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研究
1
作者 李咏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3期61-63,共3页
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既关系着农产品食用健康性,也关系着食用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产品检验质量,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检测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意义、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当下产品检测现状以及... 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既关系着农产品食用健康性,也关系着食用者的生命安全。为提高产品检验质量,相关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开展检测工作。本文主要探讨了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意义、质量控制主要内容、当下产品检测现状以及优化路径,旨在强化农产品检测水平,保证产品进入市场时质量达标、食用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农产品 检验检测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特征波长筛选结合PCA-LSSVM对甜瓜叶片SPAD值的预测
2
作者 郭阳 郭俊先 +3 位作者 史勇 刘丽 方文艳 刘彦岑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623,共8页
【目的】利用光谱技术对定量估测大田甜瓜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田间的水肥调控以及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阶求导对400~1100 nm的叶绿素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冗余的光谱数据,先分别使用特征筛选中的竞... 【目的】利用光谱技术对定量估测大田甜瓜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为田间的水肥调控以及田间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一阶求导对400~1100 nm的叶绿素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对于冗余的光谱数据,先分别使用特征筛选中的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法(CARS)、遗传算法(GA)、蒙特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法(MC-UVE),再分别与主成分分析(PCA)特征提取算法融合;分别建立极限学习机(ELM)、支持向量机(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甜瓜叶片SPAD定量预测模型。【结果】单一的特征筛选下,最优预测模型为CARS+SVM,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035,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931;特征筛选和特征提取融合下,最优的预测模型为GA+PCA+LSSVM,校正集相关系数0.9558,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397。【结论】优化后的模型可用于定量分析的使用,精准测定甜瓜叶片叶绿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SPAD值 特征波长选择 主成分分析 LSSVM 甜瓜叶片
下载PDF
小麦籽粒响应花后早期高温胁迫的形态和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冯宽 李咏 +4 位作者 林静 赵云 石培春 李召锋 李卫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1-329,共9页
目的探讨花后早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形态和颖果发育的影响,为小麦响应逆境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春11号为实验材料,于花后5~8d进行高温处理,对花后各时期籽粒进行形态和细胞学观察,测定籽粒各时期鲜、干... 目的探讨花后早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形态和颖果发育的影响,为小麦响应逆境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春11号为实验材料,于花后5~8d进行高温处理,对花后各时期籽粒进行形态和细胞学观察,测定籽粒各时期鲜、干重,胚乳细胞数目变化及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发生情况。结果花后早期高温处理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形态、鲜/干重、果皮和胚的发育、胚乳细胞数目及胚乳PCD的发生。花后早期高温处理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使籽粒的鲜重、干重及胚乳细胞数目分别较对照增加6.71%、9.63%和8.23%,同时加快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进程;而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则阻碍了籽粒发育,其最终粒重和胚乳细胞数目分别降低了4.27%和9.74%,显著低于对照;同时抑制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但促进了胚乳PCD的进程。花后早期高温胁迫显著促进小麦籽粒早期发育,但抑制了籽粒后期发育。结论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细胞衰老进程,使其早衰,从而对小麦产量与品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后早期高温 发育 籽粒形态 细胞学
下载PDF
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特性对花后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咏 李召锋 +4 位作者 赵云 魏巍 张东海 石培春 李卫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6,共10页
选用2个品质类型和成熟期不同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和‘新春39号’,分别进行花后灌浆早期高温(花后5~8d,32℃,T_1)和中期高温(花后15~18d,38℃,T_2)处理,分析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1)T_1处理明... 选用2个品质类型和成熟期不同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新春11号’和‘新春39号’,分别进行花后灌浆早期高温(花后5~8d,32℃,T_1)和中期高温(花后15~18d,38℃,T_2)处理,分析花后高温对小麦籽粒发育及淀粉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1)T_1处理明显降低了两品种籽粒长度和粒重,而T_2处理显著影响籽粒宽度和厚度;高温处理虽然降低了籽粒灌浆速率,但两品种灌浆最大峰值出现时间均在花后18d。(2)T_1处理对小麦籽粒A型淀粉粒形态的影响较大,中熟品种‘新春11号’的A型淀粉粒表面在花后10d时可观察到微孔,在花后15~20d时其粒径明显小于同期对照,在花后20~25d时淀粉粒表面压痕增多且A、B型淀粉粒表面出现明显缢缩;而早熟品种‘新春39号’淀粉粒形态和粒径大小受花后高温的影响相对较小。(3)两品种在不同高温处理下,其淀粉粒晶体特性衍射峰出现的位置相同,但淀粉粒的尖峰强度不同,表明高温胁迫不影响淀粉粒的晶体类型,但可能改变了淀粉粒内部的层状结构。研究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不仅对小麦籽粒外部形态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籽粒内部淀粉粒的形态和晶体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籽粒发育 淀粉粒 晶体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