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途径
1
作者 孙桂凯 颜显能 +4 位作者 于钟凌 陈立华 莫崇勋 邵宇杰 黄俊期 《大学教育》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继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借鉴西方社会工匠精神的合理内核,凝练新时代工匠精神概念应有的内涵,推进“三全育人”,发挥高校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 新时代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阵地,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继承中国传统工匠精神,借鉴西方社会工匠精神的合理内核,凝练新时代工匠精神概念应有的内涵,推进“三全育人”,发挥高校课程思政主渠道作用,密切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在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其新时代职业道德素养,把工匠精神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事业,以实现专业技能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工匠精神 课程思政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下载PDF
Q235结构钢低周多轴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小元 张克实 +1 位作者 黄世鸿 顾思远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2-990,共9页
对建筑用Q235结构钢分别在单轴和多轴载荷下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并利用测得的试验结果对寿命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Von Mises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比例拉扭路径疲劳寿命高于单轴拉压疲劳寿命,而非比例路径疲劳寿命低于... 对建筑用Q235结构钢分别在单轴和多轴载荷下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并利用测得的试验结果对寿命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Von Mises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比例拉扭路径疲劳寿命高于单轴拉压疲劳寿命,而非比例路径疲劳寿命低于单轴拉压疲劳寿命。按等效应变法进行寿命预测,在非比例加载路径下的预测结果远远超出2倍寿命安全范围区;按临界面法的KBM和Socie模型进行寿命预测能够得到较好的结果,但对圆形路径的高应变幅区得到的结果则过高估计了材料的寿命。在考虑循环过程临界面法向应变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考虑临界面拉伸影响的模型,其对比例和非比例路径循环下低周疲劳寿命的评估与实测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多轴疲劳 等效应变法 临界面法 寿命评估
下载PDF
工程结构整体承载力设计与优化的弹性模量缩减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绿峰 李琦 张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0,共10页
为解决当前结构设计和优化方法不能定量设计结构整体承载力的问题,基于弹性模量缩减法建立了工程结构整体承载力设计公式与优化准则。首先利用齐次广义屈服函数定义单元承载比、基准承载比和构件承载比,据此建立高、低承载构件的判别准... 为解决当前结构设计和优化方法不能定量设计结构整体承载力的问题,基于弹性模量缩减法建立了工程结构整体承载力设计公式与优化准则。首先利用齐次广义屈服函数定义单元承载比、基准承载比和构件承载比,据此建立高、低承载构件的判别准则。然后利用弹性模量缩减法首步和末步迭代分析结果求解构件安全系数和结构整体安全系数。根据截面强度和安全系数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按照预定的结构整体安全系数确定高承载构件的截面强度,使结构同时在构件和整体两个层面上满足承载安全性要求。进而以均匀承载为准则,根据截面强度与单元承载比之间的反比例关系缩减低承载构件截面强度,开展结构优化设计,获得承载安全性能和经济性能均优的结构设计方案。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的缺陷,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整体承载力 弹性模量缩减法 优化设计 均匀承载准则
原文传递
工程结构优化的进化策略-高斯过程协同优化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苏国韶 武振兴 燕柳斌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615,共6页
针对采用仿生全局优化方法进行复杂工程结构优化时数值计算量浩大导致的计算代价过高的公开问题,将自适应协方差矩阵进化策略(CMAES)全局优化算法、高斯过程(GP)机器学习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协方差矩阵进化策略-高... 针对采用仿生全局优化方法进行复杂工程结构优化时数值计算量浩大导致的计算代价过高的公开问题,将自适应协方差矩阵进化策略(CMAES)全局优化算法、高斯过程(GP)机器学习技术与有限元方法相结合,提出了基于自适应协方差矩阵进化策略-高斯过程协同优化算法(CMAES-GP)的结构优化方法。该方法利用全局寻优性好且寻优效率高的CMAES算法进行全局最优搜索,当搜索进入局部寻优阶段时,采用回归性能优秀的GP模型对适应度函数进行动态拟合,进而利用GP模型替代有限元分析进行个体适应度评价,以减小局部寻优阶段的有限元重分析次数,从而实现有效降低工程结构优化计算代价的目的。算例研究表明,与传统结构优化方法相比较,本文方法具有全局性好、计算效率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优化设计 进化策略 高斯过程 近似模型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分类与蒙特卡洛模拟的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彭立锋 苏国韶 +1 位作者 王志成 肖义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150-6157,共8页
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一般呈隐式且需借助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来构建,采用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求解时常遇到计算耗时大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进而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将结构可靠度求解问题转化为二元分类问... 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中,功能函数一般呈隐式且需借助有限元等数值计算来构建,采用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求解时常遇到计算耗时大和计算效率低的问题,进而导致该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极大限制。将结构可靠度求解问题转化为二元分类问题,把分类性能优异的高斯过程分类模型与蒙特卡洛法相结合,提出了岩土工程结构可靠度分析的高斯过程分类——蒙特卡洛法。根据所建立的隐式功能函数,采用岩土工程结构分析程序构造少量的学习样本,利用学习后的高斯过程分类模型重构极限状态方程,实现随机样本的安全或失效状态的准确识别,进而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模拟获得结构的失效概率与可靠指标。算例研究表明,方法简单易行,与传统蒙特卡洛模拟法相比较,计算效率明显较高,且易于与各种岩土工程结构分析程序或商业计算软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结构可靠度 蒙特卡洛模拟 高斯过程分类
下载PDF
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兵 覃智阳 李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125,110,共10页
为了研究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对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7榀1/2缩尺填充墙R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IA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砌块材料、柔性连接材料以及砂浆强... 为了研究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对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7榀1/2缩尺填充墙RC框架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IANA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填充墙与框架之间的连接方式、砌块材料、柔性连接材料以及砂浆强度对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刚性连接相比,以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能减缓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极大降低结构的破坏程度,显著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弹性橡胶和高阻尼橡胶作为柔性连接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抗震性能,而聚苯板(EPS)作为柔性连接材料的抗震性能要比橡胶差;刚性连接方式下不同砌块材料对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当使用强度较高的砌块材料时建议采用柔性连接方式以减弱墙-框相互作用;合理降低砂浆的强度等级,可以改变填充墙的破坏模式,对抗震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RC框架结构 柔性连接 刚性连接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柔性连接开洞填充墙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兵 李声坤 +1 位作者 吴建新 刘汇源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9-76,共8页
为研究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对开洞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4个缩尺比1/2的开洞填充墙RC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采用DIA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柔性连接开洞填充墙RC框架结构分离式... 为研究橡胶作为新型柔性连接材料对开洞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4个缩尺比1/2的开洞填充墙RC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采用DIA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柔性连接开洞填充墙RC框架结构分离式简化微观模型。在柔性连接模型基础上,建立4个相同开洞情况的刚性连接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式简化微观模型能有效实现框架结构破坏规律的模拟;与刚性连接相比,柔性连接开洞填充墙RC框架试件的刚度和强度降低,延性提高。开洞对采用柔性连接与刚性连接的框架结构影响规律相似。在中心开洞形式下建立了4个不同开洞率的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模型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提出了柔性连接开洞填充墙RC框架结构承载力和刚度的折减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接 开洞填充墙RC框架 抗震性能 DIA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砖渣含量对工程渣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与保水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马少坤 汤茂杰 +2 位作者 严裕佳 安鹏涛 廖丽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5-1234,共10页
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持水能力差,导致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本文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再生骨料,设计包含水胶比在内的配合比方案,利用砖渣吸水率强的优点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分析砖渣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酸碱性、孔隙率与保水性的影响。结... 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持水能力差,导致植物难以生长的问题,本文采用某公司生产的再生骨料,设计包含水胶比在内的配合比方案,利用砖渣吸水率强的优点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分析砖渣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酸碱性、孔隙率与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时,养护时间为7、28 d的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分别下降9%~55.7%和15%~58.7%。②混凝土的破坏模式有完全破坏、局部破坏、裂缝破坏3种。③当孔隙率下降3%时,混凝土的强度增幅达到20.7%~147.4%。④掺入含量为10%~20%的砖渣能使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含水率增加18.9%~41.9%,较好地改善混凝土的保水性能。⑤混凝土的pH为10~11,pH随着砖渣含量由10%增至20%而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砖渣 力学性能 保水性
下载PDF
《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教学策略及其实施路径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涛 郑宏宇 《高教论坛》 2018年第12期32-35,共4页
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探讨相关措施在《建筑结构试验》课... 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生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教学为例,分析了实验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探讨相关措施在《建筑结构试验》课程实验教学中的效果,以期为培养一流土木工程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学科 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偏压受力车站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位赢 黄全强 +3 位作者 潘珂 杨春燕 杨昀和 刘莹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6,共11页
为了研究偏压受力车站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以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金桥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PLAXIS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统计结果,研究基坑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偏压受力围护结构的... 为了研究偏压受力车站围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情况,以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金桥站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PLAXIS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拟计算结果与监测统计结果,研究基坑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偏压受力围护结构的内力及位移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加深而增大。在偏压荷载下,基坑两侧的地表竖向位移变形曲线呈凹槽形,主动压力侧地表沉降大于被动压力侧。第一道支撑轴力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受偏压荷载影响,基坑两侧桩体向被动压力侧发生整体偏移,主动压力侧桩体向基坑内侧偏移,变形曲线呈勺形。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统计结果变化趋势相同,但数值偏小,对比分析表明数值模拟具有一定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偏压围护结构 监测分析 数值模拟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工程结构损伤识别的高斯过程方法
11
作者 夏自能 苏国韶 张研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3年第1期43-45,共3页
文章针对已有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少量训练样本的学习,建立结构损伤识别特征参数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文章针对已有工程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方法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少量训练样本的学习,建立结构损伤识别特征参数与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相比较,具有识男精度高、模型参数自适应获取等优点,对工程结构损伤识别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损伤识别 高斯过程 机器学习 预测
下载PDF
基于自动微分的桁架结构材料非线性分析
12
作者 邓天牧 黄钟民 彭林欣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9-279,共11页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微分技术的桁架结构材料非线性问题求解方案。以各杆件的位移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采用随机算法初始化杆件位移,并对结构荷载分段。在每个荷载段中,先通过几何关系由位移参数求得杆件的应变,并由材料的... 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自动微分技术的桁架结构材料非线性问题求解方案。以各杆件的位移参数作为优化变量,采用随机算法初始化杆件位移,并对结构荷载分段。在每个荷载段中,先通过几何关系由位移参数求得杆件的应变,并由材料的本构关系计算出各杆件的应力,由节点力平衡方程构建损失函数。为了使得损失函数最小,再结合自动微分技术,构建损失函数与节点位移的计算图,以快速求解损失函数关于结点位移的梯度。最后,根据梯度下降法对杆件位移进行迭代优化,直至满足收敛条件。以桁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线性强化模型,求解了不同桁架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方案在弹塑性问题分析中的可行性,且求解结果具备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自动微分 梯度下降法 桁架结构 材料非线性
下载PDF
浅埋隧洞塌方灾害微震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国韶 黄京华 +1 位作者 蒋剑青 胡小川 《水力发电》 CAS 2025年第1期28-36,共9页
针对浅埋隧洞围岩塌方灾害难以有效预警的问题,对微震传感器的多断面分散式布置方式、微震传感器的锚杆端安装方案、微震监测信号的高效降噪与智能识别方法、塌方灾害预警的风险管理等级标准、微震监测信号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以及基于... 针对浅埋隧洞围岩塌方灾害难以有效预警的问题,对微震传感器的多断面分散式布置方式、微震传感器的锚杆端安装方案、微震监测信号的高效降噪与智能识别方法、塌方灾害预警的风险管理等级标准、微震监测信号的云端智能分析平台以及基于微震监测的塌方智能预警系统等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应用于广西那板水库新建1号灌溉发电放水系统引水隧洞工程。结果表明,所研发的关键技术是可行的,可解决已有微震监测技术不完全适用于浅埋隧洞破碎围岩的局限性问题,能有效提高隧洞塌方微震监测与预警的实时性与工作效率,并结合工程案例给出了基于微震特征参数的隧洞塌方前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洞 塌方灾害 微震特征 实时监测 智能预警
下载PDF
纤维戈壁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王丽 张雅欣 +4 位作者 杨德玉 王智强 廖浩宇 梁莹 陈宗平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34,39,共7页
为研究不同类型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掺量对戈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纤维戈壁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基于试验数据深入... 为研究不同类型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及其掺量对戈壁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纤维戈壁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静力加载试验,观察了试件的受力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其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基于试验数据深入分析了不同类型纤维对戈壁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轴压韧性比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与普通骨料混凝土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SEM电镜扫描分析了纤维戈壁混凝土的微观结构.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纤维戈壁混凝土的力学指标计算式,结果吻合较好.试验范围内,体积掺量0.1%的混合纤维戈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壁混凝土 轴压性能 纤维增强 混杂效应 线性拟合 SEM
下载PDF
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
15
作者 苏国韶 刘本朝 +1 位作者 刘友能 范秋雁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 针对二维极限平衡法不完全适用于三维危岩体稳定性分析的问题,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宽度方向两侧贯通程度不一致时危岩体具有侧向扭转倾向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危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法。该方法通过对危岩体主控结构面进行拉伸拓展,得到三维计算简图,进而对三维计算简图进行受力分析,计算其抗滑(扭)力(矩)和滑动(扭转)力(矩)的比值,得出了滑移式、坠落式和倾倒式3类危岩相应的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依据所提公式与数值模拟分析了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侧向贯通率及上部贯通率增大,危岩体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相较于传统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所提方法计算精度更高,计算相对误差降低了50%以上,并且能够同时适用于主控结构面竖向与侧向完全贯通条件与不完全贯通条件下的危岩稳定性分析,有效解决了现行规范推荐的二维极限平衡法无法考虑主控结构面侧向贯通影响的问题,扩展了二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丰富了危岩稳定性分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崩塌 稳定性系数 极限平衡法
下载PDF
考虑周边岩体约束的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
16
作者 苏国韶 张吉祥 +1 位作者 刘友能 王钧沐 《人民珠江》 2025年第1期69-77,共9页
现行规范在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存在缺乏同时考虑多个结构面影响的局限性。基于复杂形态危岩体的特点及三维离散元计算的剪应力分布情况,对现有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改进,对于规范中由上缘结构面控制的坠落式与由下缘面结构控制的... 现行规范在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面存在缺乏同时考虑多个结构面影响的局限性。基于复杂形态危岩体的特点及三维离散元计算的剪应力分布情况,对现有极限平衡法进行了改进,对于规范中由上缘结构面控制的坠落式与由下缘面结构控制的滑移式危岩,均添加了对危岩体后缘结构面约束作用的考虑,对双结构面滑移式危岩体则增加了后缘结构面裂隙水压影响。采用改进的极限平衡法对上述三类危岩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通过与三维离散法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公式在计算多结构面影响下的不同复杂形态危岩体稳定性系数时,相对误差仅为3.06%~9.10%,相对于规范推荐公式13.8%~14.7%的相对误差,计算精度明显提高。改进后的公式充分考虑到了危岩体的周边约束的特点,为极限平衡法解决复杂形态危岩体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离散元 极限平衡法
下载PDF
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分析的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慧娟 罗永峰 +1 位作者 杨绿峰 张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4-1299,共6页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 根据几何非线性有限元理论,结合单层网壳结构的随机缺陷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Timeshenko梁理论的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推导建立空间Timeshenko梁单元的几何非线性切线刚度矩阵方程,在特征值屈曲分析基础上,建立结构缺陷模态参与系数的概率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对具有随机缺陷的结构进行稳定承载力分析,进而提出了单层网壳结构稳定性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法克服了已有传统方法随机变量过多的局限,可精确识别出结构失稳的最不利缺陷模式,获得最不利缺陷分布下的稳定承载力,并可对结构屈曲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网壳结构 随机缺陷模态迭加法 最不利缺陷模式 稳定承载力 Timeshenko梁理论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的碳化环境作用量化与耐久性分析 被引量:39
18
作者 余波 成荻 杨绿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9,共9页
合理量化碳化环境作用并准确分析混凝土碳化深度,对于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定量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并建立... 合理量化碳化环境作用并准确分析混凝土碳化深度,对于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定量分析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混凝土碳化分析的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定量分析温度、相对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素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并建立混凝土结构的碳化环境作用量化指标;然后通过引入环境修正系数对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建立混凝土碳化深度分析的实用预测模型,进而对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寿命和耐久性设计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试验数据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在此基础上,以碳化速率系数作为耐久性设计参数,可以实现碳化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定量分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碳化 环境作用量化 耐久性定量设计 温度 相对湿度 CO2浓度
原文传递
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杨绿峰 周明 陈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0-79,共10页
针对当前结构耐久性设计缺少定量计算模型,难以保证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腐蚀作用下达到预定服役寿命等问题,提出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计算模型和定量设计方法。首先,利用试验数据和回归分析理论建立混凝土电通量与氯离子... 针对当前结构耐久性设计缺少定量计算模型,难以保证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在海洋环境腐蚀作用下达到预定服役寿命等问题,提出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计算模型和定量设计方法。首先,利用试验数据和回归分析理论建立混凝土电通量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关系模型,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而选取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龄期衰减系数和氯离子渗透能力系数(混凝土电通量或氯离子扩散系数)等参数作为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参数,利用Fick第二定律建立耐久性设计参数的计算模型,提出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参数限值的确定方法和步骤,结合算例结果分析现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局限性。研究表明,由于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所选取的设计参数中没有选取龄期衰减系数,且缺少定量计算模型,导致在部分情况下不能满足混凝土结构预定的服役寿命要求或混凝土制备要求。该文方法通过合理选取耐久性设计参数并依据定量计算模型确定设计参数限值,克服了现行设计规范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耐久性 定量设计 服役寿命
原文传递
斜拉扣索调整南盘江特大桥拱圈的结构应力 被引量:11
20
作者 林春姣 郑皆连 +2 位作者 李翔 林春伟 王楚杰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4-283,共10页
为保证南盘江特大桥主拱圈安全顺利的施工,分别研究了六工作面法和斜拉扣索加多工作面组合法分环浇筑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主拱圈外包混凝土过程,分析了采用两种方法施工的结构瞬时应力和永存应力以及变形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结构实... 为保证南盘江特大桥主拱圈安全顺利的施工,分别研究了六工作面法和斜拉扣索加多工作面组合法分环浇筑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主拱圈外包混凝土过程,分析了采用两种方法施工的结构瞬时应力和永存应力以及变形的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结构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研究结果显示:六工作面加2组斜拉扣索、每组扣索索力3 000 k N能够较好地调整南盘江钢管混凝土劲性拱桥结构的瞬时应力和永存应力,可以将拱脚截面管内混凝土最大瞬时拉应力降低60%,永存压应力降低40%,并保持其他截面应力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范容许范围内;将拱顶最大瞬时挠度从-140 mm增加至-200 mm,但仍保持结构变形的平顺,避免了产生过大的反复变形。实际施工效果证实了斜拉扣索的有效调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 外包混凝土 斜拉扣索 六工作面 分环浇筑 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