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9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奶发酵剂和乳酸菌生物技术育种 被引量:36
1
作者 徐成勇 郭本恒 +2 位作者 吴昊 夏宏钢 诸葛健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5-59,共5页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 由新鲜牛奶制成的酸奶由于其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爽滑的质构和良好的生理功能 ,倍受人们青睐。对酸奶乳酸菌的微生物种类、功能及其组成的酸奶发酵剂进行了综述 ,并简要介绍了乳酸菌生物工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酸奶乳酸菌研究领域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 乳酸菌 微生物 发酵 发酵剂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立明 李寅 +1 位作者 堵国成 陈坚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1-655,共5页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 ,广泛应用于制药、日化、农用化学品和食品等工业中。相对于化工法生产的丙酮酸而言 ,生物技术法生产的丙酮酸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等优势。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主要包括发酵法和酶法 ,前者又包括直接发酵法和... 丙酮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 ,广泛应用于制药、日化、农用化学品和食品等工业中。相对于化工法生产的丙酮酸而言 ,生物技术法生产的丙酮酸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等优势。生物技术法生产丙酮酸主要包括发酵法和酶法 ,前者又包括直接发酵法和休止细胞法。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 ,考虑到球拟酵母属的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菌株是目前最具竞争力的丙酮酸生产菌 ,因此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丙酮酸在菌种、发酵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法 丙酮酸 研究进展 球拟酵母 发酵生产 酶法转化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静 刘立明 +3 位作者 刘杰 秦苏东 堵国成 陈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共7页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药物、食品、饮料、化妆品和饲料等中。相对于"莱氏法"而言,生物技术法生产维生素C具有低成本、高品质等优势,其主要包括一步发酵工艺和二步发酵工艺,而后者又包括以葡萄糖为底物的串联工艺和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工艺。在对比各种生产方法的基础上,鉴于以D-山梨醇为底物的发酵工艺是唯一用于工业生产的生产方法,重点介绍了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在发酵条件优化和一步发酵工程菌株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给出了生物技术法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C 2-酮基-L-古龙酸 发酵生产 一步发酵
下载PDF
我国应用生物技术资源化利用城市剩余污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和 堵国成 陈坚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37-1142,共6页
对我国近年来应用生物技术对城市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厌氧发酵产氢气、厌氧发酵产生化产品以及污泥堆肥农用等四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厌氧发酵产沼气和堆肥技术比较成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污泥... 对我国近年来应用生物技术对城市剩余污泥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厌氧发酵产氢气、厌氧发酵产生化产品以及污泥堆肥农用等四个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发现,厌氧发酵产沼气和堆肥技术比较成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污泥产氢气还处于试验室和中试研究阶段,污泥产生化产品和微生物燃料电池则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剩余污泥 生物技术 资源化
下载PDF
发酵工程与轻工生物技术的创新任务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6-210,共5页
工业生物技术的任务是把生命科学发现转化为工业产品、系统和服务,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酵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在重塑发酵工业和轻工业。本文系统总结了发酵工程在大宗发酵产品转... 工业生物技术的任务是把生命科学发现转化为工业产品、系统和服务,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发酵工程是工业生物技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在重塑发酵工业和轻工业。本文系统总结了发酵工程在大宗发酵产品转型升级、传统产业节能减排、食品加工过程安全问题解决和功能营养品生物制造四个方面的创新任务。最后,本文展望了发酵工程的发展趋势,发酵智能化技术与装备体系和发酵智能化工业新模式将引领发酵工程领域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工程 发酵流程重构 工业酶 发酵食品安全 功能营养品生物制造
下载PDF
管好重点实验室的六个关键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根据从事高校实验室教学、科研和管理20多年的实践经验,探索出强化管理好高校重点实验室的6个关键。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强化管理 六个关键
下载PDF
关于《生物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守帅 夏小乐 +3 位作者 杨海麟 辛瑜 张玲 王武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7期115-116,共2页
《生物技术基础》是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双语教学、多层次互动、展示及科研促进教学等复合的教学体系,可增强学生自主式和展示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师生互动... 《生物技术基础》是生物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涉及面广,知识点较多,理论性强。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构建一种双语教学、多层次互动、展示及科研促进教学等复合的教学体系,可增强学生自主式和展示式学习的机会,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知识与技能互动,并贯穿始终。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初步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对提高该类课程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水平,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基础 双语教学 互动式教学 展示式教学 多元评价体系
下载PDF
生物技术知识产权的类型及其应用
8
作者 张玲 杨海麟 王武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3-67,共5页
全面地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技术秘密和技术标准等,以及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性知识产权,如植物保护品种、新药保护等;同时对不同类型、特点、用途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期望对医药、工业、... 全面地综述了各种类型的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包括专利、著作权、商标、技术秘密和技术标准等,以及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行业性知识产权,如植物保护品种、新药保护等;同时对不同类型、特点、用途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比较,期望对医药、工业、农业等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合理地应用各种知识产权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知识产权 专利 著作权 商标 技术标准 新药保护 植物保护品种
下载PDF
生物技术法处理对花生粕饲用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德宝 蔡国林 +2 位作者 朱德伟 吴殿辉 陆健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3-96,共4页
花生粕存在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易超标、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和蛋白质品质不佳等缺陷,利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片球菌)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可以综合改善其饲用品质。研究表明:处理后花生粕中AFB_1的去除率为94.... 花生粕存在黄曲霉毒素B_1(AFB_1)易超标、非淀粉多糖含量高和蛋白质品质不佳等缺陷,利用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乳酸片球菌)发酵结合复合酶制剂处理花生粕,可以综合改善其饲用品质。研究表明:处理后花生粕中AFB_1的去除率为94.6%,非淀粉多糖含量由30%降低至10.5%,蛋白质含量由47.8%提高至61.5%,大分子蛋白明显降解为小分子蛋白,小肽含量由5.36%提高至25.21%,必需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9.67%,乳酸含量由0.7%提高至2.8%。经过生物技术法处理,花生粕的饲用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粕 混合发酵 黄曲霉毒素B1 非淀粉多糖
下载PDF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高效生物制造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龙 王晨芸 +3 位作者 刘延峰 李江华 刘龙 堵国成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1年第6期863-875,共13页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绿色高效的生物制造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望为食品、能源、医药、化工以及畜牧养殖等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变革。本文针对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高效生物制造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绿色高效的生物制造系统是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该技术的发展应用有望为食品、能源、医药、化工以及畜牧养殖等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变革。本文针对基于合成生物技术构建高效生物制造系统进行系统性的总结与讨论。首先概述了代谢工程、酶工程、辅助系统优化以及发酵过程控制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其次,着重对比总结了大肠杆菌、芽孢杆菌属、谷氨棒酸杆菌以及酵母属等典型模式宿主的代谢特性,探究了各微生物制造系统的适用范围。最后,对合成生物技术在构建高效生物制造系统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精细多元的代谢工程技术、高效简便的酶工程策略以及数字化的微生物系统将是促进高效生物制造系统构建的新引擎与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技术 生物制造系统 典型模式宿主 代谢工程
下载PDF
恶臭假单胞菌F1表达P450酶催化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
11
作者 底心怡 刘春立 +2 位作者 刘秀霞 杨艳坤 白仲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0,共7页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 紫苏醇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单萜类化合物,在医药、日化、食品等行业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但利用柠檬烯生物合成中的过程中存在选择性不强、底物对宿主菌株有毒性等问题。为此该文选择恶臭假单胞菌F1这种对环境具有高耐受度的菌株,构建在大肠杆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中皆可扩增并表达目的基因的广宿主载体,过表达选择性羟化酶CymAa、CymAb,异源表达特异性氧化柠檬烯生成紫苏醇的P450酶CYP153A6,并在表达P450酶的基础上对柠檬烯底物添加浓度进行了调整,与大肠杆菌BL21(DE3)一同进行柠檬烯生物合成紫苏醇实验,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GC-MS分别测量菌株生长状况和紫苏醇产量。最终证明了恶臭假单胞菌F1在柠檬烯浓度为10 mmol/L内的环境中具有高耐受度,且添加1 mmol/L柠檬烯底物发酵48 h后获得最高产量75.6 mg/L,最高转化率达到49.66%,缩小了生物合成紫苏醇的底物添加范围,并获得对柠檬烯具有高耐受度的发酵宿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醇 细胞色素P450 CymAab 恶臭假单胞菌 广宿主载体 萜类化合物 耐受度
下载PDF
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理化指标、风味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2
作者 李晓阳 汪溢恒 +4 位作者 钮成拓 郑飞云 王金晶 刘春风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118,共7页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 该文通过设置恒温豆瓣酱发酵实验,考察不同温度对豆瓣酱发酵过程中理化指标、风味物质、生物胺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并与自然温度发酵豆瓣酱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温度的提高有利于氨基酸态氮和还原糖的积累,同时促进了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且能降低酱醅中食源性致病菌的丰度;然而,较高的温度同样会导致酱醅中总酸含量和生物胺含量偏高。发酵后,40℃发酵组中的氨基酸态氨、还原糖、挥发性风味物质和生物胺含量分别为1.02 g/100 g、12.07 g/100 g、25.65 mg/kg和54.10 mg/100 g,自然发酵组中的各物质含量分别为0.95 g/100 g、11.70 g/100 g、16.74 mg/kg和43.52 mg/100 g。因此,与自然发酵相比,提高发酵温度能够加速豆瓣酱发酵成熟,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工艺优化消除总酸和生物胺偏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温度 理化指标 风味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解析“国槐”木酒海贮存老熟金徽酒挥发性组分特征
13
作者 冯雨枫 张智良 +5 位作者 黄小东 唐亮 赵江林 郭涛红 陈双 徐岩 《酿酒科技》 2024年第2期102-109,115,共9页
“国槐”木酒海作为一种特殊的贮酒容器,在贮存老熟过程中会赋予白酒独特的风格特点。为解析木酒海贮存老熟金徽酒的挥发性组分特征,本研究综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和液液萃取结合正相硅胶色谱分离技术3种前处理方法,结合全二... “国槐”木酒海作为一种特殊的贮酒容器,在贮存老熟过程中会赋予白酒独特的风格特点。为解析木酒海贮存老熟金徽酒的挥发性组分特征,本研究综合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液液萃取和液液萃取结合正相硅胶色谱分离技术3种前处理方法,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对木酒海贮酒和陶坛贮酒的金徽酒的挥发性组分进行分析。通过多级鉴定策略在“国槐”木酒海贮存老熟金徽酒中检测出挥发性组分841种,包括萜类化合物87种、芳香族化合物140种、含氧杂环类化合物73种;进一步分析木酒海贮酒特有的271种物质并对其香气属性进行梳理发现,其中有154种潜在香气活性化合物,除醇、酯、醛酮等骨架成分外,还有如萜类、芳香族等微量物质。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木酒海贮酒挥发性组分的认识,为解析其独特的香气特征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酒海 金徽酒 挥发性组分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微生物胞外酶的双向电泳技术的建立 被引量:15
14
作者 孔令琼 管政兵 +2 位作者 陆健 张波 商曰玲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3-457,共5页
应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思想,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主要包含各种微生物胞外酶的可溶性总蛋白。通过研究不同等电聚焦条件、不同pH值浸提缓冲液以及不同上样量等关键因素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绍兴黄酒成... 应用宏蛋白质组学理论和思想,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绍兴黄酒成品麦曲中主要包含各种微生物胞外酶的可溶性总蛋白。通过研究不同等电聚焦条件、不同pH值浸提缓冲液以及不同上样量等关键因素对双向电泳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绍兴黄酒成品麦曲微生物胞外酶的双向电泳条件,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图谱,为进一步通过质谱分析手段全面鉴定麦曲中微生物胞外酶的组成,明确其微生物来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黄酒 麦曲 胞外酶 宏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酿酒工业分析(含实验)》课程教学 被引量:10
15
作者 钮成拓 刘春凤 +2 位作者 郑飞云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09-312,共4页
《酿酒工业分析(含实验)》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教师的教学难度均较大。基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师团队将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 《酿酒工业分析(含实验)》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酿酒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具有综合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教师的教学难度均较大。基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师团队将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理念融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探索了将思政元素、前沿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融入教学内容,并建立了“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总结-科学评价”四位一体课程组织、案例情景教学法及“教学-反馈-改进”闭环持续改进策略,从而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 OBE) 《酿酒工业分析(含实验)》 教学内容 教学组织 闭环持续性改进策略
下载PDF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许伟 张晓君 +3 位作者 李崎 许泓瑜 许正宏 赵立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21-525,共5页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作为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生态学交叉而形成的学科,在传统发酵食品行业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分子生态学实验技术角度,综述了目前一些传统发酵食品行业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功能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微生态学技术在传统发酵行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 群落结构 功能 传统发酵食品
下载PDF
迅速发展中的不对称生物催化技术 被引量:16
17
作者 许建和 杨立荣 +1 位作者 孙志浩 徐岩 《生物加工过程》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概述了生物催化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前景,特别谈到酶在手性合成领域的广泛应用;结合国内外实例,分别介绍了生物催化的不对称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酶催化的对映选择性合成两个主要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动态。
关键词 生物催化技术 手性合成 氧化还原酶 水解酶 综述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担子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迅 胡沂淮 +1 位作者 裴建军 邵蔚蓝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42,共4页
担子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担子菌中的深入研究,担子菌的品质、产量、栽培效率和利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从分子标记技术和转化系统两个方面重点阐述讨论担子菌在分子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技术 担子菌 品质 产量 栽培效率 利用价值 转化系统
下载PDF
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琳 堵国成 陈坚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厌氧氢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氢氧化混合菌直接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_3^-或NO_2^-为电子受体,将NO_4^+、NO_3^-或NO_2^-转变成N2的过程。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 厌氧氢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氢氧化混合菌直接以NH4+为电子供体,以NO_3^-或NO_2^-为电子受体,将NO_4^+、NO_3^-或NO_2^-转变成N2的过程。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阐述了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厌氧氨氧化的可能途径、方法及其应用现状,并且讨论了厌氧氢氧化反应的微生物学机理和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开发,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 生物脱氮 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
下载PDF
生物质乙醇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柯 张建华 毛忠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发展燃料乙醇是人类应对石油等化石燃料日渐枯竭及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的积极举措,也被许多国家视为维系能源战略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但是,废水处理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日益加剧... 发展燃料乙醇是人类应对石油等化石燃料日渐枯竭及汽车尾气等环境问题的积极举措,也被许多国家视为维系能源战略安全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因此,全球燃料乙醇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急剧增加。但是,废水处理的问题与此同时也日益加剧,目前已成为阻碍乙醇工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为了实现燃料乙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开发出了许多乙醇废水处理技术,包括蒸发、回用、单细胞蛋白(Single cell protein,SCP)/生物制品生产、耕地灌溉、厌氧消化和乙醇-沼气双发酵耦联工艺等技术。作者对这些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特点和优缺点,以期为乙醇废水处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废水处理 厌氧消化 回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