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lncRNA-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
1
作者 王志涛 徐慧 +4 位作者 牛伟伟 帕孜力亚·艾克拉木 关玉华 杨晓玲 王增亮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34-342,共9页
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中lncR... 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转移相关肺腺癌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对胶质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qPCR)法检测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和正常人星形胶质细胞NHA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论(GO)分析lncRNA-MALAT1的信号通路及生物学功能。qPCR法检测沉默效率,将沉默效率最高的片段序列作为实验组(LV-MALAT1组),携带无意义片段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阴性对照组(LV-NC组),未干预的人胶质瘤细胞U251、U87作为空白对照组(BLANK组),并检测分析3组中lncRNA-MALAT1的表达量。细胞三维培养法观察分析U251、U87细胞的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 VM)形成能力。CCK-8实验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以及PI3K/AKT/FOXO1信号转导通路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NHA细胞比较,lncRNA-MALAT1在胶质瘤细胞U251、U87中高表达(P<0.000 1);KEGG和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lncRNA-MALAT1参与肿瘤细胞信号通路PI3K/AKT途径、细胞黏附、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等细胞分子生物学过程;体外VM形成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形成数量和长度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VM相关蛋白VE-cadherin、MMP2、VEGF表达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在细胞培养48 h后,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增长速率明显降低(P<0.000 1);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在24 h、48 h后划痕愈合面积明显减小(P<0.000 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数量显著减少(P<0.001);与U251及U87细胞LV-NC组比较,LV-MALAT1组的PI3K、Phospho-PI3K、AKT、Phospho-AKT表达量显著下降,FOXO1、Phospho-FOXO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沉默lncRNA-MALAT1既能抑制胶质瘤细胞U251、U87血管生成拟态的能力,又可使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通路表达水平变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MALAT1 FOXO1 胶质瘤 血管生成拟态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多学科多阶段预防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质量改进策略
2
作者 秦薇 王文超 +3 位作者 姚文杰 古月 郎琴 许晓岚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索多学科多阶段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质量改进策略(以下简称质量改进策略)对ICU患者VAP发生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巴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为研究场所,以2020年1月—2023年12月行有创... 目的探索多学科多阶段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质量改进策略(以下简称质量改进策略)对ICU患者VAP发生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新疆巴州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为研究场所,以2020年1月—2023年12月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年作为一个研究时段。融合循证护理和实施科学的方法学,构建质量改进策略,根据每个研究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策略。结果2021年—2023年,VAP发生水平均低于院级预警线,2023年VAP综合干预策略执行率均较基线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者均未出现非计划性拔管;2023年平均机械通气日较2020年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6786,P=0.008)。结论质量改进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患者VAP发生水平,有效提升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质量改进 循证护理 实施科学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二坤 梁朝辉 +2 位作者 米中波 彭立威 徐彬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0期1545-1549,1554,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通过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二...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姜黄素组,每组10只。通过枕大池注血法建立SAH模型,造模成功30 min后,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二甲基亚砜2 m L腹腔注射;尼莫地平组予注射用尼莫地平0.05 mg/kg(2 m L二甲基亚砜溶解)腹腔注射;姜黄素组予姜黄素300 mg/kg(2 m L二甲基亚砜溶解)腹腔注射。给药4 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形态变化和管壁厚度,记录各组大鼠基底动脉直径。结果模型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较空白组升高(P<0.05),基底动脉直径降低(P<0.05),说明造模成功。尼莫地平组、姜黄素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低于模型组(P<0.05),基底动脉直径高于模型组(P<0.05),说明治疗有效。姜黄素组大鼠IL-1β、IL-6、TNF-α均低于尼莫地平组(P<0.05),基底动脉直径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说明姜黄素组治疗优于尼莫地平组。结论姜黄素具有扩张颅内血管的作用,能降低炎性因子而发挥抗炎作用,可作为新的治疗CVS的药物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痉挛 颅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发症 尼莫地平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5
4
作者 艾克拜尔·加马力 谢克来·阿不力肯 艾合买提·扎依尔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88-689,共2页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发病4.5~9 h)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2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22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对照组)。... 目的 探讨超时间窗(发病4.5~9 h)静脉溶栓治疗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12月收治的50例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资料。28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22例接受血管内治疗(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1.43%,20/28)明显高于对照组(22.73%,5/22;P<0.05)。治疗24 h、治疗7 d、治疗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7 d、治疗3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71%,3/28)与对照组(27.27%,6/2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轻、中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超时间窗静脉溶栓 疗效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介纳 王森岗 《新疆医学》 2017年第9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探索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使用异丙酚+... 目的探索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使用异丙酚+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对照组单纯使用异丙酚进行静脉麻醉;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VAS疼痛评分、体动、嗜睡、恶心呕吐和头晕等情况。结果共两组患者术中HR、MAP、SPO2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操作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体动、嗜睡、恶心呕吐和头晕等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总发生率低(P<0.05)。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更适用于结肠镜检查,与单纯异丙酚麻醉相比,不良反应发生少,镇痛效果好,麻醉恢复质量好,使患者更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舒芬太尼 静脉麻醉 结肠镜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
6
作者 敬谢攀 史雪锋 +2 位作者 赵建奇 徐彬 王森岗 《当代医学》 2020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研究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动脉瘤术后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9例前循环动脉瘤术后患者,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患者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吸烟史、改良fisher分级、手术时机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有关,且随着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的增加患者预后更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术中阻断载瘤动脉时间为影响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前循环 动脉瘤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体会
7
作者 管志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24期136-137,共2页
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5例良好,8例中残,... 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颅脑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重症颅脑损伤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15例良好,8例中残,6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预防极其关键,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提升其治疗率,降低致残率与病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迟发性颅内血肿 临床治疗
下载PDF
新疆地区老年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死率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迪 秦虎 +3 位作者 徐彬 刘博 夏平 汪永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总结新疆地区老年颅脑创伤(TB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新疆地区28家不同等级医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TB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疆地区老... 目的总结新疆地区老年颅脑创伤(TB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影响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多中心的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1—12月新疆地区28家不同等级医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5岁)TB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疆地区老年TBI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可能影响患者病死率的因素。结果共纳入老年TBI患者538例,男女比例为2.02∶1.00;年龄[M(Q 1,Q 3)]为73(68,80)岁;平地跌倒(59.85%,322/538)是老年TBI的主要致伤原因,其次是交通事故伤(30.11%,162/538);大多数老年TBI患者为轻型损伤(72.11%,388/538);紧急行气管插管患者的占比为13.57%(73/538)。蛛网膜下腔出血(49.81%,268/538)是最多发的颅内损伤类型,45.35%(244/538)的患者合并有颅外损伤;14.68%(79/538)的患者存在中线偏移。入院收治于重症监护病房者占20.26%(109/538)。行保守治疗的患者占78.81%(424/538)。患者的病死率为6.69%(36/53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无中线偏移、是否行紧急气管插管、收住地点、是否实施手术均与患者的病死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低(OR=6.99,95%CI:1.80~27.13)、存在中线偏移(OR=4.95,95%CI:1.97~12.46)、行紧急气管插管(OR=5.92,95%CI:2.12~16.53)、入院即收住重症监护病房(OR=6.41,95%CI:1.91~21.58)、实施手术(OR=4.62,95%CI:1.54~13.84)均为老年TB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新疆地区老年TBI患者以男性为主,主要致伤原因为平地跌倒,总体预后较好。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偏低、发生中线偏移、行紧急气管插管、入院即收住重症监护病房、实施手术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创伤性 疾病特征 老年人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