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旅游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四川藏区旅游营销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马捷 《特区经济》 2017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四川藏区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助推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该区域正实施的五大营销模式,并提... 四川藏区是四川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全域旅游背景下,四川藏区旅游业亟需深入实施互联网+旅游,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助推区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结合四川藏区旅游业发展现状,系统分析了当前该区域正实施的五大营销模式,并提出现有旅游营销存在的不足。最后,建议四川藏区旅游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导向,重点开展自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区域整体营销、新兴旅游产品营销以及海外营销,丰富和完善藏区旅游营销新渠道,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互联网+ 四川藏区 旅游营销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SWOT分析的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马捷 甘俊伟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132-135,146,共5页
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有效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助推新常态下我国林业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在... 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是有效盘活林业资源,提升林业经济效益,助推新常态下我国林业改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森林康养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运用SWOT方法系统分析了四川发展森林康养旅游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良性互动机制、整合区域森林康养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塑造森林康养旅游特色品牌、强化营销宣传以及推动人才培养等实现四川森林康养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旅游 发展路径 四川 SWOT
下载PDF
旅游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能力指标体系及预警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司嵬 邱萍 +1 位作者 冉杰 何文俊 《标准科学》 2018年第6期81-87,共7页
旅游景区近年来在"黄金周""小长假"期间频发"井喷"现象,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滞留事件等不良后果。这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旅游业在总体供给上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近年来在"黄金周""小长假"期间频发"井喷"现象,导致一系列安全事故、滞留事件等不良后果。这一方面反映出了我国旅游业在总体供给上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旅游景区在应对游客高峰时段能力上滞后等深层次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构建起一套旅游景区游客高峰时段应对能力要素指标体系,提出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信息化在整个应对过程的作用、提升游客高峰时段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游客高峰时段设施设备、设计游客高峰时段预警机制等对策建议,助推旅游景区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升,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游客高峰时段 应对能力 指标体系 预警机制
下载PDF
基于四川古镇游客餐饮满意度的IPA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蜀凤 李莉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2-79,共8页
由于历史沉淀、生活习俗等原因,我国古镇往往拥有独特的美食旅游资源。目前,美食已经成为游客的一项重要消费对象。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古镇游客餐饮满意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古镇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运用IPA分... 由于历史沉淀、生活习俗等原因,我国古镇往往拥有独特的美食旅游资源。目前,美食已经成为游客的一项重要消费对象。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构建了古镇游客餐饮满意度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古镇游客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运用IPA分析法找出了4个象限的满意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古镇游客餐饮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餐饮服务、餐饮文化和古镇菜品,餐饮服务是影响古镇游客餐饮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四川古镇餐饮的发展不能有效地满足游客的需求;位于重点改善区的指标有菜品价格、服务效率和投诉处理;由此,提出古镇应该加强餐厅内部的管理,比如菜品订价要具有合理性,旺季增加兼职服务人员数量,餐厅设置意见箱,古镇餐饮协会以及地方政府给予支持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古镇 游客餐饮 满意度 IPA分析
下载PDF
基于体验经济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5
作者 杨杰 杜臻贤 袁崇鑫 《风景名胜》 2019年第5期287-288,共2页
当下体验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对于民族村寨旅游而言,其开发前景虽然十分优越,但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如何用体验经济的视角来正确有效的指导开发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本文将通过对民族村寨旅游... 当下体验经济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对于民族村寨旅游而言,其开发前景虽然十分优越,但仍处于一个初期阶段,如何用体验经济的视角来正确有效的指导开发民族村寨旅游产品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本文将通过对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来讨论如何完善民族村寨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经济 民族村寨旅游 产品开发
下载PDF
社会记忆中凉山彝族非遗“玛牧”的保护与传承
6
作者 匡翼云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88,154,共1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赓续中华文脉。因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活态化以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赓续中华文脉。因此,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活态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是否融入当代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凉山彝族非遗“玛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社会记忆属性,在社会记忆背景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个全新的视野。根据社会记忆的实践类型,“玛牧”的保护与传承可以从体化实践与刻写实践两个维度展开。“玛牧”在体化实践中主要呈现为“年岁时段”“农牧生产”“姻缘”“地缘”“人缘”等记忆要素,不同记忆要素对应不同记忆场域,无数主题相似的记忆谜米构成一个记忆要素,并在相应记忆场域中保持和传递。在刻写实践中,“玛牧”主要通过木刻本、手抄本、碑文、书籍出版等形式开展刻写教育,实现谜米符号的保持和传递。“玛牧”记忆谜米在社会记忆场域中保持和传递的过程,正是“玛牧”活态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社会记忆 凉山彝族“玛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