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文化育人视阈中的科教城文化建设——以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平
严燕
陆卫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31期144-146,共3页
文化育人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科教城的创建为在院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相互影响、汇聚和交融基础上形成园区文化奠定了基础。营造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科教城园区文化,必须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目的,凝练园区文化建设主题,提升...
文化育人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科教城的创建为在院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相互影响、汇聚和交融基础上形成园区文化奠定了基础。营造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科教城园区文化,必须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目的,凝练园区文化建设主题,提升院校文化的品质,强化科技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育人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育人
科教城
文化建设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学》“明德”、“知止”、“修身”理念品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华茹
朱忠孝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明德”
“知止”
“修身”
当代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63-65,共3页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丰富性与广泛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并存的特点。把握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采取以讲授法为主、...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丰富性与广泛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并存的特点。把握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采取以讲授法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法,形成以课堂学习考核与课外实践成果综合考量的成绩评定机制,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课程特点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技术创新的认知界面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衡孝庆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理解技术创新认知界面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认知方式的角度了解技术创新的认知特点及其学习过程;其次必须了解技术创新认知语境的建构与操作层面;第三,还必须通过创新网络将技术创新活动还原到社会认知及其选...
理解技术创新认知界面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认知方式的角度了解技术创新的认知特点及其学习过程;其次必须了解技术创新认知语境的建构与操作层面;第三,还必须通过创新网络将技术创新活动还原到社会认知及其选择与加工的社会情景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认知界面
归因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善民生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郭华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5-28,共4页
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辩证关系的原理启示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重视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时下收入分配失衡影响消费、影响生产、影响民生改善的...
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辩证关系的原理启示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重视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时下收入分配失衡影响消费、影响生产、影响民生改善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的态势下,更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而在增加居民收入和解除人们生活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产
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被引量:
4
6
作者
郭华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群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党群关系的产生、党群关系的血肉联系,都是由人民利益的实现决定的。改革开放后,人们利益观念的变化;社会阶层利益差别的拉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损害群众...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群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党群关系的产生、党群关系的血肉联系,都是由人民利益的实现决定的。改革开放后,人们利益观念的变化;社会阶层利益差别的拉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及消极腐败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党群关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四风"和消极腐败问题,是当前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群关系
核心价值
人民利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代际特征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菊香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的社会建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两个文明"一起抓来推进社会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建设逐步走向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的社会建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两个文明"一起抓来推进社会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建设逐步走向自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理论与实践并重,既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又破解了社会建设的实践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
社会建设
代际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解惑
8
作者
衡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4-77,共4页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的当代出场必须通过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思维贯通和认知整合,以创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场域。由此,我们必须通过时代哲学的文本解读,在新的认知语境下重建话语体系,引领时代话语,...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的当代出场必须通过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思维贯通和认知整合,以创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场域。由此,我们必须通过时代哲学的文本解读,在新的认知语境下重建话语体系,引领时代话语,重新唤起革命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通过人性价值的话语批判,澄明主体的认知底版,消解认知局限,为建构真实的共同体提供意义场域,为打造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提供广阔的认知空间;通过破解权力的密码,摆脱心灵的束缚,从书斋里的革命走向社会实践,将"解释世界"的革命话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只有不断地创新,走在时代的前面,指认未来的图标,才能真正武装革命者,解答实践中的一切困惑,创造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年马克思
当代马克思
出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方位转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
9
作者
朱忠孝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随着历史方位的转移,党的民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党的民主建设的因素也各不相同。由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移从而形成了党的民主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以此为线索对党的民主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结合历史...
随着历史方位的转移,党的民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党的民主建设的因素也各不相同。由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移从而形成了党的民主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以此为线索对党的民主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结合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推进党的民主建设必须注重和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努力形成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良性互动以及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建设
历史方位转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演进
10
作者
张菊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的递进式发展紧密相连。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党对执政理念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建设主要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党的执政理念深入发展,正式提出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的递进式发展紧密相连。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党对执政理念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建设主要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党的执政理念深入发展,正式提出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十六大以后党的执政理念走向成熟与完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理念
发展创新
社会建设演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哲学的语境转换:从哲学的革命到革命的哲学
11
作者
衡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革命出发,将单一的抽象主体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主体际,完成了马克思革命哲学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革命逻辑,坚持马克思哲学精髓,就必须在保持革命精神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地深化革命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革命
语境转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文化育人视阈中的科教城文化建设——以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
1
1
作者
陈平
严燕
陆卫平
机构
常州
大学
怀德学院德育教研室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常州
大学
白云校区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31期144-146,共3页
基金
常州市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质量观视阈中的科教城文化建设研究"阶段研究成果(K2011301)
文摘
文化育人是文化的本质属性。科教城的创建为在院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相互影响、汇聚和交融基础上形成园区文化奠定了基础。营造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科教城园区文化,必须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为目的,凝练园区文化建设主题,提升院校文化的品质,强化科技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育人意识。
关键词
文化育人
科教城
文化建设
人才培养
分类号
F29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学》“明德”、“知止”、“修身”理念品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郭华茹
朱忠孝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对大学生价值认同的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12YJA710015)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与强化路径研究"(12MLB004)
文摘
《大学》是一部蕴含丰富教育理论、伦理思想和政治智慧内容的儒家经典。"明德"、"知止"、"修身"是贯穿于《大学》始终的核心理念。"明德"是《大学》之魂,"知止"是"明德"之深化,"修身"是"明德"之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中国,重新审视"明德"、"修身"、"知止"理念的深刻内涵,传承其重视培养道德人格,提升精神境界,崇尚责任和担当的传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与中国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关键词
《大学》
“明德”
“知止”
“修身”
当代价值
Keywords
Great Learning
"illustrious virtue" ~ "knowning where to reset", "cultivating one's moralcharacter" ,contemporary valu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平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63-65,共3页
文摘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丰富性与广泛性、思想性与知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并存的特点。把握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采取以讲授法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多种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法,形成以课堂学习考核与课外实践成果综合考量的成绩评定机制,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课程特点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分类号
G41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技术创新的认知界面及其归因分析
被引量:
6
4
作者
衡孝庆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4,共4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8BZX026)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EIA090399)
+1 种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ZXD01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B720001)
文摘
理解技术创新认知界面并对之进行归因分析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从认知方式的角度了解技术创新的认知特点及其学习过程;其次必须了解技术创新认知语境的建构与操作层面;第三,还必须通过创新网络将技术创新活动还原到社会认知及其选择与加工的社会情景中去。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认知界面
归因分析
Keywords
innovation
cognitive interface
analysis of causal attribution
分类号
B023.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善民生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郭华茹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25-28,共4页
基金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09DJD009)
文摘
马克思关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辩证关系的原理启示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物质资料的生产,重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重视交换、分配和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时下收入分配失衡影响消费、影响生产、影响民生改善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的态势下,更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而在增加居民收入和解除人们生活后顾之忧的基础上,扩大消费,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
关键词
社会生产
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
制度改革
Keywords
social production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elihoo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reform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被引量:
4
6
作者
郭华茹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SJB710001)阶段性成果
文摘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党群关系的实质是利益关系,党群关系的产生、党群关系的血肉联系,都是由人民利益的实现决定的。改革开放后,人们利益观念的变化;社会阶层利益差别的拉大;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损害群众利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及消极腐败问题,都严重影响着党群关系。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协调好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四风"和消极腐败问题,是当前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路径选择。
关键词
党群关系
核心价值
人民利益
Keywords
relations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masses
core valu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分类号
D261.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代际特征
被引量:
2
7
作者
张菊香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0,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建国以来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0SJB710001)
文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的社会建设具有明显的代际特征。第一代领导集体时期的社会建设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第二代领导集体以"两个文明"一起抓来推进社会建设,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建设逐步走向自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理论与实践并重,既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又破解了社会建设的实践难题。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以来
社会建设
代际特征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解惑
8
作者
衡孝庆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4-77,共4页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时代性,马克思的当代出场必须通过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的思维贯通和认知整合,以创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话语场域。由此,我们必须通过时代哲学的文本解读,在新的认知语境下重建话语体系,引领时代话语,重新唤起革命的勇气,指明发展的方向;通过人性价值的话语批判,澄明主体的认知底版,消解认知局限,为建构真实的共同体提供意义场域,为打造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提供广阔的认知空间;通过破解权力的密码,摆脱心灵的束缚,从书斋里的革命走向社会实践,将"解释世界"的革命话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只有不断地创新,走在时代的前面,指认未来的图标,才能真正武装革命者,解答实践中的一切困惑,创造属于全人类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
当年马克思
当代马克思
出场
Keywords
original Marx
Contemporary Marx
appearance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方位转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
9
作者
朱忠孝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4-8,共5页
文摘
随着历史方位的转移,党的民主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影响党的民主建设的因素也各不相同。由于中国共产党历史方位的两次转移从而形成了党的民主建设的三个历史阶段。以此为线索对党的民主建设进行探讨和研究,结合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推进党的民主建设必须注重和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决心,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努力形成党内民主与社会民主的良性互动以及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民主建设途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民主建设
历史方位转移
Keywords
the Comnunist Party of China
constuction of democray
historical position shift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演进
10
作者
张菊香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9,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SJB710001)
文摘
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的递进式发展紧密相连。建国以后至改革开放前30年,党对执政理念进行了初步探索,社会建设主要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六大,党的执政理念深入发展,正式提出社会发展,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十六大以后党的执政理念走向成熟与完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关键词
执政理念
发展创新
社会建设演进
Keywords
ruling idea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evolu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D25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哲学的语境转换:从哲学的革命到革命的哲学
11
作者
衡孝庆
机构
常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0-83,共4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EIA090399)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ZXD012)
文摘
马克思哲学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的革命性。从实践基地的建构出发,把被唯心主义颠倒了的认识图式颠倒过来,构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认识基础;从实际的生产活动出发,把虚幻的主体从天上拉回人间,完成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践还原;从哲学的革命出发,将单一的抽象主体转化为关系网络中的主体际,完成了马克思革命哲学的基本逻辑。这一逻辑是一个开放的、需要不断更新内容的革命逻辑,坚持马克思哲学精髓,就必须在保持革命精神的前提下,继续不断地深化革命的哲学。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革命
语境转换
Keywords
Marx
philosophy revolution
context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文化育人视阈中的科教城文化建设——以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为研究对象
陈平
严燕
陆卫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学》“明德”、“知止”、“修身”理念品析
郭华茹
朱忠孝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及有效的教学策略
陈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技术创新的认知界面及其归因分析
衡孝庆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改善民生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析
郭华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密切党群关系的核心是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郭华茹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社会建设的代际特征
张菊香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当年马克思与当代马克思——价值、立场与解惑
衡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历史方位转移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
朱忠孝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创新与社会建设演进
张菊香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马克思哲学的语境转换:从哲学的革命到革命的哲学
衡孝庆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