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常州市蚊虫密度调查与季节消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淦 王晗 +2 位作者 田诚 杨晓 赵立凡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83-87,共5页
2018—2022年开展常州市蚊媒密度、种群特征及季节性消长研究,为常州市蚊虫密度控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在全市各区(县)选择不同生境包括: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及牲畜棚等,采用诱蚊灯法对成蚊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8... 2018—2022年开展常州市蚊媒密度、种群特征及季节性消长研究,为常州市蚊虫密度控制及蚊媒传染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在全市各区(县)选择不同生境包括: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及牲畜棚等,采用诱蚊灯法对成蚊进行监测。结果显示,2018—2022年常州市各区(县)共捕获蚊虫50833只,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3.31只/(灯·夜)。不同年份中,2018年蚊密度最高,达1.75只/(灯·夜)。2021年蚊密度消长呈单峰曲线形,9月是高峰,为2.36只/(灯·夜),其余年份均呈双峰曲线,高峰为7、9月。不同生境中蚊种构成比不同,其中居民区、公园、医院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农户和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常州市蚊虫种群总构成比以淡色库蚊最高(43.71%),其次为三带喙库蚊(27.08%)。蚊虫密度调查可以为本地区蚊虫防治提供可靠依据,应进一步提高蚊虫密度监测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蚊虫控制措施,切实降低本地区蚊虫密度及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媒 密度 季节消长 综合防治
下载PDF
2012-2021年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及聚集性疫情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晗 赵立凡 +6 位作者 孙刚 曹淦 胡飞飞 褚宏亮 田诚 蒋霞 杨晓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 为了解常州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调查2021年首起聚集性疫情,为该病的有效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常州市2012—2021年SFTS病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用个案调查收集聚集性疫情所涉及病例相关资料。结果显示,2012—2021年常州市共报告SFTS病例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男女性别比为0.821;病例主要集中于50~69岁,职业以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发病高峰出现在6~8月,病例分布在溧阳市、金坛区和武进区;发病至诊断时间天数为0~54 d,中位数为10.50 d,就诊医疗机构均为地市级及以上。本起聚集性疫情2例病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核酸阳性,4份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血清标本SFTSV总抗体均为阴性,1份犬血清和2份羊血清SFTSV总抗体阳性,家养犬体表寄生蜱SFTSV核酸阴性。结果表明,常州市SFTS病例散在发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高危人群为高龄农民,高发季节应加强个人防护和防病意识,早诊断、早治疗。溧阳、金坛等丘陵地区为防控重点地区,应加强预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特征 聚集性 常州市
下载PDF
常州市2019—2022年学校札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分析
3
作者 姚萍 李琼 +5 位作者 蒋霞 毛旭建 许健 屠博文 王凤鸣 蒋靖怡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了解常州市学校札如病毒(SaV)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为学校处置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2年常州市SaV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SaV阳性样本进行VP1部分基... 目的了解常州市学校札如病毒(SaV)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毒基因特征,为学校处置聚集性呕吐腹泻事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9—2022年常州市SaV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SaV阳性样本进行VP1部分基因扩增和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2019—2022年常州市中小学及幼儿园共报告SaV聚集性疫情8起,报告病例数118例,总罹患率为1.47%,罹患人数中位数为15例。疫情流行时间集中在9—12月,场所分布为幼儿园6起,小学2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113例,95.76%)、腹痛(39例,33.05%)、腹泻(16例,13.56%)。8起疫情中17株样本株测序成功,其中5起疫情由GII.3基因型引起,另外3起分别为GI.1、GI.3和GII.2。GI和GII是本地区主要型别,GII.3为聚集性疫情流行优势株。结论SaV是学校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的重要病原体,应对其进行持续监测,进一步了解其流行特征及病毒基因型分布情况,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感染 疾病暴发流行 发病率 基因 病毒
原文传递
江苏省常州市2012-2021年恙虫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安喜 孔卫荣 +4 位作者 田野 田诚 杨晓 曹淦 吕旭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2-377,共6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恙虫病历年发病水平、趋势及流行特征,为恙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整理常州市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恙虫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情况,描述恙虫病... 目的了解江苏省常州市恙虫病历年发病水平、趋势及流行特征,为恙虫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收集、整理常州市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恙虫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情况,描述恙虫病的地区、时间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2012-2021年,常州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49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8/10万,2015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0.74/10万,2012年最低,为0.04/10万。常州市各区(市)均有病例报告,前3位分别是武进区(60例,占40.27%)、新北区(34例,占22.82%)和溧阳市(20例,占13.42%)。疫情高峰为每年的10-11月,发病人群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病例集中在45~69岁年龄组。结论应加强恙虫病监测,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恙虫病的诊断水平,开展高危人群健康教育以预防、控制恙虫病的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流行病学 监测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感染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及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特异性IgG抗体的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金来润 李楚楚 +13 位作者 陈聪 王寅 王艳 何敏 丁松宁 魏明伟 田华 孔筱筱 董晨 周璐 彭杰夫 汪志国 朱凤才 朱立国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34-1837,共4页
选取2021年8—9月南京和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冠肺炎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以及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605例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589名免疫突破病例和690例新冠灭活疫苗免疫者... 选取2021年8—9月南京和扬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新冠肺炎病例和免疫突破病例,以及常州市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605例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589名免疫突破病例和690例新冠灭活疫苗免疫者。新冠病毒自然感染病例年龄为19~91岁,年龄M为66岁;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7周的M(Q1,Q3)依次为0.19(0.06~1.31)、3.70(0.76~69.48)、15.31(2.59~82.16)、4.41(0.99~31.74)、2.31(0.75~13.83)、2.28(0.68~9.94)、2.80(1.00~9.53)。免疫突破病例年龄为18~76岁,年龄M为45岁;IgG抗体水平在感染后第1~7周M(Q1,Q3)依次为1.93(0.34~26.67)、38.87(7.90~121.0)、75.09(11.85~123.70)、21.97(5.20~95.58)、13.97(3.47~46.82)、9.56(2.48~33.38)、4.38(1.87~11.00)。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者年龄为18~87岁,年龄M为47岁;IgG抗体M(Q1,Q3)在疫苗接种后第1~8个月依次为16.22(15.84~33.42)、5.35(2.96~13.23)、3.30(2.18~6.18)、3.14(1.16~5.70)、2.77(1.50~4.52)、2.72(1.76~4.36)、2.01(1.27~3.51)、1.94(1.35~3.09)。结果提示,新型冠状病毒自然感染病例IgG抗体水平在新冠病毒自然感染后2周内逐渐上升,3~7周后逐渐下降;免疫突破病例IgG抗体在突破感染后2周内快速上升,3~7周后逐渐下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人群IgG抗体水平在疫苗接种后3个月内快速下降,3个月后缓慢下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疫苗 免疫突破病例 纵向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常见蜱传疾病的流行特征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晗 曹淦 +2 位作者 孙刚 杨晓 田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5-770,共6页
蜱是一类常见的吸血寄生虫,能够携带多种病原体,引起许多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等原因使得蜱传播疾病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各地蜱传疾病的报道不断出现,表明该类疾病正呈现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 蜱是一类常见的吸血寄生虫,能够携带多种病原体,引起许多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等原因使得蜱传播疾病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各地蜱传疾病的报道不断出现,表明该类疾病正呈现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我国常见的蜱传疾病包括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蜱传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该文围绕这5种常见蜱传疾病的流行状况和检测方法进行介绍,加深人们对蜱传疾病的认识,为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流行特征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尚庆香 许可 +10 位作者 戴启刚 黄昊頔 胡建利 邹鑫 陈立凌 魏叶 李海朋 甄茜 蔡伟 王寅 鲍倡俊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50-1557,共8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SAR)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4月江苏省本土社会面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纳入328例社会面原发病例和40 146名密切接触者,并将密切接触者中7 d集...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引起的续发率(SAR)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2—4月江苏省本土社会面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纳入328例社会面原发病例和40 146名密切接触者,并将密切接触者中7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阳性者定义为续发病例。收集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等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R的影响因素。结果 328名原发病例共报告续发病例1 285例,SAR为3.2%(95%CI:3.0%~3.4%)。328例原发病例中,男性占61.9%(203例),年龄M(Q1,Q3)为38.5(27,51)岁;1 285例续发病例中,男性占59.1%(759例),年龄M(Q1,Q3)为34(17,52)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病例为男性(OR=1.632,95%CI:1.418~1.877)、年龄20岁以下(OR=1.766,95%CI:1.506~2.072)和60岁及以上(OR=1.869,95%CI:1.476~2.365)、感染BA.2毒株分支(OR=2.906,95%CI:2.388~3.537)、病例分型是确诊普通型(OR=2.572,95%CI:2.036~3.249)和确诊轻型(OR=1.717,95%CI:1.486~1.985)的SAR风险更高;密切接触者年龄在20岁以下(OR=2.604,95%CI:2.250~3.015)和60岁及以上(OR=1.287,95%CI:1.052~1.573)、接触方式为同住接触(OR=27.854,95%CI:23.470~33.057)的SAR风险更高。结论 Omicron变异株原发病例性别、年龄、感染毒株分支、病例分型,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年龄和接触方式是SAR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Omicron变异株 续发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