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锤击过程导致的海上风电大直径单桩结构疲劳损伤特性
1
作者 陈涛 丁瑞霖 +2 位作者 郭伟 佘俊辉 李卫超 《南方能源建设》 2025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目的]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我国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其通常由锤击贯入的方式完成基础的安装。由于桩锤的锤击作用,桩体在沉桩过程中受到连续的冲击荷载,易出现疲劳问题。因此对大直径单桩基础的贯入过程及所致疲劳损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我国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其通常由锤击贯入的方式完成基础的安装。由于桩锤的锤击作用,桩体在沉桩过程中受到连续的冲击荷载,易出现疲劳问题。因此对大直径单桩基础的贯入过程及所致疲劳损伤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方法]文章以大直径单桩基础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现场测试数据,为解决单桩连续贯入计算量过大的问题,提出分段预置建模方法,实现了对单桩锤击贯入过程的分段计算,验证了该方法计算单桩锤击过程中桩身的力学响应的可行性,得到了单桩桩身测试断面在单次锤击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应力的时程响应。基于S-N曲线和Palmgren-Miner理论计算了桩身变截面焊接位置处的疲劳损伤。[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分段预置建模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锤击作用下桩身的力学响应,与现场实测数据相比,位移、速度、应力变化趋势均吻合较好。模拟所得的应力最大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均在10%以内。[结论]单桩目标截面单次锤击损伤与所受有效锤击能的大小直接相关。单桩经历1017次锤击作用后桩身变截面焊接位置处的疲劳损伤为7.578%,占构件设计安全前提下疲劳寿命的22.734%。因此,应重视单桩锤击贯入过程中由于锤击作用所导致的桩身疲劳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钢管桩 贯入过程 分段预置法 疲劳分析 S-N曲线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伟平 邱俊澧 姜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2-1032,共11页
以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技术为主线,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漏磁探测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区域并定量评估钢筋锈蚀率.为进一步提升利用漏磁技术探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 以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特征的漏磁探测技术为主线,对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漏磁探测技术能够准确识别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锈蚀区域并定量评估钢筋锈蚀率.为进一步提升利用漏磁技术探测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锈蚀特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未来还需要充分考虑磁化强度随机分布引起的锈蚀率评估结果的概率分布特性,明确应力、疲劳、箍筋/相邻纵筋、锈蚀产物和混凝土的影响,推动基于漏磁成像的计算机视觉自动识别和融合多指标、多技术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漏磁探测 锈蚀率 定量评估 概率化
下载PDF
高速铁路混凝土路基结构研究与应用现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润民 陈涛 李卫超 《路基工程》 2024年第4期18-26,共9页
从工程应用、理论模型、动力静力性能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等方面,综述高速铁路混凝土路基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详细介绍常见的路基结构型式,并对各种路基结构型式进行对比分析;回顾路基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性研究进展;在车辆与轨道的相互... 从工程应用、理论模型、动力静力性能影响因素和优缺点等方面,综述高速铁路混凝土路基结构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详细介绍常见的路基结构型式,并对各种路基结构型式进行对比分析;回顾路基结构的静力和动力特性研究进展;在车辆与轨道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研究中,阐述从提出车辆-轨道垂向统一模型,逐步发展到空间耦合模型的研究过程和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对未来路基结构的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混凝土路基 结构型式 静力和动力特性 车辆轨道动力耦合系统 轮轨动力学
下载PDF
施工安全非结构化文本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4
作者 卢昱杰 申婉玉 +1 位作者 宋广翰 李佩娴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4年第6期1-10,47,共11页
本研究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探讨了针对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与事故报告两类非结构化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研究首先分析了施工安全文本特征和现有知识管理方法,指出了现行研究在施工安全领域的限制,特别是在实体识别方面的不足。通... 本研究基于预训练语言模型,探讨了针对施工安全标准规范与事故报告两类非结构化文本的命名实体识别(NER)研究。研究首先分析了施工安全文本特征和现有知识管理方法,指出了现行研究在施工安全领域的限制,特别是在实体识别方面的不足。通过建立专门的施工安全实体识别语料库,并对不同的文本类型(标准规范和事故报告)进行特征差异分析,本研究选择适应不同文本特征的模型进行实体识别。采用深度学习框架下结合领域深度预训练的FLAT模型和现有中文NER工具,实现了对施工安全信息中命名实体的自动化抽取,有效提升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支持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领域预训练改进的模型在标准规范文本的实体识别上F1值最高可达94.21%,而在事故报告文本中最高F1值为76.81%,展现了较高的准确度和适用性。此外,本研究还指出了将预训练语言模型与FLAT模型结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未来施工安全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安全 命名实体识别(NER) 自然语言处理(NLP) 知识管理 预训练模型
下载PDF
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应用于17-4PH材料蚀后剩余寿命预测研究
5
作者 邸娟 王程波 +3 位作者 贺磊 牛亚龙 彭超义 王建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4,共9页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 为解决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预测困难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卷积神经网络技术的寿命预测方法,具体采用残差网络(ResNet)模型,并嵌入坐标注意力机制(CA),通过对模型进行卷积、通道数及下采样方式的优化,构建改进的坐标残差网络(CA-ResNet)模型,以实现对17-4PH材料汽蚀损伤后剩余使用寿命的精确预测。基于超声波汽蚀试验得到的汽蚀特性曲线,通过逻辑回归(Logistic)方程对汽蚀阶段进行定量划分,并定义寿命系数ζ,同时借助超景深显微镜获取材料损伤后不同时刻的显微图像数据库,并与寿命系数ζ相对应。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A-ResNet网络模型在CIFAR10公开数据集上验证准确率可达92.2%,在收集的17-4PH材料的汽蚀损伤数据集上的验证准确率可达93.2%,相比ResNet18网络模型,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5%和3.5%。通过学习率、批处理量等超参数优化后,该模型在汽蚀损伤数据集上准确率可达95.0%。采用端到端的数据驱动思想,可实现从汽蚀损伤形貌到汽蚀寿命的精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网络 坐标注意力机制 汽蚀 寿命预测
下载PDF
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性能演化与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6
作者 缪昌文 顾祥林 +1 位作者 张伟平 郭弘原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演化与控制为主线,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对环境介质的侵蚀机理、锈蚀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等基本理论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发了钢筋锈蚀监测和... 以环境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演化与控制为主线,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对环境介质的侵蚀机理、锈蚀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性能、结构的时变可靠度等基本理论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开发了钢筋锈蚀监测和检测、混凝土结构电化学和自修复技术;明确了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的基本概念。但要建立完善的结构全寿命设计与维护理论,未来尚应在研究方法上以不确定性的研究为主,在研究内容上聚焦时变性,充分关注环境作用的时空变异性和材料细观层面的非匀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环境作用 时变可靠度 性能退化 性能控制
原文传递
非饱和混凝土中钢筋初锈时间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7
作者 李辰治 宋晓滨 +1 位作者 黄庆华 姜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8,660,共9页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 基于Fick第二定律和Darcy定律建立了氯离子扩散-对流耦合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求解。探明了每个干湿循环周期内氯离子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钢筋初锈时间对各影响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扩散-对流耦合作用导致对流区和峰值氯离子含量的出现。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峰值氯离子含量明显增加。对流作用仅在混凝土浅层占据主导,氯离子在深层区的传输仍以扩散为主。钢筋初锈时间对临界氯离子含量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系数、对流区深度和峰值氯离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混凝土 钢筋 扩散-对流 干湿循环 初锈时间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带裂纹工作性能
8
作者 王本劲 贾耀翔 +2 位作者 王达磊 姜一凡 陈艾荣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给出了典型轮载作用下带裂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铺装层的响应、疲劳寿命等相较于无裂纹工况的变化,发现裂纹未完全贯通顶板时对结构局部刚度影响较小,仅当完全贯通裂纹尺寸达一定程度时才导致结构竖向位移显著增大。然而,即使顶板未被贯... 给出了典型轮载作用下带裂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及铺装层的响应、疲劳寿命等相较于无裂纹工况的变化,发现裂纹未完全贯通顶板时对结构局部刚度影响较小,仅当完全贯通裂纹尺寸达一定程度时才导致结构竖向位移显著增大。然而,即使顶板未被贯通,裂纹仍将引发铺装层底部应变集中,导致其寿命明显降低。基于铺装层应变-寿命关系,估计当裂纹深度达顶板厚度的1/2、3/4时,可使得铺装层寿命分别降低约1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数值模拟 疲劳损伤 裂纹行为
下载PDF
某教学楼单跨框架结构的屈曲约束支撑加固抗震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高鹏 高佳琪 +2 位作者 户恒庆 王盖 刘英南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5-120,共6页
某四层教学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跨框架结构,在不同方案比较后决定对其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使用分析软件采用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法对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计算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可知采用支撑加固后的结... 某四层教学楼的钢筋混凝土框架为单跨框架结构,在不同方案比较后决定对其采用屈曲约束支撑加固。使用分析软件采用反应谱法、静力弹塑性和动力弹塑性法对加固前后的结构进行了抗震性能的计算分析。反应谱法分析可知采用支撑加固后的结构抗侧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层间位移减小;静力弹塑性法分析显示加固后结构中屈曲约束支撑先于梁柱构件失效,结构冗余度增加;动力弹塑性法分析显示加固后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支撑进入塑性工作状态,显示出良好的滞回性能,消耗了地震能量,结构基底剪力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跨框架 屈曲约束支撑 反应谱 静力弹塑性分析 动力弹塑性分析
下载PDF
冷热循环作用下EVA对混凝土孔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斯凤 许贇晨 +1 位作者 万亭亭 杨思禹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545,共9页
模拟中国西部地区大温差环境,研究了冷热循环作用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的EVA即可降低混凝土早龄... 模拟中国西部地区大温差环境,研究了冷热循环作用下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孔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与孔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的EVA即可降低混凝土早龄期的汞压入量和混凝土孔隙率,且孔结构更均匀;随着冷热循环次数的增加,EVA的膜结构与浆体或骨料的黏结性能发生劣化,表现为混凝土中50~200nm孔的比例增加;EVA可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有效细化混凝土的孔径分布,降低混凝土内部损伤速率,使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速率在冷热循环作用下有所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循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孔结构
下载PDF
塔吊回转视角下施工场景数字孪生高效建模方法
11
作者 卢昱杰 仲涛 +1 位作者 张修龙 赵宪忠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4-136,共13页
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在信息空间表达施工场景实体特征,是高效的施工信息化管理工具。然而当前复杂施工场地数字孪生建模存在时效滞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施工场地逐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塔吊高空环视图像的复... 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在信息空间表达施工场景实体特征,是高效的施工信息化管理工具。然而当前复杂施工场地数字孪生建模存在时效滞后、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难以满足施工场地逐日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塔吊高空环视图像的复杂施工场景高效建模方法,旨在提高数字孪生建模的时效性和自动化程度。该方法将摄像头布设于回转式塔吊吊臂以获取场地的多视角图像进行建模,首先针对受限的图像采集路径,提出基于点线特征的多视角图像集质量评价方法,以优化数据采集方式从而提高图像集质量,其次通过融合场景几何先验的建模方法,基于输入图像创建具备真实尺度的几何模型,并采用基于高斯采样的施工场地点云去噪方法提升几何模型语义赋予的准确性。最后,以上海某高层住宅项目为例,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方法能够自动化地实现施工场地的几何建模与建筑结构语义赋予,且模型几何精度达分米级,完全满足逐日进度管理需求。此外,提出的在塔吊作业场景下的高效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具备很强的拓展性,对桥梁、隧道等其他复杂施工场景的数字孪生建模均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工过程 数字孪生 三维重建 多视角图像 图像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韧性提升理论与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顾祥林 余倩倩 +2 位作者 姜超 刘凌瀚 卢晨琛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保证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功能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关键。以“灾害/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灾变控制-韧性提升”为主线,从材料、结构、系统等不同尺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对单一灾害或单一环境作用机制、单一环境作用... 保证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功能是建设韧性城市的关键。以“灾害/环境作用-结构响应-灾变控制-韧性提升”为主线,从材料、结构、系统等不同尺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分析。结果表明:对单一灾害或单一环境作用机制、单一环境作用下结构材料性能退化机理及其恢复方法、单一灾害作用下单体结构的灾变响应与控制等方面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技术应对措施。但是,多重灾害和复杂环境作用下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的灾变机理更加复杂、韧性提升难度更大。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多重灾害触发及复杂环境作用机制、复杂环境作用下结构材料性能退化机理及其恢复方法、多灾害与复杂环境作用下单体结构灾变机理与控制方法以及城市土木工程基础设施系统的灾变机理与韧性提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基础设施 多灾害作用 环境作用 性能退化与恢复 灾变机理与控制 韧性
下载PDF
硅酸三钙硬化浆体三维空间结构的连续切片成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飞 刘贤萍 +2 位作者 赵永娟 王培铭 陈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本文通过连续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BFSEM)对水灰比0.6、20℃恒温密闭养护7 d的硅酸三钙硬化浆体进行研究,并通过三维图像处理软件Avizo对获取的200张背散射电子(BSE)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SBFSEM在高真空以及1 kV电压下获取的连续... 本文通过连续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BFSEM)对水灰比0.6、20℃恒温密闭养护7 d的硅酸三钙硬化浆体进行研究,并通过三维图像处理软件Avizo对获取的200张背散射电子(BSE)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SBFSEM在高真空以及1 kV电压下获取的连续BSE图像经过Avizo分析处理后,获得的最小孔体积和最小未水化颗粒体积分别为3.6×10^4 nm^3和3.7×10^4 nm^3;93%的未水化硅酸三钙的体积介于3.6×10^4 nm^3和1.0×10^7 nm^3之间,88.9%的孔的体积介于3.7×10^4 nm^3和3.2×10^6 nm^3之间;三维重构所得的总孔体积占硬化浆体总体积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切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BFSEM) 硅酸三钙硬化浆体 三维重构 孔体积
下载PDF
基于自校正水泵模型的空调系统冷水泵压差前馈-反馈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裘舒年 李嘉劼 +1 位作者 李铮伟 李振海 《暖通空调》 2019年第11期50-55,共6页
在空调冷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冷水泵的运行频率需要根据实时系统工况进行调节。传统本地控制器一般使用PID反馈控制算法,基于被控变量(压差/温差)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调整水泵的运行频率。然而该算法的控制质量受PID参数整定准确性的影... 在空调冷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冷水泵的运行频率需要根据实时系统工况进行调节。传统本地控制器一般使用PID反馈控制算法,基于被控变量(压差/温差)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来调整水泵的运行频率。然而该算法的控制质量受PID参数整定准确性的影响较大。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校正水泵模型的空调系统冷水泵压差前馈-反馈控制方法。在被控变量和设定值出现较大偏差时,该方法可利用自校正的水泵扬程曲线与相似律快速计算出水泵应被调整至多大频率。使用某地铁站空调系统的实际运行数据作为模拟输入,对该控制方法下水泵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控制精度与基于单神经元的自适应增量式PID反馈控制基本一致,但该方法可简化对参数的整定工作,减少控制质量对参数整定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泵 压差控制 前馈-反馈控制 自校正水泵模型 相似律
下载PDF
基于双池DQN的HVAC无模型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帅 傅启明 +4 位作者 陈建平 冯帆 陆悠 李铮伟 裘舒年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 2022年第3期426-444,共19页
在HVAC控制领域,基于模型的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与验证,但是该方法高度依赖模型的准确性、大量历史数据的收集以及传感器的部署。针对上述问题,结合EnergyPlus、实际系统参数以及历史数据,构建HVAC优化控制模型,并提出一... 在HVAC控制领域,基于模型的最优控制方法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与验证,但是该方法高度依赖模型的准确性、大量历史数据的收集以及传感器的部署。针对上述问题,结合EnergyPlus、实际系统参数以及历史数据,构建HVAC优化控制模型,并提出一种改进的双池DQN算法,最后将其应用于HVAC系统中不同型号冷机的负荷分配、冷却塔风机频率以及冷却水泵频率的组合优化控制。基于所构建的问题模型,针对决策优化过程中存在的样本不平衡的问题,该算法在DQN的基础上,建立两个独立的经验池,分别存储负荷分配与非负荷分配样本,在训练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比例从经验池中进行采样,以加快算法收敛。将所提出的方法与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及基线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基线方法相比,基于模型的HVAC控制器能够节能11.5%(最优节能效率),而基于双池DQN的HVAC控制器在第1年就能够节能7.5%,同时,随着系统运行,该控制器在第8年左右即可获得接近最优节能效率的结果。此外,与基于模型的HVAC控制器相比,该控制器不依赖于系统模型,且在在线控制过程中,所需的先验知识及传感器较少,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更具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无模型优化控制 HVAC系统 建筑节能
原文传递
碳化对混凝土微孔特征和吸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辰 姜超 顾祥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7-573,共7页
为研究碳化对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开展了不同水灰比非碳化与碳化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试验,并通过压汞试验,定量获取了碳化前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参数,通过电镜背散射图像扫描和热重分析定性观察分析了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为研究碳化对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的影响,对比开展了不同水灰比非碳化与碳化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试验,并通过压汞试验,定量获取了碳化前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参数,通过电镜背散射图像扫描和热重分析定性观察分析了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碳化后混凝土的毛细吸水能力下降20.0%~26.5%,毛细吸水系数下降30.8%~37.8%。相较未碳化混凝土,碳化混凝土的最可几孔径减小13.9~15.1 nm,最高减小幅度达41.8%,且水灰比越高降低越显著。测试观察到碳化导致氢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孔径减小。计算表明,碳化混凝土毛细吸水性能使用Lucas-Washburn等人提出的模型依然有效,且选取最可几孔径作为等效孔径时模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 混凝土 毛细吸水 孔隙结构
下载PDF
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悦 谢强 +1 位作者 张欣 张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3-430,共8页
为分析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的过程,将已发生破坏的输电塔作为薄弱塔,采用等效位移的方式考虑薄弱塔倒塌对挂线点空间位置的影响,计算相邻输电塔(目标塔)在薄弱塔多组倒塌特征变量组合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征,确定对目标塔... 为分析强风作用下输电塔线体系连续性倒塌的过程,将已发生破坏的输电塔作为薄弱塔,采用等效位移的方式考虑薄弱塔倒塌对挂线点空间位置的影响,计算相邻输电塔(目标塔)在薄弱塔多组倒塌特征变量组合工况下的响应和破坏特征,确定对目标塔具有最大影响的薄弱塔倒塌特征变量.结果表明:在发生连续性倒塌时,目标塔的破坏包括近薄弱塔侧的塔身破坏和塔头破坏2种形式;目标塔近薄弱塔侧背风面主材应力比最高,斜材应力比一直较低;塔身下部斜材失稳与主材应力的持续增大是目标塔整体倒塌的最直接原因;薄弱塔的倒塌过程持续时间是目标塔是否破坏的主要控制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分布式风场 连续性倒塌 数值模拟 参数分析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我国绿色建造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昱杰 王娜 +2 位作者 朱彤 孙留存 肖绪文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7期77-84,106,共9页
绿色建造是工程建设领域贯彻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介绍了绿色建造的基本概念及其丰富内涵,依照低碳化、装配化、智能化、精益化4类绿色建造发展方向,阐述绿色低碳设计技术、绿色低... 绿色建造是工程建设领域贯彻绿色化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手段。介绍了绿色建造的基本概念及其丰富内涵,依照低碳化、装配化、智能化、精益化4类绿色建造发展方向,阐述绿色低碳设计技术、绿色低碳建材、资源化利用、既有建筑改造等10项绿色建造关键技术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研与专家访谈,分析我国绿色建造关键技术发展在技术研究、资源投入、协同体系等方面的共性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快重点技术研发推广、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等方面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造 低碳化 装配化 智能化 精益化
下载PDF
免烧陶粒及陶粒混凝土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增丰 蒲紫盈 +4 位作者 林璨 肖建庄 姚磊 姬宸源 刘雅婕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84-96,共13页
基于固废制备的陶粒具有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成为替代天然骨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烧结法相比,免烧结陶粒不仅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而且具有成本低、耗能低、制备简单等优点,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本文系统梳理归... 基于固废制备的陶粒具有密度小、导热系数低等特点,成为替代天然骨料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烧结法相比,免烧结陶粒不仅可以有效回收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副产品,而且具有成本低、耗能低、制备简单等优点,符合国家双碳战略。本文系统梳理归纳了免烧陶粒制备工艺、制备参数及制备原料对陶粒品质的影响规律,得出免烧陶粒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低于1.0 W/(m·K),保温性能良好,具有作为保温材料的良好潜力;同时分析了免烧结陶粒替代天然骨料应用于混凝土中对其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阐述了陶粒混凝土作为墙板等构件在建筑上的应用,总结和归纳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粒 免烧(结)陶粒 陶粒混凝土 陶粒混凝土力学及耐久性能 陶粒混凝土墙板
下载PDF
基于图像分割与轨迹追踪的室内饰面施工进度智能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昱杰 仲涛 +1 位作者 魏伟 陈隽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施工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的进度管理多依靠人工巡检,耗时费力且无法保障进度评估的时效性。为了实现施工进度的自动化、高效化监管,针对室内施工湿作业铺贴场景,提出一套智能化进度追踪与评估框架,基于改进的Mask R-... 施工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传统的进度管理多依靠人工巡检,耗时费力且无法保障进度评估的时效性。为了实现施工进度的自动化、高效化监管,针对室内施工湿作业铺贴场景,提出一套智能化进度追踪与评估框架,基于改进的Mask R-CNN深度学习框架,自动提取室内墙面和地面的瓷砖铺贴进度,基于相机轨迹追踪算法,将整个施工层的大范围施工进度识别结果映射至BIM可视化模型,为施工数字孪生奠定基础。在上海市某高层建筑项目中进行实例研究,实现了施工图像的高精度分割,验证了研究框架的可行性。该框架不仅适用于室内瓷砖铺贴,也适用于抹灰、刷涂等室内装修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计算机视觉 室内施工 施工进度 图像分割 轨迹追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