级),术前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低风险、高风险),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6枚),淋巴结转移(有、无)分别为57、24例,51、30例,49、32例,15、66例;中央型ICC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3例,17、25例,14、28例,16、26例,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0,5.66,8.17,5.62,P<0.05)。(2)随访情况。1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21~38)个月。81例周围型ICC和42例中央型ICC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8%和3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42例中央型ICC患者中,25例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高风险,17例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低风险。25例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高风险中央型ICC患者中,1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和7例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8.9%和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P<0.05)。(3)不同淋巴结清扫数目ICC患者的手术情况。123例患者中,63例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60例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淋巴结清扫数目<6枚和≥6枚ICC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总并发症、胆漏、肝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淋巴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结论周围型ICC患者的预后优于中央型ICC患者;对于术前淋巴结转移评估高风险的中央型ICC患者,充分的淋巴结清扫可以使患者获得更佳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肝内胆管癌 肝切除术 淋巴结清扫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微血管侵犯对单发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徐建 何毅 +1 位作者 熊永福 李敬东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单发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82例单发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22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 目的探讨微血管侵犯(MVI)对单发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82例单发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22例;年龄23~78岁,中位年龄5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MVI的诊断基于手术标本的病理学检查。MVI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采用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单发小肝癌患者MVI阳性率21%(17/82)。随访时间18~8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随访期间肝癌复发25例,死亡13例。MVI阳性与术前AFP>20μg/L、无肿瘤包膜、肿瘤边缘不光滑和肿瘤低分化有关(χ^(2)=5.102,6.201,10.686,5.029;P<0.05)。MVI阳性和阴性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47.1%、83.1%,5年无复发生存率相应为29.4%、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1,10.623;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VI阳性是患者术后总体生存和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95,2.074;P<0.05)。结论单发小肝癌患者MVI发生率较高,MVI阳性是其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MVI阳性患者复发率较高,总体生存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侵犯 肝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碘化油-吲哚菁绿乳剂在肝切除术中导航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徐建 李敬东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46-649,共4页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中,可引导精确切除肝脏肿瘤,改善患者预后。碘化油-吲哚菁绿乳剂作为一种纯物理方式制备碘化油-药物混合溶剂,可以用于一期介入栓塞和后续荧光引导肝切除手术。笔者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中,可引导精确切除肝脏肿瘤,改善患者预后。碘化油-吲哚菁绿乳剂作为一种纯物理方式制备碘化油-药物混合溶剂,可以用于一期介入栓塞和后续荧光引导肝切除手术。笔者通过复习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碘化油-吲哚菁绿乳剂在肝切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总结,并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碘化油-吲哚菁绿 荧光导航 肝切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