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IM的工程数据流转体系现状研究
1
作者 王向上 张建广 +3 位作者 黄澍辰 李春林 徐鲲 刘迪 《山西建筑》 2024年第23期194-198,共5页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如何高效管理和利用海量的工程数据,已经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流转体系,对于提高数据利用率、优化决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详细梳理了基于BIM的工... 随着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推进,如何高效管理和利用海量的工程数据,已经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数据流转体系,对于提高数据利用率、优化决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中详细梳理了基于BIM的工程数据流转体系,从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共享等四个环节进行系统详细论述,旨在通过高效的数据流转和管理,提升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BIM 数据流转体系 数据管理
下载PDF
复杂水力学条件下深水河道单壁钢围堰施工安全性:以清江河大桥1号承台钢围堰工程为例
2
作者 焦驰宇 林监 +2 位作者 卢长炯 赵福元 冉彭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432-14440,共9页
目前针对单壁钢围堰施工过程荷载的取值,通常依靠现行规范中的线性荷载模式确定,无法真实反映受空间水力条件影响的围堰及承台施工受力情况。以清江河大桥单壁钢围堰工程为背景,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围堰结构体系变化,提出了采用流体动力... 目前针对单壁钢围堰施工过程荷载的取值,通常依靠现行规范中的线性荷载模式确定,无法真实反映受空间水力条件影响的围堰及承台施工受力情况。以清江河大桥单壁钢围堰工程为背景,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围堰结构体系变化,提出了采用流体动力学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改进荷载模式分析方法。将此方法与常规的基于现行规范荷载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在复杂水力条件下对施工期单壁钢围堰结构受力安全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在混凝土受力方面,现有规范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其结果偏小约20%;而对于钢构件而言,位移结果比较接近,规范计算的环向次肋最大应力偏大约20%;利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湍流模型来模拟复杂河道水流条件,能够更好地反映空间复杂水流力对结构的影响。综上,研究成果有利于保障复杂水力条件下围堰结构施工安全,可为今后同类单壁钢围堰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钢围堰 结构荷载 深水河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后高强混凝土细微观结构演变机理及剩余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东拂 李浩 +1 位作者 郝腾飞 刘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4-225,280,共13页
对经历不同加热温度和恒温时间的C60高强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研究,以分析其细微观结构演变机理,建立高强混凝土高温历程与细微观结构演化关系模型和高温历程与剩余强度关系模型。通过热电偶测得试块内部温度场,并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分... 对经历不同加热温度和恒温时间的C60高强混凝土试块进行试验研究,以分析其细微观结构演变机理,建立高强混凝土高温历程与细微观结构演化关系模型和高温历程与剩余强度关系模型。通过热电偶测得试块内部温度场,并结合ABAQUS有限元模拟分析试块内部温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者试块内部温度场变化基本一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显微硬度检测、汞压力测孔、超声5种测试手段,对不同高温历程后高强混凝土材料的细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且彼此印证,建立了高强混凝土高温历程与细微观结构演化关系模型;通过测强试验获得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剩余抗压强度,建立了高强混凝土高温历程与剩余强度关系模型。研究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恒温时间增长,结晶水散失,水化产物、凝胶有不同程度分解,氢氧化钙、白云石、钙矾石含量减少,声时增加,波幅、频率减小,显微硬度下降,孔隙率上升。最终得出了高强混凝土材料高温历程、细微观结构及剩余强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混凝土 高温历程 细微观结构 剩余强度 温度场模拟
下载PDF
深水施工钢栈桥安全性分析及结构优化
4
作者 焦驰宇 曹世琦 +1 位作者 卢长炯 赵福元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6期24-30,115,共8页
钢栈桥由于构件繁多、连接方式复杂,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某跨河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中的主栈桥与支栈桥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栈桥的应力状态、整体稳定性及钢管桩的局部稳定性,并进行了方案优化。研究表明:尽... 钢栈桥由于构件繁多、连接方式复杂,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某跨河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中的主栈桥与支栈桥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栈桥的应力状态、整体稳定性及钢管桩的局部稳定性,并进行了方案优化。研究表明:尽管主栈桥与支栈桥结构形式类似,但由于其与河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与主栈桥相比,水流力增加了支栈桥的最大应力;贝雷梁支点处的竖杆是最大应力构件,也是最先屈服的构件,应重点关注;本工程中钢管桩并不会发生局部屈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钢栈桥 涉水施工 数值模拟 局部分析 优化
下载PDF
超大跨鱼腹式轮辐索桁架结构施工成型方法与结构敏感性研究
5
作者 侯敬峰 成博文 +3 位作者 王泽强 胡洋 尤德清 赵一峰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8期1-7,共7页
超大跨鱼腹式轮辐索桁架结构形式新颖,施工成型难度大,受加工误差和施工偏差影响大。为此,需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分析,找到合理可行的施工成型方法;对各种误差和偏差进行研究,找到敏感性较强的拉索、耳板等构件,为施工过程控制提供依据。... 超大跨鱼腹式轮辐索桁架结构形式新颖,施工成型难度大,受加工误差和施工偏差影响大。为此,需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分析,找到合理可行的施工成型方法;对各种误差和偏差进行研究,找到敏感性较强的拉索、耳板等构件,为施工过程控制提供依据。以卢赛尔体育场超大跨鱼腹式轮辐索桁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过程数值仿真,对3种施工成型方法进行结构内力、变形等力学响应分析与比选;通过施工监测结果验证选择的最优成型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在计算模型中引入一定缺陷的方法,研究了拉索长度误差和节点板施工偏差对结构内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优选方案后,在模拟提升过程中各榀索桁架索力接近且变化一致,环索径向位移控制在800mm以内;径向索索力监测值和模拟值偏差在10%以内;加工误差和施工偏差对本榀索桁架索力影响较大,对间隔1榀的索桁架索力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索桁架 成型 敏感性 数值模拟 监测 误差
下载PDF
保障性住房节能设计思考——基于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能耗满意度之调查
6
作者 刘啸 王佳旺 冯萍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1期271-272,共2页
在分析国内外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举措及调研北京市保障性住房能耗满意度的基础上,阐述了现阶段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建筑设计方面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节能 措施
下载PDF
斜拉桥前支点挂篮行走体系转换与移位下放施工技术研究
7
作者 武强 刘洋 +1 位作者 董军 杨新浩 《市政技术》 2025年第1期76-83,92,共9页
前支点挂篮技术因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且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的主梁悬臂浇筑施工中。然而,当桥梁中跨合龙完成后,若挂篮体量较大且桥下存在建筑物或湍急江河时,直接下放挂篮的难度和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 前支点挂篮技术因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且安全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的主梁悬臂浇筑施工中。然而,当桥梁中跨合龙完成后,若挂篮体量较大且桥下存在建筑物或湍急江河时,直接下放挂篮的难度和风险会显著增加。因此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依托重庆市草街嘉陵江特大斜拉桥项目,提出并应用了一种前支点挂篮行走体系转换与移位下放施工技术,并通过对现有挂篮行走转换装置技术的借鉴与创新,研发出了一种前支点挂篮行走体系转换装置,然后对该装置的设计构造、结构验算、下放方案以及主要工艺流程进行了介绍。工程实践表明,该施工技术能够将前支点挂篮高效平稳地移动至指定的索塔根部进行下放和拆除,显著降低了操作风险,提升了施工安全性和效率,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支点挂篮 转换装置 设计构造 结构验算 下放方案 工艺流程
下载PDF
LNG储罐高桩桩顶设置隔震支座情况下 桩顶约束效应系数研究
8
作者 刘亚东 彭有开 朱木森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5年第3期21-25,共5页
在高桩桩顶设置隔震支座情况下,桩顶与承台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橡胶隔震支座在水平受荷载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竖向力产生的二阶效应会对基桩的水平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研究隔震后的桩顶约束效应系数,通过有限元软件Pla... 在高桩桩顶设置隔震支座情况下,桩顶与承台的连接方式发生了改变,橡胶隔震支座在水平受荷载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竖向力产生的二阶效应会对基桩的水平承载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研究隔震后的桩顶约束效应系数,通过有限元软件Plaxis 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通过对隔震后的桩顶约束进行力学简化处理,对隔震后的桩顶约束效应系数进行了数值计算,探讨了桩顶约束效应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二阶效应是影响桩顶约束系数的主要原因,隔震后的高桩桩顶约束效应系数可取为0.52,研究结果可以为LNG桩基基础设计计算提供技术参考,结果的适用性仍需日后进一步的试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顶约束效应系数 群桩效应系数 有限元法 二阶效应 规范
下载PDF
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开缝钢板剪力墙结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艳霞 庞占洋 +1 位作者 武丙龙 王彦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8-178,共11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带有开缝钢板剪力墙的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结构,设计并完成该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其刚度、耗能性能、破坏模式以及复位能力。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开口闭合机制,震后自复位并通过更换钢板墙快... 提出了一种新型带有开缝钢板剪力墙的装配式自复位钢框架结构,设计并完成该结构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其刚度、耗能性能、破坏模式以及复位能力。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开口闭合机制,震后自复位并通过更换钢板墙快速恢复主体结构功能。结构初始刚度高,耗能能力优。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钢板剪力墙进入屈曲耗能,有效地保护框架主体结构。在达到规范规定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1/50时试验结束,自复位钢框架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残余开口较小,且试验过程中最大索力远小于屈服索力,为该结构能够承受更大的地震作用提供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结构 开缝钢板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滞回性能 破坏模式
下载PDF
桩柱式桥台土-结构相互作用抗震性能研究
10
作者 焦驰宇 吴闰然 +1 位作者 龙佩恒 鲁子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5-242,共8页
为研究桩柱式桥台在地震过程中的结构响应规律。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某立交G匝道曲线梁桥的桥台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基于实体的地震反应研究,并对地震过程中桥台背墙自底部向上各位置的位移时程曲线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桥台高度... 为研究桩柱式桥台在地震过程中的结构响应规律。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某立交G匝道曲线梁桥的桥台为工程背景,开展了基于实体的地震反应研究,并对地震过程中桥台背墙自底部向上各位置的位移时程曲线进行监测。在此基础上,对桥台高度、土体剪胀角度、土体与桥台接触条件三个因素对桥台地震响应的影响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桥台高度的增加,台背最大位移的放大系数逐渐变大;在该研究范围内,土体剪胀角对桥台地震位移响应影响不大;当不考虑桥台与土体分离效应时桥台顶部地震响应比考虑桥台与土体分离时的地震响应小,建议在进行桥台抗震设计中应准确模拟土体与桥台的接触界面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桥台结构的地震响应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线桥 土-桥台相互作用 ABAQUS软件 数值模拟 抗震性能
下载PDF
预制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39
11
作者 黄宇星 祝磊 +2 位作者 叶桢翔 王元清 石永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0-126,共7页
对比了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的优劣,总结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各种连接方式的分类,介绍了预制混凝土墙板与结构主体的连接方式、国外预制混凝土连接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预制混凝土梁柱连接和墙板连接的现状,分析了预制混凝土连接方式... 对比了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的优劣,总结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各种连接方式的分类,介绍了预制混凝土墙板与结构主体的连接方式、国外预制混凝土连接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预制混凝土梁柱连接和墙板连接的现状,分析了预制混凝土连接方式以及连接节点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连接方式 国内外现状
下载PDF
基于Python的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分析
12
作者 董军 张尧 +2 位作者 李国华 刘亚立 王秀芳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基于Python程序,将杆单元位移不连续、理想刚杆两种力学对象关联统一,开展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并实现一种基于“变量标记”的自由度集中处理的计算模式.基于虚功原理引入并推证刚体荷载传递定理,表明耦合单元、刚杆及忽略某一... 基于Python程序,将杆单元位移不连续、理想刚杆两种力学对象关联统一,开展平面杆系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并实现一种基于“变量标记”的自由度集中处理的计算模式.基于虚功原理引入并推证刚体荷载传递定理,表明耦合单元、刚杆及忽略某一自由度的有限元内置算法处理过程中,实质是将单元刚度矩阵进行“刚化”处理.算例分析表明,“变量标记”的计算模式与单元刚度矩阵的“刚化”处理,具有力学模型的普适性和统一性、编程的可行性以及结果的可靠性等特点,能解决平面任意杆系结构的建模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主从结点”、“刚杆”等建模方法,对于进一步开展有限元二次开发、大变形以及非线性等功能性扩展等有重要的参加价值,证明将Python程序应用于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杆系结构 PYTHON 有限元分析 耦合单元 主从关系
下载PDF
基于挠度差值影响线的桥梁结构模型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锦程 董军 +2 位作者 李国华 朱尚清 王秀芳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451-1455,共5页
在桥梁的长期运营中,结构会逐渐发生抗力衰减和损伤积累,从而影响结构寿命及抗灾变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在役桥梁开展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文中以连续梁桥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挠度影响线为包含更多结构信息的静力测试量,具有准确性高、... 在桥梁的长期运营中,结构会逐渐发生抗力衰减和损伤积累,从而影响结构寿命及抗灾变能力,因此有必要对在役桥梁开展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文中以连续梁桥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挠度影响线为包含更多结构信息的静力测试量,具有准确性高、获取快、测量方便的优点,能够方便的用在桥梁损伤识别中,故将其作为结构的损伤识别基本变量;通过理论推导,提出基于挠度差值影响线二阶导数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方法;同时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开展了多损伤工况算例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所讨论的基于挠度差值影响线二阶导数的连续梁桥损伤识别方法在用于连续梁桥结构时,能够快速准确定位损伤位置并判断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改进或提升连续梁桥及类似结构的结构监测检测中损伤缺陷定位手段,促进大型结构监测的大数据损伤快速识别等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 影响线 挠度插值影响线 损伤识别
下载PDF
核心砼缺陷位置对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致损机制研究
14
作者 董军 葛世超 +2 位作者 李国华 向学建 刘殿元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依托在建的某钢管混凝土单索塔斜拉桥工程背景,针对核心混凝土缺陷位置的差异,可能造成对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致损问题,结合不同典型缺陷位置工况下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试验,建立数值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缺陷工况下的钢管混凝土... 依托在建的某钢管混凝土单索塔斜拉桥工程背景,针对核心混凝土缺陷位置的差异,可能造成对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降低的致损问题,结合不同典型缺陷位置工况下钢管混凝土构件承载力试验,建立数值有限元模型.对不同缺陷工况下的钢管混凝土承载力受力规律予以分析和讨论,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核心混凝土缺陷的存在势必将降低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同时相对于下部位置存在缺陷的构件,上部或中部位置存在缺陷的构件更易破坏;由于边缘位置混凝土存在缺陷时,将削弱结构的套箍作用,边缘位置存在缺陷的构件所造成的承载力损失大于中心位置存在缺陷的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结构 内部缺陷 承载力 致损规律 有限元
下载PDF
海上风力塔架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民宇 祝磊 +1 位作者 贾军波 李爱群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5-95,共11页
目前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迅速,风电塔架结构作为风机的主要支撑结构,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对于此种三脚架结构还未进行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所以该文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方法对海上风力发电塔三脚架结构1∶20比例模型进行了... 目前风力发电技术发展迅速,风电塔架结构作为风机的主要支撑结构,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十分重要。对于此种三脚架结构还未进行过振动台试验研究,所以该文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方法对海上风力发电塔三脚架结构1∶20比例模型进行了系列的试验,研究了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在加速度峰值0.3 g、0.6 g和0.9 g作用下结构的地震反应。试验模型分为在三脚架桩基础高1.3 m处设置支护以及撤掉支护(模拟桩基础失效)两种情况。相较于设置支护的情况,撤掉支护后模型结构的加速度动力响应略有减小,X、Y两方向的峰值加速度下降幅度分别为9.87%和5.40%。此外,结合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并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结果基本一致,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并为该原型结构的弹塑性时程分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发电塔 三脚架结构 振动台试验 动力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考虑变墩高效应的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
16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1 位作者 刘洋 林监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6,共8页
为分析墩高变化形式对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第2联为背景,设计渐变型、凹岛型、凸岛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在提出的压弯剪扭耦合作用破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的桥墩建... 为分析墩高变化形式对小半径曲线梁桥地震易损性的影响,以某互通式立交匝道桥第2联为背景,设计渐变型、凹岛型、凸岛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进行地震易损性研究。在提出的压弯剪扭耦合作用破坏的基础上,采用集中铰-纤维模型的桥墩建模方法,通过SeismoStruct有限元软件建立3种墩高变化形式曲线梁桥模型;选取符合Ⅲ类场地特性的50条地震波,利用能力需求比法,以位移延性比为损伤指标,研究不同变墩高形式下桥墩与支座的地震易损性。结果表明:当小半径曲线梁桥采用3种墩高变化形式时,以弯曲受力为主的中、高墩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完全破坏概率较低,以弯剪或剪切受力为主的矮墩在强震作用下发生完全破坏概率较大,变墩高曲线梁桥可以适当提高矮墩的抗震能力;凹岛型墩高变化形式会增加矮墩的损伤概率,在抗震设计中应避免选择该墩高变化形式或尽可能优化墩梁连接方式;墩高变化形式对于支座的易损性影响小于对桥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半径曲线梁桥 墩高变化形式 压弯剪扭耦合作用 集中铰-纤维模型 地震易损性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成彪 彭有开 吴徽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33,共7页
为解决大震后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残余位移较大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抗震韧性的思想,对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以... 为解决大震后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残余位移较大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基于抗震韧性的思想,对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提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后可修复性。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和基于抗震韧性的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对其进行抗震设计,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案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易损性。结果表明:大震下传统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15,超过《建筑抗震韧性评价标准》(GB/T 38591—2020)中建议的可修复范围限值1/200;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最大残余位移角为1/207,处于可修复范围,且倒塌概率远低于10%,具有良好的抗倒塌能力。功能可恢复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体系对于实现建筑震后快速修复或继续使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结构 防屈曲支撑 功能可恢复 抗震韧性 残余位移角 易损性
下载PDF
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检测研究
18
作者 廖维张 王彬 +1 位作者 王凯卿 李会芳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存在大量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违规进入这些区域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施工现场监控主要依靠专职安全员巡查,存在耗时、耗力、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施工现场监控效率,充分利...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存在大量危险源和危险区域,违规进入这些区域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施工现场监控主要依靠专职安全员巡查,存在耗时、耗力、预警不及时等问题。为提高施工现场监控效率,充分利用已有摄像头资源,本文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提出了一种施工机械危险区域侵入检测方法。首先梳理相关文献,确定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然后通过目标检测算法检测施工人员和机械的像素定位,利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计算人机距离,并改进了人机距离判定方法,根据检测距离判断是否侵入危险区域;最后通过施工现场综合模拟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准确识别施工人员侵入危险区域的行为,并提供预警信息,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监控效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 相机标定 施工安全分区 三维定位 测距技术
下载PDF
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梁桥减隔震措施对比研究
19
作者 焦驰宇 曹跃 +1 位作者 阮良奉 乔宏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5期56-65,共10页
为适应交通路网发展需求,小半径曲线桥被广泛应用,其中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占据较高的比重。为确保地震区有轨电车的抗震安全,常采用减隔震装置以减小地震响应。然而,不同装置类型和布置方式对减隔震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 为适应交通路网发展需求,小半径曲线桥被广泛应用,其中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占据较高的比重。为确保地震区有轨电车的抗震安全,常采用减隔震装置以减小地震响应。然而,不同装置类型和布置方式对减隔震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优化策略。本文以某典型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为工程背景,基于多个单一减震装置有机组合,依据边墩控制位移、中墩降低内力的组合减震理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减隔震装置,并选择适宜参数的摩擦摆支座(FPS)、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液体黏滞阻尼器(FVD)三种减隔震装置,通过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探究了各装置关键参数对于曲线桥减震效果的影响,并对采用不同减隔震装置的有轨电车小半径曲线桥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本文提出的组合减隔震方案能够明显弥补单一减隔震装置的不足,达到更好的减隔震效果,值得在同类桥梁中推广应用;FPS与LRB对墩底内力控制效果较好,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结构的墩梁相对位移;FVD对墩梁相对位移的控制效果更好,但对墩底内力的控制效果比其他两种减隔震装置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小半径曲线梁桥 非线性时程分析法 减隔震装置
下载PDF
横向静载作用下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裂缝开展研究
20
作者 王佳 董军 杨亮亮 《市政技术》 2024年第3期28-34,共7页
为探究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结构在腹板横向受力情况下的裂缝开展状况,通过回顾总结其裂缝开展成因,并以实际工程中的某标准梁段为例,进行了横向静载破坏试验,分析了U型梁结构在横向受力下的应变、挠度变化规律以及裂缝发育和损伤... 为探究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结构在腹板横向受力情况下的裂缝开展状况,通过回顾总结其裂缝开展成因,并以实际工程中的某标准梁段为例,进行了横向静载破坏试验,分析了U型梁结构在横向受力下的应变、挠度变化规律以及裂缝发育和损伤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对称荷载作用下,随着加载级的增大,U型梁展现出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横向抗裂性能;该梁的裂缝损伤首先出现在腹板和底板处,随后逐步扩展到底板与腹板的连接部位;在破坏加载级下,腹板与翼缘发生破坏性裂缝损伤和明显的外扩变形;在高于规范撞击力建议值2倍的横向静载作用范围内,试验梁能够保持弹性工作状态,验证了采用美国ACI规范中对于列车脱轨撞击力的建议值进行U型梁横向抗撞设计的合理性。该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的力学性能研究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预应力混凝土U型梁 横向静载 抗裂性能 结构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